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卢象升是什么人?他为何要戴孝出征

历史上的卢象升是什么人?他为何要戴孝出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44 更新时间:2023/12/15 23:11:10

很多人都不了解卢象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崇祯十一年,张献忠投降熊文灿,李自成洪承畴孙传庭打的落花流水,只是率领十余人逃入深山。一时之间,似乎肃清大明内乱已经展望到了即将到来的曙光。当时的官员吴伟业对此形容道:“杨嗣昌扬扬德色,以荐文灿为知人,一时公卿且谓天下无贼。”

然而也就在此时前后,皇太极命令多尔衮并联系蒙古,兵分两路,从西线墙子岭,中线青山口,突破长城,开始大举南下,形势陡然再度变得严峻起来。内忧与外患如同两股巨大的潮水此起彼伏。

除了满洲铁骑作战凶猛外,大明的内乱已经耗费许多实力,因此才不断导致满洲铁骑势如破竹,如人无人之境,与此时形势不无关系。

皇太极突然派出的满洲铁骑南下,打乱了既定部署,朝廷最高当局放弃"必安内方可攘外”的方针,把洪承畴、孙传庭及其精锐军队,悉数从安内战场调到攘外战场。这一决策的直接后果,使得李自成、张献忠获得重整旗鼓的时机,东山再起,朝廷在“安内”方面从此丧失主动权。

“安内”与“攘外",实在是两难选择,正如史家所言:“京陵迫于边塞,才动风尘便成大恐,而敌兵岁至,寇锋日竞,守外则失内,击内则失外,其欲款外以专内者,举朝谯呵,使不得毕其语。"

而被此战争风云裹挟的是最终战死的大明重要将领卢象升。

卢象升本来可以避免这次战局,因为此时他刚收到父丧的信息。在传统孝道的纲纪下,他不出山也无可厚非。虽然连续五次写奏疏给崇祯回乡奔丧,崇祯均予以拒绝,不久正式下发旨意卢象升加兵部尚书衔,照旧总督候代。同时,崇祯再度给他一把尚方剑,意在强化他的权威,对于如此重任,卢象升忠孝难两全,最终选择了为“君父”分忧,披麻戴孝赤脚穿草鞋走马上任。

在受到崇祯的接见后,他慷慨悲凉地说:“臣不是军旅之才,愚心任事,对于家国有急本来不该回避,只是因为臣的父亲突然离世,我长途奔丧相当狼狈不堪,已经跟过去不能相比。”过去的卢象升为大明多次立下赫赫战功,除了军威严整外,他本人多次打下许多硬仗,然而到了此时,竟然也变得非常憔悴。

此外,卢象升又说包括本人和首辅杨嗣昌监军太监高起潜都是服丧夺情之人,来指挥这场战争似乎有些不太吉利。这个时候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和议。卢象升得知后,跺着脚感慨说:“我蒙受国家的大恩,只是恨这下要死而不得其所了,假如这一回有万分之一的不幸,我宁愿捐躯断头,以身殉国。”

因此他反对任何形式上的和谈,从另一角度便得罪了主张与后金和谈的杨嗣昌。而此时的杨嗣昌却是崇祯最信任的人,甚至没有之一,因此最终为卢象升之死埋下了伏笔。

尽管杨嗣昌此前为大明设计的“十张大网”已经显出成效,只不过最终由于执行不力,导致张献忠死灰复燃再度反叛。因此在卢象升看来,所有问题都要以硬碰硬,尤其对于后金更不能有半点侥幸。

让他没想到是,最终导致让他死的是大明运行的症结。

此前卢象升已经多次在战场上冲锋无数,战功显赫,甚至曾出现军中断粮时他也跟着下属三天不吃不喝,堪称大明一流有血气武将。

对于如何筹划对后金作战,卢象升提出了“各镇兵马,画疆策应”的作战方案,“骑由保蔚州犯金马,则云扼于前,宜袭其后,则晋扼于前,云袭其后……。”但由于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和作梗,卢象升的所有计划都难以兑现,只好在自己的驻地昌平,以三万兵扼其冲。

卢象升针对清军“锋甚锐,不可遏”的态势,决定于十月十五日,挑选精锐,乘月明星稀,分四路突袭清军营地。他与士兵相约:“刃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但总督高起潜听说后,则以只知有“雪夜下蔡州”之典故,而未听说有“月夜”云来讥讽卢象升之举,并从中阻挠,致使这次夜袭失利。

见此情况,卢象升被迫要求分兵统辖。杨嗣昌定议,以宣府、大同、山西兵属卢象升,关宁诸路属高起潜。卢象升名督天下兵马,兵力实不及两万。由此,杨嗣昌与卢象升矛盾愈深。卢象升当面揭露杨嗣昌暗中搞议和活动,贻误战机说:“公等坚意和议,独不思城下之盟春秋耻之平?长安口舌如锋,袁崇焕之祸能避免吗?"

