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仁宗赵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

揭秘宋仁宗赵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12 更新时间:2024/1/16 5:32:30

历史上的皇帝,给人的印象大都是凶巴巴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仁慈皇帝还是有的,只是数量不多罢了。宋朝的仁宗皇帝赵祯,可视为其中一个代表。为何?因为中国封“仁”的皇帝本来就寥寥,赵祯却是头一个,而且,他的“先进事迹”的确有点突出,有点感人。

网络配图

公元1022年,北宋王朝发生又一次权利更迭。55岁的宋真宗去世,年仅13岁的赵祯即皇帝位,他就是北宋王朝的第4任皇帝、历史上著名的宋仁宗。宋仁宗即位的这一年正是北宋开国第62年。

宋仁宗在位时间达42年,几乎占据了北宋中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北宋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期间,北宋王朝经历了太后专权、经历了农民起义、经历了“庆历新政”改革,经历了对西夏的战争,经历了后妃干政。仁宗时期,外有名将狄青、内有包拯、范仲淹韩琦、苏轼等贤臣相辅,虽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最终在仁宗时期形成,但仍然难掩历史上的光辉。

客观的评价宋仁宗,说他是位仁慈的君主一点也不过分。

仁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拥有天下的财富,但生活却极为简朴。有一年,正是初秋,宋仁宗很长时间没有食欲,侍卫人员非常着急。于是一个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看到蛤蜊,便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那个大臣只好老实地回答说从远道运来。宋仁宗又问要多少钱,那位大臣回答说共28枚蛤蜊,每枚一千钱。宋仁宗生气地说:“我常常告诉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

谏官王素曾劝谏宋仁宗不要亲近女色,应该用心于朝政。宋仁宗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的确将一些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就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们罢。”王素正言道:“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宋仁宗听了,虽然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把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讲完,他还是依依不舍的。王素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宋仁宗说:“朕虽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的”。

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善于纳谏,而且对于臣下的进谏虑心接受。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就曾屡屡犯颜直谏,有时甚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有一次包拯上述请求免掉三司使张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无长,不能尽到职责。但是张佐尧是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因此宋仁宗就得有点为难,于是便想了办法,让张佐尧去当节度使。

网络配图

包拯还是不愿意,认为这样也不妥,并且言辞更加激烈,宋仁宗生气地说:“你就是抓住张佐尧不放了,节度使是个粗官,你又何必如此计较。”包拯不客气地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佐尧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宫中只好对贵妃说:“你只知道要你的伯父做宣徽使,你可知道包拯是御史呀?”

仁宗不仅仁慈,而且十分爱才。在他执政的第35年,遇见了苏辙兄弟俩,殿前策试回来,他高兴的对皇后说:“我为子孙得了两个相才。”

上面这些事例几乎从各个层面证实了宋仁宗仁慈的一面,除此外,仁宗还十分爱惜人才。

狄青是仁宗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出身贫寒,最初只是兵营中一名普通的士兵。后因对西夏作战时勇猛顽强,屡败敌军而连升四级,之后又因1052年平定叛乱而被仁宗破格提拔为枢密使,成为北宋当时朝廷中掌握军权的最高长官。

包拯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知县,后因铁面无私而被仁宗赏识,于庆历三年(1043年)被仁宗调到开封任命为监察御史。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包拯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深得仁宗赏识。公元1050年,仁宗进一步擢升包拯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包拯在担任谏官期间,不但对横行不法的权臣屡次抨击,而且对宋朝的政治制度,提出了革新建议。公元1056年,宋仁宗为了整顿开封秩序,将包拯调任开封知府。包拯到任后,铁面无私大力整顿腐败风气,开封的秩序顿时扭转。因此宋仁宗更加器重包拯,于公元1061年更进一步将包拯提拔为枢密副使。

苏轼号称天下第一文人,宋仁宗嘉佑三年(1057年),苏轼同弟弟苏辙同时应试。国子监直讲梅尧臣读了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顿觉“有孟轲之风”,欧阳修见卷后也预言,苏轼文章“必独步天下”,三十年后就会超过自己。仁宗对苏轼也非常器重。苏轼一度曾任兵部和礼部尚书,后来因“乌台诗案”被人罗织罪名,差点被杀,只因当时的太皇太后曹氏的劝阻,神宗皇帝才下令只是将苏轼贬官了事。

当时,曹氏病危,神宗皇帝去看她,她说:“当年仁宗皇帝策试举人回来,见了苏轼两兄弟的文章很高兴地对我说:‘我为子孙得了两个相才。’如今不但没有重用他,反而要把他下狱处死。苏轼无非是作了几首小诗,发了一点牢骚罢了,这是文人的习性,若是抓到了一点小小的不慎之言,就罗织成罪,何以对得起仁宗皇帝?何以对得起太祖皇帝非叛逆不杀士人的祖训?”在曹氏的劝阻下,神宗终于将苏轼释放。

网络配图

苏轼的遭遇和曹氏的话语都能从一个侧面证明当年仁宗皇帝是十分爱惜人才的。不幸的是,苏轼遇见仁宗不到六年,仁宗皇帝就去世了。假如苏轼早出生十年或仁宗皇帝晚离世十年则苏轼的境遇可能大大的不同。

