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办了两件事,违抗雍正忤逆顺治,他为什么这样做?

乾隆办了两件事,违抗雍正忤逆顺治,他为什么这样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4/1/8 8:07:3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乾隆即位后,对他的兄弟以及宗室显示出了极大的宽容,这一点和雍正帝有着很大的反差。即位不久,乾隆就谕令宗人府,对于那些贫困的宗室,分别等次给予赏赐。遇有婚丧等事,又赐给金银。史料中说“实体恤天潢,无所不至。”

乾隆帝对宗室的最大体恤,更在于他敢于推翻列祖列宗钦定的冤案,或予以彻底平反昭雪,或给予宽待。这方面的决定性措施,是在乾隆四十三年采取的。因为这个时候,乾隆帝开创了赫赫的“文治武功”,出现了“大清全盛之势”,群臣恭颂皇上为天纵英武的贤君明主,这也是乾隆帝采取重大行动的基础。

乾隆主要是推翻了皇曾祖顺治帝福临钦定的睿亲王多尔衮“叛逆”案,修改了皇父雍正帝胤禛钦定的阿其那、塞思黑“悖逆”案。

雍正帝即位后,为了打击胤禩集团,谕定皇八弟胤禩、皇九弟胤禟结党横行、窥窃大宝,犯了“悖逆”大罪,将他们削爵更名黜宗籍。乾隆帝对此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皇父之旨,但却对其作了重大修改,认为二人“未尝无隐然悖逆之心,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并声称雍正帝晚年“屡向朕谕及此事,辄愀然不乐,意颇悔之”,故现在谕令,“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一并叙入。

尽管乾隆帝此举有违孝道,违背了雍正帝的意愿。但客观地说,这样做还是赢得了宗室的人心,也顺应了当时的朝局,起到了团结、稳定皇族内部的目的。这一点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所谓的睿亲王多尔衮“谋逆”案,是清朝初期的一件特大冤案。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于顺治元年四月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军,消灭了南明政权,统一全国,使其年方六岁的幼侄福临从东北一隅的辽东王,一跃而成为入主中原的大清皇帝。

这样一位立下开国定鼎特大功勋的王爷,竟因恃功揽权位至皇父摄政王,而被顺治帝及其以权术见长得不坚定的支持者济尔哈朗视为眼中钉,一待其病故,即定其犯下“谋逆”大罪,掘坟焚尸削爵黜宗籍。其同母弟辅政豫亲王多铎虽也立下大功,并已先卒,也连坐降为郡王。

这个事件其实在当时就引起了朝野不满,一等子许尔安、吏科给事中彭长庚等就公开上书赞颂睿亲王之功,请复其爵号,虽经顺治帝严斥,将其革职削爵流放宁古塔,压下了反对者的议论,但事实毕竟是事实,此案一直遭人谴责。

由于睿亲王“谋逆”一案是顺治帝钦定的,此后的康熙、雍正虽然也知就里,但因时间隔得不长,也不敢违背顺治爷的意愿,为多尔衮翻案。这一次乾隆帝敢于忤逆先祖,毅然正式推翻这一特大冤案,对睿亲王给予平反昭雪,宣布追复睿亲王封爵,恢复开国王公原有封号,并让他配享太庙,能做到这样,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乾隆帝在平反睿亲王的谕旨中有这样的话:

“因念睿亲王多尔衮当开国时首先统众入关,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奉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顾以摄政有年,威福不无专擅,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殁后为苏克萨哈等所搆,授款于其属人首告,诬以谋逆,经诸王定罪除封,其时我世祖章皇帝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

又“夫睿亲王果萌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且吴三桂之所迎,胜国旧臣之所奉,止知有摄政王耳,其势更无难号召……朕每览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坠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能笃忠荩,感厚恩,深明君臣大义……朕以为应加恩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令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莹坟,仍令太常寺春秋致祭。“

乾隆为睿亲王平反一事,赢得了王公大臣认同,此举非常果断,十分明智。而且我们认为为多尔衮平反一事,由乾隆来做最为合适。因为当时的大清处于鼎盛阶段,他有这个资本。而要是换成其后的嘉庆、道光,恐怕他们就是敢这么想,也未必有胆量去做。

