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曦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他是什么下场?

吴曦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他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34 更新时间:2023/12/21 4:06:2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抗金名将吴璘孙子吴曦的悲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南宋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当属吴玠与吴璘兄弟。在南宋遭遇富平惨败,失地六十州,丧师十余万,川陕一线主帅张浚退守四川,抗金达到低谷的时候,吴玠与吴璘兄弟二人,收拾数千残军败卒,在“铁马秋天大散关”的陕西和尚原一带,奋然举起抗金大旗,初战和尚原,再战仙人关,成了中流底柱,保住四川没有落入金人之手,守蜀三十余年。

在当时蜀人只知有吴氏兄弟,却不知有宋王朝,可见吴玠与吴璘在蜀人心目中的地位,声誉与威名,影响颇大。

等吴玠与吴璘兄弟先后去世后,朝廷顾忌吴氏在四川的影响,那些“士大夫”们恶意攻击与诽谤吴氏家族,甚至爱国大诗人陆游都说:“即使吴氏再立新功,只会更加不可驾驭”,其意也就是不能让吴氏再经营四川,会出事。

于是,宋孝宗赵昚把吴璘的儿子吴挺调离四川,派亲信大臣虞允文经营四川。

转眼到了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尽职尽责的虞允文生病死了,宋孝宗环顾手下大臣,已经没有合适的人可以人川经营,统率川陕重兵。

那时的宋孝宗志在恢复大宋江山,就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决派吴璘的儿子吴挺返回四川。

吴挺在不信任中忧郁不得志,但报国雄心依旧。但吴挺总也想不到生了一个逆子吴曦。

这吴曦自小就对南宋政府怀恨于心,他十几岁时,吴挺询问他的志向,谁想吴曦满口反叛之心,不由让吴挺勃然大怒,一脚踢去,把吴曦踢倒在火炉里,烧坏了脸,落下黑疤,也就有了“吴巴子”的绰号。

南宋宁宗赵扩矢志北伐,朝中重臣韩侘胄也力主抗金,得到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鼎力支持,于是,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时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侘胄,是个志大才疏之人,在没有充分的准备下,冒然发动北伐。而金军早就得到消息,做好准备,几路北伐宋军都相继失败,唯一取得与金军胜利的是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所统兵马,但独木难支,无法扭转时局。

而此时的四川,吴挺已经去世,其子吴曦是四川宣抚副使,兼陕西、河东招抚使,他表面备战抗金,却早就心生叛意。

金庭洞察了吴曦的反心,金章帝完颜璟主动派人送信给吴曦,盛赞他们吴家父祖的功绩,然后道出吴曦的心病:“威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卿家专制蜀汉”,南宋君臣对吴曦猜疑“积有岁年”,处处防范,并列举当年岳飞之事:吴大使,不知你的功劳是否与当年的岳飞比肩?遥想当年,岳飞英名南北共知,战功显赫,但还是被你们的主子杀了,这件事是很深刻的教训呀!“故智者顺时而动,明者因机而发”,与其在猜疑中苟且偷生,不如与大金王朝共同完成千秋伟业!

这话十分有分量,直接南宋赵权的死穴——宋自立国以来,就没有信任过武将。而吴氏一门经营四川,祖孙三代,功高盖主。

金庭陕西宣抚副使完颜纲遣京北录事张仔密会吴曦于兴州置口,更是找到吴曦的族人吴端,策反吴曦,又派人携诏书、金印立吴曦为蜀王。

吴曦遣果州团练使郭澄、仙人关使任辛奉表及蜀地图志,以阶、成、和、凤四州给金人。

金庭又派出术虎高琪封吴曦蜀国王。于是,吴曦在兴州(今陕西汉中)降金,并遣部下引金兵入境,自己率手下十万兵马沿嘉陵江而下,声言与金兵共取襄阳。

说来这个吴曦,有一次出去打猎,夜里回营,他偶然抬头,见一轮皎月中有一个人骑着马,策马扬鞭,和自己的形状一样,便询问手下:是否见到月中人影?左右皆答看见吴曦在月上。因此吴曦暗暗自喜,认为自己命中大贵,更坚定了他的叛逆之心,如今金庭投来橄榄枝,这就是天意呀。

三、吴曦之死

然而这个吴曦,远没有了父祖的谋略,只有狂妄,很不得人心,他投降了金庭,得到军民强烈的反抗。

时任和江仓官的杨巨源与李好义联系义士,并密见吴曦手下随军转运使安丙,共商杀吴曦的义举。

安丙是吴曦的部属,现在是“伪蜀”丞相长史,老谋深算,表面接受任命,暗地观察时局变化。

本打算让安丙邀吴曦谒庙之机,伏杀吴曦。

李好义认为吴曦生性多疑,每出门都有甲士千人,不容易得手。不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吴府。

