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前半生和后半生两极分化的四位皇帝!是怎么从英明神武走向昏聩不堪的?

历史上前半生和后半生两极分化的四位皇帝!是怎么从英明神武走向昏聩不堪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72 更新时间:2024/2/11 14:40:25

历史上前半生和后半生两极分化的四位皇帝!是怎么从英明神武走向昏聩不堪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他们早年励精图治、英明神武,可以说是明君。但后来他们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觉得自己辛苦半生,可以开始享受了。结果晚节不保,从明君变成了昏君,更惨的还没有一个好结局,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一.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出身于兰陵萧氏,属于南齐皇族。他从小文武双全,和当时的文学家沈约谢朓等人齐名。后来,萧衍参与了权臣萧鸾的废立皇帝,为其出谋划策,成为了朝中重臣。此后,为了抵御北魏,萧衍出镇雍州,开始具有了自己的政治资本。此后,萧鸾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滥杀无辜,萧衍顺应天命消灭了萧宝卷,自己当了皇帝,建立南梁。

可以说早年的萧衍文武全才,年纪轻轻就开基建国,成为一国之君,在他的治理下南梁的国力蒸蒸日上,涌现出了韦睿曹景宗、陈庆之等一系列的优秀将领。然而,到了晚年萧衍笃信佛教,多次舍身出家,耗费了国家无数的财力。萧衍不但自己去当和尚,还钻研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处理朝政,委任奸臣,而且变得刚愎自用,不听劝谏。

后来,萧衍接收了北朝降将侯景,结果侯景狼子野心,直接起兵造反,十天之内就汇聚了十万大军。最终围困萧衍于皇宫中,萧衍甚至连日常饮食都无法得到保证。年迈的萧衍忧愤交加,一病不起,在一天索要蜂蜜而不得后,饥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二.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之子,早年就作为挂名统帅消灭南陈,统一天下。登基后,隋炀帝决定兴建东都洛阳,以解决关中粮食不足的困局。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南方,让南方的钱粮可以转运北方,杨广又下令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对内改革官制,兴办科举。对外为了震慑四方,杨广在位期间,北巡长城,西攻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可以说,杨广的早期作为,无愧于年号“大业”。

然而,修东都、开运河,这些都是大兴土木的百年之际,杨广却让他们集中中十年之内,大力摧残了隋朝的国力。尤其是三征高句丽,动摇国本,让关陇集团对杨广离心离德。第一个跳出来反隋的竟然是开隋九老之一的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而反隋群雄中势力最大的瓦岗军领导人则是八柱国魏国公李弼后代蒲山公李密,最终笑到最后的则是八柱国唐国公李虎孙子李渊。

隋炀帝年年出巡,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征发无数民工,又广采民间美女,引起民怨沸腾,四处民变。十余年内,被征发的农民不下千万人次,一时“天下死于役”。隋炀帝见天下大乱,锐意尽失,无心返回北方,反而在江都更加荒淫昏乱,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最后,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弑君杀死了隋炀帝,大隋帝国两代而亡。

三.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武则天的孙子。他的早年正是武周革命与李唐皇室的多事之秋,政变频发,弱冠时就目睹张柬之联合太平公主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杀死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后来唐中宗李显暴亡,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推自己父亲李旦坐上了皇位。后来,李隆基又杀死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彻底掌握大权。

清除太平公主后,李隆基任命名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把大唐推向了盛世巅峰,也就是开元盛世,一时万邦来朝,大唐威震天下。可开元盛世也麻痹了唐玄宗,他不再励精图治,也没有之前的节俭之风了,尤其是先后任命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后来又宠信安禄山,给了他兵雄天下的三镇节度使,最终造成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克长安,大唐盛世急转而衰。

唐玄宗最后逃到了成都,路上士兵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又逼唐玄宗缢死了杨贵妃,太子李亨则自己称帝,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大唐边镇郭子仪、李光弼等都对李亨效忠,唐玄宗处境凄惨,连身边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高力士都被流放。晚年的唐玄宗孤苦伶仃,郁郁寡欢,不久驾崩了。

四.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也就是乾隆帝,他在位六十年,又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实际控制国家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社会经济,号称“康乾盛世”。全国各地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大幅度发展,人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四亿人。同时两征金川,彻底粉碎了新疆的分裂势力,维护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

