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才的贾谊年少得志,为何他的结局却不好呢?

多才的贾谊年少得志,为何他的结局却不好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6 更新时间:2024/1/17 15:59:06

贾谊18岁那年,已经是洛阳市的名人了。河南省吴省长亲自接见他,并把他留在身边当秘书,重点培养。汉文帝考察各省干部时,发现吴省长的政绩是天下第一,而且法律专业很过硬,就把他提拔到中央做了司法部长。吴部长极力推荐说,我手底下有个后备干部叫贾谊,博览群书,年轻有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皇上就照顾了吴部长的这个关系,让小贾当了中科院的院士。

贾谊有才不假,能碰上这么个伯乐,20来岁就成了最年轻的院士,也不枉此生了。但是,伯乐可以给你一个好的开始,却不能左右你的结局。贾谊的人生本该由他自己掌握,却从此时开始变得一塌糊涂,因为他的情商太低了。

他恃才傲物,锋芒毕露,不懂谦逊。贾谊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论证皇上下达的各种命令有何利弊得失,职位相当于高级顾问。贾谊没来的时候,大家水平相当,看不出什么优劣,自然都相安无事。贾谊一来,老职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都抢着解决了,还沾沾自喜。皇上看重实效,当然跟着高兴,一高兴,给他来个破格提拔,贾谊不到一年就当了太中大夫。

身在官场,脚底下全是雷,贾谊却不管不顾,一脚踩一个。做事可以高调,皇上有工作任务布置下来,当然不能草率,知无不言没错;但做人一定要低调,否则,你把功劳都揽过去,显出同事的无能,怎么可能搞好人际关系?他那些同事都是老油条,表面上嘻嘻笑,背后就可能捅刀子。过了没多久,小贾就为此吃苦头了。

贾谊的官做大了,心气也高了。他年轻,有想法,领导又信任,他就去跟皇上说,咱这制度要大变。说着,拿出草拟的方案,“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看得皇上都激动不已,对他直跷大拇指,说,小贾啊,你可真是个人才!

很快,皇上就给贾谊的老同事发了份人事调动草案,让他们论证下贾谊位列公卿的事。贾谊的老同事们做了些什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朝中重臣周勃灌婴等人投了否决票,说:“这个洛阳小伙年纪轻,学识浅,还想独揽大权,怕要把朝政搞乱啊!”这些人都是当朝元老,说话分量不轻,汉文帝登基时间也不长,根基不深,也觉得这么干太冒险,还是一切求稳为好。为了耳根清净,汉文帝干脆让贾谊去给长沙王做太傅了。

如果贾谊情商够高,乐天知命,敢于反思,也许能愈挫愈勇。但是他太理想化,不知道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别人给他上一课,批评他几句,他就蔫了。如果只是情绪低落,还可以疗伤,但他还没来得及搞清楚自己错在哪儿了,马上又犯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

某天,贾老师走到湘水边,越反思越觉得自己是全世界的债主,他对着滔滔江水,写了一首《吊屈原赋》,把一肚子牢骚都倒进了水里:别人是夜猫子,自己是凤凰;别人是破铅刀,自己是莫邪剑……最后总结说,自己是条大鱼,一般的小水沟扑腾不开。

龙居浅水尚且遭虾戏,他居然不知韬光养晦,更不该在这儿指桑骂槐,授人以柄,徒然增加不必要的敌人。

贾谊的情商太低,所以他根本伤不起。他在长沙王那里做了四年家教,竟然还没有走出仕途挫折的低谷,心态没有任何改观。第三年夏天,一个美丽的黄昏,有只猫头鹰飞到贾老师的院子里。他很伤感,因为猫头鹰不吉利,他也相信“野鸟入处兮,主人将去”的传说,还抬头问猫头鹰,我还能活多久?猫头鹰没理他,径自飞走了。

