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外国来的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处以死刑

外国来的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处以死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53 更新时间:2023/12/25 1:33:30

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西方传教士的身影。而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可以说他是继最早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利玛窦之外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于1592年出生在德国科隆。他受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卓越功绩所影响而决心成为像他们那样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于是在1618年乘上轮船,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途。他在中国生活了整整四十七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他在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基督教传播,以及推广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保守官员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康熙历狱,又被称为汤若望案。

康熙五年,也就是公元1666年,当时的新安卫官生,同时也是穆斯林信徒的杨光先向康熙皇帝上书,认为汤若望等人编纂的《天学传概》十分不合理,尤其是对书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是犹太人”这一点非常不满,是侮辱先祖的行为,因次以“为官叛国”和“妖言惑众”等罪名指控这些传教士。经过官员们的审理之后,决定将汤若望一干人等判处死刑。此时却出现了很多异象:天空出现彗星,随后又发生了大地震。在一系列怪事的推动下,汤若望等人最终被赦免出狱。但是直到康熙帝亲自处理政事的时候才决定平反此案。

这一案件反映的是东西方在文化交流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也可看出儒道之学在当时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影响。

汤若望墓

明清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和封闭守旧的时期。一方面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上已经有赶超东方的趋势。但是因为东方因为人口稠密和财富众多的特点,仍然让西方人流连忘返。在这种情况下,大批西方人前赴后继地来到瑰丽富饶的东方以求梦寐以求的珍宝。而西方的传教士们也是大规模登陆中国,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字道未,于1592年出生在德国著名城市科隆。从小就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对天主教抱有很浓厚的兴趣。曾先后就读于由耶稣会创办的三冕中学和罗马著名的德意志学院。在这些知名学府的学习过程中,汤若望不但学到了很多科学文化知识,也对于天主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当他在学校的图书馆中看到利玛窦等传教士在东方的活动之后,便深受鼓舞。于是便在1618年跟随航船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的四十七年时间里,汤若望一方面进行传教活动,另一方面也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带到了中国。他还曾经替明朝修订过历法,也对中国制造火炮等武器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在中国,汤若望所带来的知识是深受当时的皇帝和朝廷器重的。

而当汤若望在1666年病逝于自己的住所之后,当时的皇帝康熙帝甚至还为此专门发布了一篇悼念他的文章,可见他在中国的地位之高。而他的墓就在现今的北京阜城门外车公庄三塔寺内的北京市委党校之中,和他一起被安葬在这里的还有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和南怀仁。

汤若望等传教士的功绩将永远被我们所铭记,他们的名字也必将被我们代代传颂下去。

汤若望后代

在中国的明清时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出于快速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因为当时的交通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在这些来自西方的人中,除了商人之外,传教士也是其中人数比较庞大的一支。这些传教士除了进行传教活动之外,他们同事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汤若望便是这些传教士中的佼佼者。

汤若望出生在德国著名城市科隆,因为全家都是忠诚的天主教徒的关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天主教的氛围影响,立志要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的传播者,把教义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来当他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利玛窦这些人在东方进行的传教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深受鼓舞,于是便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途。从此他便扎根在了中国,整整经历四十七年的时间直到去世。他在修订历法和火炮等我去的制造方面均有突出的贡献,还留下了《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作,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

虽然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但是汤若望始终恪守作为一名天主教的职责,把毕生的时间都用在了传播天主教的教义方面,而他的个人生活则是非常清贫简单。他也没有留下任何后代,自始至终陪伴他的都是作为传教者的责任和义务,殚精竭虑,丝毫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正史因为有像汤若望这样杰出的传教士的努力和奋斗,才会使得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

标签: 传教士汤若望

更多文章

  • 乾隆曾为西瓜摊写对联 慈禧夏季最爱吃西瓜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慈禧

    远在明代,南海子(即南苑)中除繁育鸟兽、栽种林木外,还大量种植菜蔬瓜果。到了清代,其种植面积和品种有增无减。从康熙年间开始,苑囿中就辟有瓜园两处,其中西瓜的种植面积最大。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在南苑驻跸时,多次到瓜园里巡视。20多年前还尚存一处瓜园遗迹,位于当时的大兴县红星区太和庄乡屈庄。据传,清康熙

