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宋中兴名将韩世忠 真正擒下方腊的人

揭秘:大宋中兴名将韩世忠 真正擒下方腊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98 更新时间:2023/12/16 8:00:38

大宋虎将韩世忠电视剧连续剧《水浒传》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场面,那就是“武松单臂擒方腊”,但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一一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却是另一番描写:方腊的老巢被攻破后,落荒而逃,被花和尚鲁智深一禅杖打翻,捉拿归案。但历史上真正捉拿方腊的方腊却是南宋“四大中兴名将”之一的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绥德(今陕西延安)人。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造反,江浙震动。北宋朝廷调兵遣将,韩世忠以偏将身份,随从王渊征讨。军队刚到杭州时,方腊声势十分浩大,主将王渊乱了分寸,束手无策。韩世忠却很有主见,瞒着主帅,擅自带领二千士兵,在北关堰搞了个伏击战。方腊的军队措手不及,被打得溃败而逃。王渊惭愧不如,叹道:“世忠真万人敌也!”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银都赏给他,并结为知交。韩世忠再穷追至睦州清溪峒,直捣方腊的老巢,“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

韩世忠的上司辛兴宗见他夺了头彩,慌忙带兵赶过去,不仅将韩世忠的那些俘虏都抢过去,还厚颜无耻地将“活捉方腊”战功归到自己名下,仅给他一个“承节郎”的低级军衔打发了事。随后,主帅童贯班师回朝,在京口大宴有功之臣,也“赏不及世忠”。

功劳被人抢了,官职升不上了,韩世忠自然很郁闷,独自躲在角落里狂饮烂醉,谁曾料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日宴会中,一个叫梁红玉的营妓,听到他的传奇故事后,对他青眼有加,主动接近他。一个是不得志的军汉,一个是沦落娼门的女子,两人惺惺相惜,很快就结为夫妇。就是这个风尘女子,让韩世忠名垂千古。

韩世忠之所以被誉为“南宋武功第一”,因为他两次救宋高宗赵构于水火时,都有梁红玉的功劳。第一次是平定“苗刘叛乱”。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徽、钦二帝被金人挟持北上“出国旅游”。高宗赵构吓得四处逃亡,先从杭州逃到明州,再从明州逃到海上。金人退兵后的建炎四年(1130年),赵构改杭州为“临安”,以为可以“临时安全”了,不料禁卫军司令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禅位”给年方三岁的小太子,并让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建炎”为“明受元年”。

兵变发生时,苗、刘二人扣留了梁红玉和儿子韩亮,作为人质,企图逼韩世忠就范。但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谋,假意苗、刘派韩夫人梁红玉前去劝降,以为后援。苗、刘采纳了这个意见,要朝廷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星夜去见韩世忠。接到密诏后,韩世忠立即烧了苗、刘二人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书,说:“我韩世忠,只知道有建炎,不知道有明受!”,斩了来使,催兵前行。

部队开进杭州,韩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打得苗、刘军队大败。苗刘二人见势不妙,从金门逃遁而去。囚禁中的皇帝赵构听得动静,偷偷走到宫门口张望,见韩世忠身先士卒,第一个驰马驶入皇宫。赵构竟热泪盈眶,一把握住他的手,痛哭流涕,然后一边身如抖筛,一边胆战心惊地道:“有个叫吴湛的叛徒,这几天一直欺负朕!他现在还在宫里,将军能为朕诛灭他吗?韩世忠立即前去见吴湛,乘握手之际,突然用劲,一下折断吴湛中指,轻易将他戮杀。而逃出杭州的苗刘二人,后来也被韩世忠擒获磔死。赵构感激韩世忠的“救命之恩”,亲自手书“忠勇”二字,揭旗以赐,授他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再加封梁红玉为“护国夫人”。

第二次是成功阻击金兵入侵,保住了赵宋江山。同年冬,金兀术统兵十万,大举南犯。有人劝宋高宗赵构放弃临安、迁都长沙,韩世忠凛然反对,怒道:“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淮、浙富饶,今根本地,岂可舍而之他?”于是,韩世忠在镇江焦山寺屯兵八千,与十万金兵在黄天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敌我极为悬殊的战争中,夫人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上阵执桴擂鼓,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故事。

标签: 韩世忠宋朝名将方腊

更多文章

  • 揭秘:名相寇准不为人知的一面 君子小人皆不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寇准,不为人知

    寇准不为人知的一面:丁谓之所以能登上佞臣榜,仅仅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寇准寇大人;而其间的因缘际会,仅仅因为一件小事,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溜须”事件。关于溜须事件,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天禧三年(1019年),三起三落之后的寇准再度出山,取代王钦若成为宰相。也就在与寇准拜相的同一天,丁谓也再次

  •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洵,齐白石,刘邦,屈原,姜子牙

    10苏洵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

  •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评价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当然,这样的观点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

  • 揭密宫女们如何为皇帝守陵?残忍至极的守陵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守陵,宫女

    白居易《陵园妾-怜幽闭也(一作托幽闭,喻被谗遭黜也)》: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晓月裴回,柏城尽日风萧

  • 三国郭嘉简介 曹操手下得力谋士郭嘉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 商纣王帝辛简介:历史上的商纣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纣王

    商纣王帝辛简介:商纣王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纣王,子姓,名受或受德,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明代文学小说《封神演义》则有称其为“寿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帝辛是帝乙之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有雄才,致力于用兵东南。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

  • 揭秘大清朝第一悬案:是谁谋杀了康熙大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帝,悬案

    由于孝庄皇太后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努力,顺治帝崩后,年仅8岁的玄烨顺利登位,建立了康熙朝,并成为功绩赫赫的一代英主。康熙六年,玄烨14岁,开始亲政。如果说康熙皇帝在亲政前无所作为,他的治国天才是由于自己的年幼和四大臣的牵制掣肘而无法发挥,那么在亲政后,玄烨的旷世奇才便迅速显示和爆发出来。他先是用计铲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历史上真的有法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法海,高僧

    法海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裴,字文德,镇江金山寺(今江天禅寺)的第二代祖师。法海禅师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后,严持戒律,行头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称为“裴头陀”。法海禅师不仅以苦行著称,而且他还建寺度众,淡泊名利,成为禅宗史上受人尊崇的一代高僧。与一般高僧的出家经历不同,法海禅师是在父亲

  • 揭秘:历史上一代名将马援为什么死后蒙受冤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援,名将,死后蒙冤

    导读: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并没有像他的老祖宗刘邦那样“兔死狗烹”般的屠杀功臣,而是善始善终的对他们论功行赏,令其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刘秀死后,汉明帝刘庄继承了老爸的遗志,继续推行功臣优待政策,不仅从开国元勋中选出了号称“二十八宿”的二十八位功臣,还命人为他们画像,并放置在洛阳南宫的云台阁里,以示

  • 宋朝的第一"艳遇":宋祁写"鹧鸪天"抱得美人归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艳遇,宋祁

    据宋代坊间传闻:宋祁长得挺拔俊俏、英姿勃发,越看越像神仙中人。宋祁做官有自己的一套,他从不参加任何派别,和晏殊的为官风格比较接近。但无论是在他主持的财政、建设项目上,还是在政治、文化工作中,都成绩斐然。虽然他风流倜傥、喜好声色,仕途却因此波澜不惊、顺风顺水。而且,他的文采老早就被广为传播,可谓人尽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