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文帝的功绩:为何他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皇帝

隋文帝的功绩:为何他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52 更新时间:2023/12/27 12:34:53

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两千余年。他们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皇朝,至清朝宣统皇帝下台,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83个王朝408位皇帝(不完全统计)。其中,有不少皇帝颇有作为,比如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秦始皇嬴政,通西域、反匈奴并开创汉朝鼎盛时期的汉武帝刘彻,以柔治天下、死后薄葬的东汉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直面纳谏、知人善任而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使用年号最多的、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周神圣皇帝武则天,生性孝友节俭、以文治国并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宋朝缔造者宋太祖赵匡胤,出身贫寒低贱、克元建立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间最长、文功武治卓著,开创“康乾盛世”的清世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以及其孙、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等等。

小编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一书的排行榜(附后)中惊奇发现:在世界上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人还不少(共8位),包括一代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长期影响中国乃至东亚、南亚道德伦理文化的儒家思想创造者孔子孟子,道家思想创造者老子,四大发明之一造纸业的发明者蔡伦,以及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三位皇帝。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尽管曾经驰骋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蒙古帝国,但是蒙古帝国是一个纷争不断松散的国度而在成吉思汗之后马上分裂为多个汗国,其中包括由其孙元世祖忽必烈灭宋后建立的元朝,可以这么说:成吉思汗与中国历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他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皇帝。从上分析可以知道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最大的两位中国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杨坚。哈特对秦始皇的评语是:“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对隋文帝的评语是:“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透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那么,他们在世界范围内谁的影响力更大呢?小编又在相关资料中读到: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据此不难看出,隋文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仅超过了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帝、乾隆帝,也超过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下面就让小编再介绍一下隋文帝及其历史功绩。

杨坚(公元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在位时间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战功赫赫,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杨坚十四岁就开始了仕途生涯,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后来娶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幼主静帝宇文阐以杨坚(时任丞相)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因曾被封随国公而初定国号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了全国,同时琉球群岛归属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国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自东西晋之后百余年的严重分裂与混乱的中国,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隋文帝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6000余万,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开创了“开皇盛世”局面。

修订开皇律。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删除苛酷条文,废除了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并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隋书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 这就是有名的死刑复奏制度。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隋文帝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确立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杨坚废除了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他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简化地方官制。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采纳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

创立科举制度。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始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盛于唐太宗时期,此后一直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科举制度不仅在东亚的国家影响甚广,且当时的美英等西方国家亦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领均田令。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设置粮仓。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公元637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此时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改革货币。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除此之外,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

超高水平的城市建设规划。“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隋文帝下令修建首都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修建大运河。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开始组织修建大运河。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疆域辽阔。隋文帝开创的“地广三代,威振八纮”的大隋王朝,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超过了以往。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后来的唐朝到贞观4年(公元630年)也未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而且大家知道的是,大唐疆域的维系还依靠了多达15位的和亲公主以及许多金银财宝,而隋文帝依靠的就是武力和国力就让周边国家乖乖就范。

人丁兴旺。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在位时间712-756年)时才勉强达到。而在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之时,整个唐朝也只有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公元590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拯救汉文化。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虽然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之后,开始倡导汉化。但是由于他英年早逝而致使汉化进程一度搁浅。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立即力行汉化。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开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

从以上不难看出,尽管隋朝历经文帝、炀帝两朝共37年即被李渊建立的唐朝所取代,但隋文帝开创的无比辉煌的大隋皇朝,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很多。尤其大唐近300年的江山,主要得益于隋文帝的改革与积淀,没有开皇盛世,就没有李世民时代的贞观之治、李隆基时代的开元之治。《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标签: 中国皇帝隋朝隋文帝杨坚

