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为何一直以曹操给的爵位自居?

“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为何一直以曹操给的爵位自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9 更新时间:2024/2/11 23:52:33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关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据史料记载,关羽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期间结识了以织席贩履为业的刘备,随后并与刘备、张飞结成兄弟,兄弟三人感情好到连睡觉也要睡在一起。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作为结义兄弟的关羽和张飞则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其周全。但在创业初期,蜀主刘备因自身实力有限,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挫败,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为此关羽也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而后立足于徐州,但最终被曹操所击破,关羽也被曹操生擒。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曹操素来对关羽威名仰慕已久,面对关羽的投诚自然欣喜,当即就任命他为偏将军。而此时的大哥刘备也因兵败不知所踪,关羽只能暂居曹营待足以回报曹操的厚待后,重归刘备麾下。

正是在关羽留宿曹营同年,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消灭曹操的势力。官渡之战,最终的结果虽然以曹操奇袭袁军粮仓而大获全胜,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但其实早期的战斗,却是曹操面对袁绍大将颜良等人围攻军事要地白马,局面相当被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曾描写道:“吕布旧将宋宪、魏续相继请求与颜良单挑,都很快被杀。大将徐晃出马战颜良,大约二十合后便败走下来。”

危急时刻,曹操采纳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轻兵掩袭白马的作战方略。曹操佯装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救援。随后曹操又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并派张辽和关羽率军出击。大将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震惊之余率兵仓促迎战。经过一番激烈交战,关羽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策马冲到颜良麾盖之下,于万军之中刺死颜良,并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袁军见状军行溃散,诸将都不能阻挡关羽的进攻,遂解了“白马之围”。

可以说,“白马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锋的关键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曹操在战场上获得主动权,并为后来的官渡决战奠定坚实基础。鉴于关羽的重大功劳,曹操亲自上表汉献帝为其请功,关羽也因此被封为汉寿亭侯。《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此战过后,关羽认为杀大将颜良帮了曹操的大忙,足以回报曹操的厚待,遂放弃了曹操的全部赏赐并留书出走,重归刘备。

我们都知道,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后,对身边的功劳之将都进行了分封,关羽作为刘备的肱股之臣,理应能有更大官职的分封,但是关羽没有,一直都以自己的汉寿亭侯的身份自居。那么当时关羽不愿跟随曹操,为何一生都以曹操给的爵位自居?其实换做谁,也都一样使用曹操给的爵位自居。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在汉朝封爵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朝廷明文规定“非有军功不得封侯”,“李广难封”就是最好的证明。

根据东汉功勋排名授爵,分别授予功臣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等爵位,从这来看,关羽获得的亭侯爵位其实并不算低。结合蜀汉“五虎上将”的封赏爵位来看,黄忠仅为关内侯,赵云则为永昌亭侯,关羽的封爵虽然是以前获得的,但在蜀汉政权中也不算低。其次,关羽的这个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举荐册封的,但是毕竟汉献帝亲手盖过章的,这也就意味着朝廷认可他的爵位。后来刘备虽然建立蜀汉,但始终不是正统也没有被其他国家认可,所以汉寿亭侯这个职位在含金量上是非常的高的,关羽也不愿要其他职位。

最后就是关羽此人一生忠义,也因此被后世传颂,他为人讲义气对刘备、张飞等结义兄弟义薄云天,他的忠信其实不只是对刘备此人的忠诚,而是对汉室的忠诚。关羽在下邳战败,投降奸雄曹操时就曾约法三章,说明自己是降汉不降曹,刘备夺取汉中自立为王时,他对此事也是很不满意,还曾专门写信劝诫刘备。而正是顾忌关羽的感受,刘备始终都不敢逾越称帝,直到关羽死后才匆忙称帝。

