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衷智力低下却被选为太子 司马炎就没有看出这儿子智力有问题吗

司马衷智力低下却被选为太子 司马炎就没有看出这儿子智力有问题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72 更新时间:2024/1/27 12:49:2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炎选太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我们对做皇帝标准的认知上,能力是作为这个人是否能做皇帝,以及能否做好皇帝位首要的评判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智慧方面。如果皇帝没脑子的话,那是真的没救了。不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会有特殊,比如晋朝的时候,就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没脑子的皇子,他就是西晋孝惠帝司马衷

这位晋孝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公认的缺心眼,甚至到了智力有问题的地步。比如最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就是在他身上出现的。

如此智力低下的司马衷,当初是怎么被立为太子的?难道那个时候,建立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没有发现太子司马衷的智力有问题吗?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智力低下的司马衷在当初是怎么被立为太子的。

司马衷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一生共有18个儿子,其中活到成年的只有8个,在这其中虽然都活到了成年,但是大部分都英年早逝。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因为长子司马轨两岁时夭折,次子司马衷就成了长子。自古的礼法,就是讲究立长,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在司马衷年仅八岁时就将他立为太子。

那么,当时晋武帝司马炎,就没有发现太子司马衷的智力有问题吗?

司马衷智力低下,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是知道的。但因为太子司马衷毕竟是太子,晋武帝司马炎并没有因为司马衷智力低下而放弃他。在晋武帝司马炎看来,智力是可以进行逐渐培养的。不过因为太子司马衷智力低下,司马炎还是对太子司马衷有所担心的。担心太子司马衷以后继位,会丢失了祖宗们辛辛苦苦开创的的家业。

因此晋武帝司马炎,当时为了测试太子司马衷的思维能力,便出了几道题测试太子司马衷,并限太子司马衷三天之内交卷。

太子司马衷在拿到题目后,因为自身的智力缺陷,根本看不懂题目,就别说了作答了。不过,太子司马衷看不懂不要紧,有人会帮太子司马衷答题。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子司马衷的妻子,太子妃贾南风,贾南风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在看到题目后,她也不会。不过她不会不代表别人不会,于是贾南风便找了几位十分有学问的老先生,帮助太子司马衷答题。

在几位十分有学问的老先生的帮助下,太子司马衷在规定时间内,向父亲晋武帝司马炎交了答卷。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在看完太子司马衷的答卷后,对太子司马衷的答卷十分满意,认为太子司马衷的思维还是清楚的,也就对太子司马衷未来继承皇帝表示放心了。

但是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继位,由于许多事需要孝惠帝司马衷决策,智力低下的他,当然是应付不来的,因此闹了就很多的笑话。

其中就有后来最为著名的那句话,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在孝惠帝司马衷在位期间,有一年赶上闹灾荒,导致老百姓们没有饭可以吃,因此便有很多饿死的人,有一位大臣将灾荒这种惨状报告给了孝惠帝司马衷,让孝惠帝司马衷决策,接下来该怎么应对灾荒,可是孝惠帝司马衷却对这位报告灾荒的大臣说道,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的意思是指,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将肉放到粥里,做成肉粥吃呢?听完孝惠帝司马衷这句话,报告灾荒的大臣哭笑不得。灾荒之年,老百姓根本吃不起肉,即便有肉,也会先落到皇家或是朝中大臣的家中,灾荒之年,能顿顿喝粥,保证不被饿死,就不错了,如果能喝肉粥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了,由此可见,说这句话的孝惠帝司马衷是多么的没有脑子和糊涂。

孝惠帝司马衷在位时,十分信任皇后贾南风,因此皇后贾南风得以掌握大权,甚至在有些时候伪造孝惠帝司马衷的诏书。因为贾南风的专权和迫害,在公元291年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历经十五年。在公元306年,才八王之乱真正结束。

在八王之乱真正结束的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307年,在这一年的一月八日夜里,孝惠帝司马衷去世,终年四十八岁。相传孝惠帝是被弟弟司马越毒死的,孝惠帝司马衷去世后,弟弟司马炽继位,史称晋怀帝

