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立国三百年,真的没有一个昏君吗?

清朝立国三百年,真的没有一个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21 3:09:1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清立国三百年,共传十二帝。虽然,这十二位帝王说不上个个是明君,但是,却没有一个是昏君,都勤勤恳恳没有一个耽于享乐、荒淫无道的,几乎都能说的过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从清朝皇帝的节俭一项就能看得出来。

清朝的康熙皇帝,自小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教导,立志要做一个勤于政务,爱护百姓的好皇帝。因此,他的日常消费拒绝奢靡,对那些坐着享福或讲究排场的事,更是没什么兴趣。

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收到了一只很稀有的黄色小鹦鹉,这是一位将帅特地从前线送来的,并且,他还专门为这只小鹦鹉打造了一个非常别致的黄金笼子。康熙八岁继位,当时不过九岁,本是一个贪玩的年纪,这位将帅就是想借这只鹦鹉讨他欢心。但是,这位小皇帝却出乎他的意料,拒绝了这只罕见的小鹦鹉,不仅如此,他还被康熙严厉地训斥了一番。

像康熙这样,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有如此见地的皇帝,在历朝历代都是屈指可数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康熙在位这么多年,能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的做法。

那一年,康熙五十大寿,一些大臣们就做了一扇屏风为他祝寿。皇帝五十大寿的时候,送上一扇屏风,其实,并不算什么特别贵重的礼物,况且,这屏风还是多位大臣一起凑钱制作的。可康熙还是没有改变初衷,他把屏风上大臣们写给自己的祝寿文章抄了下来,以此来作纪念,而那扇屏风,则被他退了回去。

不仅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宫中的各种花销,康熙都有严格要求,一切从简,不得浪费。

就以光禄寺和理藩院来说,光禄寺每年都要为宫中祭祀、典礼准备筵席,往年需要花费七十万两银子,但是,经过康熙的逐步压缩,这些开支就降了六十多万两,每年只需要七万两左右的银子。理藩院是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每年用于犒赏和接待的花费为八十万两银子。在康熙的刻意裁剪下,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支出的费用一下就少了七十多万两,每年只需要八万两左右。

即使是离宫出外,康熙也还是严守节约的做法,不允许特地为他修路,不允许擅自为他建造行宫。已经有的行宫,也不允许再添砖加瓦,刻意打造。有的地方官向康熙请示,说是应将当地的行宫交由地方管理,可是,康熙觉得这样会增加地方的负担。于是,就下令此后不再修葺,任其破损。

除此之外,康熙还命令不让当地的官员搭建彩棚,不许举办迎送仪式,不许为了他的题字题词特地刻碑建碑亭。如果有违背,被他知道后,将是一顿痛斥。

康熙的节俭作风,影响到了下一代,在雍正继承皇位之后,就曾倡议节约粮食。还特地下过圣旨,对剩饭剩粥都有特别的管理,把没有变质的,还可以吃的,就送给服役的下人食用;把不能吃的,用来喂食猫狗;连猫狗都不能食用的,干脆就晒干喂食禽鸟。

为此,雍正会专门派人稽查,如有不照做的,还会被治罪。

雍正身为一国之主,竟为剩饭剩粥的处理下了圣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对是寥寥无几的。对于如何节约粮食,雍正可算是费尽心思,在规定剩饭剩粥之后,他又为粮食的事下了另外一道圣旨。

他命令太监在煮饭的时候,要适量下米,宁愿煮少,也绝对不能多煮,以至于,将剩饭倒弃,不懂得爱惜粮食。还让各处的首领太监,见到有米粟饭粒,应当捡起。如果,被雍正发现,有轻弃米谷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接受惩罚,重责四十大板。

如果,总管们还是如以往那样,纵容这些行为,被他查出,连总管都要受到重责。如此看来,雍正对于粮食的节约还是很上心的,有命令,有道理,有办法,还有惩治措施,是非常周到齐全的。只可惜,康熙和雍正的节俭作风并没有传给乾隆,反倒是隔代的嘉庆传承了这种作风。