可以说,关羽一直都以汉臣自居,一心想要恢复汉室的欲望是比刘备还浓烈,后来荆州之失也是因为他急于北伐想要早点儿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所以关羽对于这个汉室朝廷颁发的汉寿亭侯的身份是非常在意的,一生都以此身份自居,也是表明了自己忠贞之志。而正是由于关羽为人忠勇、仁义,在其逝世后很快得到人们认可,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曾有16位皇帝23次为他御旨加封。随后中华民族也逐步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其影响之深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特别是自清朝以来,遍布全国各地城镇乡村的关帝庙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标签: 关羽三国

更多文章

  • 慈禧身边的保镖到底有多厉害 为什么没有人能刺杀慈禧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保镖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身边的保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末民初,国家处于动乱之中,当时有不少的激进分子,都想通过刺杀大人物,完成政府的轮换,或者是报仇一类的,满清被刺杀的大臣比比皆是,甚至连汪精卫都参与刺杀满清王爷的活动中,而慈禧呢?这个统治清王朝的老婆子,绝对是当时很多人杀之而

  • 庞涓暗害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庞涓,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中国军事略有了解的人应该对“庞涓”这个名字不陌生,他正是孙膑的同门师弟,史书中记载他们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庞涓是一个出身寒门的人,在战火频起的年月,他同样想要成为乱世中的英雄,于是他找到了鬼谷子,希望像他拜师学艺。鬼谷子

  • 诸葛亮身边的人才那么多 诸葛亮为什么派一个小小的书童应付溜溜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派书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都被一个小书童打发了。其实诸葛亮早就算出刘备回来请他出山。诸葛亮之所以对刘备避而不见,说好听点是考验刘备礼贤下士之心。直接点就是:“老子何等人物,岂是你一次两次就能请的动

  • 细看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周瑜用尽了毕生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瑜,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瑜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气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这是因为他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曹操。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就从赤壁之战中看公瑾。① 提出全面的四

  • 王阳明的“心学”有何厉害之处?王阳明为何能因“心学”成圣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王阳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阳明的“心学”有何厉害之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472年10月的浙江绍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明代著名的大儒王,被后世冠以圣人、创造出“心学”的王阳明。相信不少有人都听过这个说法,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王阳明,半个则是曾

  • 岳飞本想在东林寺安度晚年?慧海禅僧对他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岳飞

    慧海禅僧对岳飞有何影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宗教的产生和流行,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科学知识水平有关。而封建社会的黑暗,则是促成宗教盛行的酵母。在宋朝,很多号称博学多识的土大夫都沉溺释道。岳飞固然是民族战场上的忠勇斗士,然而他对宗教也有几分虔诚的迷信。尽管他的所

  • 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朱瞻基文武双全却被后世误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位帝王,在民间的知名度远不及他的曾祖和祖父,甚至还被自己的坑货儿子抢去了不少风头。后世给他贴上最闻名的标签是“促织天子”,形容他醉心于斗蟋蟀,短短数字,一位不务正业的昏庸君王形象跃然纸上。实际情况果真如此

  • 洪承畴为调节明清两朝矛盾费尽心机!如何评价洪承畴的历史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清朝,洪承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如何评价洪承畴的历史地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兼仕明清两朝的大臣,洪承畴的仕宦生涯长达42年,其中作为清初“夙望重臣”的16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他在这期间的政绩,成为我们研究其历史地位的主要依据。洪承畴在明末清初时期,为调解满汉矛盾,发挥着重要的作

  • 刘禅为什么乐不思蜀?刘禅到成都后生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刘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禅为什么乐不思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从蜀汉灭亡之后,后主的刘禅便还留在了成都。然钟会、姜维发动兵变之时,就让司马昭深感不安,觉得让刘禅继续留在成都,也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此司马昭便派人将刘禅接到了洛阳来。与姜维一同发动兵变的钟会蜀汉灭亡之时,姜维被乱军所杀,

  •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收买人心的,礼遇亡国君的一看就是不了解三国。司马昭,司马炎是那种人吗?曹家小皇帝稍微有点动作,逮个宰个怎么个礼遇法?吴国皇帝不就宰了吗?怎么不收买人心?礼遇亡国君?司马昭搞这套?都路人皆知了。不杀无意就是那么几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