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场大火朱允炆就消失了 朱允炆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一场大火朱允炆就消失了 朱允炆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81 更新时间:2024/1/8 22:37:59

还不了解: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去哪了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回望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任何一个肆意挑动战争的人都逃不过四个字“师出有名”,无论是春秋时期的郑伯克段于鄢,还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到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最终统一北方,都说明了师出有名的先天政治优势。

而明代建文帝时期的“靖难之役”,朱棣更是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换了江山,将自己亲侄子赶下了皇位,这不仅仅是朱棣个人野心的实现,更是压制不住的、对皇权的渴望。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何处呢?朱棣在登基之后派人暗访天下,但一位老僧在临终时,便可能给出了答案。

01太祖爱孙,年少登基

有一位作家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中,朱允炆就是这样的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喜爱的皇孙,是太子朱标的嫡子。他原来的长子朱雄英早夭,在朱标和妻子常氏死后,他的妾吕氏就成为了正氏。

因此,朱允炆也享受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制度红利,对皇位有天然的优先继承权。这个几岁大的孩子,就已经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几个人之一了,属于真的是“生在了罗马”,还是在罗马的皇宫里。

朱元璋十分疼爱这位皇孙,疼爱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先是传下圣旨,在自己驾崩之后,就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登基称帝。

更令人羡慕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孙子能够在上位之后掌控住朝廷,更是将从前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送回了西天极乐世界。这样,给朱允炆掌权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

而朱允炆本人也算十分卓越,他生在宫外,从小读儒家经典蒙,身边的师傅尽是有名的大儒,个人的性格温顺,也听得进去他人的劝诫进言。而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孝顺。孔子说,一个人为人孝顺,喜欢冒犯亲人长辈,是很少见的。

在过去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朱允炆身上的这点品质,被朱元璋看中,认为他是一个守成之君,当然喜欢他,乐意让他做天子了。所以他没有选择燕王朱棣,这位看起来更像他的儿子,一个人可以在马上征服天下,但绝对不可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只能苦一苦这位看起来更卓越的儿子了。

02削藩之心,靖难之始

在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就登上了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也是最孤独、最容易改变一个人的位置。高处不胜寒,这不仅仅会改变身处高位的人对周围人的看法,那些身处高位人的一举一动,也会被底下人所学习而后谄媚于上,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这个新皇帝匆匆忙忙的在南京坐上了龙椅,他是儒家出身的理想主义者,他要继承先祖的遗志,守住大明江山,甚至开创一个大明盛世!

就像许多刚即位皇帝一样,他们还没有被朝堂事物烦乱心绪,还有一颗负责任和做一个英主的心,朱允炆也是这样。

即位之初,他听从大臣的意见,对明代初年的一些弊政进行了改革,削减了一系列不合理存在的官职与费用,在他的眼中,他面对的这些读书人就是天底下最忠于大明的臣子,是能够和他一起开创大明盛世的贤臣。

但是年轻的他没有古代帝王的城府与狠辣,他可能是一个好的皇孙,但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皇帝,尤其是明初各地还有比他卓越的多的藩王叔叔。在某天当他流露出一丝削藩的心思时,他的臣子就迫不及待地进言,说一些要想明代更好,就要削弱藩王之类的丝毫不过脑子的话。

朱允炆没有一颗耐心,他可能想学习汉景帝刘启,来一场“七国之乱”而后派他眼中的“贤臣”扫清寰宇,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大明江山。

可是他的历史学的不够,他没有汉文帝这样的圣君父亲教导他如何治理江山,恢复民力;手底下也没有周亚夫这样能够横扫七国的武将,曾今或许有,但也被他的好爷爷杀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削藩,就变成了埋葬建文朝的乐章。

03永乐大帝,唯一心病

朱棣从1402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永乐,从北平到南京,这条路他梦了好久,不论是成为燕王之前跟随父亲灭亡元代,还是成为燕王之后出征蒙古大获全胜,做一个王者和做一名皇者,他想要的,就是证明给朱元璋看,我比你选的继承人卓越的多!

