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之智是有用还是无用?

在《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之智是有用还是无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63 更新时间:2024/1/3 17:01:32

导读:吴用是个教书先生,却愿意使枪弄棒,结交的人物也是晁盖、三阮之类的人。公孙胜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晁盖只介绍了他叫吴用,而公孙胜却知道他叫加亮,这说明这个人在江湖上有些名气。吴用外号智多星,说明他有智慧;这个人的字是加亮,会让人联想到那个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但是,这个人的名字又叫做吴用,从读音再到他的结局,这又会让人联想到“无用”。那么,吴用这个智多星的智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

吴用有很多失误的地方

吴用出场展现智慧的是智取生辰纲,围绕这一事件,吴用巧舌如簧,说服了三阮加入了晁盖的抢劫队伍。整个抢劫计划也是吴用具体制定的,所以这书回题目也是《吴用智取生辰纲》,而不是晁盖。在实际的打劫过程中,吴用只用了两桶酒,一包药就实现了打劫目的,的确是智谋非同寻常。劫得十万生辰纲不杀对方一人,不伤自己一个,也确实是智慧的结果。再看黄泥岗上演绎的故事,那更是精彩纷呈,让人看了一个眼花缭乱。不过,凡事都有个比较,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把吴用的打劫和去年相比,这成色可就差远了。晁盖等人所以要劫取生辰纲,除了说这是不义之财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年的生辰纲也被人打劫而去,并且丝毫没有下落。

去年的生辰纲给人打劫了去,书中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交代。刘唐对晁盖说:“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梁中书也说过:“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未获。”去年是什么人、用的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打劫?这些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人家不但打劫成功,而且是来无踪去无影,不管是梁中书还是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两相比较,就劫取生辰纲事件本身来说,这次打劫还真不如去年的人。再进一步说,去年打劫的人是智取的还是力取的?假如是智取的,那这个打劫的人肯定比吴用智谋高;如果是力取的,那吴用的智和人家的力比起来可真是没用。吴用的另一次重大失误是救宋江。

宋江在浔阳楼上写了反诗,被黄文炳告发。知府蔡九要请示老爹蔡京,是把宋江解到京城还是就地斩首?这差事落到戴宗头上,戴宗路过梁山,却被朱贵引上梁山泊。听说宋江吃了官司,晁盖“便要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吴用拦住了晁盖,自认为“略施小计”,就能救宋江性命。这个计策就是:“写一封假回书”,让把宋江押解到京城处决。在押解的途中,将宋江救下。为了这封造假的书信,吴用又把济州城里的两大高手——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赚上了梁山。只可惜,又是百密一疏,戴宗带回去的这封精心设计的书信又被黄文炳识破,不仅差一点儿让宋江速死,还差一点儿搭上戴宗性命。吴用那个洋洋得意没过多久,马上发现了问题,要救宋江,还是得靠晁盖那个毫无计谋成分的办法,强取。

或者说,生辰纲事发是因为白胜,假书被识破是因为印鉴,而这两件事都是晁盖提出来的。但是,晁盖提出来以后,吴用并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就做了相一致的决定。说到白胜,吴用说的是,“自有用他处”。说到印鉴,吴用说的是:“亦思量在肚里了。”再说,前一件事在于后续安排不当,让白胜早早暴露;后一件事情是一个细节问题,这不是一个“领导”和粗人该关心的事情,责任完全在吴用。也就是说,这种失误,完全是吴用的失误。

吴用最大的“智”就是实现了晁盖和宋江政权的平稳过渡

宋江上梁山以后,很快就实现了势力的扩张,这也让他能够在无声无息中实现了架空晁盖。宋江掌握了梁山军队的指挥权以后,吴用的智慧也得到了一些体现,如利用孙立打入祝家庄,让时迁盗甲赚取徐宁上山、赚金铃吊挂、赚卢俊义上梁山等等,但这些事情更多的是体现了宋江和吴用两人的配合,吴用更多的是处在一个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当然了,执行者也必须有一定的智慧,泛泛之辈进入不了宋江的法眼。而这些智慧的运用,也让梁山打了胜仗,减少了损失,让宋江积攒了“功劳”,达到目的。但是,吴用所以能够被宋江赏识,关键在于他主动投向了宋江,在成功架空晁盖以后,又实现了晁盖和宋江政权的平稳过渡。

