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第一个被废的太子刘荣,成女人斗争的牺牲品!

史上第一个被废的太子刘荣,成女人斗争的牺牲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4/1/15 19:21:45

汉景帝长子刘荣,是景帝庶出长子,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为皇太子,年少被立储君,按理说应当是离皇位最近的人,只要安心等待景帝驾崩,自己即可顺利即位,但天有不测风云,一系列的政治变故和错误选择,使他从太子变为临江王,又从临江王沦为阶下囚,最后在狱中自尽身亡。

刘荣最后的凄惨结局与其身边的几个各怀心思的女人是分不开的,而他不过是这几个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一、一个自私跋扈的姑姑

在讲刘荣的姑姑——馆陶公主之前,先说一下刘荣这位皇太子当时的处境。汉景帝在他即位的第四个年头,册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而此时刘荣的母亲栗姬恩宠正盛。

刚刚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王朝正值恢复期,国内局势平稳,安定祥和,储位之事自然成为了朝野内外关注的重点。

纵观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就会知道皇太子其实是个高危职业。太平庸会被废,太优秀又遭猜忌,“皇太子”的名头就像是一个标靶,是所有宫廷内明枪暗箭共同指向。所以说,看起来像是即将走向人生巅峰的刘荣,其实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一路下去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起初,馆陶公主与刘荣素无瓜葛,并未想针对他做些什么,甚至还想拉拢他,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做太子妃。可坏就坏在刘荣的母亲栗姬自恃恩宠,加之儿子又是太子,丝毫没把馆陶公主放在眼里,栗姬本就对馆陶公主经常给景帝介绍美女之事多有不满,于是毫无情面地拒绝了这么亲事。

向来心高气傲,说一不二的馆陶公主哪受得了这个,自此便与栗姬正式决裂,两人也变为了敌对状态。

而馆陶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窦太后唯一亲生女儿,窦太后对她十分疼爱。作为景帝的姐姐,姐弟关系也是十分的好。栗姬与馆陶公主决裂后,馆陶公主经常向景帝说栗姬母子的坏话,尤其是在景帝犹豫是否册封栗姬为皇后的关键时期,就是馆陶公主暗示景帝若立栗姬为后,后宫恐永无宁日,待他百年之后,栗姬或成为下一个“吕后”。

在吕后残杀刘氏子弟刚过去没多久的时代,这句话的分量相当的重,就算景帝再宠爱栗姬,也不敢以身后大汉国运作为筹码。

不仅如此,馆陶公主还逐渐与景帝的夫人王娡走到了一起。先不说王娡这个人的心机有多深,单是他的儿子胶东王刘彘,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大帝刘彻,在年仅5岁时便能说出“金屋藏娇”的话,足以见在审时度势,宫闱斗争上,栗姬的眼界还不如一个孩童。

二、一个偏爱小叔的皇祖母

刘荣的皇祖母窦太后其实算不上是刘荣的敌人,相反,她对刘荣还算比较疼爱。只可惜这个老太太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她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能当皇帝。

窦太后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自小聪慧过人,能文能武,在平定七国之乱时还立下过大功,最主要的是他十分孝顺。窦太后早年失明,十分疼爱这个既优秀又孝顺的儿子,以窦太后的看法,于亲于国,梁王刘武都是皇位合适的继承人。

于是,在馆陶公主和王夫人挑拨离间,挤兑栗姬母子的同时,窦太后和梁王也在一旁煽风点火。

要知道,与栗姬母子敌对的这群人全部都是景帝的至亲之人,在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之下,栗姬母子失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然而栗姬尚未意识到自己已是处境艰难,自打刘荣当上太子,薄皇后被废,栗姬便一直盯着皇后之位。其实一开始的她圣眷正隆,景帝也有意让其做皇后,但在馆陶公主等人极力反对下,景帝迟迟没有决定。

栗姬对皇后之位的志在必得,景帝是看在眼里的,可他又十分担心栗姬善妒跋扈的性格在将来会成为第二个“吕后”。就在他比较烦的时候,掌管宾客之礼的大行上了一道奏请册立栗姬为皇后的奏疏。景帝看后,勃然大怒,把大行找来怒斥一番就直接下狱问斩了。

景帝认定是栗姬授意大行上的这道奏疏,于是不顾周亚夫、窦婴的反对,下诏废皇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即日出京奔赴属地,并把栗姬打入冷宫。

整个事件窦太后一直作壁上观,孙子无辜被贬,作为祖母肯定会有可怜之情,但储君之位空缺,梁王继位的可能性就变大了。为了给梁王求取一个皇太弟之位,窦太后直接给景帝设了鸿门宴,在宴席上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让景帝同意百年之后,由梁王继承大统。

