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将,哥舒翰的知名度为何不高?

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将,哥舒翰的知名度为何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71 更新时间:2023/12/15 16:34:23

唐朝有许多名将,尤其是初唐年间,李世民麾下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盛唐毕竟是一个旷世朝代,除了这些因为小说声名鹊起的武将之外,其实还有不少人也同样厉害,比如在唐玄宗时期的哥舒翰,他就是个武艺高强的名将,丝毫不让于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只不过他的名气不太大而已。

根据《旧唐书》记载,哥舒道元原本是唐朝安西副都护,一直在北疆边域守护,而哥舒翰就是他的儿子,由于将门出身,从小哥舒翰就十分有胆识,而且为人粗狂,年少时找不到人生方向,一直到40岁才打算从军,成为唐朝西部边疆的将领。

尽管哥舒翰从军时间晚,可是他为人仗义,很快就在军中有了威望,随着军功慢慢积累,哥舒翰也步步高升,慢慢的由陇西节度副使,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唐玄宗亲自赏赐给他战袍,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根据史料《旧唐书》的记载,哥舒翰不仅善于带兵打仗,而且他自己也是个武功高手。

哥舒翰的枪法很高,他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悄无神器的潜到敌人背后,然后把枪尖放在敌人的背后,再突然大叫一声,敌人听到声音肯定猛然回头,结果刚好撞在他的枪尖上,最终是落马而死,''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史料中很少有记载如此详细的武功招式,由此可见哥舒翰武功之高,定然不是吹出来的。

唐朝时吐蕃一直来骚扰边疆,因为吐蕃屡次骚扰跟唐朝带来很大的满分,后来哥舒翰负责守卫西北地区,他一次次战胜吐蕃,搞得吐蕃终于不敢再嚣张,而哥舒翰的名声也在漠北一带威震开来,哥舒翰是唐朝骁勇的名将,连李白都写诗夸他。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这是李白自我感叹怀才不遇的诗意思是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样,横刀立马驰骋沙场,血染征袍立战功,可见李白对哥舒翰是非常钦佩的,要不然也不会这样写,然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杜甫,对哥舒翰却是一番讽刺。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中他在《潼关吏》中写到''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也就是叮嘱守护边防的将士,不要想哥舒翰一样,杜甫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安史之乱中,哥舒翰用于指挥失误,导致唐朝20多万大军''十不存一二'',相当于把唐朝的老底都给败光了,而他自己也被安禄山俘虏,遭遇了潼关之败。

要是哥舒翰能够早死几年,恐怕他在后世的评价就会好很多,在最终跟安禄山作战时,假如他能学习当年的白起,对于没有把握的仗坚决不打,这样哥舒翰想必也能成为唐朝战神级的人物了,可惜他前半生戎马生涯辉煌无数,晚年却一败涂地,实在可惜啊。唐朝有许多名将,尤其是初唐年间,李世民麾下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盛唐毕竟是一个旷世朝代,除了这些因为小说声名鹊起的武将之外,其实还有不少人也同样厉害,比如在唐玄宗时期的哥舒翰,他就是个武艺高强的名将,丝毫不让于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只不过他的名气不太大而已。

根据《旧唐书》记载,哥舒道元原本是唐朝安西副都护,一直在北疆边域守护,而哥舒翰就是他的儿子,由于将门出身,从小哥舒翰就十分有胆识,而且为人粗狂,年少时找不到人生方向,一直到40岁才打算从军,成为唐朝西部边疆的将领。

尽管哥舒翰从军时间晚,可是他为人仗义,很快就在军中有了威望,随着军功慢慢积累,哥舒翰也步步高升,慢慢的由陇西节度副使,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唐玄宗亲自赏赐给他战袍,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根据史料《旧唐书》的记载,哥舒翰不仅善于带兵打仗,而且他自己也是个武功高手。

哥舒翰的枪法很高,他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悄无神器的潜到敌人背后,然后把枪尖放在敌人的背后,再突然大叫一声,敌人听到声音肯定猛然回头,结果刚好撞在他的枪尖上,最终是落马而死,''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史料中很少有记载如此详细的武功招式,由此可见哥舒翰武功之高,定然不是吹出来的。