乾隆的生活和康熙雍正相比绝对是奢侈的,而嘉庆的节俭则是受到了朱珪的影响。朱珪是嘉庆的师傅,与和珅相比,真是截然相反,和珅贪得富可敌国,朱珪却清廉自守。

朱珪从山东布政使奉调进京,连二百两银子的路费都要向别人借。

甚至,在他去世的时候,嘉庆前去祭奠,却由于家里的大门窄小陈旧,使得轿子都无法抬进,嘉庆只能下了轿子,步行进去。当看到自己师傅的卧室,仅有一张大床,几只木凳,旧棉布褥子,旧棉布被子的时候,嘉庆不由得失声痛哭。

这样寒酸的家境,说出去又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帝师的家境呢?

嘉庆曾回忆说:他这位老师以身作则,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嘉庆亲政之后,就严令禁止地方官员搜罗纳贡各类宝物。一些官员依照前朝旧例,将新疆和田出产的美玉运送进京,最大的有万斤以上。嘉庆得知就下令:不管玉石已经运到哪里,一律就地抛弃不能进京。

在嘉庆看来,地方官员进贡的物品,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而各级官吏,也会借进贡的名义,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更何况,这些东西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没有任何作用。不仅是玉石珍宝,就是许多官员爱不忍释的洋人玩意儿,嘉庆都不感兴趣,还斥其“更如粪土矣”。

在嘉庆五十大寿的时候,一位御史建议为了庆祝皇帝五十大寿,内城应该持续演十天的戏。这位御史原本是想讨好嘉庆,却不料,嘉庆读了这份奏折之后,非常愤怒。在嘉庆亲政之后,就决意扭转奢华、荒嬉政事的风气,以达到励精图治的目的。

内城禁止演戏,本就是他下的决断。如果听从了这位御史的建议,岂不是败坏风气吗?不久之后,这位御史不仅被罢了官,还被打发到很远的盛京做苦力。

在嘉庆之后,继位的道光皇帝,也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他连自己最重要的登基大典,都是能省则省。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必须要有乐队演奏,可是,道光却认为乐队排练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银子,于是下令“设乐而不作”,意思就是:让乐工们拿着乐器摆样子就行,不需要出声。

道光不仅取消了奏乐,就连大臣给新皇读贺表的仪式,也取消了。这么看来,道光对这种形象的面子工程,是不感兴趣的,真的是把节俭放在了第一位。道光和康熙一样,对自己的吃穿用度也很节俭。他坐的轿子,是嘉庆用过的,若是坏了就修一修,不让做新的轿子。

另外,他也不怎么讲究排场,甚至觉得“即使不乘辇也无不可”。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穿的衣服竟还有补丁。裤子的膝盖处如果破了,他从不换新的,打上补丁就直接穿,不仅不担心被人看见,还很自豪。

皇帝都这样,大臣们自然要效仿。不管裤子是不是真的破了,都会打上补丁,只是为了能和皇帝保持一致。大学士曹振镛,在上朝给皇帝下跪行礼的时候,有心将自己膝盖上的补丁露出来,没想到还真让道光给看见了。

等正事问完了,道光就和曹振镛聊起了补丁来。道光随口问曹振镛,他那补丁用了多少钱。曹振镛根本就不知道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钱,只能胡说八道,差不多三两银子。没想到,道光竟颇有感慨,觉得民间打补丁很便宜,因为,内务府给他打一个补丁,竟要花费五两银子。

道光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强忍笑意,因为五两银子的花销,都不知道能做多少条新裤子。道光虽然一心想要节俭,但奈何,他是一个处于高位而不谙世事的皇帝,只是一个补丁,就被内务府的人算计了不少银子。