而西晋王朝在历经八王之乱后,国力逐渐衰弱,使得西晋王朝没过几年就灭亡了。

标签: 司马炎司马衷

更多文章

  • 康熙和孝庄之间的关系如何 康熙对这个祖母好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孝庄

    还不知道:康熙和孝庄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由于自幼就得不到父爱母爱,康熙晚年曾经很感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所以康熙算得上是被孝庄看着长大的,因此康熙还是很敬重这位祖母的。康熙多次对人表态过自己对祖母的态度,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没有祖母的关心和爱护

  • 杨涟临终前为何会说出读书无用”的嘱托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涟,明朝

    说到杨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杨涟惨遭魏忠贤迫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儿子留下了“往后万莫再读书,当以我为戒”的遗言。都知道,杨涟乃是晚明最有学识的知识分子,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学富五车的人,给儿子留下了“读书无用”的嘱托呢?想要在明朝入仕,博取崇高的地位,读书是必经之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期间,曾规定太

  • 明朝最“短命”的皇后是谁?当了一个月就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吴废后,明朝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史上,曾出现过难以计数的皇后,她们看似出尊入贵、风光无限,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论,其地位、权势和所受恩宠无不是得自于皇帝,一旦得罪丈夫,很可能便会“打翻在地”,再无出头之日。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其中,作为明朝最“短命”皇后的吴废后,堪称典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表,汉朝

    起点最高的刘表,为啥在三国沦为了笑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名称八俊、威镇九州”,但却“虚名无实”,《三国演义》中的刘表几乎成了草包的代名词。在一度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手握先发优势的他却坐看曹操一步步做大,最终肆意欺辱自己“若豚犬耳”的儿子们。因此,

  • 慈禧年轻时有哪些经历?她是如何成为皇帝的妃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慈禧

    这对十七个满洲姑娘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她们都是有权戴红珊瑚顶珠的大臣的女儿。整个北京城的人都知道,咸丰要选妃子了。这十七个姑娘的父母情绪十分激动,因为如果他们的女儿被选中了,这对母亲来说将是极大的光荣,而对这个幸运姑娘的父亲来说,则意味着权力和威望。对姑娘本身,则可能意味着幸福。所以圣旨中点名的

  • 明肃皇后是谁?为何她的历史评价颇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刘娥

    当阳市前往玉泉寺的途中,从已公岭右拐上一条山道,有一个地方叫“碾子湾”。山岗上松林满布,山谷里粳稻盈畴,这个冲又叫“学田冲”。说起这个学田冲的来历,还与宋代明肃皇后、与玉泉寺的复兴、与宋代学田制度的创立大有关系。明肃皇后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

  • 朱元璋没有杀的四位功臣是谁 他们最后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功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洪武三年,大明已经击败了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对手,把蒙元势力全部赶到草原,与此同时,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病死,自感天下已定的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一口气封了六个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在这三十四位开国功臣之中,个个都被授予免死金

  • 屡次违反圣旨的名将:揭秘李继隆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继隆,北宋

    北宋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的,宋朝皇帝为防止历史重演,对武将的限制非常严格。武将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导致他们丧失了军人的果敢,变成唯唯诺诺的应声虫。不过北宋初年,有一位名将却屡次违反皇帝命令,皇帝却没有杀他,还对他加官进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宋朝最能吹牛的皇帝:赵光义真正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光义,北宋

    宋朝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共有18位皇帝,其中懂得武艺的大概只有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两人。但是还有一位皇帝自称也会武功,而是武艺高强,箭无虚发。不过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大跌眼镜,落荒而逃,而且身中两箭,终因箭伤而亡。那么这位宋朝历史上最能吹牛的皇帝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关于唐朝凌烟阁功臣殷开山,在《旧唐书》中有何描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殷开山

    643年春天,此时距离李渊晋阳起兵已经过去26年。李世民综合考虑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治理天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功臣,让阎立本为他们作画,并将其放入凌烟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