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他最后什么下场?

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他最后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4/2/13 5:44:25

靖难之役,朱棣取胜,建文帝朱允炆兵败身亡,一说为不知所终,不管怎么说,都不是好结果,而朱允炆丢失皇位和江山,跟两个人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分别是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率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危急时刻,朱允炆阵营不仅没有阻止叛军,还出了两个大叛徒,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叛军入城,于是,南京城破。

朱棣的燕军进入京师之后,南京城内的皇宫随即起了大火,当大火被扑灭之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有的太监说,被烧死的人就是皇帝和皇后,还有太子。

就这样,朱棣即位,当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关于朱允炆,还有另一种说法,说他从皇宫中的地道逃走了,隐居当了和尚,当然,这种说法不太可信,京师陷落,整个城池都被燕军占领,就算皇宫里有地道,地道能通多远?能通到城外吗?就算能通到城外,城外也有朱棣的燕军把守,插翅难飞。

所以,很有可能朱棣的燕军故意趁乱放了一把火,把朱允炆和太子等人烧死,给朱棣登基铺路,否则,朱棣怎么登基?说不定就是朱棣派人故意放的火。

那么,值得注意的是,打开金川门,迎接叛军入城的李景隆下场如何呢?

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死后,李景隆袭爵。史书记载,李景隆喜欢读兵书,举止雍容,也算是一表人才。李景隆被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

建文帝即位后,李景隆参与削藩行动。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军征讨燕王朱棣,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损失数十万大军,元气大伤,被召回朝中,李景隆打仗不行,整个一大草包。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京师,建文帝忧心忡忡。方孝孺要求诛杀李景隆,建文帝没有同意,反而命李景隆与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到燕军那里请和,愿意划江而治,朱棣拒绝了。不久,燕军到了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打开城门投降,迎接燕军入城,南京陷落。就在此时,皇宫中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终。

《明史

李景隆传》记载:燕师渡江,帝旁皇甚,方孝孺复请诛景隆。帝皆不问。使景隆及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割地请和。燕兵屯金川门,景隆与谷王橞开门迎降。

《明史 恭闵帝纪》记载:乙丑,燕兵犯金川门。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也就是说,导致南京失守,李景隆和朱橞是罪魁祸首,不战而降。

那么,李景隆后来下场如何呢?

朱棣即位后,自然要赏赐功臣,李景隆因为献城有功,被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位列群臣之首。

《明史 李景隆传记载》: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当然,李景隆位列群臣之首,朱棣手下的其他的大臣都是不服的。

李景隆好日子没过多久,后来也栽了,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揭发李景隆在建文年间受赂。刑部尚书郑赐也弹劾李景隆谋为不轨。

一开始,朱棣没有追究李景隆,后来,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人再次弹劾李景隆,称他与其弟李增枝阴谋叛逆,这一次,朱棣坐不住了,俗话说,三人成虎,朱棣遂下令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许他上朝,让他赋闲在家,也就是说退休了。

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上疏弹劾李景隆和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朱棣剥夺了李景隆的爵位,将他与其弟以及妻、子数十人软禁起来,并抄没家产,后李景隆郁郁而终。

自古以来,叛徒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景泰帝为什么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祁镇,明朝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带二十多万大军,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攻打蒙古瓦剌部,结果,被太监王振给坑了,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也先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的皇帝被人抓住了,怎么办?当时监国的是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大臣于谦等人的拥戴下,朱祁钰即位

  • 徐达俘虏大量高丽女子,朱元璋怎么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明朝

    在《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自是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当时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高丽王则上书庆贺,与此同时还像明朝自请封号,所以说自朱元璋起高丽就臣服于大明。前言高丽王之所以会自请封号,和朱元璋在这之前做的一个决定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朱元璋与南方的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基本结束,而朱

  • 深受康熙宠爱的容妃,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荣妃,清朝

    杜甫在《佳人》有这样的名句:“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这样的话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然而在康熙皇帝的后宫却有这样的例外,他一直陪伴在康熙皇帝身边,并没有因为容颜不在而被厌弃。前言对于清朝最伟大的皇帝康熙人们都不陌生,首先得益于影视剧,虽说影视剧中有一些戏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都没有人阻止 夏侯惇迎战为什么使者不断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蜀汉,曹操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关羽过关斩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得干净利落,但轮到夏侯惇上场时,使者却不断干扰,这是为何?01令人费解的剧情如果细读三国,你会发现过五关斩六将这段剧本匪夷所思。关羽要投奔袁绍,按理可以走陈留,再从延津或白马津渡黄河。如果

  • 富阳侯李茂芳是什么身份?他的爵位是怎么丢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茂芳,明朝

    富阳侯李茂芳是什么身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拜电视剧《雍正王朝》所赐,广大吃瓜群众对于康熙末年“九龙夺嫡”这段故事,基本称得上家喻户晓。还有“砖家”煞有介事地指出:你看人家不用中原王朝嫡长子立储原则,皇位良性竞争,贤者上位,就是有活力。其实能说出这种话的,大概率不是蠢,

  • 明朝最大的奸臣:严嵩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严世蕃,明朝

    我国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前后产生了几十个朝代,自然会出现了很多明君和无道的昏君,但是不管是哪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奸臣。毕竟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朝堂之上也不例外。有些奸臣做得太过了,因此遗臭万年,连后代都抬不起头。比如众所周知的秦桧,他害死了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至今还被人做成塑像跪在岳

  •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 关羽为什么留这两人留守后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糜芳,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糜芳和傅士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当关羽发动北伐襄樊之战时,关羽的重心就放到了北伐上来,虽然后方的荆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非常重要,但是关羽无法考虑太多,在没有额外援军的支持下,关羽只能将有限的兵力用到极致。从多种角度分析,关羽的荆州军至少有五六万人,而用于

  • 千军万马避白袍有什么讲究?历史上四位白袍大将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云,三国

    千军万马避白袍有什么讲究,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通过我国古代的历史,可以看出,历朝历代短则在数十年、长则在数百年之内,大都会迎来衰败没落的结局,这似乎已经是成为了一种定律,王朝更迭不断诸侯纷争四起,天下陷入了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时期,众所周知,乱世出英雄,天下

  • 阿巴亥已经孕育了三个孩子,为什么还会拉去强行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阿巴亥,清朝

    说到阿巴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元史》有记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殉葬制度是奴隶制社会所产生的没有人性的制度,后来奴隶制社会被废除,封建社会建立起来,原有的殉葬制度也被取消,用人俑代替。但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却在朱元璋

  • 曹操真正忌惮的三人,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超,三国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被黑得比较严重,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奸诈阴险的气息,借粮官头、装梦游杀侍卫;但与此同时演义里的曹操又显得特倒霉,动不动被这名将那名将整得狼狈不堪,张飞吼一嗓子居然能吓住曹操百万大军,马超气势汹汹,居然能让曹操做出割须弃袍的丑态,历史上的曹操可没这么不经吓。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