道光的儿子咸丰称帝之后,也是严格遵守道光的圣训,崇俭去奢,力图“永守淳朴家风”。书房的门坏了,他也没让换新的,而是让人修理了一下。或许是道光时期,官员糊弄皇帝惯了,修了一扇门,竟提了五千两银子的报销。

自然,咸丰没有道光好糊弄,大怒,下令问罪,上报的官员立马说是误报,实际是五十两,这才蒙混过关。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在怎样的时代,这样的风气应该值得每个人传承。

标签: 清朝乾隆

更多文章

  • 王莽到底有多倒霉 赤眉军都没有解决又来一个大麻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莽,汉朝

    还不知道:王莽到底有多倒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是一个被上天遗弃的年份,这年夏天,关东一带发生极为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土地龟裂,庄稼绝收。在靠天气吃饭的小农社会里,旱情无异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更可怕的是,随后中原和关中地区又发生了大面积的蝗灾。不知道从哪

  • 他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 他的一生到底有多悲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汉平帝

    还不知道:汉平帝刘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年,年仅25岁的汉哀帝刘欣驾崩。汉哀帝的死,留给西汉王朝一个烂摊子。由于过度信任毫无才能的男宠董贤,哀帝的身体被色欲掏空了身子,至死没有子嗣。皇帝突然驾崩,西汉王朝局面一度失控。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王政君是汉

  • 房玄龄:李世民麾下第一谋士,辅佐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房玄龄,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房玄龄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唐太宗李世民所有的谋士当中,就属房玄龄最低调了。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第一谋士,房玄龄曾为大唐王朝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曾经辅佐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其善于谋划,深得太宗的信任。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他出

  • 李鸿章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如此之低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李鸿章

    为什么李鸿章的评价如此之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分别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同时这4位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洋务派的代表。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分别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曾国藩跟左宗棠这

  • 郦食其为何被齐王烹杀?郦食其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郦食其

    郦食其为何被齐王烹杀?郦食其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郦食其出生于战国末期,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十分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名人还被称为“狂生”,其原因是郦食其有一张谁都说不赢的嘴。刘邦起义后,曾拜访各地豪杰,从而结识了郦食其,此后郦食其便跟随刘邦,并且成为他的得力干将。郦食其凭

  • 雍正皇帝和隆庆皇帝相比 谁的功绩更高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隆庆

    雍正和隆庆谁的功绩更高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雍正皇帝与明朝的隆庆皇帝,都是非常伟大的皇帝。那么他们到底谁的功绩更高馁?首先,我们从吏治角度来分析:康熙晚年因为“九子夺嫡”(康熙皇帝有九个非常优秀的儿子,他们围绕皇位继承而明争暗斗得不可开

  • 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那孙权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孙权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中国的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蜀汉五虎上将耳熟能详。而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也是大名鼎鼎。作为三国中实力第二强的东吴却没有什么五虎将如子良将这样的说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三国演义中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再加上他们的

  • 朱元璋不是张无忌的手下吗 为什么张无忌没有当上皇帝而是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张无忌

    朱元璋不是张无忌的手下吗为什么他能当上皇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的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事迹大家也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他却扮演了另一个角色,在《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和张无忌的关系非常亲密,当时的朱元璋是张无

  • 乾隆一共发动了多少次“文字狱”?期间死了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一共发动了多少次“文字狱”?期间死了多少人?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尽管在电视剧里面表现的非常让人向往,但历史上真实的清朝,远没有那么简单。清朝最令文人们闻风丧胆的,恐怕就是文字狱了,简简单单说几个字,写一首诗,哪怕没有半点“反叛”的心

  • 北宋名相王曾比奸臣还奸,比小人还小人!却为何能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王曾

    北宋名相王曾比奸臣还奸,比小人还小人!却为何能得到善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他是北宋中期的一代名相,曾经连中三元,为人刚正不阿,端正持重,而且他还是妥妥的大帅哥一枚,眉眼就像是画上去的,他在朝为官时,进退有礼,平日里不苟言笑,没人敢因为私事来找他。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又绵里藏针很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