于是的,李好义遂约义士李贵、王换、李彪、陈立、刘虎、张渊等人,又联系了吴曦的亲卫军卒黄术、赵亮等人,连同李好义的兄弟李好古、李好仁、李好问等亲属,在李好义的带领下,于黎明前冲进吴曦内室,李好义宣称是奉宋庭密诏来取吴曦性命。

杨巨源也骑马赶到,宣读密诏。

吴曦手下卫从早就对他降金不满,纷纷放下武器,一哄而散。

李贵第一个冲进吴曦卧室,伸手抓住吴曦发髻,一刀砍下,正中面颊。但吴曦自小习武,迅速反映过来,打倒李贵,这时王换奋起两斧,砍在吴曦腰部倒下,李贵乘机取了吴曦的人头。

可惜吴曦,时年四十五岁,一命呜呼到月上做贵人去了。

舍生取义,才能义薄云天,只有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前途系为一体,才会长歌浩叹。吴曦的悲剧,有其个人与时局多重原因,令人掩卷深思。

标签: 吴曦宋朝

更多文章

  • 他的实力甚至超过孙武 为什么他的名声却没有孙子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吴起

    对战国时期吴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小编所说就是战国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吴起,他和春秋的孙武并称为“孙吴”,真正对军事战争的理解,可以说吴起绝对不输于孙子,甚至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某些方面还要超过孙武。按道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名垂青史呢,为何他的名声没有孙

  • 孙武和孙膑是一个人吗?《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孙膑

    孙武和孙膑是一个人吗?《孙子兵法?是谁写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考古人员在发掘两座汉墓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数量庞大的竹简。这些竹简有完整的,残缺的,共四千九百四十二枚,此外,还有残片数千枚。在普通人眼里,这些竹简毫无价值可言,若是被盗墓贼发现,很可能会

  • 爷爷是奸臣,孙子却是爱国志士!爷爷和孙子分别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北宋,秦桧

    爷爷是奸臣,孙子却是爱国志士!爷爷和孙子分别做了什么?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历史上但凡名留千史的,要不是忠臣或民族英雄,要不就是大奸臣或民族的罪人,可是你知道么,有一对祖孙,爷爷被称为第一奸臣,死后人人唾骂,孙子却是爱国志士,为了洗刷家族的耻辱,为南宋战斗到最后一刻!他就

  • 两位宠妃结怨很深,她们的孙子却都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元帝,汉朝

    汉元帝刘奭最开始是一个用情很专的人,他当太子的时候,专宠司马良娣。就因为司马良娣临终前一句话,说是太子宫中其她女子嫉妒她,诅咒她早死,就再也不亲近宫中任何女性了。这段往事,当时还让刘奭的父亲汉宣帝非常着急,生怕他真的对女性失去兴趣。事实证明,汉宣帝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奭后来不仅又有了许多后宫佳丽,而且

  • 《孙子兵法》火攻需要哪些条件?火攻作战的技巧原则!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苏武,孙子兵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孙子兵法》火攻篇解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火攻是古代常用的作战方式之一,双方交战如何保证补给是关键,如果粮草被烧了,在战场上自然会变为被动的一方。所以火攻往往是冲着对方后勤去的,《孙子兵法》中就有一篇专门讲述火攻的散文,包括对火攻的使用原则、目标、条件等因素都有非

  • 此人被称为是孙子孟子商鞅三合一之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吴起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吴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跟战国时的其他豪杰不同,吴起一出场,就是一副残忍薄行的形象。《通鉴》上记载他“杀妻求将”: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通鉴》因袭的其实是《史记·孙吴列

  •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他的三个孙子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诸葛亮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后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琅琊诸葛氏,是汉末三国时代有名的世家大族,自西汉以来一直人丁繁盛,英才辈出。三国的扰攘乱世,却为诸葛家族的成员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三国之中,无论魏蜀吴哪个国家,都有诸葛家族的人身居高位,手握大权,成为几乎

  • 赵匡胤死后儿子也离奇死亡,剩下的孙子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赵匡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开创者。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在他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努力下,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代。而他所建立的宋朝虽然在军事上面对少数民族政权处于弱势,但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可以说发展到了封建时

  • 揭秘朱元璋的皇位继承之谜 朱元璋为什么会传位给孙子而不是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对朱元璋的传位问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位的传承问题,一直是在位皇帝需要操心的事情。一般皇位继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嫡,第二种是传贤。从周朝开始,采用的是传嫡不传贤,意思就是嫡长子出生就被定位继承人;但是到了唐朝,这种制度又有所变化,比如李世民作为李渊的二

  • 《孙子兵法》人人皆知,但是你知道孙武是怎么打仗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孙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你知道孙武是怎么打仗的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数以万计的兵书,最著名的自然是《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更是享誉千年,被尊称为兵圣。但是如果仅仅凭一本兵书,就能成为兵圣,那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近现代以来,论述孙武和《孙子兵法》的书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