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断臂皇后传奇:坐镇大辽 一次砍下百名大臣脑袋

断臂皇后传奇:坐镇大辽 一次砍下百名大臣脑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3/7 20:19:14

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那么,建立大辽帝国的阿保机背后又有一个怎样的女人呢?《辽史·后妃传》记载,辽王朝的开国皇后述律平以“简重果断,有雄略”著称。据说,她曾经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的交汇处远远地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乘青牛而来,可是一转眼的工夫,女子和青牛都不见了。人们据此说,述律平因为“文能安邦富国,武能克敌制胜”,连神女在她面前也感到自惭形秽,主动让路。因此有童谣唱道:“青牛妪,曾避路。”

在阿保机为统一契丹东征西讨时,述律平或留守都城,或随行军中,或策划于帷幄,或驰骋于沙场,是阿保机不可或缺的参谋与帮手。为此,崇尚中原文化、以汉高祖刘邦自居的阿保机把述律平比作汉相萧何,赐萧姓为述律家族的姓氏,定萧家世代为皇后,共享富贵。

一刀砍下自己一只

公元926年,阿保机突然病逝。一时间,朝野上下觊觎权力的部落集团蠢蠢欲动。面对危机四伏的契丹政局,述律平以其独具的魄力和超凡的勇气挺身而出,请诸部首领和重要大臣前来议事。

这一次简短的召集,在《契丹国志》里有简单明了的会议记录(为读者阅读方便,译成现代语):

述律平问群臣:“你们想念先帝吗?”

众大臣面露哀伤,回答:“臣等受先帝大恩,怎能不想!”

述律平微微一笑:“那好,既然想念,就请诸位去见先帝吧。”

述律平收起笑容,一声令下,近百名部落大人、大臣统统被砍了脑袋,送去殉葬。

此后,凡是被述律平怀疑不轨的高员显贵,她便让他“传话先帝”,然后将其拉到阿保机灵前杀掉了事。对于一些功勋盖世的大臣元老,述律平则先让人散布流言,然后以流言为罪,给他们扣上帽子,撤职的撤职、处斩的处斩。这其中包括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品不、祖父对阿保机有救命之恩的耶律铎臻、为契丹开疆拓土的耶律迭里等等。

正当述律平杀得兴起的时候,却碰上了一根硬骨头。

原平州刺史赵思温,是投靠契丹的汉臣。在阿保机讨伐渤海的战役中,赵思温力战扶余,身体多处重伤,阿保机曾亲自为他调药。当述律平也要他去“侍奉先帝”时,赵思温却不肯就范。

述律平质问道:“你是先帝亲近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去?”

赵思温微微一笑,从容答道:“要说亲近,谁也比不上皇后,皇后如果去,臣一定跟在后边。”

网络配图

众人听了一愣,立刻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述律平。众目睽睽之下,述律平立刻做出了反应,回答道:“诸子幼弱,国家无主,无法前往!”(实际此时皇太子耶律倍已经二十八岁)话音刚落,述律平嗖的一声拔出金刀,将自己一只手齐腕砍下,面不改色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阿保机棺内代自己“从殉”。

述律平这一手,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从此以后,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她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不敢有半点违抗。而少了一只手之后,述律平杀人殉葬的把戏也收敛了许多,竟然连逼她断手的赵思温都放过了。

导演“群臣选明君”的把戏

述律平虽然胸怀大略,却是一个极其偏心眼的母亲。

述律平一共生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耶律倍才华横溢,对汉学十分精熟,阴阳、音律、医药、针灸、文章、书画无所不通,他的丹青绘画甚至成为后来宋朝的宫廷珍藏。然而述律平却不喜欢耶律倍,主要原因正是耶律倍对儒家学术、汉地制度的推崇。述律平认为儒家文化不适合契丹民族,会把勇悍且藐视规矩的契丹人改造成唯唯诺诺的胆小之辈。

次子耶律德光文采有限,但是武略出众。时任契丹国的兵马大元帅,东征西战,立过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耶律德光“性孝谨,母病不食亦不食。”这样的儿子当然会讨得母亲万分的欢心。不过,最让述律平喜爱的,还是小儿子耶律李胡。

耶律李胡既没有继承父母一丝一毫的文韬武略,更没有为契丹国建立过任何功勋,在狠辣方面倒是与爹娘有几分相似,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身蛮劲,心情欠佳之时就在下人脸上刺字消气。若是有人犯在他的手里,他不是把人活活剥皮抽筋,就是把人抛入水火之中淹死、烧死。契丹人上至高官贵族,下至平民奴隶,没有不怕他的。可不知道为什么,述律平偏偏就认定耶律李胡是最能干的儿子。

在这方面,阿保机和妻子的看法完全相反。

阿保机曾经看过三个儿子睡觉的姿势,见耶律李胡缩着头躲在两个哥哥后面睡,满脸不屑地说:“李胡是几个儿子中最差劲的。”

后来,阿保机又让三个儿子在冰天雪地中外出捡柴。长子耶律倍精选干燥的柴禾捆扎好才返回;次子耶律德光不论干湿,首先弄了一大抱回来;而耶律李胡又怕冷又怕苦,胡乱捡了一些,一路上又嫌累,边走边扔,到家只剩下一小半。阿保机对幼子大失所望,对述律平说:“大儿子巧,二儿子诚,小儿子则连谈都不必谈了!”

