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三桂为什么忌讳多尔衮,直到他死后才敢称王

吴三桂为什么忌讳多尔衮,直到他死后才敢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83 更新时间:2024/1/8 14:25:44

吴三桂1612年出生自军事贵族世家,父亲吴襄曾任锦州总兵。吴三桂获得武举出身,少年时代曾带领20多名家丁“敢死队”救父于满清万军之中,忠勇过人,被称为“勇冠三军,孝闻九边”,之间成为袁崇焕关宁铁骑军种悍将。1639年吴三桂出任宁远团练总兵总兵,年仅27岁,与父亲吴襄、舅父祖大寿平级。后因功封为伯爵,与刘基、王阳明勋爵一致。1642年吴三桂在国丈田宏遇家遇上田宏遇的养女陈圆圆,一见倾心。田宏遇见吴三桂位高权重,也倾心接纳。

1644年李自成在吴三桂大军救援北京的途中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死难,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与爱妾陈圆圆被俘。李自成不懂得“统战”而是纵容大将刘宗敏拷略吴襄、霸占陈圆圆,这就有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报君父仇”。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没有错,投降满清也没有错,毕竟颠覆大明江山的是李自成、张献忠,唐朝也曾向回鹘借兵平定安史之乱。吴三桂“归顺”清王朝后,与清军联手在山海关之战中重创李自成大军主力,李自成杀害吴襄,彻底导致与吴三桂决裂。清王朝一方面为崇祯皇帝发丧,一方面以吴三桂等明朝降将为先锋追剿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以吴三桂为平西王。

为崇祯皇帝复仇与为吴襄复仇联在一起,吴三桂主动请缨追剿李自成部,从河北打到山东,从河南打到陕西,最终在1645年消灭李自成部主力,但随即被清政府闲置在锦州。为了生存,吴三桂被迫改变对南明“不忍加兵”的态度,1647年清政府再次征调吴三桂入关,与汉族降将李国翰一起剿灭西北李自成残部。西北李自成部覆没后,1651年吴三桂又与李国翰一起进军西南剿灭张献忠残部,吴三桂逐渐控制四川等地。

1648年肃亲王豪格被多尔衮杀死,1649年豫亲王多铎暴卒,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暴卒,满清三大军事统帅全部凋零,38岁的吴三桂成为清王朝军事上的擎天一柱,如同当年的韩信。1657年吴三桂肃清张献忠余部,被清王朝委以平西大将军之职进攻南明桂王,这是吴三桂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完全可以趁机“归顺”南明永历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吴三桂兵力比南明强大得多,即使吴三桂宣布“归顺”南明也是朱温“归顺”唐朝那样只是“名义”服从永历皇帝,吴三桂完全可以利用永历皇帝的政治资源“北伐”光复中原。看看1673年吴三桂61岁起兵谋反尚且率领10多年没有战火考验的军队可以一鼓作气从云南打到长江边,可想而知1657年45岁的吴三桂正当壮年指挥者百战精兵从云南出发必然是席卷两广两湖直扑河南直隶,一鼓作气将久疏战阵的八旗兵逐出关外。要知道,此时东南沿海郑成功势力不弱,“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刺激着江南百姓的神经。

吴三桂若能扶植永历皇帝“光复大明江山”,这将不仅仅是“永历中兴”,更是吴三桂与关宁贵族集团掌控全国大权,吴三桂不仅不再是“引狼入室”的“汉奸卖国贼”,而是“忍辱负重”的中兴能臣。既然吴三桂才是“中兴明朝”的英雄,吴三桂一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则是朱温那样的“回天再造”功臣,时机成熟谁说永历皇帝不会成为另一个“韩林儿”,谁说大将军吴三桂不会成为另一个“朱元璋”?

吴三桂被清王朝封为亲王,如同韩信被封为齐王,“狡兔死走狗烹”已成定局。吴三桂身边的谋士竟然不能从“异姓王”身上看到吴三桂要么做齐王韩信、梁王彭越,要么做魏王曹操、梁王朱温?如果说豪格、多铎特别是多尔衮活着,吴三桂还要畏惧清王朝。1650年多尔衮已死,顺治皇帝年幼,朝中统帅谁能与吴三桂抗衡?只可惜吴三桂竟然糊涂到底杀害永历皇帝,从此无法回头只能铁杆汉奸一路走到底。吴三桂帮助清王朝打下了大西北、大西南大片江山,最终还是难免被“撤藩”逼反。消灭吴三桂叛乱的头号功臣赵良栋是吴三桂旧部,消灭郑成功后人的头号功臣施琅是郑成功旧部,汉人战斗力可见一斑。只可惜,吴三桂个人遗憾背后是民族悲剧,悲夫。

吴三桂即使是武夫出身,但至少应该读过《三国演义》。董昭曾对曹操说“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毕竟韩信、霍光的悲剧摆在那里,曹操要自保就没有退路。可惜吴三桂竟然想到自己功劳大,可以做“永驻云南”的沐英,焉不知沐英是朱元璋养子而且是明朝开国功臣中的“例外”?

