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左良玉的八十万兵士真的都是乌合之众吗

揭秘左良玉的八十万兵士真的都是乌合之众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81 更新时间:2024/2/10 16:55:21

根据《明史》和顾城的《南明史》记载,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之后,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这个数字确实可信吗,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

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车箱峡被明朝将领陈奇瑜击败。为了彻底消灭李自成的起义军,明朝方面决定动用合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兵力,对李自成进行合围。李自成为了避免被明军全歼,将自己所部分成三路,从三个方面突围。左良玉所部也参加了这次围剿李自成的军事行动,但是左良玉拥兵自重,没有积极围剿李自成,而是主要以招降为目的,夸张自己的实力。

崇祯十五年,侯恂以五十万帑币犒劳左良玉所部,让左良玉有了招兵买马的资本。在朱仙镇一战后,左良玉被李自成击败,退入武昌。他再也不敢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交战,龟缩在武昌,掠夺武昌的漕粮盐舶,使他的资本又扩大了一倍。此时,他驻扎在九江的士兵,就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大规模地和农民发生冲突,因此他的兵员几乎没有减少。而同时,他将朝廷赏赐的金帛和在武昌掠夺的资金,用来扩编自己的军队。

因此,左良玉在南明初建的时候,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这个问题已经不足为奇。根据记载,他在练兵的时候,旗帜可以插满整个山谷,战马跑动起来的声音惊天动地。但实际上,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大部分只能算作是乌合之众。

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

左良玉算起来也是明朝末期的一位枭雄,他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军以及后金的军队都作过战,并凭借着战功成为了南明初期实力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时他所部的军队,有八十万之众,号称百万。并以清君侧之名,试图打击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阉党势力。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如何呢?

应该说,左良玉在明末,也算是一位忠臣,但是他拥兵自重,骄横跋扈,不受节制,凭着他手中的军队,为所欲为。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害怕左良玉帮助东林党打击他们,因此对他处处设防。左良玉发动大军,假借太子的手谕和“清君侧”的名义,向南京进军。

当左良玉路过九江时,想邀请他的好友袁继咸加入他,但被袁继咸拒绝。他部下的士兵不听他的号令,趁夜杀入九江放火。左良玉闻之急怒攻心,吐血而死。

左良玉一死,他的部下推选了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军主。左梦庚设计将袁继咸骗入军中,将他软禁起来,又按照他父亲的计划,率军东下,准备攻打南京。但是还没等他到达南京城下,南京已经被清军攻破。

左梦庚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刻,依然只顾着搞内讧。他率军攻克安庆,驱兵到铜陵。在铜陵,他遭到了南明四镇之一的黄得功的阻击,并被黄得功击败。左梦庚只好带军退保九江。

正值此事,清军英亲王阿济格追赶李自成的残兵败将来到九江,左梦庚便投降了清军,并把一直被他扣押的袁继咸献给了英亲王。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是被清军编入汉军正黄旗,同时调转矛头,对付起他们原来的宗主南明王朝来。而左梦庚这个汉奸竟然最后还得以善终,还帮助清军击败了在大同反正的明朝将领姜瓖

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明末,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是当时的一代枭雄。左良玉原来隶属于辽东军,在和后金的作战中,功劳卓越,因此被他的上司侯恂赏识,提拔他为副官。

崇祯五年,他被调往河南,镇压流窜在那里的农民起义军。但是他刚刚到任不久,还没怎么打仗,农民军又进入了山西,于是朝廷又命令他去山西镇压。到了山西,左良玉驻军泽州,和曹文诏一起击败了农民军。

在随后的战争中,农民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兵力已经遍及了整个黄河流域,甚至逼近了京城。一直在各地作战的曹文诏、左良玉、陈奇瑜等人,虽奋力杀敌,但由于官军的势单力薄,无法取得全胜。冬天,明朝各路将军终于将农民起义军逼进了绝路,他们假装投降,又趁着黄河结冰,渡过黄河,进入四川一代,活动于湖北,并时常骚扰河南,令明朝不胜困扰。

随着左良玉的战功日益突出,他的骄横也逐渐显露出来。并且经常不受上司和朝廷的节制。随后,由于曹文诏在战斗中牺牲,左良玉便成为了明军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力,他几次和张献忠、李自成的军队交战,并获得了许多功绩。

在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中,让他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他奉崇祯皇帝之命,世代镇守武昌。但是命令刚下,李自成的大军就已经攻破了北京,崇祯帝上吊自缢。随即,明朝的皇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王朝,继续和农民军和清军作战。