然而,阿保机说也白说,述律平最溺爱的就是这个一无是处的小儿子。

阿保机活着时,次子耶律德光经常跟随作战,功勋卓著,逐渐掌握了契丹国的军事实权。而太子耶律倍却和母亲一起局促在皇都中,被述律平尽情地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看都不顺眼。

926年,阿保机灭了渤海国。将渤海国改称为“东丹国”,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对耶律倍说:“此地不是我可以长久居住之地,留你在这里安抚人民,治理疆土,以彰显朕的爱民之心。”

连阿保机自己都说,此地不是皇帝久居之地,却把一个未来的皇帝单独留在遥远的藩外之国。分析阿保机此举,不难看出,阿保机一定是听了述律平的话,已经不打算让耶律倍继位。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述律平刚刚把看不上眼的大儿子留在东丹国不到三个月,阿保机却突然去世了。而此时,契丹皇太子的名分还属于东丹国“人皇王”耶律倍。

这个突然变故,打乱了述律平更改继承人的步伐。为了保证自己易储大计的顺利进行,述律平搞了一个“群臣自主择明君”的把戏。述律平让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骑马并立于自己帐前,然后对群臣说:“两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我对他们一样重视。但皇位只有一个,我不知该如何选择,你们认为谁可以当皇帝,就去牵谁的马缰绳。”

众大臣从述律平的眼神中领会了她的意图,更畏惧她“伺奉先帝”的杀人手段,于是纷纷争抢着去拉耶律德光的马缰绳。太子耶律倍孤零零地呆在一边,欲哭无泪。于是,耶律德光于公元927年2月,冠冕堂皇地登基接班当上了第二代皇帝,述律平被尊为“应天皇太后”。

然而,述律平和耶律德光并没有就此放过耶律倍。

网络配图

930年,耶律德光在母亲的授意之下,将述律平最心爱的幼子耶律李胡册立为皇太弟,即选定弟弟为继承人。这无疑是对耶律倍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因为这样,耶律倍就更不可能当上皇帝了。母亲和弟弟这样咄咄逼人,终于使耶律倍难以忍受了,无奈之中,耶律倍渡海逃向后唐。

耶律倍的出走,终于使述律平和耶律德光松了一口气。

被亲孙子逼下台

公元936年,耶律德光通过援助石敬瑭轻松地得到了燕云十六州,获得了后晋每年三十万匹布帛的贡品,作为太后的述律平也荣登后晋皇帝石敬瑭祖母之位。这样的收获,对述律平而言已经足够了。不过他的儿子却不满意——他想要更多的土地,他要成为中原的皇帝。

在这个问题上,述律平并不赞成儿子的主张。她有雄心,但更冷静。她认为入主中原并不能给契丹带来真正的好处。她告诫耶律德光说:“就算我们得到汉地,也是难以久驻的,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之变,只怕是后悔也来不及的。”

果然,事情被述律平不幸言中。耶律德光入主中原,还没坐稳龙椅,就被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逼得仓皇北顾。途中,耶律德光身染急病,高烧而死,年仅46岁。得知耶律德光的死讯,述律平神色平静,没有悲伤之色,说:“等到事态平复之后,我再为皇帝举行葬礼。”

述律平的表现令契丹的高官贵族们联想起当年她停葬阿保机、杀人陪葬的往事。他们既恐惧述律平向他们发泄丧子之痛,更恐惧她把所偏爱的幼子、杀人狂耶律李胡推上契丹皇帝之位!这样的恐惧尤以跟随耶律德光南征的显贵们为甚,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就是当年被述律平残杀的功臣之后。

不甘坐以待毙的他们决定另奉新主,以求生路。

奉谁为新帝呢?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中了一个人:耶律倍之子永康王耶律阮。此时,他恰好随从在耶律德光的队伍里。