更多文章

  • 揭秘:为让扶苏成为明君 秦始皇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扶苏,秦始皇

    秦始皇巡行天下,行军至沙丘时,秦始皇自知病重,写了遗诏,立公子扶苏,然而却被赵高这个太监给篡改了,结果立了秦二世嬴胡亥。在这之前 ,扶苏曾被秦始皇发到边疆,跟着蒙恬体验军旅,而胡亥甚得秦始皇之欢心,那么秦始皇临终之际为何还要把位子传给扶苏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扶苏是最合适的人选,秦始皇也了解这个儿子。

  • 解密:三国男神赵云因被哪位将领打败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赵云,名将,

    真实赵云的人生结局,被演义里的饭桶将军打败抑郁而死在赵云辉煌的一生中有一个挺没有面子的结局,因吃了败仗,而被贬官,然后抑郁而死。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223年,任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225年,又随诸葛亮驻汉中。后与邓芝拒曹真,失利于箕谷,贬为镇军将军,退回汉中,病卒。相对于三国男神赵云来说

  • 一代女皇武则天67岁当上皇帝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

    1.武则天的名字史上并无武曌真实名字的确证,武媚是入宫后李世民所取。各种史料和后人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大体上有武珝、武照、武约等等说法,但哪种也无确证。至于武如意,应该是从她的诗作《如意娘》附会而来。至于“则天”实际上是她退位之后,其子中宗李显给她的尊号,并不是名字。2.武则天几岁入宫?武曌初次入

  • 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官员,古代,曾国藩,

    如何教育“官二代”,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都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力戒儿孙奢靡浪费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

  • 唐宣宗死前下诏裁放宫女:禁其嫁给未中进士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宣宗,文人,科举,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

  • 女医明妃传》中的钱皇后是何人?比允贤更痴情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女医明妃传,皇后

    近日,《女医明妃传》在卫视开始热播,中医题材的电视剧让很多人都眼前一亮,而这部电视剧,一反常态的,没有太多宫斗的戏码,更多是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命运的纠葛。剧中,除了由刘诗诗饰演的女主角允贤的一系列爱情史,美丽善良的钱皇后也让我们动容,其实,在历史上,钱皇后不仅真实存在,还是一名贤后。孝庄钱皇后

  • 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被当摆设凄凉悲惨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汉昭帝,皇后

    读《汉书》,时常感觉小宇宙不够用。比如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宣帝即位后,册封太皇太后,辈分还将就;可是没多久,孝宣又娶了上官氏的姨妈霍成君,这就费思量了,——她们该如何叙伦常?我们为古人操心,古人丝毫不闹心,因为上官氏从入宫到过世,凡四十七年,一直就像聋子的耳朵,纯属摆设,没人在意她。

  • 曹丕曾是一流击剑运动员 击剑技术令人惊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丕,击剑

    曹丕除了是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个一流的击剑运动员,在魏晋时代,洛阳一带的击剑水平最高,出了很多名师,曹丕的教练就是当地的击剑名家史阿。曹丕在其著作《典论》里,就记载过一次自己亲身参与的击剑比赛。某天,曹丕和朋友饮酒,谈到击剑,大家兴致高起来。有位名叫邓展的将军,据说擅长擒拿格斗和各种兵器,而且还会空手

  • 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四菜一汤”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太祖,朱元璋

    相比起来,前朝的朱姓皇帝就没有清皇那么讲究,这可能与朱元璋早年家境贫寒、吃不饱肚子的经历有直接关系。有一个传说,当年朱元璋要饭时饿得头昏眼花,一个讨饭婆给了他一碗瓦罐汤。朱元璋吃了还想吃,便问妇人这是什么汤。妇人顺口胡侃一句“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记下了。当了皇帝后,便要御厨给自己做此道汤,但御厨

  • 明太祖朱元璋所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太祖,朱元璋,明朝

    开国皇帝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守成皇帝就未必能体会了。如同现在官方提倡的“四菜一汤”招待方式时常变味一样,明朝的御膳内容后来也都被“改头换面”了,如原涮锅水没有两样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后来御厨用百只小鸟的脑子来做,味道特鲜美。据明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记载,中后期明朝御膳的花样也繁多,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