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史上最霸气的争议皇帝是谁?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史上最霸气的争议皇帝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63 更新时间:2024/1/20 11:04:21

中国大地南北朝分裂割据,在历经逾两百年之后,终于有了把手相拥的意思。说是相拥,其实还需用的武力,此时大环境里,北方在兵戈铁马之后,日渐趋于统一,而南方却在混沌纠葛里,国势渐弱,北境吞南,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而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即本篇要提及一代雄主,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北周朝的建制,抢的是人家西魏的饭碗。被抢饭碗的,好日子自然是到头了,而抢饭碗的皇帝,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宇文邕上台之前,北周已更迭了两位短命的皇帝,而军政大权,却始终集中在大司马宇文护手里。不用说,等待宇文邕的,又将是提线木偶的命运。但宇文邕,绝不是一个甘当傀儡的人,他为自己定制的人生路线,其中很有学问,我们倒是可以一谈。

宇文邕大概抓了四点。

第一点:忍

史上诸多傀儡皇帝不得善终,大多败在“忍不住”这三字上。想想也是,堂堂当朝皇帝什么主也做不了,事事还得看手下的脸色,这口气换做谁恐怕也受不了。忍不住的,君臣撕破脸。这撕破脸,就谈不上什么面子、规矩了,权臣往往寻个理由,诸如杜撰了皇帝暴虐、失德、不敬祖宗等由头,另立新帝。至于废帝,往往就难逃死亡的命运了。忍住,这应该是宇文邕个人修行的第一步。

第二点:捧

光“忍”还不行,还得和权臣搞好关系。让他觉得,他是你的人,或者说,你是他的人。在这点上,宇文邕做的很好,或者说,演的很好。处处以宇文护为中心,凡是宇文护说的,都是对的。如是,既拉进了和宇文护的关系,有“培养”了他跋扈的心态,一步步把他推向了同僚的对立面。不用说,朝中很多人看宇文护不爽了。也有些人,自发地想除掉他。

第三点:拉

光靠捧还是没用,宇文邕要做的,得培养自己的势力。朝中那些对宇文护不满的,还有一些保皇派,都可以暗中保持联系,适当的时候,也培养了几个亲信。同时,北周的主要敌对国北齐国内政治混乱,宇文邕引导宇文护授意伐齐,并在宇文护的默许下,同军队也建立了某种联系。如是,宇文邕就有一定的属于自己的可靠的“组织网”了。

第四点:等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等”。有的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却迟迟不来。在时间残忍的摧残下,有的人心态失衡了,等不了,失败了。宇文邕既然能忍,也就绝对是个等得起的人。在做了傀儡十二年之后,宇文邕终于等来了机会。事情原由大概是当朝皇太后爱喝酒,而且没有节制,这就对身体不太好了,尤其年纪大的女人。于是,宇文邕给宇文护捎了信,意思说太后平时最听你的话,劝劝吧。宇文护见信,挺乐的,觉得自己蛮有面子,也没太多想,进宫了。进宫见长辈,总不能带兵吧,宇文邕趁着宇文护和太后谈心的时候,偷偷背后抡起一刀,终于将这颗压在自己帝权路上的大石头丢进了地狱。

上台之后的宇文邕,立马撕下唯唯诺诺的面皮,高昂地祭出了雄主的刀锋。首先开刀的,自然是宇文护的遗孤余党,在这点上,宇文邕绝对没有手软,一道圣旨,悉数杀尽。巩固政权之后,宇文邕为了强国兴兵也做了诸多举措。在经济发展上,他减免地租,兴修水利,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军事上,他常躬亲行阵,不摆谱,同士兵一般吃住。《北史》有记载:“见军士有跣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而且,善罚分明,“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北史》),至于犯事者,也绝不姑息。

而在私人生活上,宇文邕也没太多讲究,甚至可以用俭朴来形容,也鼓励手下官员以俭为本。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宇文邕下令将都城内所有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并大力提倡官民平等。此外,还解放部分奴隶,豁免为良人,给予公民的基本权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些都是雄主的把持啊,在宇文邕的打点下,北周帝国走向了巅峰,不仅消灭了大患北齐,基本统一了北方,还大有兴兵南境的意思(当然,这事后来由另一位雄主隋文帝完成了)。但有意思的是,后人记住宇文邕的名字,竟全不是这些,而是一场离奇的颇有争议的宗教运动。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周武帝灭佛了。事件原由大概这这样,宇文邕一门心思提高综合国力,但佛教终于成了国家雄起的一块拦脚石。原来,当时北人多信佛家,北周境内的佛教徒竟达国民人口的十分之一,而这些人,不仅不太注重农业生产,而且还要占用大量的国家财政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宇文邕终于祭出了重拳,“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具史料统计,大概共毁寺四万座。

