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平陵之变后,曹操留下的老部下为何都按兵不动

高平陵之变后,曹操留下的老部下为何都按兵不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98 更新时间:2024/2/28 11:59:39

很多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曹操做司空的时侯,征辟司马懿,他是这样的: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司马懿为什么要这样做,真的是为汉室尽忠?不是的,司马懿深知,创业多难啊,摘桃子才是正道。

虽然口头上说着不愿意出仕曹魏,但老成谋国的司马懿还是投奔了曹丕。果不其然,曹丕最后从众子中杀出,成为了曹魏第二任掌权者,司马懿因为是从龙功臣,也受到了提拔。

到了曹叡时期,司马懿早已成为了朝中重臣,并且他演技好,把自己打扮成了忠君爱国、无怨无悔、随时待命的大忠臣,得到了很多朝臣的赞许,比如钟繇就曾拿全家担保来举荐司马懿。

可曹叡继承了老曹家的疑心重的毛病,对司马懿是一点都不放心,对司马懿的态度是:既拉拢又防范。有需要的时候,先让曹魏元老张颌、曹真先上,如果不行一纸皇命召之即来;不需要的时候,一脚踢开。

司马懿自然也知道曹叡对自己的野心,于是继续蛰伏了下来。

很快司马懿成功熬死了曹叡,并且继承者曹芳软弱无能,这时候的司马懿逐渐展露出了自己的野心。249年,正月初六,魏帝曹芳被大将军曹爽带着一起去高平陵扫墓去了,司马懿见到这一幕后,大喜,召集三千死士就控制住了洛阳城。

听到消息后的曹爽懵了,他想不通司马懿为什么要这么干。正在曹爽胡思乱想的时候,“宽厚长者”司马懿再度上线,他派人前来与曹爽交涉,表示只要他带着皇帝回洛阳,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天真的曹爽还真信了他的鬼话。

结果曹爽刚回到洛阳就被控制起来,司马懿血洗了曹魏宗室,自此,魏国正式被司马懿架空,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们为何不起兵反抗?

要知道,虽然曹操去世已经好多年了,但还是有很多老部下留着的,比如高柔、王观、蒋济、王凌、郭淮等人。他们按兵不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曹爽掌权后,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导致曹操老部下得不到重用,于是很多人都投靠了司马懿。

司马懿一发动政变,很多军营的都是曹操老部下代为夺取的,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劝降曹爽的蒋济了。更何况,司马懿还代表着士族阶级的利益。

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那些原本出身寒门,被曹操提拔的老部下,早已成为了新兴士族的代表人物。只要能给士族好处,管你台上站的是曹家还是司马家呢?反正都一样。

所以在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洛阳城中的曹魏老将都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利益”二字。

标签: 曹操,司马懿

更多文章

  • 张郃欺负黄忠年老,被黄忠打败,为何遇到赵云直接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黄忠,赵云

    张郃率兵攻打葭萌关,黄忠请战,诸葛亮智激黄忠,黄忠和严颜一起去抵挡张郃,黄忠领兵出关,张郃看见黄忠,欺负黄忠年纪大,与黄忠大战二十多个回合,却没想到被严颜抄了后路,张郃兵败,退了八九十里。张郃以为黄忠年纪大,老了,没用了,以他的武力,拿下黄忠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张郃却想当然了,黄忠不仅不服老,而且

  • 此人是开国皇帝,却埋在土堆之下,2000年无人可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秀

    刘秀身上承担的是延续大汉的重任,王莽建立新朝之时他不过是一介布衣罢了,名为汉室宗亲,实际上跟后来的刘备没什么大区别。可刘秀厉害,他再三衡量天下大势,明白王莽所为已经犯了众怒,便高居汉室宗亲的旗帜,起兵图谋大事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者数不胜数,皇族血脉也大有人在,为何刘秀就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终

  • 刘备为筹集军费,听取刘巴的这个建议,让老百姓叫苦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三国

    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大家是否已经被蜀汉的这位仁义之君刘备圈粉了呢?可是大家真的了解刘备吗?真实历史上的刘备可不是小说中的这般的,为了筹集军费,刘备与曹操的做法大相径庭,却更加的残酷。看过电影《寻龙诀》之后,大家是否对摸金校尉这个名词有一些的了解了呢?摸金校尉在三国时期就是曹操手下的一支特种部队,他

  • 这位老人随口一哼,诞生了清朝国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歌

    一说起国歌,大家最熟悉的当然就是《义勇军进行曲》,每当雄壮的国歌响起,每一个中国人都内心澎湃激动不已。那么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人有国歌吗?当然有,而且你一定听说过还会唱!李鸿章其实,在大清朝时期人们心中并没有“国歌”的概念。随着世界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界新鲜事物名词也随之传入中国,包括“国歌”。

  • 攘外必先安内 这句话放到明末清初的历史是何等的正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崇祯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最早是在宋朝赵普给宋太宗的折子上提到的: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而到了近现代抗战初期,成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积极剿共,消极抗日的误国思想。“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还是有其正确的思想价值的,只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形势下,是否都适用而已。历史倒退个几

  • 清朝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内务府,是如何推动清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顺治

    顺治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即清王朝第三位皇帝。内务府就是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后设立的,总管皇宫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机构。随着清王朝的统治和建设,内务府经历过裁撤重组之后变得逐渐庞大,取代之前重要的宦官机构,人数达到了三千多人。是清王朝管理机构中官职人数最多,组织覆盖最广的,在后来维护清朝统治和支持皇权起到

  • 董卓残暴,连曹操都想诛杀他,却又为何董卓能够聚集了那么多能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董卓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曾用巧施连环计的王允赠给他的七星宝刀欲谋害董卓,可惜失败。董卓这样的一个恶人,连奸雄曹操都想诛杀他,却又为何董卓能聚集了那么多的能人在身边呢?董卓有绝顶聪明的军师,李儒。董卓有武力第一的猛将,吕布。此外,董卓还另有郭汜,李傕,华雄,徐荣等猛将。单是一个徐荣,曾经在荥阳一战中,

  • 官印丢失, 宰相照样喝酒: 别声张, 会自己回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宪宗,裴度

    裴度,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仕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坚持与权奸、宦官、藩镇割据势力斗争,平定地方节度使吴元济、李师道之乱,帮助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他对唐朝一片赤子丹心,为将相二十余年,功勋卓著,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被时

  • 统治者责任有多重大? 让宋太祖感慨不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

    历史上所有的统治者和达官显贵们,其实也如舞台上的演员一样,都只能在特定的历史场合“表演一段时间”,很快就会散场。有的统治者可能自视过高,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权力,从而放肆地为所欲为起来。真正有智慧的统治者,不炫耀一时的“唯我独尊”,只是想着尽到当下的责任而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统

  • 此人曾帮助康熙铲除鳌拜,最终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鳌拜

    康熙八岁登基当皇帝,当时他还很小,所以需要靠四大辅政大臣帮忙打理朝政,不过后来基本被鳌拜给收拾了,等到康熙14岁该掌权时,鳌拜仍旧握着权力不放,而且他在朝中已根深蒂固,康熙一下子也无法除掉他,于是便整天跟一群小伙子拳打脚踢练武功,让鳌拜掉以轻心,最终用这些功夫少年,把鳌拜给擒获了。这段故事在金庸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