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05 更新时间:2024/1/21 15:58:1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627年,驻守于泾州之地的大唐守将罗艺谎称自己接到朝廷的诏令,率部往京师长安而来,而在途径豳州之地时,罗艺突然率领麾下的兵士向驻守此地的大唐官军发起进攻,而大唐官军猝不及防,被打的溃不成军,败退而走,罗艺则乘势占据豳州之地。

随后,罗艺起兵反叛的消息传至京师长安,令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怒,他当即命大唐将领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领唐军主力前去平剿。

与此同时,先前归降于罗艺的豳州部将赵慈皓和杨岌听闻唐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之后,便密谋除掉罗艺,以此来迎接大唐王军的到来。

岂料,二人密谋之事泄露,罗艺派兵将赵慈皓擒住,杨岌见形势危急,当即率部突袭罗艺的府邸,罗艺无法抵挡,只能够率麾下的侍卫队逃走,去往突厥之地。

随后,罗艺一行人经过长途奔逃来到了宁州边界进行短暂休整,而在休整的时候,罗艺的部下发生哗变,将罗艺杀死,削其首级,送往京师长安,作为邀功之力,就这样,罗艺起兵谋反之事,就以罗艺身死人手,作为结束。

《旧唐书》: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因追兵,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艺弟寿,时为利州都督,缘坐伏诛。

而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罗艺生前深受李唐之恩,那么他为何会在李世民称帝后,起兵造反呢?

李世民与罗艺之间的恩怨

罗艺出身于将门世家,其父罗荣曾在隋朝时期担任左监门将军,孩童时代的罗艺受其父亲的影响,练就一身武艺,待其成年之后,投军入伍,成为隋军中的一员偏将。

到了大业中期,罗艺因屡立战功,被隋朝晋升为虎贲郎将,至此,罗艺在隋朝军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隋朝将领。

罗艺的军事指挥能力尚可,但是他的为人却令人诟病,罗艺心高气傲,自以为是,与自己的同僚以及自己的顶头上司处的是非常的不愉快。公元612年,罗艺作为部将被编入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麾下,而罗艺则对这位顶头上司极不尊重,频繁用言语讽刺李景,而李景也不甘屈辱,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对罗艺进行了处罚,就这样,二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弄的军中乌烟瘴气 ,好在朝廷及时介入,才没有出多大乱子。

《旧唐书》:罗艺,字子延,本襄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东地区遭遇兵变,身死人手,而隋炀帝杨广一死,导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四方,而利益熏心的罗艺则趁机拥兵自重,占据幽、营二州,成为隋末军阀强人之一。

公元620年,唐国公李渊先后击败陇西李轨、西秦薛举等军阀强人后,便在长安建立李唐政权,这个消息不久传至幽、营二州,令罗艺十分惶恐,生怕李唐大军来袭,剿灭自己。

就在罗艺思虑如何应对之时,唐高祖李渊派遣使者去往幽、营二州游说罗艺归降,罗艺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同意归降,奉李渊为皇,李渊见罗艺如此识时务,大喜之下,便将罗艺封为燕王。

《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武德二年)十月己亥,罗艺降。

随后,归入李唐政权的罗艺为了报答李渊的皇恩浩荡,率军参与多起平剿战事,在这些战事中,罗艺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令唐高祖李渊十分欣慰,对其进行了褒奖,将其封为左翊卫大将军,使得罗艺达到了他仕途的顶峰。

而纵观整个唐高祖李渊时代,罗艺都是受宠有加,成为李渊非常欣赏和青睐的一位将领。

但是等到李渊病逝,其子李世民即位称帝后不久,这位昔日被李渊视为“忠勇之臣”的罗艺却拥兵造反,成为了一个大反贼,那么是什么原因竟会令罗艺起兵造反呢?

