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吐蕃战神论钦陵:盛世大唐都无法击败的绝世名将

吐蕃战神论钦陵:盛世大唐都无法击败的绝世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15 更新时间:2023/12/28 9:29:58

论钦陵,全名(噶尔·钦陵赞卓)吐蕃大臣、将军。是藏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祖世代为吐蕃贵族,姓薛氏。父亲禄东赞“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曾赴长安为松赞干布求亲,遂有文成公主西嫁吐蕃赞普的盛事。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逝世,芒松芒赞继赞普位。因为赞普年幼,由禄东赞摄理政务。唐乾封二年 (667)禄东赞去世,即由钦陵掌握朝政。吐蕃语称宰相为论,而钦陵实为吐蕃宰相,故史称为论钦陵。禄东赞父子掌吐蕃朝政长达七十年之久。

论钦陵兄弟五人,兄早亡,弟弟分别为赞婆、悉多、于勃论。他们长期领兵在边境,“皆有才略”。赞婆在青海东部专主战事几十年。而钦陵自摄政后,总揽大权,对内将吐蕃王朝的政治组织进一步整顿完善,对外则进行武力扩张,兼并诸部,抗衡唐朝,使吐蕃国势力迅速发展壮大。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四月,钦陵攻占了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等安西四镇,切断了唐朝到西北一线以至中亚的交通,对唐王朝造成了极大威胁。在此之前,吐蕃早将原居住在今青海西部的吐谷浑击溃,占据其地,进逼河湟。此刻又占据安西四镇,唐王朝深感不安。于是以薛仁贵为逻逤(今拉萨)道行军大总管,以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帅,率兵五万前来青海,借护送吐谷浑主回国的名义,征伐吐蕃。这年八月,薛仁贵进抵大非川 (今海南州切吉草原),留郭待封领两万兵屯于大非岭上保护军需辎重 ,待命而进。薛仁贵自率大部倍道去乌海(今海南境之黑海),欲图给吐蕃以一次奇袭。

这时,吐蕃方面早有准备。钦陵亲自从安西移部青海,统所部四十万驻扎于大非川的西南,以逸待劳。当薛仁贵率军进到河口,遇到一支蕃军,大败之。郭待封闻薛军已有捷,遂不听薛仁贵将令,提前率领所有军队辎重向乌海而进,欲图争功。中途,钦陵指挥蕃军二十万截击,俘获全部军粮辎重及许多唐军将士,郭待封大败而走。薛仁贵闻警,率部急退回大非川。钦陵集兵四十万围杀,唐军大败,薛仁贵“与钦陵约和而还”②。此一战,钦陵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大败了薛仁贵,青海西部被吐蕃所控制。钦陵之威名则又大大地扩扬开来。

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人数,资治通鉴670年没说,有些资料说率众十余万,《册府元龟》《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说领兵五万,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出击带的是战兵,辎重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675年安西四镇、西域重新被唐朝控制。

刘仁轨想要害李敬玄,故意推荐无将帅才的李敬玄领兵出战。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

仪凤三年(678)春天,唐朝以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检校鄯州(今乐都)都督。李敬玄上任后意欲出伐吐蕃。而此时的钦陵也已作了不少防备工作。这年九月,李敬玄与工部尚书刘审礼统兵十八万抵青海湖,钦陵即率蕃军迎战。一战即将唐军前锋部队打败,刘审礼战没,李敬玄闻听后“狼狈却走”③,屯兵于承风岭(今拉脊山一带),靠泥沟而守寨。钦陵指挥蕃兵从高岗往下压,唐寨岌岌可危。后来幸亏左领军员外黑齿常之率五百人乘夜袭击吐蕃营寨,惊退蕃军,李敬玄才得以率军返回鄯州。唐朝方面派监察御史娄师德出使吐蕃去讲和,钦陵的弟弟赞婆在赤岭(今日月山)迎接这位唐使,并相约互不相犯。《资治通鉴》公元678年:“师德收集散亡,军乃复振。”④

《资治通鉴》:仪凤三年(戊寅,公元六七八年)

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敬玄固辞,上曰:“仁轨须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丙子,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等发剑南、山南兵以赴之。孝逸,神通之子也。

丙寅,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彭城僖公刘审礼为吐蕃所虏。时审礼将前军深入,顿于濠所,为虏所攻,敬玄懦怯,按兵不救。闻审礼战没,狼狈还走,顿于承风岭,阻泥沟以自固,虏屯兵高冈以压之。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击虏营,虏众溃乱,其将跋地设引兵遁去,敬玄乃收余众还鄯州。

李敬玄之西征也,监察御史原武娄师德应猛士诏从军,及败,敕师德收集散亡,军乃复振。”