四年过去了,汉文帝接见贾谊,问他鬼神之事。贾老师回答得很精彩,但是没多久,他就被改任为梁怀王太傅。虽然司马迁没有任何交代,其实一句“居顷之(没多久)”,就知道他肯定又被人黑了,而且他提出的任何建议,汉文帝都一概不听,虽然那些想法后来都被证明非常正确。

表面上,贾谊后来是因为汉文帝爱子梁怀王骑马摔死而愧疚不已,哭了一年多哭死了。其实贾谊是怕了—他怕汉文帝痛失爱子,必然以为他贾谊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还能干什么呢?!他当年所有的自信都烟消云散了。

人生原本是件很矛盾很纠结的事,生存的意义就是解开矛盾、化开心结,这样才能拨云见日,但是贾谊却恰恰相反,偏偏要钻牛角尖。一个高素质人才,这么自取灭亡,实在是个悲剧。

标签: 三国贾谊

更多文章

  • 《长沙过贾谊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⑴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1]注释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⑵谪宦:贬官。栖迟:淹留。⑶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 唐诗长沙过贾谊宅如何鉴赏,刘长卿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过贾谊宅,唐代刘长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

  • 历史上最大胆的男人唐懿宗李漼:竟然敢冒充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唐懿宗

    历史上从未停止朝代的更替,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朝代的更替就从未停止。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溥仪在这一年宣布退位,这样的情况下封建王朝才彻底的消失在我国的历史上。要说古代最厉害的,肯定是一个王朝的皇帝了。古代的皇帝是人人向往的,毕竟这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整个天下。古代的皇帝,是非常重视皇位传承

  •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霍去病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霍去病在打猎时候,射杀李敢,这是《史记》中明确记载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追溯到李广最后一次带兵出击匈奴之时。那时候,李广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但依然希望通过军功来获得荣耀和地位,最好可以封侯。但事与愿违,大

  • 霍去病为何要在元狩五年时,射杀自己的部下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去病,汉朝

    你们知道天才战神霍去病,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对自己的部下痛下杀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根据《史记》记载,元狩五年,霍去病在一次皇家打猎中,寻机射杀部下李敢。虽然两家之前有纠纷,不过霍去病为报私怨,毫不遮掩的谋发之举,引发群情哗然。霍去病为何坚持杀李敢,两家恩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漠北战役

  • 霍去病为什么一定要杀李敢?他真的是为了卫青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去病,汉朝

    对霍去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期疆域汉武帝时期涌现了几个震烁古今的英雄人物,其中首推卫青、霍去病、李广,但他们三人却有着很多的恩怨瓜葛。简单来说,李广当年自杀,卫青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心中不平而击伤卫青,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又替舅报仇,

  • 汉武帝为什么要隐瞒霍去病杀害李敢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汉朝

    每当一提起汉武帝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霍去病是著名的西汉名将,他不拘古法善于奇袭的作战方略让他多次在大漠作战立功受封,而问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却只度过了短短的23年时光,最终死于奔袭的途中。可年轻气盛的他也

  • 孔融和祢衡之间交情有多好 孔融和祢衡为啥关系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融,祢衡

    孔融和祢衡在中国的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祢衡,字正平,是平原郡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德州这块地方。祢衡性格比较孤傲,算得上是孤芳自赏的那一类人吧,但是才华横溢。他和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是忘年之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祢衡十五岁的时候拜孔融为师,当时孔融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岁了,不过却与祢衡相处得十分融洽

  • 揭秘祢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祢衡,三国演义

    说到祢衡,应该很多人不认识他。其实他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只是没有周瑜、曹操等那么有名而已。但是,他的性格在三国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有个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祢衡是个怎样的人。祢衡画像祢衡的性格非常刚直也非常高傲,但是他的这种性格也造就了他容易轻视其他人,包括比他大的长辈们。因此,祢衡也得罪了很

  • 辱祢衡诛孔融杀崔琰 曹操为何对名士下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脱颖而出,统一中原,纵横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是曹操在用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哪怕这个人曾经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