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将刘法简介:有“时论名将必以法为首”之说

北宋名将刘法简介:有“时论名将必以法为首”之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92 更新时间:2024/1/20 10:22:37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法,北宋名将,有“时论名将必以法为首”之说。刘法扬名于危难之中,长期征战边塞,成名于宋夏战争,身经百战,被敌人称为“天生神将”,对北宋进击河湟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北宋熙河经略使。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童贯命已任熙河经略使刘法率兵攻击西夏统安城(今青海省互助县北,原名割牛城,被宋将何灌从西宁出兵夜袭攻下后改名统安城),刘法认为西夏军虽经宋军重创,但是元气未伤,贸然出兵胜数不大,不愿冒险进兵,被太尉童贯威压出征,遭遇西夏重兵围攻,力战后在突围途中坠崖,双足折断重伤,被西夏军杀死。战后童贯将战败罪责推卸给刘法,名臣李纲撰写《吊国殇文》以祭奠,为刘法鸣冤。

因刘法之子刘正彦参与“苗刘兵变”,已经为国战死的刘法也受到了影响,其战功和事迹变得默默无闻,《宋史》中没有他的传记,这位北宋一代名将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人物简介

刘法(?~1119年),北宋名将。 字号,籍贯皆不明。

同年苗履、刘法统兵至大沙堆等处,破荡贼众,斩首八百级,生擒带牌伪天使一,大首领二,牛马孳畜万,宋军追击五十余里,刘法再受通令嘉奖。当年九月刘法出击转战田家流等地先后斩首数千级,为正面战场平夏城战役取得决定性战役立下汗马功劳,在田家流一战中刘法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公元1099年(元符三年),任客省使(此依大诏令集)。

人物经历

被敌军誉为天生神将的北宋名将刘法,此人名声之大,有“时论名将必以法为首”之说(载于《陕西通志》)。

刘法扬名于危难之中。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三月,北宋塞门寨受西夏攻击,大将米赟(据称为大书法家米芾的祖父)阵亡,在宋军士气沮丧,城中汹汹,老将皆有忧色时,刘法挺身而出,领兵猛攻西夏洪州(今陕西靖边县南),“斩掳五百余、焚荡族帐万二千、获孳畜铠仗万三千”,一举扭转战局,战后刘法由鄜延路第三将副将胜任为第三将主将,军阶如京使。

刘法长期征战边塞。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刘法与苗履统兵至大沙堆等处,破荡贼众,斩首八百级,生擒带牌伪天使一,大首领二,牛马孳畜万,宋军追击五十余里,刘法再受通令嘉奖。当年九月,刘法出击转战田家流等地先后斩首数千级,为正面战场平夏城战役取得决定性战役立下汗马功劳,在田家流一战中刘法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升任客省使(大诏令集记载)。次年(公元1099年)已经成为鄜延路钤辖官的刘法再次出塞,转战神鸡流、乌延等地先后斩首四千余级,威震陕西。

刘法成名于宋夏战争。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刘法在会州(今甘肃会宁)尔提克泉迎战西夏主力大军,一战破敌,将敌击溃后,渡黄河纵横荒漠追击四百余里,大掠喀罗川,斩俘西夏军万余人(定功继伐碑记载)。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刘法参与收复河湟地区之积石军之战,同年出任三衙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侯(景定建康志记载)。

《西夏书事》记载刘法战绩有三段,皆战胜敌军,其一, “刘法直抵古骨龙,夏右厢兵数万迎战,大败,被杀三千余人(指西夏军大败被杀)。”其二,

“仁多泉城降于熙河将刘法……,法受而屠之,死者三千余人”。其三,

“宣和元年、夏雍宁五年春二月,围震武军。即古骨龙城,…...自筑城后,夏国数以兵争,杀知军事李明,时熙河、泾原、环庆同日地震,民心慌乱,乾顺(西夏皇帝)遣兵从善治堡入围之。知军孟明(原文此处有误,应为孟清)出斗被创,危甚,熙河将刘法率兵赴援,围乃解。”

刘法应该是个不善于阿谀逢迎之人,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北宋这位书画双绝的亡国皇帝,在位26年共用了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6个年号),刘法因朝廷颁乐未亲自出迎(作为当地主要军政长官对上级不恭敬),被罢免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罢免三衙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侯(宋会要辑稿记载),仕途受挫。不过因为战事频繁,缺少勇将,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刘法再次出任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侯,当年又升任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景定建康志记载)。