人皇王耶律倍的命运实在不济,投奔后唐才6年,后唐就灭亡了。准备自尽的后唐末帝李从珂将他拉去垫了背,才38岁就被杀身亡。因为母亲的偏心,这位本该是契丹国主的男人落得如此下场,契丹国人都愤愤不平,拥戴他的儿子也就是理直气壮的事情。何况耶律阮也因父亲的遭遇而与祖母心存芥蒂,当然就更是众人的最佳选择。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述律平耳中,一心想要宝贝儿子耶律李胡当皇帝的她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李胡率兵“讨逆”。她忘了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完全是根废柴,不但不得人心而且毫无本事。双方一交战,耶律李胡很快就被打得大败而归。

述律平怒火难耐,恨铁不成钢,亲自整顿兵马,和耶律李胡一起率部来到上京城外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岸边,准备和孙子决战。

然而,一生随心所欲的述律平这一次好运似乎走到了头。不但耶律阮营中的将领没有一个肯临阵倒戈,就连上京城里的官员们也没有全数站在述律平一边。述律平抓到耶律阮的手下萧翰后,质问萧翰为什么背叛?萧翰理直气壮地反驳:“当初你为了立威易储,无辜杀掉我的母亲,我怨恨你已经很久了!”

述律平没料到自己横行一世,临到老来居然会落得被臣下和孙辈秋后算账的地步。垂头丧气之下恶从胆边生,述律平将跟随耶律阮的贵族及将士家眷全部抓了起来,准备将几万人悉数杀死。

在这个节骨眼上,契丹贵族中的顶尖人物耶律屋质挺身而出,劝述律平与自己的孙子讲和。屋质对述律平说:“李胡和耶律阮都是太祖与太后您的子孙,国家并没有落入外人之手,您何必如此固执?我愿意代表太后前往议和。”

网络配图

耶律屋质来到耶律阮营中,对满心想要报仇的耶律阮劝说道:“一旦兴兵,即使大王您打赢了,被太后和李胡扣押的人质岂不是先要送命?还是请您和太后讲和吧。”

耶律阮的手下人知道家眷尽数成了述律平的人质,不禁大惊失色,纷纷劝耶律阮与述律平讲和。于是,耶律阮和述律平终于在几天后见面了。

一见面,祖孙俩就大吵起来,述律平骂耶律阮“忤逆”,耶律阮骂述律平“无道”。眼看情形僵持不下,述律平对耶律屋质说:“你来为我主持公道。”耶律屋质说:“太后与大王彼此释怨,臣才敢开口。”双方暂时平静了下来。

于是,耶律屋质向述律平发问道:“当初太祖皇帝将耶律倍封为太子,为什么太后要改立耶律德光呢?”

述律平硬着头皮说:“改立皇储,是太祖曾经说过的。”

耶律屋质又向耶律阮发问:“大王你为何擅自即位,不先征得尊长的同意?”

耶律阮怒气冲冲地说:“我父亲当初本应立为国主,却因为这个所谓的尊长而不得立,她不配为尊长,我不愿意向这样的尊长禀报。”

耶律屋质听了祖孙双方的言辞后,正色道:“当初人皇王以太子身份失去国主地位,尚且不曾兴兵征战,大王如今为何要做你父亲不肯做的事情?至于太后,你为了自己的私心偏爱,篡改先帝遗命,妄授神器,为何至今还不肯认错?”

这恐怕是述律平第一次听见臣下如此直言指责自己,眼看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述律平不禁又急又愧,流着眼泪说:“当初太祖遭诸弟之乱,天下荼毒,疮痍未复,我怎敢因自家争夺帝位而使国家再遭兵乱?”

就这样,迫在眉睫的一场内战总算是在剑拔弩张的关头平息了。

放弃了兵戎相见,述律平仍然不甘心将帝位传给长孙。回到营帐后,她又对耶律屋质说:“如今讲和已毕,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帝位究竟应该传给谁。”

耶律屋质的态度非常明确:“永康王继位,顺天意得人心,太后何必如此固执?”

耶律李胡听了厉声喝道:“有我在,他休想称帝!”

耶律屋质平静地回答:“按照礼法,传嫡不传弟。当年耶律德光取代人皇王称帝,尽管他文武兼备,人们仍然纷纷非议。你强求帝位,人们何止是怨言!现在众望所归,都愿意拥立永康王,已是定局不可扭转了。”

网络配图

权衡利弊之后,述律平不得不面对现实,她对耶律李胡叹息道:“虽说我爱你甚于其他孩子,可是……哎,如今不是我不想立你,实在是你自己缺乏才能民望,太不争气。”

随后,述律平和耶律阮达成了正式的“横渡之约”,承认耶律阮称帝,罢兵同返上京。

31岁的耶律阮终于成为明正言顺的辽国皇帝,是为辽世宗。他追封一生不得意的父亲耶律倍为“让国皇帝”,而风光一生的述律平也从此失去了一切权力。述律平不想就此罢休,不久,又与耶律李胡密谋造反。阴谋被察觉后,耶律阮先下手为强,将祖母和叔父同时捉住,送往边地幽禁起来。

然而,述律平老而弥坚。虽然被幽禁,却一直活得挺精神。公元951年,耶律阮死于近侍的谋逆叛乱,述律平得知后先乐后骂:“小兔崽子,短命鬼,早知道你不得好死!”