景帝其实心里根本不赞同兄终弟及这一套,但碍于窦太后,对此事只好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如今一看,躲也躲不过了,只得先不情愿地答应一声,退席后立马召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的反对之声自是不少,但真正让窦太后死心的是梁王自己闯的祸。自恃有功的梁王平日起居出行的礼仪规格与皇帝无二,行事也越发骄纵任性起来。他听说袁盎劝说窦太后放弃皇太弟的想法,十分恼怒,冲动之下竟派刺客把袁盎给杀了。景帝闻讯大怒,要重治其罪,多亏了馆陶公主和窦太后几番求情才没有杀身之祸,但皇太弟一事却再也没有希望了。

三、一个居心叵测的王夫人

从刘荣被废,栗姬病亡,梁王失势,一直“与世无争”的王夫人表面上是这一系列事件的看客,实则却是始作俑者。从一开始,她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在栗姬风头正盛时,王夫人避其锋芒,韬光养晦。馆陶公主被拒亲后,经常向景帝的嫔妃数落栗姬的不识抬举,王夫人乘机在一旁附和:“可惜我的小猪儿没有这等福分,娶不到阿娇这样的好姑娘啊。”

馆陶公主闻言,心中细想,王夫人虽不及栗姬得圣宠,却也是位份不低的妃嫔。她的儿子胶东王刘彘也是亲王之身,虽然年幼,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何况栗姬宫内没有强大的政治后援,太子地位也还不稳固,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当“金屋藏娇”的话语从刘彘的口中说出,馆陶公主便更加坚定的自己的想法。

在大行上书奏请立后一事上,景帝猜测是栗姬授意所为,但其实是王夫人在暗中做局。在馆陶公主对栗姬的猛烈进攻之下,王夫人算准了景帝心里的“敏感时期”,故意对大行说起皇上一直没立皇后,是因为没有大臣给他上书。大行应为群臣表率,上书请奏册立栗姬为皇后。可怜这个大行还傻傻地以为王夫人心胸宽广,十分有气度,没成想被人下了套,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后来刘荣因盖房侵占了文帝宗庙的地,被人告发。景帝闻讯大怒,下诏召他入朝接受审问。刘荣一到长安就被押入中尉府,由当时的酷吏郅都负责审讯。

养尊处优惯了的刘荣哪里见识过郅都的手段,没多久就请求郅都给他纸笔,他要写信给景帝,郅都不肯,魏其侯窦婴得知刘荣处境后,暗中托人为其送去纸笔。本以为刘荣是要写一封申辩书给景帝,哪成想他留了封遗书后,就在狱中自尽身亡了。

四、一个只坑队友的老妈

同样是为人母,王夫人为其儿子精心谋划,步步为营。栗姬却自恃恩宠,傲慢善妒,最终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母子二人相继凄惨离世。

刘荣死后谥号为“闵”,是怜悯、痛惜的意思。纵观其一生,因母亲受宠被封为太子,又因母亲失宠被废,最终被逼自尽。他的命运完全在其母亲的影响之下,无法由他自己掌控。不幸的是,他的母亲栗姬是个愚蠢之人,拒绝馆陶公主的求亲,嫉妒排挤其他嫔妃,甚至对唯一可以依靠的景帝都恶语相向。

一日病中,景帝想要试探一下栗姬的心思,对栗姬说:“若有一天我死了,你一定要善待其他妃嫔。”景帝此话明显是有想立栗姬为后的意思。哪成想一听到景帝病中还在惦念着其他小老婆,栗姬立刻暴怒起来,不仅表示不会善待其他嫔妃和她们的子嗣,还对景帝出言不逊,恶语相向,两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自此,景帝打消了立栗姬为皇后的念头。后来发生的大行奏请立后事件,让景帝对栗姬更为厌恶,不仅将其打入冷宫,还牵连太子刘荣被废,着实无辜。

风光多年的栗姬最终得了个郁郁而亡的下场,直叫人唏嘘不已。

如果说栗姬的死完全是其性格缺陷,不懂得审时度势造成的。那刘荣的死就只能说是有些人想他死,他才活不了的。这些人里就包括了他的父皇——汉景帝。

刘荣被废后不久,刘彘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当了太子,王娡成为了皇后。按照王娡缜密狠绝的心思,不可能不希望刘荣死掉。

之前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是因受到牵连,他本身并无过错,且自小学习储君治国之道,德行颇佳,在朝中还有周亚夫这样的重臣支持,在封地也颇有人望。不除掉刘荣,刘彻的太子之位始终都有隐患。

王娡能想到这些,汉景帝自然也能想到。之所以说景帝也希望刘荣死,是因为判刘荣入狱的侵占宗庙事件,晁错也做过。晁错为上朝方便,在文帝庙的围墙凿开一个门,每天由此出入,后被人告发,景帝竟替他开脱罪名,最终无罪。但刘荣只是占用宗庙之地就直接下狱,并以酷吏相逼,入狱良久不见景帝过问。如果景帝没有杀刘荣的心,又何故至此?