左良玉与马士英不和,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出兵讨伐逆党,但在途中病逝。

标签: 左良玉

更多文章

  • 还原真实的项羽 并非大英雄乃是大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还原真实的项羽

    楚霸王项羽,一直都被人为是一个悲情的英雄人物。但是,在“大英雄”的面貌之下,却是一个真实的令人心悸的恶魔!为什么这么说,先来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历史!《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

  • 位高权重的大臣韩明浍对朝鲜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位高权重的大臣韩明浍

    韩明浍简介中需要提到癸酉靖难,韩明浍在这次政变中帮助朝鲜世祖取得了政权,成为当时位高权重的大臣,被朝鲜世祖称为“我的张良”。癸酉靖难是韩明浍的转折点,他依靠癸酉靖难展现了自己的才能。韩明浍出生在朝鲜的官宦世家。大院君在位的时候,韩明浍被选为大院君的贴身武士,当时大院君的贴身武士只有三十名,可见韩明浍

  • 康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老四 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

    一直以来关于康熙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不过无论是哪个说法,都把矛头指向了继位的雍正,也就是皇四子胤禛。关于雍正的段子多种多样,因此还出现了四爷很忙的说法。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雍正的继位绝对是正当,请不要低估康熙皇帝的智商。网络配图一、传位于四子的段子已经很久了一直以来,民间一直流

  • 揭秘:中国古代史上哪位皇帝靠当小偷掌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志

    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暗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列侯。梁益垂帘听政独霸朝纲,满朝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而不敢言。网络配图 刘志当上皇帝后号称汉桓帝,虽为九五之尊,却整天贪玩,还染上一个手脚不干净的毛病,专爱偷

  • 信陵君魏无忌评秦国:贪利忘义不知礼和畜生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信陵君,魏无忌

    西汉前期的思想家、政论家贾谊,著有千古名篇《过秦论》,专门论述秦王朝的过失。由于此文为汉代雄文之冠,历代传诵不息,遂造成一种错觉:“过秦”之论为贾谊的“专利”。实则不然。在秦末汉初,讨论亡秦过失,并以之作为新王朝统治的历史借鉴,实为前后相承的政治文化议题,甚至称之为一种社会思潮亦不为过。讨论它的形成

  • 没有亲生儿子的宋高宗如何选太子:送绝色处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高宗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皇帝选太子的方式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皇帝根据“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册封太子;另外一种就是群臣联名举荐。但是在宋朝,宋高宗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选举太子的方式——用处女选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高宗为何要用处女来选太子呢?网络配图继承宋高宗之皇位的宋孝宗赵睿是所有宋朝皇帝中最为

  • 揭秘欧阳修的另一面:天生好色又放荡不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欧阳修

    作为政治家的欧阳修,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参与北宋“庆历新政”的改革,多次与政见不同者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在政治上雷厉风行而又说一不二。这样一个一脸正气、一本正经的人,在生活中却放荡不羁,率性而为,表现出十分另类的一面。网络配图最搞笑的事情,莫过于这个以扎实学问根底立足于士林的大儒,曾

  • 春秋霸主晋文公的一生:得民心者终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霸主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自己的母亲是狐姬。很多人都对那个时代的人的名字感到好奇,会疑惑这些名字都是怎么取出来的?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的主角重耳在那个时代是个名副其实的霸主。在自己父亲的嫔妃设计陷害自己,使得自己不得不背井离乡逃亡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去怪罪自己的父亲。在父亲下令逮捕自己的时候,他居

  • 揭秘:刘邦项羽张良陈平四人到底谁更像流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

    什么是流氓?综合几种辞书,可以说,流氓应有以下特征:1,为非作歹,2,不务正业,3,施展下流手段。说某人是否流氓,应以此为准,不宜看谁不顺眼就说谁是流氓。曾看到过不少文章说刘邦是个流氓,不过,似乎都不是以这三条来衡量。实际上,恐怕不能说刘邦为非作歹,和残暴的秦始皇或嗜杀的项羽比较,说刘邦“救民于水火

  • 王莽力图篡汉 岂料改制失败满盘皆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莽

    导读:王莽篡汉希望自己能一统华夏施展才华,岂料天公不作美,老天不帮忙。新朝刚刚建立没多久便天下大乱。哎,谁是,谁非?悲催王莽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下自己种下苦果的?一般都说王莽是“托古改制”,认为王莽的真正目的是改制或篡权,“古”只是一个幌子,只是假托。我以为,王莽倒是真心诚意复古,因为他把儒家经典中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