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元吉为什么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李元吉为什么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05 更新时间:2024/2/1 7:02:37

李建成打小就非常受父皇的喜爱和信赖,自从被立为太子,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就不断激化,李世民不甘心将来做皇帝的是李建成,于是想要将李建成赶下台,自己成为太子。于是开始伺机陷害。

在李世民先后两次对他进行陷害后,李建成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不再受李世民的陷害,便是想要反击。于是在一天晚上,就和他的幕僚魏征一同商议反击行动计划。

关于魏征,历史上的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面前最直谏敢言的大臣,在贞观之治的荣光背后,少不了他的功劳。在李世民在位时期,曾封他为郑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世也评价他说是唐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可究竟是什么原因,他成为了李建成的幕僚,却没能帮助他夺取皇位呢?

当初也是李建成发现他这个人很有学识,于是就把他招为自己的幕僚,并且,对魏征提出的各项建议也很重视。所以,太子李建成在处理的政务上能被高祖皇帝信任,其中魏征为他出谋划策不少。在关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矛盾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李建成就来到魏征的家里,一起商议如何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于是魏征,就让李建成使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先发动政变,把李世民与其同党一起彻底消灭,再恳请皇上的原谅,皇上肯定念于与太子感情较深,必不会严惩。李建成听到这个建议后,就开始犹豫,在两相权衡下,他只是告诉魏征他会好好考虑这件事情。而后,就把这个建议放到了脑后。不久后,就有了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兵败被杀。

李建成和李世民

本是一对很要的兄弟,却应为竞争皇位而互相残杀,说的恐怕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其中两个儿子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在幼年时期的关系就很是要好,毕竟年少,还在懵懂的阶段。

成年后的李建成,身系嫡长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李渊立他为太子,也是无可厚非得。他为人不仅忠厚老实,而且还是个很能干的人,有很多有才干的人,如魏征、王珪等都曾甘心的为其效力。也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大唐帝国。

相比之下的李世民,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之后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从人文的角度来说,他还是比较残忍的。那时的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回来听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很不服气,于是想要利用一切办法取而代之。于是就制造出了太子勾结边将谋反的事实,从此俩人的矛盾不断升级,直至演变到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变斗中,李世民故意设陷阱引来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最后将他们全部杀死,包括他们的后代。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处于人们对于李建成的好评不断,李世民嫉妒在心,于是命令史官大人将李建成的形象丑化。

李元吉为何支持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一件蠢事就是倒向了太子李建成一边,企图与东宫太子联手除掉秦王李世民,没想到最后却落个与李建成一起被杀死的命运。那么李元吉为什么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当时最有实力,功劳最大的秦王李世民呢。

原来李元吉曾经与李建成有过患难真情,在讨伐军阀刘黑闼的过程中,他们遭遇到敌人的埋伏,兄弟两人被困在山谷里一起打野味、啃树皮才熬过来的,所以李元吉心里非常感激李建成,心里自然就对他很亲近。

相反,李元吉一心想建立军功,他的父亲李渊把他安排到李世民的军队中,但是李元吉基本上是在监视李世民,没有打过几次仗,而且李世民治军严明,李元吉也感到很不自在,两人矛盾渐渐加深。

李元吉虽没有多大能耐,却也想着做皇帝的美梦,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李建成是太子,将来登上皇位的机会大一些,所以就选择投靠李建成,期望将来李建成做皇帝后能封他做太子,他根本没想到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实际上李世民的实力、声望、手段都远远高于李建成。

而且李元吉心中没有半点谋略,他只会看到眼前利益,根本做不出先帮李世民除掉李建成,然后发展自己的势力去对付李世民这样的曲线上位的策略,他只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其实这场皇位争夺战的主角是李建成与李世民,李元吉顶多只算是个配角,李世民也没有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玄武门之变中,本来也没有想杀死李元吉,只是他倒霉了,做了他两个哥哥斗争的牺牲品。