无可置疑,永乐帝确实比建文帝卓越。建文帝从登基之处就显露出了不符合为君的诸多不足,柔弱而缺少决断力,理想而缺少现实性,更重要的是狠辣不足、“听话”有余。

而永乐帝呢,五征漠北,使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等等,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位帝王不仅赢得了身前的荣誉,更是在死后,被尊崇为“明成祖”。但这位皇帝心中依旧有一块就留难治的心病,那就是他的好侄子的下落。

他没有忘记他靖难之役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如果当时朱允炆还在皇宫,那只要找个名头将他处死,就能名正言顺地坐稳皇位,但他不见了,那这位永乐帝就永远要在“周公”和“曹操”中摇摆了。

他无法忍受这样的“心病”,派遣大臣胡濙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朱允炆的下落,甚至有传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

多年过去了,他依旧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关于朱允炆的消息。这天,有人从宫外传来消息,不是朱允炆的下落,而是道衍和尚“黑衣宰相”姚广孝快死了,朱棣去见了他,这个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要死了。

可是这次的会面不算愉快,但也不是太过紧张,姚广孝希望朱棣饶恕靖难之役中帮助建文帝一派的人,朱棣同意了这位将死之人的请求,他了解老友的暗示,就算朱允炆活着,也影响不到他了。但人还是要找,终于有一天,胡濙又来见他了,史料没有记录他们所说的话,只是了解,那天朱棣军帐中的灯亮了一晚上。

04结语

人生有许多难以看开的事,普通人尚且期望有“后悔药”,更何况朱棣。但他终究还是放手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位永乐大帝选择了更充满豪情和壮阔的一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标签: 建文帝朱允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吕布与刘备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布,汉朝

    俗话说乱世英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刘备的人生中,曾经有过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刘备接受了陶谦的遗愿,成为徐州的主人。吕布则和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前来投奔刘备。如果刘备抓住这次机会,和吕布拧成一股绳,天下的形势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一、如果刘备和吕布合力,天下的形势

  • 对于韩信和刘邦相比 两人到底谁负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刘邦

    对韩信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和刘邦,到底是谁负了谁?众所皆知,韩信是有名的雄才奇将,更是被称为“兵仙”,时至今日还流传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他极为壮烈的一生最终却死于非命,关于他的死古往今来一直饱受争议,那么韩信到底是功高震主还是确有反心

  • 刘邦登基前都做了什么事情 之后又是怎么对待对手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刘邦

    还不了解:刘邦登记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王刘邦登基前做的头一件事是啥?登基后又是咋对待昔日的对手的?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打了四年多的楚汉相争终于落下了帷幕。随着西楚霸王项羽垓下之败后自刎乌江,汉王刘邦终于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天下英雄是一家,本着

  • 曹芳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最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芳,三国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隐忍多年的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一举控制洛阳城,然后诛灭曹爽及其党羽的三族,自此

  • 东吴皇帝孙权与浩周和曹丕之间有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孙权凭什么能够和曹操、刘备作为敌手?肯定不是凭借其军事能力,提起孙权的军事水平,相信所有人都会想起“孙十

  • 孝庄文皇后:历经三朝,为清朝走向兴盛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孝庄文皇后,清朝

    孝庄文皇后,清朝初期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一生培育辅佐了两代君主,备受后世赞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643二月十六日,盛京大清皇宫气氛格外诡异。当多尔衮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推开金銮殿沉重的大铁门,

  • 汉献帝禅让之后过得怎么样 死后陵墓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献帝,曹魏

    对汉献帝和曹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禅位后过得怎么样?看他死后曹魏给他下葬的规格就了解了?汉献帝刘协是汉朝最后一位皇帝。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汉献帝是汉灵帝的第三子,刘辩之弟。董卓废刘辩后,拥立其为帝。后曹操掌权,将汉献帝迎

  • 李邈:唐代宗李豫次子,爱好读书,以儒行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邈,唐朝

    李邈(746~773年),唐朝宗室,唐代宗李豫次子,母为崔贵妃。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肃宗上元二年,作为皇孙受封益昌郡王。宝应元年,受封郑王。永泰元年,遥领平卢淄青节度使,累授天下兵马元帅。大历八年去世,时年二十八,追赠昭靖太子,葬于细柳原。人物生平昭

  • 李迥:唐代宗李豫第七子,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封亲王的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迥,唐朝

    李迥(761~796年8月),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代宗李豫第七子,母为贞懿皇后(追封)独孤氏。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作为皇孙,册封延庆郡王。唐代宗宝应元年,册封韩王。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

  • 赵楧: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五子,在金朝国相的斋宫中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楧,北宋

    赵楧(1115年—1127年3月29日),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五子,母为明节皇后刘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六月。九月赐名为赵楧,并授封检校少保、武安军节度使的官职,封为惠国公。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三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