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张嶷,本领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真实的张嶷,本领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35 更新时间:2023/12/23 3:58:26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为了完成先帝遗愿,诸葛亮不顾蜀国国力空虚,执意进行北伐。蜀国后方刘禅包括一帮朝廷重臣,也劝他不得。期间除了曹魏、孙吴两股强硬势力之外,其实在诺大中原版图上,仍然存在其他势力。蜀国举全力频频兵出祁山时,又要怎样面对国内的空虚?

期间有一位猛将不得不提,他在诸葛军师挥师北伐的15年里,不计得失、耐住寂寞,奋力保卫边疆安全。尤其是在面对“蜀中无大将”可用的情况下,他又随师北伐。不幸的是,此人止步于北伐沙场之上。他死后,大将姜维曾长叹:我不及他也。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那段风云诡谲的三国战场。

平定匪乱,轻松智取

张嶷(nì),字伯岐,他出生在四川南部县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15岁时父亲去世,年少的他不得不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在张嶷10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老学者,好学的张嶷于是拜他为师,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父亲临终前曾拉着张嶷的手说,汉朝曾经富足辉煌,但自黄巾起义后,民不聊生。张嶷自感作为汉朝子民,理当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所以张嶷萌生了一个想法:匡扶汉室。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年少的张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张嶷开始发奋苦读,因为他知道,要想有所作为,施展自己的抱负,必须在未来的人生仕途上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20岁的时候,他参加县里的官吏的选拔,最终年纪轻轻的张嶷,因一篇不错的文章让县令对他刮目相看,便让他当上了县里的主簿。

公元213年,蜀中匪盗猖獗,当时就有一群盗匪盯上了张嶷所在的南充国县。后因为自己保护县令一家的勇敢事迹,让张嶷在当地名声鹊起,当地老百姓都认为张嶷有情有义,勇敢为民。而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便召见了他。

蜀国当时正值建立基业阶段,急需人才,彼时刘备打败刘璋,成为了益州牧,张嶷便被封为州从事。张嶷从小就熟读兵法,他认为男人就应该征战沙场为国效力,干了5年从事之后,他决定投军。227年,贼寇张幕带领数千贼兵席卷广汉和绵竹,他们四处烧杀抢掠。此时张嶷欲前往剿灭匪乱,于是朝廷就给了张嶷300士兵。但这些兵都是新兵毫无作战经验。

张嶷所在的驻地汶山,是远离蜀国防御的边陲之地,面对匪患的重重陷阱,张嶷没有自乱阵脚,他命手下的人扎营造势,将自己三百人的军队,生生营造成了上千人的阵势。之后,张嶷又使出了“兵不厌诈”之计,先发制人。

张嶷佯装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张幕,以劝慰他投靠朝廷。张幕本不想当贼寇,加上张嶷如此诚心,就爽快答应了。两人在一次宴席上,张幕举杯畅饮,张嶷很轻松便将其拿下。很明显,这一切都是张嶷的计策。

就这样,张嶷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敌人轻松镇压,可谓初战告捷,得到了蜀中百姓的另眼相看,而张嶷也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主动请缨,护守边疆

当汶山平叛成功这条捷报传到蜀国时,蜀国另一边界,越巂(xī)郡再一次造反的消息也传到了诸葛亮耳中。作为蜀国边陲之地,越巂郡的叛军已经杀了3任太守,当地老百姓整日战战兢兢,被诸葛亮任命的新太守甚至都不敢前去上任。此时的诸葛亮,将目光放在了张嶷这位刚刚建立奇功的人才身上,希望张嶷能够前往越巂郡,协助平叛。

越嶲郡所在区位

在很多人看来,张嶷立此大功,本应加官进爵,甚至应该进到蜀国领导层,至少应该在蜀国中心圈担任官职,享受荣华。可张嶷听到诸葛亮的命令后,毫无怨言,甚至是主动请缨,就这样,他轻装上阵,去了越巂郡。而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张嶷此去一待便是15年,直至诸葛丞相去世,他仍然在护卫边疆。

三国时期,本是一个群雄逐鹿、割据称雄的建功立业时代,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能有张嶷这等忠心为国,屡建奇功,不为功名利禄者,少之又少。马忠曾夸奖张嶷:“阁下真乃非常人也!”