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夏人屡犯边境屠杀劫掠,宋夏全面战争暴发,宋军由童贯率领,出兵20余万分三路攻夏,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二月,宋夏在河湟流域激战,刘法率兵万余名攻占了西夏仁多泉城(今门源县珠固乡一带),斩首数千级,并依山沿河修筑震武城(即古骨龙城,今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克图口村三角城),作为前进堡垒。但是,西夏王朝并不甘心,震武城就像打入西夏领土中西部的楔子,与陕北、陇右方向的宋军形成对西夏的钳形进攻态势,严重威胁西夏的侧翼安全,于是西夏多次集中重兵发动反击,先是据守震武城的知军李明战败被杀,接任的孟清也受重伤,危急之时,已任熙河经略使的刘法率兵及时赶到,夏兵被迫解围而去。

历经数十年沙场拼杀的刘法,最终没能逃过宋朝以文御武瞎指挥带来的恶果,指挥他的不是文人,而是创造出中国历史五个之最的宦官(握兵时间最长、掌控军权最大、获得爵位最高、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唯一被册封为王的宦官)童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童贯命熙河经略使刘法率兵攻击西夏。刘法认为西夏军队虽经宋军重创,但是元气未伤,贸然出兵胜数不大,不愿冒险进兵。童贯强迫道:“君在京师时,亲受命于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难之,何也”?(你在京城时,亲自领命,说一定能成功,现在认为难以成功,为什么?)。

眼看一顶大大的“欺君”帽子将要扣在头上,迫于权倾天下的太尉童贯威压,刘法无奈之下只好率兵两万至统安城(今互助县,原名割牛城,被宋将何灌从西宁出兵夜袭攻下后改名统安城,具体考证见文后详述),结果和早有充分准备的西夏主将察哥(夏崇宗李乾顺的弟弟)所带领的敌军重兵发生遭遇战。察哥将他的军队列为三阵,以阻挡刘法的前军,同时,另派一支精锐骑兵(铁鹞子)登山绕到刘法军后面进行夹击。双方激战7小时,刘法前军杨惟忠、后军焦安节、左军朱定国等皆战败,士兵饥寒交迫,战马多渴死,刘法仍组织中军、右军决死反击,终因兵力悬殊遭到惨败,无奈利用夜色带兵突围,大约走了70里,想通过珠固峡撤退时,被夏兵发现,将宋军残军团团围住,刘法在乱军之中一不留神,连人带马掉下山崖,双腿折断。而此时仍在作战的宋军发现他们的主将不见了,熙河猛将翟进(后来与其兄翟兴在中原一带抗金剿匪时战死)带领部下数次冲进西夏军阵,到处寻找刘法,但由于宋军陷入混乱没人知道刘法在那里,只好悲痛的领兵突围而去。此时正好有西夏的一个别瞻军(负责后勤部队)士兵通过山崖下,乘机将受伤的刘法杀死,曾经百战百胜威震西陲的一代名将刘法最终血染河湟,捐躯沙场。

西夏主将察哥见到刘法首级,惺惺相惜,对其部叹息道:“刘将军前败我于古骨龙、仁多泉,吾常避其锋,谓天生神将,岂料今为一小卒枭首哉!其失在恃胜轻出,不可不戒”。作为亲王的察哥哪能理解宋朝武将在以文御武制度下的憋屈与痛苦,文臣谋划战略,武将负责执行,执行难免脱离实际,不执行很可能人头不保。之后察哥带领西夏军一路攻掠烧杀,宋朝军民、役夫死难者近十万人之多。冷兵器时代战争双方互相攻伐屠杀,是再正常不过的景象,西夏攻占宋境,往往是破城屠杀,蒙古后来灭亡西夏,几乎屠光其民。绵延数十年的惨烈厮杀之后,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已经没有太多人性温情可讲,恐怕这也是刘法屠仁多泉城降卒的原因之一。

统安城一战宋军惨败,而童贯却隐瞒了这次战败的真相,居然向皇帝报捷,开宋朝隐败不报的恶例。他求胜心切,逼迫刘法出兵造成败局,统安之战后又指责刘法违反其“节制”,让刘法承担了败军丧师之罪,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上的千古冤案。