  • 汉武帝后宫揭秘:拥有四大国宝级美女伴身!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后宫

    皇帝大多都是荒淫的,不过最好色的皇帝非汉武帝莫属。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汉武帝身边拥有四大国宝级的美女。这些美女不仅美貌无比,而且都在历史上有名气,很有典故。第一个美女就是陈阿娇。当年4岁的胶东王刘彘就对身前的小美女阿娇垂涎,当姑母问他阿娇怎么样的时候,小刘彘就很懂事的说:好,若得阿娇做妇,当做金屋

  • 权臣董卓为什么对第一大谋士李儒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权臣董卓为什么对第一大谋士李儒言听计从

    李儒,又名李孝儒,字文优,三国年间汉少帝的郎中令,权臣董卓手下的第一大谋士,在董卓专权期间,奉命进宫毒害少帝。直至董卓去世以后,李傕攻入长安掌揽大权,他提拔李儒任侍中结果遭到刘协的反对。正史中对于李儒的下场没有交代,至198年曹操击败李傕以后,李儒便下落不明,但三国演义中,李儒被吕布斩于市曹。李儒为

  • 揭秘:崇祯帝如何为省200万两银子把江山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

    崇祯是个亡国的皇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奇怪的是,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皇帝。李自成评价: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网络配图清张廷玉评价: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国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不仅如此,后代许多人还极力称赞他是一个励精图治、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好皇帝。满人在《明史

  • 明朝还没有灭亡祖墓就已经被李自成给刨了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自成

    车厢峡突围后,李自成的实力大为膨胀,他成为了高迎祥麾下的实力派人物。手中拥有了数万军队,这一年恰是河南大旱,大批饥民加入农民军,河南当地的农民军总数一下破了四十万。但河南是中原腹地,正好方便明军围困。崇祯立刻调集了十万大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齐向河南压来,再次施行铁壁合围战略。在明军的连续打击下,各

  • 揭秘: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何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动摇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二线,想再进一步,反正兄弟俩明争暗斗地掐上了。俗话说“无毒不丈夫”,李世

  • 历史探秘:吕布为什么要认董卓为干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布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正史记载董、吕二人的“父子”关系,只此一句,远没有演义

  • 痴情天子旷古绝恋 揭秘一代绝世佳人董鄂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鄂妃

    关于董鄂妃,史料并无过多的记载,因为她只是作为顺治的一个宠妃而已,连皇后都算不上,但是她的名声却要大过许多历史人物,其中缘由莫过于顺治帝与她的那段旷古绝恋,千年来为此一列。而坊间对她的传说更是神乎其神,版本多样。网络配图董鄂妃属于正白旗,但是在董鄂妃之前,顺治有两任皇后,第一任因性格不合被废,顺治也

  • 这三人哪怕有一个活着 刘备未必托孤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

    刘备当年白帝城托孤,成为君臣的千古佳话。但问题是,在刘备心中,诸葛亮真的是托孤的第一人选吗?从当时看,刘备确实有托孤的必要。太子刘婵时年17岁,当年男子成年得20岁,所以暂时不能亲理朝政。网络配图在汉朝历史上,有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父亲死时比刘婵还小,但父亲并没有找人托孤,就是汉武帝刘彻。但刘彻的情况跟

  • 解密光绪被幽禁后为什么不逃跑 为情所困?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光绪

    一、在瀛台幽禁中,光绪有没有做逃跑的努力?戊戌政变后,慈禧训政,光绪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并被监控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初被控制,光绪一时不能适应,愤怒、烦躁中伴有恐惧,对此《戊壬录》有记载:网络配图初七日,有英国某教士,向一内务府御膳茶房某员,询问光绪之躬安否,某员言已患失心疯病,屡欲向外逃走云。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