但在乾隆帝中年以后,也变得好大喜功,不但大兴土木,肆意挥霍浪费,而且六下江南。早年清廉的吏治又开始贪腐盛行,尤其是晚年宠信大贪官和珅,搜刮了巨额财富,官场陋习严重,土地高度集中。同时,为了控制思想,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虽然收录了诸多典籍,却也同时摧毁了大量的珍稀藏书。尤其是乾隆实施了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让清朝彻底落后于世界了。

标签: 隋朝杨广

更多文章

  • 安禄山造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功劳最大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唐朝

    你真的了解安禄山造反背后,此人的功劳最大,可以说安禄山就是此人的工具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安史之乱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知道祸源之一是安禄山的秘书高尚。高尚原名高不危,出身贫苦,母亲以乞讨为生。但他勤奋好学,文采斐然,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很强烈,曾对朋友说:“我应为举大事而死,绝

  • 古代“四大美女”竟然也有缺陷?她们是怎么掩盖自己身上的缺点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杨玉环

    古代“四大美女”竟然也有缺陷?她们是怎么掩盖自己身上的缺点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常言道:人无完人。是个人就会有缺点,只不过缺点有大有小,小的缺点往往被人们看不见。古代有四大美女,他们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四个美女分别对应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西施在河边看着自己在水

  • 夏侯婴刘邦身边一位小跟班,刘邦身边一位小跟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夏侯婴,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身边一位小跟班,地位不高名声不响,可汉初三杰都不如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邦击败项羽之后,有一次跟群臣聊天时,说道自己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完全是靠着张良运筹帷幄、萧何安抚百姓提供粮草、韩信攻城略地战无不胜,这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是刘邦打天

  • 古代最悲情的皇后,随口说了一句话就被赐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毛皇后,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毛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说:景初元年,也就是公元237年,魏明帝曹睿摆驾北园,临行前,他特意嘱咐左右千万不要把自己游北园的消息泄露给毛皇后。但是,到了第二日,由于毛皇后问了魏明帝曹叡一句话,

  • 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皇帝,一场演讲导致国家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纬,南北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高纬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个倒霉的国君就是北齐

  • 东吴十二虎臣都有谁?他们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吴十二虎臣,三国

    X被蜀汉五虎、曹魏五子掩盖光芒的东吴十二虎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人们都知道蜀汉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曹魏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对他们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同时,这让人觉得,东吴在整个三国的历史进展中,除了早死的周瑜,自

  • 章邯有多厉害?大秦最后的猛将,项羽都难胜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章邯,秦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章邯,大秦最后的猛将,若不是被赵高逼迫投降,项羽都难胜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当周文的军队攻破函谷关的时候,秦二世的朝廷还在懵圈。之前并非没有收到过关于叛乱的情报,但都被把持朝政的赵高斥为假消息,弃之不信,还把报信人斩了。那之后,自然也没人再敢传

  • 赵奢为什么能入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之列?赵奢打赢阏与之战有什么厉害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赵奢

    赵奢为什么能入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之列?赵奢打赢阏与之战有什么厉害之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战国期间总是会衍生出很多的英雄和名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战国四大名将吧,毕竟战功显赫留名千古,在当时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实除了战国四大名江,历史上知名的还有山东六国八大名将的说法,而其中

  • 栾祁为什么要联合娘家人害死自己的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栾祁,春秋

    背德的母亲,竟联合娘家人害死了亲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都说虎毒不食子,母亲尤为爱惜自己的孩子。然而春秋中期,晋国却发生了一件母亲联合娘家爹跟弟弟坑死自己亲儿子的事。这位狠毒的母亲叫栾祁(春秋常以夫家氏加娘家姓称呼女子),是晋国六卿(掌军政大事,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之

  • 关羽为何深受国人崇拜?“关羽崇拜”起源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为何深受国人崇拜?“关羽崇拜”起源自哪里?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孔子是中华文化界的大咖,有很多学校或者文人聚集的地方,都有他的肖像,以及供奉他的寺庙存在。可奇怪的是,这位文学大咖的寺庙,无论是规格还是数量上,都比不上关公庙的数量。如果说孔子是文人的精神粮食,那么关公就是所有普通百姓的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