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什么还要饿死他?

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什么还要饿死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47 更新时间:2024/1/17 3:49:30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亚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汉景帝刘,因“文景之治”的辉煌政绩,历来给人留下的都是一代明君的高大形象。殊不知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景帝在一副宽仁爱民的面孔之下,实则藏着的是一套腹黑的帝王心术。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当年汉高祖刘邦对付韩信彭越的那一套卸磨杀驴手段,在景帝刘启对待平定七国之乱的名将周亚夫一事上,便得到了十分完整的基因传承。

在这对君臣交恶之前,景帝与周亚夫至少有两段荣辱与共、并肩作战的蜜月期。

第一阶段是平定七国之乱。

景帝继位后,御史大夫晁错着手解决尾大不掉的诸侯王问题,但因他主持的削藩政策太过激进,陡然间导致出现了吴、楚等七个刘姓诸侯王联合反叛汉朝中央的乱局。

国难思良将。

景帝用人不疑,大胆任命周亚夫指挥整个平叛战役。

周亚夫也不负所托,利用梁国做屏障,吸引吴楚两国叛军在睢阳城下与梁王刘武攻防对峙,自己则率领从长安带出的中央汉军快速平定山东半岛,回师与梁军一道前后夹攻击溃叛军,短短三个月便取得了平定七国之乱的最后胜利。

正是凭借周亚夫的军事胜利做根基,景帝的削藩计划才得以大刀阔斧得持续推进,汉初尾大不掉的诸侯王问题暂时趋于缓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威信的景帝,位置也坐得更安稳了。

第二阶段是力挫梁王夺嫡。

周亚夫以平定七国之乱的战功,被授予三公之一的太尉职衔,掌管大汉朝廷所有的在编军队。

全国军事重权在手,本已被放在聚光灯下十分惹人注目,倘若言行举止稍不小心,便要招来周围人的忌恨,甚至严重到不容于皇帝的危险境地。

不过此时的景帝,还要用到周亚夫去平衡梁王刘武。

平定七国之乱,梁王与周亚夫一道,是支撑朝廷危局的两根中流砥柱。

如果没有梁王与韩安国等人在睢阳正面战场上,拼尽全力吸引吴楚叛军主力,为周亚夫的大战略纵深迂回创造条件的话,七国之乱的结局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情形。

在战争中壮大起来的梁国,不仅蓄积了仅次于中央汉军的武装力量,而且梁王也因平叛之功,获得了举足轻重的政治声望。

景帝与梁王的生母窦太后,素来偏爱小儿子梁王,以往便常常以景帝的儿子们太小为由,提出要让梁王继承哥哥的皇位,梁王百年之后再传位回给景帝的成年儿子。此时正值梁王实力、声望俱佳的良机,他与母亲窦太后一道,都巴望着奋力运作储君的位置。

如此一来,景帝就很需要周亚夫、窦婴、袁盎等一帮忠诚牢靠的重臣,来抗衡窦太后与梁王的联合夺嫡。

尤其是手掌军权的太尉周亚夫,只要他牢牢压住军队阵脚,这场夺位风波便能控制在相互辩论的范围内,而不至于演变成大规模流血的武装冲突。

景帝为彻底断绝窦太后和梁王对储位的妄念,抢先立了长子刘荣当太子,释放出大汉朝廷传承制度已经明确的信号。为保护刘荣坐稳太子之位,景帝又安排窦婴当太子的老师,由他和周亚夫一文一武牵制梁王。

事到如今,梁王已与皇位无缘,父死子继的汉朝皇位传承制度也已确立。可恰恰没过多久,景帝又因刘荣生母栗姬过于着急谋求皇后名分,生出了废除刘荣之心。

窦婴作为刘荣老师,自是第一个站出反对废立,倒也在景帝预料之中。然而周亚夫却也站在保护太子的立场,这可就让景帝警觉起来了,君臣之间的政治裂痕由此产生。

尤其在梁王死去之后,失去“利用价值”的周亚夫“一家独大”,反倒成了景帝为保护年幼的新太子刘彻,不得不加以防备的“刘荣派”。

景帝采用“明升暗防”的计策,授命周亚夫由掌管军队的太尉升任丞相,目的实则在于削夺他的兵权。武将出身的周亚夫,哪里能够应付全国上下每天繁杂的行政事务,因而没过多久也就赋闲在家、不问政事了。

然而,周亚夫的淡出,并没有让景帝对他真正放下心来。

想当年周亚夫的父亲周勃,也是闲居在家百事不问,可吕后一死便立刻联合陈平、灌婴刘章发动诛灭诸吕的政变,凭着在军中多年来积攒的威望,轻而易举得就能夺得负责守卫京城北军的兵权。

如今的周亚夫,建有平定七国之乱的不世之功,故旧亲信遍布汉朝军事系统。

历史的经验教训,让景帝不得不警觉。为了试探、敲打周亚夫,景帝特意安排了一场用意颇深的宴会。

景帝让人在周亚夫跟前放上一整块肉,但却不配上切肉小刀、筷子等餐具。周亚夫不明白这副场面上的深意,只当是宴会现场服务人员的疏忽,就大呼小叫讨要起了餐具。其实周亚夫哪里知道,这是景帝在有意试探他的反应!

