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东方朔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滑稽另类的故事?

真实的东方朔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滑稽另类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87 更新时间:2024/2/10 9:35:33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时期著名辞赋家,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诗仙李白看不起很多人,但唯独对一人崇拜有加,甚至自比其曰:

朝天数换飞龙马,赦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对,此人,就是东方朔!

在中国历史上,东方朔是一位奇人,被称为相声、风水、谜语、考古、桃文化和中国俗文化等八大领域的始祖。

他是西汉著名文学家,与司马相如同时期,以辞赋著称。

他学属杂家,善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辨骚》、《诠赋》、《祝盟》、《杂文》、《论说》、《诏策》、《书记》等篇中,就论及到东方朔的各种文体近10种。

此人博学多才、滑稽狂放、诙谐多能、辩智娱人,深得汉武帝欢心。武帝一直认为东方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胜张良,治国化民可比萧何,雄才武略可高于韩信

然而东方朔的幽默滑稽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取容,而非为了取宠。

他所希求的并非是让汉武帝喜欢他的滑稽和诙谐,而是使其愿听谏言。他狂妄不羁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曾赞扬其高风亮节时说他:“生有益人,死无害人。”

东方朔,作为一代奇才,人们对他的印象却似乎大多停留在各种小说,民间故事所渲染的玩世不恭,滑稽另类的故事中,而真实的东方朔却被淹没在历史深处……

上善若水 心怀悲悯

嘎玛仁波切曾说:慈之悲悯,善之智慧。

汉武帝的奶娘一直住在宫中,汉武帝小时候十分依恋她。时间飞快,奶娘一天天老了,行动不利索,说话也十分啰唆。

汉武帝开始嫌弃她,并决定让她出宫。

奶娘在皇宫中住了几十年, 宫外,于她是个完全陌生并害怕的地方。

她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黄帝和宫中琐事,家人早已音讯全无,她一个老太太出宫连如何生存都是问题。

但是无奈汉武帝发话了,伤心之余的她和东方朔提起此事,并想寻求帮助。

东方朔却挥了挥手,转身走掉了。老太太更加伤心,都说人心是肉长的,怎么自己遇到的人都是铁石心肠呢?

数日后,到了奶娘出宫的日子。东方朔建议汉武帝去送一送她,好歹是人家喂大。

汉武帝觉得有道理,不去送显得自己太没人情了。

走到宫殿前,汉武帝看到那个颤颤巍巍的佝偻身影,心一下子软了。他想起儿时在奶娘怀里撒娇的情景,想起他每次生病,奶娘几天几夜不睡悉心伺候。他依恋她身上的味道,并一度认为那就是母亲的味道。

“奶娘”,汉武帝在后面喊, 奶娘两次回头看着汉武帝,眼里都是泪水。

东方朔却在一边大喊道:“老太婆快点走吧,皇帝已经不用你来喂奶了,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呢?”

这下汉武帝也忍不住流泪了,想起自己是吃着奶娘的奶水长大的,现在她老了,本应为她养老, 怎么能这样赶她出宫。

何况奶娘在宫中也没有犯错,自己怎么能这么狠心的对待一个老人呢,于是就把奶娘给留了下来。

最好的谋略,从来不是高明的话术、诡谲的计谋,而是唤醒人心本存的善和良知。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高手做局只造势,让目标自己产生心理变化,最后做出想要的行为决策。

东方朔的性格虽是“言不纯师,行不纯德”,但内心纯善的他所想的,还是为苍生造福!

昭平君杀人,他从容谏言。上林苑修造,他借古劝帝。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封侯拜相,但他的名字却依然从西汉流传了下来。就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也记录了他的五条谏言,经天纬地之才,用在他身上并不过分。

他大隐于朝,却依然遵从自己的内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上善若水,润物无声。

幽默从容 不露锋芒

《运命论》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

许多人说东方朔只是皇上身边的一个小丑,但实际上,以东方朔的才智,若是过于显山露水,必遭大殃。

有一次,宫里闯进来一只很像麋鹿的动物,在场没有人能叫出名字,于是汉武帝召来了东方朔。

东方朔左看右看,这分明就是只鹿啊!但他却说:“我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不过请皇上先赐我一顿饭。”

吃饱喝足后,他又说:“请皇上再赐我几亩良田。”汉武帝又答应了。

东方朔顺口给这只鹿取了个名字叫“驺牙”,认真解释道:“驺牙一出现,就说明有别的国家要来投诚了,是好兆头啊!”