两年后,“应天皇太后”述律平终于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历程,与已经去世27年的丈夫阿保机合葬在了祖陵之中。

标签: 断臂皇后传奇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真看不出空城计?难得糊涂才是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

    无论在什么时候,谋士对于一个国家都特别重要,特别在古代的时候,军师往往能左右一个军队的生死。在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谓不少,例如郭嘉、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最出名的莫过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这两个老对手的精彩对决,在《三国演义》也写得异常出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空城计。网络配图当时街亭失守,司马懿带兵来

  • 李鸿章访欧空衔恨:外媒眼中的远东风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鸿章访欧空衔恨:

    “敬、惜、悲” 李鸿章的战后欧美之旅这些120年前西方媒体对李鸿章的报道,许多都是第一次在国内披露。他在欧洲被“盛大欢迎”,在美国更致“万人空巷”,在日本又坚辞款待留宿船舱。他究竟是德媒法媒眼中的“神秘人”,还是美媒眼中的“尊贵长者”。西方媒体对李鸿章的报道,多集中在甲午前30年的洋务运动,以及马关

  • 少年自称皇孙 乾隆亲自召见后不敢断定真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个儿子,其中皇四子永珹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过继给皇叔履亲王允祹,承袭了郡王爵位。但是,乾隆帝和永珹父子间的关系仍较密切。乾隆出游,永珹也曾随驾巡行。永珹病故时,乾隆还着实痛悼了一番。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帝在南方视察,车驾返回途中在涿州逗留。这时,有位僧人带着一个少年前来恭迎

  • 他在三国只是打酱油后代却比曹操刘备们的牛多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卢植

    他只是三国打酱油的,曾经参与过三国开场戏打黄扫非,比皇甫嵩的才华要高一点,比董卓要帅一点,还有两个特别牛的学生刘备和公孙瓒。是的,他就是卢植。网络配图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

  • 大唐猛将苏定方:一人竟然灭掉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定方

    大唐盛世,名将如云,要评选第一猛将,很多人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尉迟恭、秦叔宝、薛仁贵……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人,即苏定方。熟悉《隋唐演义》的人,对“苏定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不过可惜的是,这位猛将在演义中被丑化成了一个大反派,尤其是设计害死了大众偶像罗成,更让人切齿痛恨。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这些大将你都认识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唐太宗李世民几乎全是胜仗,他指挥的六次战役中,四次都是打的胜仗,其他以少胜多的仗不计其数,以一个人足智才谋肯定是完不成的,俗语称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坚如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手下大将都有谁,他们又有什么厉害之处?网络配图长孙无忌:擅长谋略李世民一生胜仗不断,如果没有擅长谋

  • 揭秘三国时代最成功的人生赢家:绝非曹操与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

    核心提示:所以,在三国这场政治游戏中,最成功的玩家,还得数司马懿。在政治游戏中,他这种“笑到最后”的“等待策略”,的确不同凡响。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司马懿是一位最了不起的靠耐性、权谋、机智、残忍去夺得胜利的最大的赢家。网络配图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司马懿是个很有“能耐”的人,既有能

  •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重臣曾国藩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个具体典型,观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观察一下清代官场的潜规则是具体如何运转。两江总督收入

  • 解密真实的长坂坡战斗:张飞利用了曹操的多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坂坡战斗

    长坂坡大战是一场朋友们津津乐道的著名战役,在这场战争当中,赵云和张飞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而且这一役是他们的成名之战。有一个朋友看了这一段之后说,张飞肯定是从火星上来的,他吼声都带有超能力,三声吼就吓退了曹军。还有人说,罗贯中肯定是好莱坞大片看多了,几十万人都杀不死赵云,赵云绝对是一个三国版的钢铁

  • 清末为何立4岁的载湉而不立17岁的载澂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载湉

    同治帝驾崩,4岁的载湉即位,载湉是惟一合适的继承人,对于太后,对于恭亲王,对于清朝的礼制和命运都是最合适的。那么17岁的载澂为什么与皇位失之交臂呢?民间有句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农历十二月,全国上下都要准备过年。同治十三年的腊八饭,刚刚亲政的同治帝怎么也吃不上了,因为他在三天前的腊月初五(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