标签: 李元吉

更多文章

  • 左宗棠批李鸿章:十个法国将军 比不上一个李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鸿章

    导读:在中法战争以签订有利于法国的条约结局之后,对当时主和的作出以下批评: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 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1901年,在屈辱中辞世。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是毁誉不一。毁之者往往总是

  • 乡野无赖竟可以灭掉大唐 朱温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温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朱温的出身算是相当寒微的。安徽砀山午沟里,一间简陋的庐舍,就是朱温的出生之所。父亲朱城,母亲王氏,生有三子,朱温排行老三。朱城死得早,王氏不得不带着三个儿子“养寄”于萧县刘崇之家。“寄养”二字,让人玩味。试想,一个寡妇带着仨孩子,凭什么要刘崇这个外姓男人养活?《旧五代史·朱温传》中

  • 咸丰皇帝:大清王朝最为昏庸风流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咸丰皇帝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共历经了276年,共有十二位皇帝,那在这十二位皇帝当中,谁是最为昏庸无能且风流的皇帝呢?嘟嘴翻看完清朝十二个皇帝的简历后,觉得咸丰皇帝是最为昏庸无能且风流的皇帝,那他是怎么个昏庸与风流?咸丰皇帝,名为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的第七位皇帝,

  • 揭秘朱元璋鼓励越级上访却成全公报私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

    导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似乎是个特例。这个放牛娃出身的穷孩子,夺得天下后,非常看重来之不易的大好江山,唯恐官吏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把朱家天下搞败搞垮。他在《大诰三编·民拿害民该吏》里苦口婆心地对官员说:朕设立地方各级官员,本是为了治理百姓。然而所任命的这些官员,都是些不堪之徒,到任后就与当地吏员、皂隶以

  • 揭秘左良玉的八十万兵士真的都是乌合之众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左良玉

    根据《明史》和顾城的《南明史》记载,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之后,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这个数字确实可信吗,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车箱峡被明朝将领陈奇瑜击败。为了彻底消灭李自成的起义军,明朝方面决定动用合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兵力,

  • 还原真实的项羽 并非大英雄乃是大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还原真实的项羽

    楚霸王项羽,一直都被人为是一个悲情的英雄人物。但是,在“大英雄”的面貌之下,却是一个真实的令人心悸的恶魔!为什么这么说,先来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历史!《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

  • 位高权重的大臣韩明浍对朝鲜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位高权重的大臣韩明浍

    韩明浍简介中需要提到癸酉靖难,韩明浍在这次政变中帮助朝鲜世祖取得了政权,成为当时位高权重的大臣,被朝鲜世祖称为“我的张良”。癸酉靖难是韩明浍的转折点,他依靠癸酉靖难展现了自己的才能。韩明浍出生在朝鲜的官宦世家。大院君在位的时候,韩明浍被选为大院君的贴身武士,当时大院君的贴身武士只有三十名,可见韩明浍

  • 康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老四 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

    一直以来关于康熙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不过无论是哪个说法,都把矛头指向了继位的雍正,也就是皇四子胤禛。关于雍正的段子多种多样,因此还出现了四爷很忙的说法。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雍正的继位绝对是正当,请不要低估康熙皇帝的智商。网络配图一、传位于四子的段子已经很久了一直以来,民间一直流

  • 揭秘:中国古代史上哪位皇帝靠当小偷掌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志

    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暗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列侯。梁益垂帘听政独霸朝纲,满朝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而不敢言。网络配图 刘志当上皇帝后号称汉桓帝,虽为九五之尊,却整天贪玩,还染上一个手脚不干净的毛病,专爱偷

  • 信陵君魏无忌评秦国:贪利忘义不知礼和畜生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信陵君,魏无忌

    西汉前期的思想家、政论家贾谊,著有千古名篇《过秦论》,专门论述秦王朝的过失。由于此文为汉代雄文之冠,历代传诵不息,遂造成一种错觉:“过秦”之论为贾谊的“专利”。实则不然。在秦末汉初,讨论亡秦过失,并以之作为新王朝统治的历史借鉴,实为前后相承的政治文化议题,甚至称之为一种社会思潮亦不为过。讨论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