刘法在当时的名声大于后来闻名天下的种师道种师中兄弟(即水浒传中所说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史册中本应有更多记述,但他战死8年后,中原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盛极一时的北宋王朝转眼走向了灭亡。不幸的是刘法的儿子刘正彦,当时任护卫东宫太子的将领,却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伙同护卫皇帝赵构的将领苗傅发动了“苗刘兵变”(又称明受之变),以清君侧为名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并逼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其子赵旉,后事败被处以极刑。也因此,已经为国战死的刘法也受到了影响,其战功和事迹变得默默无闻,《宋史》中没有他的传记,以至于靠目前史料,只知其卒年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年、籍贯皆不详。然而仅仅从今天残存的资料里,我们也足以看到这位一代名将的风采和不朽战功,在号称北宋精锐的西军诸多名将中绝对堪称翘楚。既然牵扯到谋反,刘法虽死,也只能父代子受过,民国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对刘法极尽贬低污辱,说刘法是兵败后向西夏军前杂役索要食物时被杀,当时党项人与宋人在语言、发形、衣服形制等方面多有不同,作为长期在边塞作战的将领能不知道这些?这个演义桥段居然还被南怀谨先生借用,在解读《素书》“怒而无威者犯”时,拿演义中刘法索食被杀作为“内养不足,则怒而无威”的例子,想来着实不该。

听闻刘法战死后,以抗金名垂青史的一代名臣李纲撰写《吊国殇文》以祭奠:序言中写“宣和元年春,用师西鄙,熙河帅刘法与其军俱歼,用事者以违节置罪之,赠典不及,予窃哀焉,作斯文以吊之”,文中以“痛忠魂之谁诉兮,激壮士之愤气,惟一胜而一负兮,乃兵家之常势。奈何不得使吾君得闻兮,以边事为戒。邈九重之高深兮,岂天下之耳目,皆可以欺蔽也”,对刘法壮烈战死却不得申其节,被童贯作替罪羊,令李纲深感悲愤。

标签: 北宋刘法

更多文章

  • 小说中张飞和马超不分上下 正式中的两人谁强谁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飞,马超

    对张飞和马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张飞与马超大战不分胜负,在正史中两人孰强孰弱?张飞与马超都是五虎上将之列,而葭萌关之战又是三国中的经典战役。刘备入川作战,名为为刘璋抵御张鲁,实则是图谋益州。果不其然,入川不久后刘备广结人心,然后突然给刘璋来了个回马枪

  •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来说有多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来说有多重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皇后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且受

  • 曹魏官员杜袭简介:曾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袭,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曹魏官员。杜袭投奔曹操

  • 曹魏名臣赵俨简介:魏明帝时期,历任大司农、骠骑将军、大司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魏,赵俨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

  • 三国时期被称为武圣的关羽,真实战斗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当政,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只能够揭竿起义,为获得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自古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涌现出了不少能力突出的人,比如关

  • 孙嘉淦胆敢炮轰雍正 雍正为什么还如此赏识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孙嘉淦

    还不了解:孙嘉淦和雍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嘉淦炮轰雍正,为何还受到雍正欣赏,被破格提拔一路高升?说起《雍正王朝》中的孙嘉淦,他可以说是铁头娃中的代表人物,自新帝登基后,孙嘉淦因铸钱案进入了雍正的视野,当时朝中百官没人敢道破这件事,唯独孙嘉淦不管不顾,挺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他留在南京的三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采用“削藩”的政策,加强集权,最终逼反了朱棣,朱棣起兵打着“靖难”的旗号,经过四年的征战,攻进了南京,然后,皇宫起火,朱允炆下落不明,或许就在大火中丧生。值得注意的是,在朱棣起兵

  • 东汉末年宦官张让简介: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让,东汉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让(?—

  • 韩信是军事天才,项羽为什么容不下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是军事天才,项羽为什么容不下他?要知道当初韩信可是项羽的侍卫,他没有可能不知道韩信的才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解个中原因,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两人性格不同。项羽是那种善恶分明,性格豪放的人,对于他看不惯的事情和人都会毫不保留的表现出来。比如他看不惯宋义的诡计,于是就直接杀了宋义夺了

  • 历史上王莽的出身如何?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莽,汉朝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悠久,出现了很多个朝代,也经历了多次的王朝变迁。对于后世的我们而言,或许只记得几个大一统王朝,但是在大一统王朝的交际时期,出现过很多比较短的政权,比如王莽建立的新朝便是其中之一。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