周武帝所谓,当然也遭到了佛教徒的联名反制,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场谈话了。当时和周武帝“呛声”的,是位叫慧远的高僧。高僧道,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佛、法、僧),是邪见人,阿鼻地狱(十八层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佛家有六道轮回之说)。那么,宇文邕如何回答?“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瞧瞧,周武帝的意思很明了,即,为了天下苍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又是何等霸气的情怀啊。但颇让人唏嘘的是,就在周武帝下令全面取缔佛教的次年,在军旅途中,宇文邕身患恶疾,竟全身糜烂而死。而一生未尽的霸业,经过数年辗转,终于落到了异姓人杨坚手里,北周至此亡国。

标签: 北周宇文邕皇帝

更多文章

  • 四大美女之一的胖妹杨玉环缘何成功PK骨感情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大美女,杨玉环,唐朝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向来喜欢排资论辈。即便在古代美人的评选活动中,往往也凭证年纪资历,排出了子丑寅卯。如此一来,最后登场的,有着“羞花”雅名的杨玉环,虽然名头响亮,贵为贵妃,但因为爹妈的不争气,竟晚生了数百上千年,终究还是排在了老末。当然,我们的杨玉环同学,不仅在年纪上输在了起跑线,而且在出身上,也丝

  • 胡雪岩如何搞激励:买火腿当年货将奖赏伙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胡雪岩,清代,商人,

    晚清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当上阜康钱庄掌柜后,很是优待伙计。来钱庄之前,胡雪岩曾在浙江杭州的金华火腿店当过学徒,他知道,火腿既好吃又耐储藏,很适合当年货。于是,每到年末,他就购来许多火腿,奖赏给钱庄的伙计。火腿买到手后,胡雪岩并不着急发给伙计,因为他还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他会先拿来一根粗的长针,挨个插

  • 建功立业功成身退难:那些让皇帝超宠爱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清明廉政的皇帝,喜欢公正廉明的好官;昏庸无能的皇帝,喜欢阿谀奉承的谄官;凶残暴躁的皇帝,喜欢手段狠劲的毒官;但无论是清明,昏庸还是残暴,作为一名皇帝,最喜欢的还是那种懂得进退,适可而止的“糊涂官”。No.1:范蠡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

  • 可以称“朕”的萧太后在皇帝死后公开与大臣同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太后,辽国

    1004年,辽国大举攻打大宋,想要重新夺得被后周世宗柴荣收复的关南地。辽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到檀渊,檀渊乃开封的大门,所以宋真宗怕得要死。宰相寇准力主御驾亲征,效果不错,宋军士气大振,射死辽国大将先锋官萧挞凛,宋军又偷袭其后,眼见孤军深入,败局已定,辽国太后要求谈和,真宗竟然答应了!这便是檀渊之盟,此

  • 宋朝哪个女人垂帘听政四个皇帝被后人永远怀念?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高宗,皇后吴氏

    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吴氏品行端庄,严于律己,破具一国之母的风

  • 和珅发明的“议罪银”制度为什么让乾隆偷着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珅,乾隆,议罪银

    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个贪污官僚,事实上,对和珅的全面定位应该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在乾隆后期,他在整顿国家财政制度、管理文化事务,特别是外交事务方面,都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他主编了《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三通》等大型丛书,《红楼梦》能流行于世,据说他的功劳尤

  • 慕容冲是第一美皇帝妖媚入骨 打败强大的前秦苻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慕容冲,十六国

    中国历史上长得俊美的皇帝很多,如隋炀帝杨广、光武帝刘秀、明成祖朱棣及清光绪皇帝都长得不错,但是要算长得最俊,而身世又最离奇曲折的皇帝,没有人能比得上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威皇帝慕容冲了!他长得有多俊?历史上并没有具体形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说一说他的生平。慕容冲是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的儿子,小子凤皇。1

  • 清官海瑞私生活的另一面:娶妻纳妾 钱从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官,海瑞,娶妻纳妾

    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然而,就是这位被称为“海青天”的海瑞,在私生活上也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曾写过《海忠介公行状》一书,其中有海瑞“三妻两妾”之说。根据这部书,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海瑞“曾经结过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这个说法为许多

  • 穿西装戴假发喝洋酒:雍正皇帝也是时尚潮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雍正,趣闻

    在电视剧《甄嬛传》里,雍正皇帝很喜欢对妃嫔们的服装进行一番点评,而历史上的雍正帝也真的是一位非常喜欢时尚的皇帝,他是历代封建皇帝中第一个穿上洋装的皇帝。他有头戴卷曲假发身穿洋服的画像流传于世。雍正皇帝年少时就酷爱读书,书读得多,眼睛也近视了。直到当了皇帝批阅文件时就不得不佩戴眼镜了。眼镜是明代万历年

  • 朱元璋建立严密法律体系惩治腐败:赐死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反腐

    在古代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定了《明大诰》等律令,发明了“剥皮楦草”的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洪武之治”的局面,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吏治清朗百余年。在整治吏治过程中,朱元璋始终坚持铁腕冷面,雷厉风行,绝不手软,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他亲自下令赐死驸马欧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