到调露元年(679)二月,芒松芒赞去世,钦陵与芒松芒赞之子器弩悉弄的舅父麴萨若拥立器弩悉弄为赞普。唐高宗闻信后,认为这是彻底打败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时机,与大将裴行俭商议,裴行俭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说明这不是彻底打败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时机⑤。从这里可以看出钦陵在当时吐蕃国中的威望之高。但是即使如此,吐蕃争夺安西地区仍然失败了。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记载唐朝李谨行对付吐蕃论钦陵:“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寻卒。子谨行,伟貌,武力绝人。麟德中,历迁营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数千人,以财力雄边,为夷人所惮。累拜右领军大将军,为积石道经略大使。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入寇湟中,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

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降玺书劳勉之。累授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

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退吐蕃军,杀获二千余级。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唐朝驻军之一,军治在青海西宁附近),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钦陵同弟弟赞婆统率蕃兵,在素罗汗山(今洮州一带)打败了前来征伐的唐军。唐方大将王孝杰因此被免为庶民,娄师德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资治通鉴》:“

永隆元年(庚辰,公元六八零年)

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常之以河源冲要,欲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开耀元年(辛巳,公元六八一年)

己丑,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

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永昌元年(己丑,公元六八九年)

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标签: 吐蕃薛仁贵论钦陵

更多文章

  • 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与最有才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承乾,唐朝,太子,李世民

    承乾者,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不过“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嫡孙亲赐。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

  • 名传千古: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开梨园养艺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隆基,梨园

    以帝王之身而为俳优之业,唐玄宗李隆基大概是空前的,虽然在其身后还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唐玄宗李隆基都要高出唐庄宗李存勖一筹。如果唐玄宗李隆基可以称得上是大师,那么唐庄宗李存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喜欢蹦蹦跳跳的戏子而已。这样说,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内有一

  • 历史上的慕容吐谷浑:活到72岁留下60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慕容吐谷浑,

    导读:在整个东晋南北朝,北方没有几天安宁日子。刀枪厮杀、铁骑声声不绝于耳,国家刚被灭了一个,又冒出一个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然而在西北,却有一处世外桃源,老百姓安静地种田牧马、休憩喝茶,享受午后的阳光。他们并不是“地头蛇”,而是从千里之外的东北迁徙过来的,“大搬家”是缘于一次离奇的争吵。马发

  • 死人也会报仇:战国名将吴起临死设计报杀身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名将,吴起

    卫国人吴起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过于情绪化的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别人嘲讽便挥刀杀人,而且一杀就是三十多个。在鲁国发展时,他不惜杀妻以示对鲁国的忠诚,谁知换来的仍是猜疑。在魏国,吴起的才华终于得到了发挥。魏文侯死后,他曾经十分接近魏相之位,然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来到魏国,轻易夺取了相国的宝座。孟尝君死后

  • 隋文帝的功绩:为何他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皇帝,隋朝,隋文帝,杨坚

    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两千余年。他们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皇朝,至清朝宣统皇帝下台,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83个王朝408位皇帝(不完全统计)。其中,有不少皇帝颇有作为,比如说:创

  • 揭秘:为让扶苏成为明君 秦始皇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扶苏,秦始皇

    秦始皇巡行天下,行军至沙丘时,秦始皇自知病重,写了遗诏,立公子扶苏,然而却被赵高这个太监给篡改了,结果立了秦二世嬴胡亥。在这之前 ,扶苏曾被秦始皇发到边疆,跟着蒙恬体验军旅,而胡亥甚得秦始皇之欢心,那么秦始皇临终之际为何还要把位子传给扶苏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扶苏是最合适的人选,秦始皇也了解这个儿子。

  • 解密:三国男神赵云因被哪位将领打败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赵云,名将,

    真实赵云的人生结局,被演义里的饭桶将军打败抑郁而死在赵云辉煌的一生中有一个挺没有面子的结局,因吃了败仗,而被贬官,然后抑郁而死。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223年,任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225年,又随诸葛亮驻汉中。后与邓芝拒曹真,失利于箕谷,贬为镇军将军,退回汉中,病卒。相对于三国男神赵云来说

  • 一代女皇武则天67岁当上皇帝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

    1.武则天的名字史上并无武曌真实名字的确证,武媚是入宫后李世民所取。各种史料和后人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大体上有武珝、武照、武约等等说法,但哪种也无确证。至于武如意,应该是从她的诗作《如意娘》附会而来。至于“则天”实际上是她退位之后,其子中宗李显给她的尊号,并不是名字。2.武则天几岁入宫?武曌初次入

  • 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官员,古代,曾国藩,

    如何教育“官二代”,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都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力戒儿孙奢靡浪费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

  • 唐宣宗死前下诏裁放宫女:禁其嫁给未中进士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宣宗,文人,科举,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