宋江被发配江州,晁盖分四路人马沿路等候,见到宋江就把他请上梁山来。刘唐接到了宋江,要杀了公人,宋江以自杀相逼,刘唐只得让他和吴用去说。花荣要给他打开枷锁,他说这是朝廷法度,动不得。吴用说:“我知兄长的意了。”当吴用说,“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宋江紧接着就说:“只有先生知我的意。” 宋江被晁盖从江州法场上救上山,在排定座次的时候,宋江说是一般旧头领到左边坐,新头领到右边坐。结果是左边只有九人,而右边却是二十七人。吴用看出了宋江的势力和野心,从此以后,吴用时时站在宋江一边,只要宋江说出来拦截晁盖的话,吴用马上会说,“公明哥哥说的是”。最近有一个相声段子,说西游记里的沙和尚只有一句话,“大师兄说得对”!吴用虽然不是沙僧般木讷,但晁盖在世时,吴用的确是这句话说得最多。从宋江来说,下面一般的头领他已经控制多数,要架空晁盖,缺少的只有决策集团内部人员的支持,吴用的倒向,正是他所最需要的。

公孙胜也是宋江政权的核心成员,但他在拥戴宋江的表现上和吴用不一样。公孙胜也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势力,借口回家探望老母,来了个一去不归。当宋江去请他的时候,公孙胜避而不见,弄得戴宗空跑一趟。第二次,宋江有难,第二次派人去请,公孙胜还是不见,当李逵吓唬他的老母,刀“劈了”他的恩师以后,公孙胜反而跟着回到了梁山,岂不是咄咄怪事?实际上,公孙胜并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而是他看到了宋江是真心用他,而这时候回去正可以给宋江显一显本事,让宋江知道,这个第四把交椅他是坐得起的。在疏离晁盖选择倒向宋江一事上,公孙胜是待价而沽,吴用是主动而为,这就是公孙胜和吴用的区别。尽管如此,能够帮助宋江顺利实现掌握梁山泊大权,也的确表现了吴用的“智”。

吴用最大的“智”在于懂得宋江的意

晁盖死后,宋江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这招安一事也列入了议事日程。但是,宋江的招安并不完全得人心,当重阳节宋江吟诗说到招安时,武松跳了起来,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更是把桌子踢碎。但是,后来这招安还是实现了,究其原因,除了这是梁山泊的重要选项之外,吴用的平衡作用也至关重要。陈宗善招安那回,宋江一听说就高兴的忘乎所以,吴用却劝解他说:“……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林冲、关胜、徐宁也都表达了各自的忧虑,而宋江却要弟兄们“休要疑心”。吴用一方面按照宋江的吩咐安排接诏书,一方面做好了不测的准备。济州府招安,宋江听到消息,表现是“喜从天降,笑逐颜开”。卢俊义却劝宋江不要前去。宋江执意要去接诏书,吴用一方面劝大家不要疑心,一方面做了严密的准备。当“天使”宣读诏书念到“除宋江”,其他人一概免罪的时候,吴用便对着花荣说:“将军听得么?”花荣张弓搭箭,射死天使,众好汉这才保护宋江离开,免遭进城被擒。官军追出城来,又被吴用安排的人马杀了个心惊胆战。

正是由于吴用的平衡协调,宋江的招安得以实现,而兄弟们又感觉到这招安还不算是完全的投降,多少也有点儿可以接受。可以说,这是吴用懂得宋江最大的“意”了,也是最能表现吴用“智”的地方。

标签: 水浒传吴用有用宋朝

更多文章

  • 唐太宗任用22位宰相的启示:盛世仍然要加强制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太宗,宰相,盛世,