尽心竭力,命陨北伐路上

此后,不管是平定叛乱还是剿匪克敌,张嶷自始至终都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对于敌人,他始终是“恩威并施”,能降服就降服、能不杀就不杀,以至于让敌人被张嶷威名震慑到了,纷纷选择主动投降。由于功绩出众,蜀国封张嶷为抚戎将军、关内侯。

3年后,张嶷听说姜维要出师北伐,张嶷还是第一个主动请缨,但考虑到关中不能太过空虚,需要大将留守,所以,大家拒绝了张嶷的请求。张嶷始终以大局为重,他毫无计较,继续做好分内之事,随时准备应对一切可能发生之事。

15年过去了,已经年过六旬的张嶷再次向朝廷写信请求出战,朝廷感慨张嶷忠心可嘉,便同意他去北伐了。来到姜维阵营里,他得了风湿,腿脚也不是很好,姜维希望张嶷留在营中做个参谋,但张嶷坚定自己依然可以上阵杀敌、发挥余热。

公元254年,位于蜀国南部边陲的越巂郡子民陷入了悲伤之中,整座城市都在为北伐路上战死的一位将军而感到哀恸,这位将军正是张嶷。

这一年,姜维面对曹魏势力,略占优势,连胜数局,这导致蜀军有所轻敌。就在姜维率领大军要攻克敌人大营的时候发现中了埋伏,他赶紧率领军队撤退。期间,又遭遇敌方埋伏的弓箭手,一时间损兵折将不少。千钧一发之际,张嶷站了出来,告诉姜维,带领剩余兵马迅速逃离伏兵范围,自己则留了下来。

张嶷说:我一把老骨头也没用了,就让我替将军断后。

姜维意欲阻止老臣,但张嶷早已向着敌人的方向,迎了上去。姜维望着张嶷的背影感叹道:“我本想智谋略输于他,没想到勇气也输给他了!”张嶷在断后之战中牺牲。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段历史,都有英雄式的人物诞生。张嶷,名不见经传的一位赤胆老臣,他虽然没有关、张二人的名气,也没有卧龙凤雏的智慧,但正是有了像张嶷这样的鲜活人物,才凑成了三国时期多彩瑰丽的画卷。一个人的执念很重要,为正义的事业执念去做,更显得弥足珍贵。

标签: 张嶷三国

更多文章

  • 崔琰在历史上是什么样貌?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崔琰,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他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不仅长得帅气,而且精通武艺,他为人正直,善于推荐人才。他最早看出司马懿有过人之处,却因为一句话被曹操冤杀,非常可惜。他的名字叫崔琰,崔琰(163-216年),字季珪,冀州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省故

  • 有哪些与王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平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济,西晋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

  • 诸葛亮为人那么厉害 后代为何如此平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蜀汉

    对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他的后代却很平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还在水景先生手下读书的时候,因为他那逆天的智商和浩瀚,水景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能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卧龙的称号,因此蛰伏在龙中,看大势所趋。刘备第三次来茂禄请他下山时

  • 汉宣帝登基之后给刘据的谥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宣帝,汉朝

    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在死后的一段时间里才会议定谥号。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的人,只要是当了皇帝,都会对自己的祖宗进行大力的封赏,把他们封为皇帝。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表明,自己能够当皇帝,是祖上积下了阴德所致。而祖上积下的阴德,传到自己一辈能够当皇

  • 三国时期曹操发布求贤令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汉朝

    曹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唯才是举,单单求贤令就发布3次。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五年(210年)令:“……天下未定,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齐桓其何以霸?今天下得无盗嫂受金,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唯才是举,吾得用之。”在这份《求贤令》中,曹操第一次发出了“唯才是举

  •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殉葬

    对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8年,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下了一道诏书:“朕死后,所有妃嫔一律殉葬!”就此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为什么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会恢复如此残酷的制度呢?人殉制度是殉葬制度

  • 盘点历史上出生于湖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湖北,诗人

    历史上有不少出生于湖北的诗人,他们的诗你肯定听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

  • 陆云:东吴至西晋官员、文学家,最后为何惨遭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云,西晋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少年英才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才思文

  •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陆云,西晋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夜谈道学当初,陆云曾经出游,想逗留寄宿在故人家里

  •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7年,驻守于泾州之地的大唐守将罗艺谎称自己接到朝廷的诏令,率部往京师长安而来,而在途径豳州之地时,罗艺突然率领麾下的兵士向驻守此地的大唐官军发起进攻,而大唐官军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