此时的卢象升虽然依旧慷慨激昂,在战局上由于没有获得强力支持,多次打了败仗。

面对后金强劲攻势,为堵住清兵的攻势,崇祯想以孙传庭替代卢象升,大学士薛园观名嗣昌面奏:“临敌易帅,恐缓师期。’”结果命大学士刘宇亮督察各镇振兵,夺卢象升的尚书衔,以侍郎督师。卢象异遭到处分,心灰意冷,深为缺兵缺饷难以进兵而担忧,又受到皇帝严厉谴责:前日敢战之言沽名欺众!迫使卢象异不得不孤注一掷。

这时后金军队分三路南下:

一路由涞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县。卢象异进抵保定,命诸将分道出击,并派赞画杨廷麟前往真定,带去他的亲笔信,要求高起潜支援。高起潜不但不支援,反而向临清方向移动,使得卢象异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包围圈,卢象异出帐向北拜谒京师,对五千将士宣誓:吾与尔辈同受国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又涕泪纵横地对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说:自我与流寇交战数十百次,从未败绩,今食尽力竭,死在且夕,不再徒劳父老了!群众号泣雷动,各自拿出升斗粮食,慰劳军队。卢象异率部进抵钜鹿县贾庄,被敌军包围。卢象异麾兵激战,呼声动天,从早晨战至下午,炮穷矢尽,他身中四箭,又受三处刀伤,依然奋不顾身,高呼口号,督战不停。突然,他从马上跌下,绝身亡,年仅三十九岁。

标签: 卢象升明朝

更多文章

  • 刘备换主比吕布还多 刘备为何没有被骂三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吕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布三姓家奴的称呼是张飞的独创,也只有张飞敢这样骂吕布,吕布出场的时候,是荆州刺史丁原的手下,而且拜丁原为义父,丁原反对董卓行废立之事,两人率军大打出手,董卓许给吕布高官厚禄,把赤兔马也送给了吕布,吕布见利忘义杀了丁原,投奔了董卓,

  • 郑庄公只能在地道中与母亲相见,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郑庄公,春秋

    你们知道郑庄公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周平王十四年(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二任国君郑武公姬掘突的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姬寤生,论辈分,这个孩子是郑桓公姬友的孙子,周厉王姬胡的重孙子。周平王二十七年(前743年),郑武公去世,十四岁的姬寤生继承了国君之位,史称郑庄公。郑庄公在位期

  • 出身农民的大唐将领,南霁云的一生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霁云,唐朝

    南霁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南霁云,魏州顿丘(今属河南清丰)人,生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家族排行第八,故号称“南八”。他出身寒微,长大后骁勇善战,精于骑射,成为唐玄宗、唐肃宗在位时期的著名骁将。安史之乱爆发后,南霁云投军,为大将张巡的部下,曾屡建奇功。至

  • 揭秘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衣服上都有补丁,不是道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恒,汉朝

    没错,他就是刘邦的儿子,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像刘邦那样的人,居然还能够生出这样一个如此节俭的儿子来,但他确实是非常的崇尚节俭。刘恒有的时候去殿上办公,居然穿着草鞋,而且他后宫的妃子们也不像我们电视中所看到的那些,穿着非常的华丽,反而是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甚至有的都不带花边与刺绣。还有大家都知道,

  • 唐高宗李治,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被历史低估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高宗李治,唐朝

    每当一提起唐高宗李治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帝王,是唐高宗李治。他的父亲,是流传千古的一代明君李世民。他的妻子,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相比之下,他的形象暗淡无光。士官们讥讽他昏懦无能,民间百姓评价他是典型的“妻管严”。但其实他的一生

  • 历史上真实的小燕子是什么身份?不是乾隆的儿女而是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小燕子,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小燕子是什么身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这个事情发生在1780年,也就是乾隆皇帝第五次从江南南巡回来之后,当时乾隆他们走到清溪滁州暂住。而在这个时候,有人突然闯进来,抬眼一看是一个和尚和一个小孩,侍卫看到后,赶忙上前大骂道,你们不要命了吗?敢闯皇帝住的地方

  • 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将,哥舒翰的知名度为何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哥舒翰,唐朝

    唐朝有许多名将,尤其是初唐年间,李世民麾下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盛唐毕竟是一个旷世朝代,除了这些因为小说声名鹊起的武将之外,其实还有不少人也同样厉害,比如在唐玄宗时期的哥舒翰,他就是个武艺高强的名将,丝毫不让于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只不过他的名气不太大而已。根据《旧唐书》记载,哥舒

  • 历史上真实的孝贤纯皇后,出身高贵,贯穿乾隆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贤纯皇后,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孝贤纯皇后的故事。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长寿而多情,而他的众多嫔妃中,最属孝贤纯皇后备受宠爱了,乾隆与孝贤皇后的伉俪情深之事,后来一时也传为佳话。虽然他一生有三位名正言顺的皇后,但对孝贤皇后的思念和宠爱

  • 茹太素是什么人?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茹太素,明朝

    关于茹太素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茹太素,明朝洪武年间人,大家可能觉得熟悉而又陌生,说陌生,是因为这个名字太普通,说熟悉,好像又在哪里见过他。实际上,大家听说过他可能是因为这样一个故事。洪武九年(1376年)十二月,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份陈时务书,长达一万七千字,共说

  • 诸葛瞻与姜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瞻,三国

    你们知道诸葛瞻与姜维的关系如何,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自从关羽丢了荆州以后,蜀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尽管还有诸葛亮这样的国之栋梁,但是毕竟蜀国将才凋零。蜀国后期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姜维了,可惜姜维不能够像诸葛亮一样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毕竟是魏国的降将,蜀国有很多人其实都不服他,比如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