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攘外必先安内 这句话放到明末清初的历史是何等的正确

攘外必先安内 这句话放到明末清初的历史是何等的正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00 更新时间:2023/12/7 1:23:25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最早是在宋朝赵普宋太宗的折子上提到的: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而到了近现代抗战初期,成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积极剿共,消极抗日的误国思想。“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还是有其正确的思想价值的,只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形势下,是否都适用而已。历史倒退个几百年,放在明末清初的历史形势下,那么这句话就再正确不过了。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攘外必先安内”鱼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要中国自身安定,那么周围的国家就没有敢不服的,所以要想周围的国家老实,自己国内必须团结一致而不能乱。历史上中国团结一致够强大的时候,周边国家自然不敢来犯,即使来犯,也只会被打的仓皇而逃。而国内动乱不稳定的时候,外敌也会虎视眈眈伺机而动。而在明末清初,对于大明朝来说,正是不能做到安内,以至于被大清这个“外敌”夺取了天下。

明朝末年,朝廷贵族官僚集团渐渐腐败,暴力掠夺残害百姓,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秩序,开始埋下动乱的种子。后来面对东北后金势力的侵扰,以及镇压逐渐兴起的农民起义,为了筹集军费,更是无限制的增加赋税,盘剥百姓,榨干了人民身上最后一滴血。随着农民起义越来越多,后金侵扰越来越严重,明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不过即使是在大明朝内部出现了“不安”的局面,明朝一开始的政策还是正确的,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整个崇祯年间,对农民起义的镇压一直都十分有效,如洪承畴差点就剿灭了闯王李自成的义军,与此相对的外患清军也一直被堵在山海关外。在安内有所成效的情况下,明朝的攘外也算是效果显著。

可惜大明朝没把李自成这个“乱源”彻底灭掉,反而被李自成打到了北京。此时,李自成如果反过来能做到“安内”,确保其大顺政权和大明残存势力不窝里斗的话,清军还是无法入关。但是李自成反而自己制造了乱源,点了把火把吴三桂逼反到清军那头。结果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溃不成军,清军顺势横扫天下,最终入主中原。

努尔哈赤皇太极,清军打了几十年,虽然占了些地方,但依旧是像洪水被堵在水坝里一样,堵在山海关外,很难说能看到一统中原的希望。原因就是明朝内部虽然隐患不断,但还是能压制住,整个局势没有崩盘,所以还能抵抗外敌。结果到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天下大乱,清军也就像是破坝的洪水一样,席卷了中原大地。大明朝最终没有死于外敌,而是亡于内乱。

所以说“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是没错的,只是安内的方法需要慎重的选择,方法不当,不能安内,一乱则只会加速灭亡而已。

标签: 明朝,崇祯

更多文章

  • 清朝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内务府,是如何推动清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顺治

    顺治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即清王朝第三位皇帝。内务府就是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后设立的,总管皇宫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机构。随着清王朝的统治和建设,内务府经历过裁撤重组之后变得逐渐庞大,取代之前重要的宦官机构,人数达到了三千多人。是清王朝管理机构中官职人数最多,组织覆盖最广的,在后来维护清朝统治和支持皇权起到

  • 董卓残暴,连曹操都想诛杀他,却又为何董卓能够聚集了那么多能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董卓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曾用巧施连环计的王允赠给他的七星宝刀欲谋害董卓,可惜失败。董卓这样的一个恶人,连奸雄曹操都想诛杀他,却又为何董卓能聚集了那么多的能人在身边呢?董卓有绝顶聪明的军师,李儒。董卓有武力第一的猛将,吕布。此外,董卓还另有郭汜,李傕,华雄,徐荣等猛将。单是一个徐荣,曾经在荥阳一战中,

  • 官印丢失, 宰相照样喝酒: 别声张, 会自己回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宪宗,裴度

    裴度,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仕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坚持与权奸、宦官、藩镇割据势力斗争,平定地方节度使吴元济、李师道之乱,帮助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他对唐朝一片赤子丹心,为将相二十余年,功勋卓著,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被时

  • 统治者责任有多重大? 让宋太祖感慨不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

    历史上所有的统治者和达官显贵们,其实也如舞台上的演员一样,都只能在特定的历史场合“表演一段时间”,很快就会散场。有的统治者可能自视过高,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权力,从而放肆地为所欲为起来。真正有智慧的统治者,不炫耀一时的“唯我独尊”,只是想着尽到当下的责任而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统

  • 此人曾帮助康熙铲除鳌拜,最终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鳌拜

    康熙八岁登基当皇帝,当时他还很小,所以需要靠四大辅政大臣帮忙打理朝政,不过后来基本被鳌拜给收拾了,等到康熙14岁该掌权时,鳌拜仍旧握着权力不放,而且他在朝中已根深蒂固,康熙一下子也无法除掉他,于是便整天跟一群小伙子拳打脚踢练武功,让鳌拜掉以轻心,最终用这些功夫少年,把鳌拜给擒获了。这段故事在金庸的小

  • 本是三国一代雄主,功绩卓越却完全被父亲的光辉所掩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丕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加上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集团相互斗争,吏治黑暗,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著自己的财力组织自

  • 春秋时期诸侯国家林立,为何军队能穿越别国国境作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周,周天子

    春秋时期,孔子在蔡国居住了三年,吴国征伐陈国,楚国出兵救陈陈国。楚王听说孔子在蔡国,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打算带着弟子前往楚国。陈国亲吴派大夫们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会更强大,便派兵追孔子,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的幽谷被追上围困长达七日,绝粮几乎饿死,幸而楚国边防军赶到才得以解脱。从孔子在蔡国被

  • 此国因羞辱成吉思汗遭灭国,如今穷得只剩石油,7块钱能买50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元蒙时期,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征服了很多国家,给亚欧很多国家带来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其中受到迫害最深的应该是中亚地区花拉子模国。这是一个拥有古老历史的国度,也是中亚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它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土地上),最早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

  • 作为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蓝玉为什么必须死?就因为他做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蓝玉

    在大明王朝蓝玉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被封凉国公。这位开国大将是一位非常聪明,而且善于作战的人,可以说他在文和武这两方面都是非常的好的,在大明王朝建国起,他就在战场上,经常立下战功。等大明王朝开国之后,他因为为国贡献很大,所以他的地位也相当于是皇亲国戚了,再加上太子朱标是他的外甥,他的地位更是非常的高

  • 康熙留下的八大家训,皇族是怎么教育子孙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康熙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二百四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