这个就不是信口胡诌了,当时大汉战胜匈奴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年后,匈奴果然来投诚了。

他这一番操作,既保住了皇上的面子,又讨了皇上开心。而装作又要饭又要田的贪婪样子,是为了让自己不要锋芒太露,毕竟那么多重臣都不知道,自己不能太抢风头。

晚年的汉武帝很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

一天,他与东方朔闲聊时提到:“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汉武帝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立马哈哈大笑起来。

汉武帝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怒喝道:“你居然敢笑话我!”

东方朔毕恭毕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啊!”

汉武帝不解:“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所说,‘人中’长一寸就活一百岁,彭祖的‘人中’就该有八寸长了,那么,他的脸岂不是太难看了吗?”

汉武帝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也明白了相书中的话不可全信。

会说话的会让人笑,不会说话的人会让人跳。东方朔机智含蓄,风趣诙谐,令怒不可遏的汉武帝转怒为喜,并且愉快地认输。

这是东方朔独特的本事,总是能以一种让人想不到的方式,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让汉武帝开心,还能让自己全身而退。

东方朔的《诫子诗》有曰:

明者处世,莫尚於中。

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明智之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

幽默从容,自然合于中道。

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於处世。不懂幽默变通,吃尽苦头。

而东方朔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为幽默最合时宜的处世之道来应万变。

拿捏分寸的幽默,不露锋芒的含蓄,才是最好的保护伞。

大智若愚 淡泊恬适

《史记》中记载:“(东方朔)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

东方朔将汉武帝赏赐的财物,全部用于娶长安城年轻漂亮的女子。四十多年里,长安城年轻漂亮的女子被他娶了一个又一个。

有一年佳节,汉武帝决定赏赐生肉给群臣。当时,百官立于大殿外,静候分肉官前来,但是,分肉官迟迟不来,而且天气炎热,群臣汗流浃背,叫苦不迭。

东方朔也在其列,他实在受不了这些繁琐礼节,居然直接走过去,自己拿起刀切了一块肉,转身就走了。

大家纷纷谴责他不懂礼数,但东方朔却哈哈大笑,说:“诸公啊,这么个大热天,我是待不下去了,我先拿走一块,你们就慢慢等吧!”

这事后来传到汉武帝耳朵里,第二天上朝,他责令东方朔在百官面前做检讨。

东方朔当着大家的面做起了检讨:“东方朔啊东方朔,你自己割肉,是多么无礼啊!但是你割肉割得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啊!而且你把肉拿回去不是自己吃,而是都送给了你的妻子,这是多么仁爱啊!……”

东方朔说着说着,汉武帝就忍不住笑了,整个大殿之上,都充斥着一片笑声。

最后,汉武帝说:“行了,东方朔,我让你检讨,你怎么还夸起自己来了?”

东方朔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皇上您有所不知,俺们家女人多啊,我这点薪俸,养她们确实有点捉襟见肘呢!”

汉武帝点了点头,又问他道:“朕是听说你的女人不少,数量都要超过朕了?”

东方朔诚惶诚恐:“坊间流言,流言而已。臣府中倒是有几个女人,可都是糟糠呀!陛下的女人都是仙女,臣可不敢跟陛下比。”说完,跪在地上磕头不迭。

汉武帝哈哈大笑。

东方朔是好色之徒?非也,他的这种操作,不过是故意自侮罢了,目的是让武帝和大臣们认为,他是毫无政治野心、不思进取的色鬼一个!

伴君如伴虎,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可谓杀伐果断,他不但颁布推行“推恩令”,还以各种借口夺爵一百零六人,使诸侯王列侯的势力日益衰落。

此外,刘彻还任用张汤等一批酷吏,监察朝廷大臣,打击各地的不法豪强。

在刘彻执政的半个多世纪里,当朝官员的危险系数非常高,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伺候好汉武帝这么一个暴虐的皇帝。

东方朔似乎是个例外,他以辞赋见长,政治上没有太大建树,当官最大也只是一千石的太中大夫。

但他长期是汉武帝的近臣,多次惹毛了皇帝却依旧有惊无险。

老子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智若愚的人往往看起来愚蠢笨拙,但实际深不可测,他们懂人性,善经营,这也就是东方朔的智慧所在。

“陆尘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面对别人的质疑,《史记》中东方朔是这么回答的,也就是所谓的“大隐隐于朝”。