    唐太宗君临天下23年,在他统治时期,中国由乱而治,四夷宾服,天下归心,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究其原因,用唐太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能安天下者,惟在得用贤才。”从唐太宗在位23年间任用22位宰相的故事,可见其高超的用人艺术之一斑。唐太宗弱冠举兵,继位前因为军功被封为秦王。秦王府属是他南征北伐的

  • 唐太宗的宰相房玄龄趣闻:怕皇帝怕同僚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房玄龄,怕老婆,宰相,

    公元617年,深秋。陕西关中渭北一带,天高气爽,草木泛金,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驻扎在这里。一天,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忽然悠然自得地穿过猎猎旌旗,走向军营的辕门。“我叫房乔,字玄龄,前来求见你们的统帅、二公子李世民。”声音很温和,一听就是文人。那时才19岁的李世民掀开军帐——哟,竟是一双细长、湛然有

  • 亡国之君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只是个投错胎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陈叔宝,南陈,后主,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派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些人,生在帝王家,真是投错了胎。便如陈叔宝,若长在平民甚或贵族之家,定是后世留名的文学家。可惜,出身无法选择。陈受梁禅,虽仅存在三十二年,然在此期间——应该说在陈叔宝即位前的二十多年,算得上南朝百姓们的好时光,战乱较少经济发展,几

  • 揭秘:三国历史事实孙权最喜爱的江东战神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东吴,孙权

    孙权这个人很有本事,年少就继承江东霸主的位置。尽管大多是孙策留下的老臣,不过经过孙权的努力,这些人都对孙权心悦诚服,后来在孙权的领导下,居然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孙权手下有很多名将,早期的程普黄盖周瑜鲁肃,接着是吕蒙甘宁蒋钦周泰,后来的陆逊等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不过孙权最信任的

  • 吐蕃战神论钦陵:盛世大唐都无法击败的绝世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吐蕃,薛仁贵,论钦陵,

    论钦陵,全名(噶尔·钦陵赞卓)吐蕃大臣、将军。是藏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祖世代为吐蕃贵族,姓薛氏。父亲禄东赞“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曾赴长安为松赞干布求亲,遂有文成公主西嫁吐蕃赞普的盛事。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逝世,芒松芒赞继赞普位

  • 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与最有才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承乾,唐朝,太子,李世民

    承乾者,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不过“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嫡孙亲赐。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

  • 名传千古: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开梨园养艺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隆基,梨园

    以帝王之身而为俳优之业,唐玄宗李隆基大概是空前的,虽然在其身后还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唐玄宗李隆基都要高出唐庄宗李存勖一筹。如果唐玄宗李隆基可以称得上是大师,那么唐庄宗李存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喜欢蹦蹦跳跳的戏子而已。这样说,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内有一

  • 历史上的慕容吐谷浑:活到72岁留下60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慕容吐谷浑,

    导读:在整个东晋南北朝,北方没有几天安宁日子。刀枪厮杀、铁骑声声不绝于耳,国家刚被灭了一个,又冒出一个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然而在西北,却有一处世外桃源,老百姓安静地种田牧马、休憩喝茶,享受午后的阳光。他们并不是“地头蛇”,而是从千里之外的东北迁徙过来的,“大搬家”是缘于一次离奇的争吵。马发

  • 死人也会报仇:战国名将吴起临死设计报杀身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名将,吴起

    卫国人吴起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过于情绪化的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别人嘲讽便挥刀杀人,而且一杀就是三十多个。在鲁国发展时,他不惜杀妻以示对鲁国的忠诚,谁知换来的仍是猜疑。在魏国,吴起的才华终于得到了发挥。魏文侯死后,他曾经十分接近魏相之位,然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来到魏国,轻易夺取了相国的宝座。孟尝君死后

  • 隋文帝的功绩:为何他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皇帝,隋朝,隋文帝,杨坚

    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两千余年。他们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皇朝,至清朝宣统皇帝下台,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83个王朝408位皇帝(不完全统计)。其中,有不少皇帝颇有作为,比如说: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