晏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仁宗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仁宗即位后将晏殊一路升迁,由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

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晏殊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大兴学校,任用范仲淹为老师,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从这所学校毕业后成为当时的知名文人和朝廷重臣。宋代的兴学之风从这时开始。当时重才、选才、育才,以晏殊为最。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等都出自晏殊的门下。这些如果没有当朝皇帝仁宗的支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仁宗朝也被称为宋代人才最多的朝代。

1063年,仁宗皇帝辞世。他的死,宋朝百姓悲恸不难理解,因为他是一位仁民爱物、心系众生的好国君,而敌对国家居然也举国哀伤,却有些出乎意料。当仁宗的死讯传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宋使的手痛哭失声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做皇帝做到这份境界,不论在哪里,都会赢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标签: 赵祯

更多文章

  • 包拯这辈子过得有多苦?一生从未笑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包拯

    包拯,字希仁,99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合肥肥东,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有一句好说得好“包公笑,黄河清。” 包公一笑,黄河水都变得清澈了。那包拯为什么不笑呢?据史料记载,包拯患有先天性的疾病,类似于面部神经瘫痪。网络配图包拯这个人在当时非常了不起,是出了名的刚严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

  • 大宋名将为报国他让全家人在身上刺了四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宋名将

    呼延赞连连向宋太宗送请战书,要求上前线,率军攻打契丹,并发誓不与契丹同生。宋太宗见他年纪一大把了,还天天念叨着打打杀杀,便召见了他,命他当场演示演示。呼延赞见皇帝给机会,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披挂上马,左手持铁鞭,右手持长矛,一阵风似地旋绕庭中,眨眼间就舞了三四个来回。接着,他又唤来四个儿子必兴、必改、

  • 他满腹才华和诸葛亮齐名 却为何不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庞统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给刘备推荐贤才时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把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放在同一水平上。诸葛亮神通广大大家耳熟能详,而庞统,是个很悲催的人物。比较诸葛亮,庞统的仕途非常坎坷。他先投奔孙权,不被重用;后投奔刘备,开始时依然不被重用。他先是被刘备放在耒阳县,大材小用

  • 揭秘史上唯一一位太监皇帝:曹操的祖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

    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魏明帝曹叡决定追尊爷爷的爷爷曹腾为高皇帝。此事亘古无二,因为它有两绝:其一,曹腾跟曹叡无半点血缘关系,曹操的生父曹嵩只不过是曹腾收养的义子;其二,曹腾是个太监。网络配图曹腾尽管少年时便入宫为宦,但他人品修养出众,“宦途”也格外一帆风顺。东汉永宁元年(公元120年),邓太后

  • 揭秘楚汉争霸中的小人物 能称王却不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婴

    在楚汉争霸中,假如不能称王称霸,那就跟个好主子,这叫审时度势。在那会,懂得怎样审时度势的人就是最聪明的。有个人,胆子极小,可他有当老大的命。他叫陈婴,东阳县人。此人从小就注意道德品行的修养,为人诚信谨慎,在县里中很有名望,被人称为“敦厚长者”。都说时势造英雄,那确实。陈婴这个老实人就是如此,本来当官

  • 历史一大损失:两座六朝古都被隋文帝一怒摧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文帝

    隋文帝一生,曾经为了杜绝后患而烧掉了两座历史名都,而且都是六朝古都。一座城葬身火海三个月化为灰烬,一座城推成平地被开垦供种菜。网络配图火烧邺城,中原名都就此消失如果熟悉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话,绝对不会对邺城这个城市陌生。隋文帝烧的第一座城就是邺城。隋文帝为北周重臣,深知邺城的重要性,北周正是灭掉了北齐才

  • 揭秘司马迁及其女婿与外孙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仅仅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被处宫刑;其女婿杨敞因“素谨畏事,不敢言”,却受惊吓而亡;其外孙杨恽仅仅因为一封发牢骚的信而被判腰斩。历经三朝,司马迁和外孙因敢言获罪,女婿则因不敢言也不得善终,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网络配图 司马迁被处宫刑的事大家都十分熟悉了,故不赘述。在这里只说说其女婿杨敞与外孙杨恽的事

  • 溥仪回忆录:清末太监敲诈勒索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

    清朝晚期政权腐败,人心涣散,亡国之兆已显露无疑。一个朝代到了末年的时候无论是伦理纲常还是精神支撑都已经濒临垮塌,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件也被人当作见怪不怪了,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总少不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参与,那就是宦官集团,宦官集团是历代政治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一般来说,宦官权力的过大主

  • 曹操最有分量的一句话:害死了爱子牺牲了爱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典韦

    三国中众多名将,死得最冤枉、最憋屈的可能就要数典韦啦。典韦,陈留人,三国时期的猛士,“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志节任侠”。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典韦应召入伍,起先跟随陈留太守张邈,后追随曹军大将夏侯惇转战四方,屡立战功,被封为司马。典韦的成名战是曹操和吕布的濮阳之战。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攻打濮阳

  • 秦始皇因何修长城,原来始于一句谶语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西汉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句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是描写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攻打匈奴的事,知道秦始皇为什么修筑万里长城吗?这来源于一句谶语。网络配图俗话说“做了皇帝想登仙”,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同样也幻想着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