标签: 清朝吴三桂多尔衮李自成崇祯

更多文章

  • 他22岁一战成名,既能诗词歌赋,也是名副其实的万人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辛弃疾

    说起辛弃疾,想必大家都会联想到“哦,就是那个南宋很有名的词人”。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气再到“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凄凉,这些词句均出自辛弃疾之手。熟悉辛弃疾的人,就会发现辛弃疾的词豪放大气,能让人身临其境,就跟自己也在战场上

  • 史上第一个被废的太子刘荣,成女人斗争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荣

    汉景帝长子刘荣,是景帝庶出长子,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为皇太子,年少被立储君,按理说应当是离皇位最近的人,只要安心等待景帝驾崩,自己即可顺利即位,但天有不测风云,一系列的政治变故和错误选择,使他从太子变为临江王,又从临江王沦为阶下囚,最后在狱中自尽身亡。刘荣最后的凄惨结局与其身边的几个各怀心思的

  • 刘备和曹操的逆袭相比,谁的优势大?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曹操,张飞,袁绍,董卓,

    你家八辈子贫农,到你终于上了大学,隔壁老王的孩子和你发小,老王是副部级以上干部,老王的儿子也上了大学。十年后,你还在挣扎这还房贷,连中产的地位能不能保住,都很成问题。有一天,你在电视上看到,老王的儿子已经是处级干部了。你觉得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传说中的阶层固化,老子英雄儿好汉,人家的出身跟你

  • 他是凌烟阁最惨功臣,跟随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却被诬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褒奖开国功臣,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奉入凌烟阁中。在这二十四人中,有一位的下场最惨,他被人诬陷谋反,李世民不见真伪,将其处死,但很快他就后悔了。不过唐太宗是个好面子的皇帝,最终也没有给他平反,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我们知道凌烟阁中,有一位功臣也是因谋反而被杀的,他就是侯君集,不过侯君

  • 名将袁崇焕功绩累累,为什么被处以极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大将曾一度击退后金的进犯但是最后却被处以磔刑时,生生受了3543刀后才死去的。"那么,袁崇焕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崇祯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呢?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任邵武知县时,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民伸冤、关心辽事,在当时很受百姓喜爱。再后来,因御史侯恂举荐其有军事才能,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 太史慈武力不亚于孙策,为何没能位居江东虎臣之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大战小霸王孙策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小说描写的这段精彩故事在历史上也确实是有出处。据《三国志 太史慈》传记载“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这里面描述的是太史

  • 此人是雍正同母的亲兄弟,手握重兵却没有造反,雍正为何还要囚禁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雍正

    康熙在清朝的历史中算是一个厉害的皇帝,无论是平定外患还是对内治理国家,都是很厉害,更是带头开创了康乾盛世,雍正是继康熙以后的又一位清朝帝王。可是雍正的帝王之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雍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为皇帝以后,对之前的那些兄弟进行了很严酷的打击,包括自己同母的亲兄弟,下面听我慢慢道来。爱新觉罗·胤禵

  • 周朝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周公借此再一次稳固的周朝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朝,周公

    灭商后的第三年,周武王死后,其子姬诵继位,就是"成王",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劝勉成王:要懂得勤劳辛苦的好处,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要学习商代几个贤王和周文王的榜样,爱护百姓,励精图治。反之,不关心百姓疾苦,一味骄奢淫逸,就不会得到好下场。他举例说:当年殷王

  • 汉朝的这位皇帝,即位130天就被毒死,死后只能葬入太监墓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汉少帝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春,汉灵帝刘宏驾崩,葬于文陵。灵帝在位的二十年中,宦官开始专权,张让、赵忠、段珪等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致使朝政日非,盗贼蜂起。为了供自己享乐,灵帝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又设置西园,甚至卖官鬻爵,公开宣布可以花钱买到所有官职 ,甚至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

  • 王勃到底多聪明?为什么说他的才华不下于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勃

    上千年过去了,唐诗因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后世人的喜爱,就算是几岁的孩子,都能张口背诵出几首唐诗。诗仙李白,无疑是唐代最有名的诗人,甚至没有之一,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还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即使仕途不尽如意,却能以洒脱的姿态面对。在初唐时期,曾有一位天才,他的才华不输李白,六岁便能下笔成诗,16岁就被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