笔者认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新皇李世民与罗艺之间充满着“恩怨情仇”,公元622年,罗艺奉旨征讨军阀强人刘黑闼时,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以及太子李建成曾分别对罗艺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到各自的阵营之中,而罗艺为了前途着想,没有选择秦王李世民的阵营,而是选择了太子李建成的阵营,这就令秦王李世民对他产生了不满之心。

而随后,成为太子李建成党羽的罗艺在朝中仗着李建成是自己的靠山,仗势欺人,狐假虎威,有一天,秦王李世民派遣麾下的部将去往罗艺的大营中发布军令。

而罗艺非但没有听令而行,反而对这名部将进行了无故殴打,事后,李世民将这个事情上奏予朝廷,唐高祖李渊听后,大怒,对罗艺进行了训斥,本想对其进行责罚,但太子李建成等人为罗艺说情,才使得罗艺免受责罚。

事后,在太子李建成等人的运作之下,唐高祖李渊派罗艺率部去往泾州镇守,成为一个握有兵权的封疆大吏。

《旧唐书》: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来到泾州之地后,罗艺始终都在盼望着太子李建成能够即位称帝,使得自己能够回京述职,成为朝堂之上的重臣。

但是罗艺的“黄粱美梦”随着玄武门之变的上演,最终破灭了,在玄武门之变上,以太子李建成为首的阵营,被秦王李世民阵营诛灭殆尽后,李世民强势逼迫老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则顺利继承帝位,成为唐王朝的新君。

这个消息传至泾州之后,令作为太子李建成党羽的罗艺“如坐针毡”,他生怕李世民会对自己斩草除根,于是乎,便决定先发制人,举兵造反。

公元627年,罗艺率部举兵造反,唐太宗李世民则是针锋相对,派遣大将长孙无忌等人率部前去平剿,岂料,大唐王军还未到,罗艺就遭到了部下的“背叛”,最终兵败身死,沦为一个笑话。

我们常说一个人想要一路长青,就要审时度势,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而罗艺一介武将出身,只有匹夫之勇,没有居安思危的能力,导致自己因为选择性失误,最终步了太子李建成一党的后尘,成为了一个出局者。

标签: 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姜维,蜀汉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

  •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得位不正,为何朱棣的口碑却要比李世民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恭等人谋划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还软禁了父亲李渊 ,而也就在仅仅二个月之后唐高祖

  •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 诸葛亮为何没有选择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蜀汉,刘备

    对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是蜀汉实际掌权者,诸葛亮为何不自己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首先诸葛亮是不可能,也不会是蜀汉皇帝:1.合法性:刘备借自己是汉室后裔,以匡扶汉室之名,合法理由称帝。刘备死后蜀汉帝位的合法继承人就只能是刘备的后代,刘婵才是蜀汉帝位的合法继承

  • 王曾:北宋名相、诗人,曾以计智逐权臣丁谓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曾,北宋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

  • 杨广南巡是什么时候?在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广,隋朝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隋炀帝杨广下令从洛阳起驾南巡,带着身边的文武百官和大批宗室,移驾去了江都。至于长安(当时叫大兴)和洛阳这两座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杨广甩给了两个孙子镇守。这是一次杨广主动逃离政

  •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十二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一年为何就有孩子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李世民

    还不知道: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没有身孕,为何跟了李治一年就有了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363年,长孙皇后崩逝,李世民伤心过度,为了散心驾幸洛阳,途中从一个道士那里听闻武则天“容止美”,尤其容貌堪比昭君、西施之辈,甚至有过之,于是迫不及待地将武则天召如后

  • 在政治、军事方面,高颎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颎,隋朝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自称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

  • 杨素为何会被称为大隋第一名相?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素,隋朝

    杨素,字处道,隋朝权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出身显赫杨素出身弘农杨氏,家世显赫,祖父杨暄是北魏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杨素少时就有大志,为人不拘小节。他的堂叔祖杨宽觉得他不一般,称赞他出类拔萃,无与伦比,日后必定显贵发

  • 许褚在白马之围时如果出战,能不能战胜颜良?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马之围,三国

    白马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演义中,颜良二十合击败徐晃,曹操诸将栗然,后来,曹操派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试想,如果曹操派许褚,能否胜颜良?颜良勇冠三军,武艺高强,颜良、文丑都是袁绍手下最厉害的大将。徐晃作为曹操五子

  • 诸葛亮七星灯借命被魏延打翻 魏延是故意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魏延

    诸葛亮借寿,魏延打翻七星灯到底是不是故意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及民间流传最广的故事书《三国演义》,严格的说此书三分真,七分假;但是之所以《三国演义》能在民间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内容的充实饱满。书中不仅包括了各类兵法、权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