标签: 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一位清官被小妾侍从陷害被皇帝腰斩,死前七个“惨”字震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俞鸿图

    一位清官被小妾侍从陷害被皇帝腰斩,死前七个“惨”字震惊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时期,封建王朝的建立,随之而生的就是官场制度。所谓的天子就是天下人的最高领导人,但是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管天下的每一件事情,所以他只能把事情分给官员们去做。在这个时候,能

  • 李善长为什么会在自己77岁高龄的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善长,明朝

    对被誉为萧何的大明开国功臣李善长,为什么77岁高龄被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善长这个人是朱元璋的战友,老乡,帮助他出谋划策,筹集粮饷,治理国家,可以说是功高至伟,和汉朝的萧何一样,被誉为开国功臣之首,为什么会晚节不保,在自己白发飘飘,年迈的时候,77岁被

  • 朱元璋讨伐日本刘伯温为什么阻拦?阻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刘伯温

    朱元璋讨伐日本刘伯温为什么阻拦?阻拦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就派遣了几位使者去往周边国家。首先是向他们表示友好,其次也向他们宣告现在已经是明朝了,最终的目的其实是想让他们称臣。所以,在使者到达这些国家后,大多数国家都表示了祝贺,而且说他们愿意称臣。但是那时日本的怀

  •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把把蒙古本土丢给木华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吉思汗,元朝

    还不知道成吉思汗西征,把蒙古本土丢给木华黎,他不怕木华黎造反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本来成吉思汗正全力攻打金国,但是受到西方大国花剌子模的挑衅。成吉思汗不得不率军远征花剌子模。这一去就历时六年的时间。成吉思汗在出征前,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让他负责攻打金国

  • 谢叔方获太子提携,为什么他最后还要打死太子妻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谢叔方,唐朝

    他获太子提携,却不给太子面子,还将太子妻弟打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太子李建成为笼络齐王李元吉,大力提携其部属亲信,见谢叔方为人正直、群众基础好,于是破例提拔他为长安尉,主管京城治安。如果换作常人,必然感恩戴德、竭力报效,而谢叔方非但没有投桃报李,反而多次冒犯李建成。谢叔

  • 带领汉家子弟对抗元军不屈服,文天祥的傲气永远存在人们心中!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文天祥

    带领汉家子弟对抗元军不屈服,文天祥的傲气永远存在人们心中!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给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诗篇,他将南宋文人的傲骨和忠君推到了顶峰,他是一个斗士,也是一位诗人。也许诗人应游走于山水之间,纵情于笔墨纸砚,他偏偏不一样,他誓要在刀枪之间写

  • 秦昭襄王敢扣留楚怀王,为什么不敢扣留赵惠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

    秦昭襄王敢扣留楚怀王,为什么不敢扣留赵惠文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昭襄王之所以没有像扣留楚怀王一样,在渑池之会中扣留赵惠文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秦国方面,秦昭襄王并没有扣留赵惠文王的意思;第二是赵国方面,赵惠文王在奔赴渑池之前也已经想到了这种情况,赵国高层已经提前做了准备;第

  • 牛进达:原本是秦琼的“小弟”,后被李世民封为兵马大元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牛进达,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牛进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昭陵,是历史上陪葬功臣最多的帝陵。在古代,功臣自然死亡以后,如果可以在皇帝的陵墓旁边陪葬,那绝对是一种荣幸,同时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因此很多文臣武将都以能陪葬皇陵为奋斗目标。在陪葬李世民的众多文臣武将中,有一位名

  • 历史上前半生和后半生两极分化的四位皇帝!是怎么从英明神武走向昏聩不堪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杨广

    历史上前半生和后半生两极分化的四位皇帝!是怎么从英明神武走向昏聩不堪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他们早年励精图治、英明神武,可以说是明君。但后来他们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觉得自己辛苦半生,可以开始享受了。结果晚节不保,从明君变成了昏君,更惨的还没有一个好结局,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安禄山造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功劳最大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唐朝

    你真的了解安禄山造反背后,此人的功劳最大,可以说安禄山就是此人的工具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安史之乱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知道祸源之一是安禄山的秘书高尚。高尚原名高不危,出身贫苦,母亲以乞讨为生。但他勤奋好学,文采斐然,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很强烈,曾对朋友说:“我应为举大事而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