周亚夫要是聪明,应当立马恭恭敬敬得跪谢景帝,表示自己以往之所以能做出些成绩,全在于陛下您给我这些个发挥才能的机会,要不然就像是眼前的这块大肉,少了餐具我周亚夫即使有嘴巴和胃口,也是吃不进肚子里去的。

只不过武将出身的周亚夫,直来直去惯了,不懂得宫廷政治那套守拙保身的把戏,当即就遭到了景帝的呵斥。景帝也通过这次宴会,认定周亚夫是太子刘彻将来难以驾驭的跋扈臣属,因而势必要在自己死前拔去这根刺头。

偏偏周亚夫还不知道收敛锋芒,又想着自己活着挺失意,死后到地底下可不能不称心,因而私下里购置了一批盔甲武器用于陪葬。这件事被告发,景帝以此事触犯法律为由,传唤周亚夫到廷尉交代情况。

周亚夫好歹也是立下平定七国之乱功绩,当过太尉、做过丞相的人,怎能忍受遭廷尉审查、盘问的羞辱!于是从始至终一言不发,在狱中绝食而死。

标签: 周亚夫汉朝

更多文章

  • 汉景帝真的是因为一双筷子放弃了名将周亚夫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景帝,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景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一代名将周亚夫最后羞愤自杀,很多人都把责任怪在周亚夫自己身上,认为这是周亚夫性格太直,又功高震主。总之,周亚夫被逼自杀,基本上是“咎由自取”的味道。果真是这样吗?咱们先来说说周亚夫怎么会绝食自杀。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对他非

  • 晏子:历史上连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晏子,历史,奇才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历经十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因此被奉为“千古文章之主”。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但是,你倘若翻开《史记·管晏列传》,你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人物,竟然有对一个人物

  • 武王伐纣的历史误读:武王观兵是司马迁编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

    《尚书·周书·泰誓序》说:“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孔安园在传“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句时说:“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这就是“观兵说”的来源。孔颖达的《正义》重复了

  • 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 为何会牵连司马迁被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广,司马迁,匈奴

    司马迁写的《史记》大家也都清楚的,这个可是研究先秦的重要资料,而且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大家应该也比较了解,这个可以说太没有人性了。但是可能有一个细节你不知道,那就是司马迁被施以宫刑是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的缘故。李广,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让大家对于李广这个将军印象很深,什么是李广难封呢?原来在公

  • 历史揭秘: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谜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迁,汉武帝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却在历史记载中消失。而司马迁历经十四年编撰而成的《史记》并非一本,而是既有正本,又有副本。那么,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史记》的正本与副本其命运又是怎样的?一、最后的人生轨迹我们先打开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回顾一下司马迁人生中最后几年的活动轨迹。公元前104年,任

  • 解密:秦穆公的英名因何毁于儿子和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穆公,司马迁,秦国,

    秦穆公是春秋战国时期少有的英明君主。但凡做君王的,英明睿智就容易刚愎自用,雄壮勇武难免残忍暴虐,秦穆公却是个少有的例外。他雄才大略却礼贤下士知错必改,雄壮勇武却宽仁大度常常以德报怨。有史为证:珍惜人才。百里傒是虞国的亡国之臣,被晋献公当做奴隶送给秦国。百里傒逃跑被楚国人拿获。秦穆公素闻百里傒有才能,

  • 他身高不足六尺辅佐昏君 司马迁对他顶礼膜拜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晏婴

    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敬佩,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得到史圣司马迁的由衷敬佩,那就更难了。司马迁以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和求真务实、严谨不苟的治学作风,被历代人们所敬佩。然而,在司马迁的心中也有一位令他感到敬佩和折服的人。他就是春秋末期身高不足六尺的齐国宰相——晏婴。晏婴(?-前500年)

  • 为把刘邦推上神坛 司马迁让刘太公戴上一顶绿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司马迁,刘太公

    古代开国皇帝在坐稳了江山后,大都鼓吹自己出生时的传奇色彩。《宋史》和《明史》中就分别记载了赵匡胤和朱元璋出生时都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向世人宣称自己不是“一般人儿”,是当之无愧的“真命天子”。不过,这种为自己出生涂上一种传奇色彩,声称

  • 司马迁是如何在受到宫刑后写出史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汉武帝统治时期吏法非常的严酷,加之汉武帝生性残酷,因此在统治上也多用严刑惩罚犯错之人。严刑拷打必多冤狱,就连司马迁这样的清官也没能幸免。司马迁雕像司马迁之所以被处以宫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耿直。当时李陵因为被单于围困而导致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为了战俘。汉武帝为此大怒,

  • 司马迁著史记中鸿门宴史料来源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迁

    据日本就实大学学者李开元考证,司马谈、司马迁父子著《史记》,除了政府档案和文献资料而外,实地调查、访问查询也是重要的史料来源。《史记》列传的历史叙事,特别是在与司马迁父子时代相距较近的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的历史叙事中,有不少直接取材于事件当事人及其子孙的口述传承。李开元认为,鸿门宴叙事的取材来源,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