最后,本来想写申辩书的刘荣在狱中可能也明白自己的处境,那就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罪,而是自己活着就是最大的罪。

标签: 刘荣

更多文章

  • 刘备和曹操的逆袭相比,谁的优势大?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曹操,张飞,袁绍,董卓,

    你家八辈子贫农,到你终于上了大学,隔壁老王的孩子和你发小,老王是副部级以上干部,老王的儿子也上了大学。十年后,你还在挣扎这还房贷,连中产的地位能不能保住,都很成问题。有一天,你在电视上看到,老王的儿子已经是处级干部了。你觉得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传说中的阶层固化,老子英雄儿好汉,人家的出身跟你

  • 他是凌烟阁最惨功臣,跟随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却被诬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褒奖开国功臣,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奉入凌烟阁中。在这二十四人中,有一位的下场最惨,他被人诬陷谋反,李世民不见真伪,将其处死,但很快他就后悔了。不过唐太宗是个好面子的皇帝,最终也没有给他平反,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我们知道凌烟阁中,有一位功臣也是因谋反而被杀的,他就是侯君集,不过侯君

  • 名将袁崇焕功绩累累,为什么被处以极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大将曾一度击退后金的进犯但是最后却被处以磔刑时,生生受了3543刀后才死去的。"那么,袁崇焕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崇祯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呢?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任邵武知县时,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民伸冤、关心辽事,在当时很受百姓喜爱。再后来,因御史侯恂举荐其有军事才能,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 太史慈武力不亚于孙策,为何没能位居江东虎臣之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大战小霸王孙策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小说描写的这段精彩故事在历史上也确实是有出处。据《三国志 太史慈》传记载“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这里面描述的是太史

  • 此人是雍正同母的亲兄弟,手握重兵却没有造反,雍正为何还要囚禁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雍正

    康熙在清朝的历史中算是一个厉害的皇帝,无论是平定外患还是对内治理国家,都是很厉害,更是带头开创了康乾盛世,雍正是继康熙以后的又一位清朝帝王。可是雍正的帝王之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雍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为皇帝以后,对之前的那些兄弟进行了很严酷的打击,包括自己同母的亲兄弟,下面听我慢慢道来。爱新觉罗·胤禵

  • 周朝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周公借此再一次稳固的周朝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朝,周公

    灭商后的第三年,周武王死后,其子姬诵继位,就是"成王",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劝勉成王:要懂得勤劳辛苦的好处,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要学习商代几个贤王和周文王的榜样,爱护百姓,励精图治。反之,不关心百姓疾苦,一味骄奢淫逸,就不会得到好下场。他举例说:当年殷王

  • 汉朝的这位皇帝,即位130天就被毒死,死后只能葬入太监墓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汉少帝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春,汉灵帝刘宏驾崩,葬于文陵。灵帝在位的二十年中,宦官开始专权,张让、赵忠、段珪等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致使朝政日非,盗贼蜂起。为了供自己享乐,灵帝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又设置西园,甚至卖官鬻爵,公开宣布可以花钱买到所有官职 ,甚至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

  • 王勃到底多聪明?为什么说他的才华不下于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勃

    上千年过去了,唐诗因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后世人的喜爱,就算是几岁的孩子,都能张口背诵出几首唐诗。诗仙李白,无疑是唐代最有名的诗人,甚至没有之一,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还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即使仕途不尽如意,却能以洒脱的姿态面对。在初唐时期,曾有一位天才,他的才华不输李白,六岁便能下笔成诗,16岁就被皇

  • 此人杀尽贪官污吏,两年间统一国家,为什么史书上却记载坏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尔朱荣

    北魏太原王、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尔朱荣(493~530),既是惊才绝世却天不假年的一代枭雄,亦是行事暴虐杀人如草的乱世屠夫。他的名字,因一场对朝官士人的空前屠杀,而在史书中留下千秋骂名。尔朱荣本为秀容部契胡贵族,生得肤色洁白、容貌秀美,自幼便明决善断,娶北魏宗室女为妻。他趁北魏帝国天下纷乱、民变四起时

  • 隋炀帝为什么打高句丽?真的是好大喜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隋炀帝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痛恨高句丽的朝代。隋朝公元581年建立,公元618年灭亡,短短38年,隋朝发动了四次对高句丽的征伐,平均每9年就征讨一次。隋朝很快被农民起义攻灭和四次征伐高句丽,尤其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致使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有关。公元589年隋朝消灭南方的陈朝完成中原一统,这是继秦汉晋以来的第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