如履薄冰 笑对人生

东方朔的滑稽幽默、狂妄不羁无时无刻不包含着清醒的锋芒,其犀利的锋芒,却又无不在刺向当朝的奸妄小人及昏昏世事。

他忧国忧民,高气盖世。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敢于担当。

他一生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伴在君侧,与祸国殃民的奸小作了不可调和的斗争。

不管是玩世不恭,滑稽荒诞抑或是隐居恬淡虚无,这些都不过是东方朔伪装自己的保护衣而已,揭开这层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着文才伟略,踌躇满志却一生怀才不遇之人。

但历史洪流滚滚奔腾而过,人们记住了他的睿智与才气,历史见证了他的伟略与抱负,从这个角度看,东方朔的人生也是光彩夺目的。

人生一世,忧多乐少。

杨绛曾说: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

开头李白的那首诗,比喻的确实有意思。武帝是不是真的不识东方朔,我们也不知道。

但我想,他不单单是一个异于常人的谪仙,他更是一个如履薄冰却笑对人生的潇洒之人。

“我自仰天大笑,任其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不改人生路。”

标签: 东方朔西汉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担任曹魏征东将军的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辽,三国

    征东将军:重号将军,四征将军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宋书·百官志上》:“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也即在曹魏的武将中,四征将军的地位在四方将军之上,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官职。其中,就曹魏的征东将军来说,为重号将军,四

  • 在明朝时期有多少大臣拥有免死铁券?他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功臣,明朝

    免死铁券一张能够免死的铁牌,是皇帝给的。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明朝开国功臣其实不少,朱元璋先后封了(包括追封)二十五位公爵、七十九位侯爵、十二位伯爵、十一位子爵、二十三位男爵等一百五十位功臣,而我们常常提到的明朝三十四位开国功臣,实际上指的是被朱元璋

  • 身为秦国重臣的魏冉,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冉,战国

    魏冉先世是楚国人,秦昭王时期,曾任大将军、丞相之职。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到白起,想必不少读者朋友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的事迹:长平之战临阵换将,不仅大败赵国,还坑杀降卒四十万;平民出身,却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受封“武安君”;名声如日中天,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经

  • 三国演义中邢道荣为何会死在赵云手上?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邢道荣,三国

    三国时期,名将荟萃,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勇猛无比的万人敌猛将,比如吕布、张飞、赵云、马超、许褚、张飞等等,这些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不过在书中却也有名不副实的人物,比如上将潘凤。当初华雄在阵前威风的时候,冀州牧韩馥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 万历皇帝是怎么平定哱拜叛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万历皇帝是怎么平定哱拜叛乱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论起万历皇帝一生最可圈点的骄傲,莫过于他领导发起的三场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分别是平蒙古人哱拜造反,即宁夏战役,逐倭援朝之役和平苗土司杨应龙叛变,即播州之役。称作“万历三大征”。这三场战役皆以大明的胜利告终,

  • 万历皇帝为什么早年就开始寻找陵寝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万历皇帝为什么早年就开始寻找陵寝了?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万历十一年,也就是1583年,刚刚年满21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放下了自己手头上的事物,专门来到了大明王朝皇帝的陵寝集合地天寿山。此次来到天寿山除了祭祀列祖列宗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位年轻的

  • 古代一著名美男子,三个女儿全成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隋朝

    古代一著名美男子,三个女儿全成了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谈及历史上的美男子,人们会想到战功赫赫的兰陵王,或者是男皇后韩子高的传奇,在古代美男之中,还有一位特别的存在,他就是独孤信,三个女儿是皇后,外孙中还有两个成为了皇帝。关于独孤信的美貌有这样的故事发生,某日,独孤信与朋

  • 盘点三国时期,出自宜昌的四位武将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三国

    在汉末三国时期,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出了多位将领。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四位将领出自今宜昌市一带,他们分别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霍峻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

  • 清朝的孝慈高皇后,她的一生为何坎坷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孝慈高皇后,清朝

    清朝的孝慈高皇后,她的一生为何坎坷无比?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提起“孝慈高皇后”,大家一定率先想到明朝的那位,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清朝的孝慈高皇后,她的儿子当了皇帝,她自己却一生坎坷。这句话看起来貌似有些矛盾,既然儿子都当了皇帝,那么她为何还会坎坷呢?

  • 清朝时期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是什么官职?谁的权力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九门提督,清朝

    在古代,对于官员等级的划分,每个朝代都不一样。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人的社会地位有着很大的区别,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对整个国家的掌控之权。而为皇帝效劳的人,也分成了不同的官品,比如一品官员,在古代的时候,便是非常威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