唐朝时吐蕃一直来骚扰边疆,因为吐蕃屡次骚扰跟唐朝带来很大的满分,后来哥舒翰负责守卫西北地区,他一次次战胜吐蕃,搞得吐蕃终于不敢再嚣张,而哥舒翰的名声也在漠北一带威震开来,哥舒翰是唐朝骁勇的名将,连李白都写诗夸他。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这是李白自我感叹怀才不遇的诗意思是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样,横刀立马驰骋沙场,血染征袍立战功,可见李白对哥舒翰是非常钦佩的,要不然也不会这样写,然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杜甫,对哥舒翰却是一番讽刺。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中他在《潼关吏》中写到''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也就是叮嘱守护边防的将士,不要想哥舒翰一样,杜甫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安史之乱中,哥舒翰用于指挥失误,导致唐朝20多万大军''十不存一二'',相当于把唐朝的老底都给败光了,而他自己也被安禄山俘虏,遭遇了潼关之败。

要是哥舒翰能够早死几年,恐怕他在后世的评价就会好很多,在最终跟安禄山作战时,假如他能学习当年的白起,对于没有把握的仗坚决不打,这样哥舒翰想必也能成为唐朝战神级的人物了,可惜他前半生戎马生涯辉煌无数,晚年却一败涂地,实在可惜啊。

标签: 哥舒翰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孝贤纯皇后,出身高贵,贯穿乾隆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贤纯皇后,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孝贤纯皇后的故事。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长寿而多情,而他的众多嫔妃中,最属孝贤纯皇后备受宠爱了,乾隆与孝贤皇后的伉俪情深之事,后来一时也传为佳话。虽然他一生有三位名正言顺的皇后,但对孝贤皇后的思念和宠爱

  • 茹太素是什么人?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茹太素,明朝

    关于茹太素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茹太素,明朝洪武年间人,大家可能觉得熟悉而又陌生,说陌生,是因为这个名字太普通,说熟悉,好像又在哪里见过他。实际上,大家听说过他可能是因为这样一个故事。洪武九年(1376年)十二月,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份陈时务书,长达一万七千字,共说

  • 诸葛瞻与姜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瞻,三国

    你们知道诸葛瞻与姜维的关系如何,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自从关羽丢了荆州以后,蜀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尽管还有诸葛亮这样的国之栋梁,但是毕竟蜀国将才凋零。蜀国后期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姜维了,可惜姜维不能够像诸葛亮一样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毕竟是魏国的降将,蜀国有很多人其实都不服他,比如诸葛亮的

  • 历史上雍正皇帝继位后,真的对亲兄弟下狠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皇帝,清朝

    雍正皇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康熙61年,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事件以康熙皇帝的驾崩画上了最后的休止符。这场闹剧始于中期,持续了整个康熙朝的后半段,令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最后竟然是闷声不响的四阿哥获得了皇位。原来的太子和呼声最高的八阿哥,以及最后很有希望的十四

  •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变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宋朝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武将集团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情况的发生,便采取了诸多防范措施。比如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行政、财政、军事分给不同部门管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这种制度安排对维护中央集权起

  • 孙权为何要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向曹操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还向曹操称臣,这是为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

  • 他曾战胜司马懿打败赵子龙,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真,三国

    三国期间,群英辈出,灿如果银河。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浩繁的强人贤士中,谋臣中的诸葛亮与司马懿,武将中的赵子龙,都号称人中之杰,临时魁首,依附出众的文韬武略睥睨群雄。但是有片面却号称他们三人的克星,他一脱手,两大智者和一大勇将,果然都无法抵抗,一败涂地,诸

  • 三国最残暴的君王,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皓,三国

    说到残暴的君王,商纣王的残暴险些是无人能敌的,不过三国期间,也曾发现过一个天子,他的残暴水平能够说不亚于商纣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孙皓,是东吴的第四位天子,也是亲手断送了东吴的天子。孙皓能坐上天子的地位,也是纯属偶而。他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也是东吴大帝孙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保下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明朝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任谁也逃不脱这个“真香定律”,尤其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据《明史》所载:“明初四大案”后,明朝的开国功勋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只余三三两两!“明初四大案”又称“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的“

  • 晋妃的出身是怎样的?她的一生都处于守寡的状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妃,清朝

    晋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嘉庆元年,已经86岁的乾隆终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嘉庆,按理来讲,这个年纪的乾隆不应该再将秀女纳入后宫,但是据档案显示,乾隆在做太上皇期间,又新纳了两名妃子,她们是晋妃与寿贵人,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晋妃。说起这晋妃的出身,真的很不一般,晋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