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包拯带来的疑问: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包拯带来的疑问: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95 更新时间:2024/1/21 23:47:56

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

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说人心隔肚皮,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不过,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一个人的作为,或为迷雾所隐,或为光芒所掩,也会含糊起来。

网络配图

欧阳修的批评,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蜀人不满他的奢侈。比起哥哥宋庠(此前也曾被包拯弹劾过),宋祁确实生活铺张,但当时文官游宴成风,若以此为罪,朝廷要空去一大半了。何况宋祁在蜀每晚宴罢,还燃烛展纸,干起正事,远近的人看见灯光,都知道这是宋先生在修《唐书》。他死后,成都数千人哭于祠,似乎名声也不很坏。

网络配图

另一位被包拯攻击的是张方平。此人天性豪迈,颇有才干,见识在当时别具一格,只是一生未得伸展。当时京城某人拍卖家产,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购得一处房屋。包拯立加弹劾,说他“无廉耻,不可居大位”。张方平确实不谨慎,但似乎尚不足以立“无耻”之论。据司马光后来说,包疏检举张方平的不端事迹,还有不少条状。但这么一篇重要的上疏,在世传的包公奏议中,竟不见踪影。清朝有人猜测,此是包公子孙不愿意以示后人而削去,毫无根据。但不得见此奏原文,总有些遗憾。

碰巧的是,张方平和宋家兄弟那时都与吕夷简不和,而包拯受过吕夷简的提拔。要是能从中寻出一丝足迹,我不觉得包公形象会受多大损害,相反,倒还觉得亲切些———人都有个三亲六故吧。但没有,无论前后,包拯的议论没有半分私情的把柄,无不堂堂正正。

网络配图

包公的心事不为人知,是否应归罪于文献失传呢?宋人话痨最多,记述成风,可惜在如海的文集中,有关包拯的记录少之又少。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荐举,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过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别人那里也大抵如此。幸好有位吴奎,和包拯亲密,给他撰过墓志铭;另一位张田,自称门下,给奏议结集。若无这两人,包公的形象,便只剩元杂剧中的了。我猜测当时多数人的心理或许是这样:对包拯,说他不好,实在说不出;说他好,又不情愿。人至清则无徒,此之谓也。

最奇异的是包拯不笑。当时流传的一句话:“包公笑,黄河清。”包公一笑,比黄河变清还难得。史籍未曾记载包拯有过类似面部神经麻痹之类的疾病,我们也无由推断他是个内心麻痹的人。但不管为什么,一个不会笑的人,无论多么多么值得敬佩,也很少有人会喜欢。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司马懿的儿子各个都是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是一统三国之人,那么,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是否继承了司马懿的特质呢?还是各个都是草包,如扶不起的阿斗。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败家变卖国宝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溥仪

    1912年,溥仪在他六岁的时候,发布诏书宣布退位。至此,大清封建王朝被推翻。但是,根据民国政府所制定的《清室优待条例》,这位逊位的皇帝依然仍可以生活在紫禁城中,与他的家眷们获得由民国政府提供的每年400万元的生活津贴。网络配图1922年,年满16岁的溥仪到了成婚的年纪。虽说是位逊帝,但是宫中上下依然

  • 朱元璋杀贪官无数为何明朝仍笼罩在贪污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就靠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在少年时代由于家乡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父母相继死去。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之后参加起义军,在多年的生死战争中终于建立了大明王朝。网络配图

  • 功臣法正:竟是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法正

    学者根据史实对诸葛亮作出这样的评价:“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这样的完美程度。看起来好像诸葛亮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可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是诸葛亮绝对不敢招惹的,这个人就是法正。网络配图法正(176年-220年

  •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背后真相:不是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佗

    《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件事虽然不是小说家完全杜撰出来的,但历史真相与传说故事却有很多出入,真实的“刮骨疗毒”又是怎样的呢?网络配图1、关羽“刮骨疗毒”不是传说《三国演义》第75回记载,关羽指挥襄樊战役期间被曹军的一名弓弩手射中了右臂,回营拔出箭,发现右臂已青肿

  • 她一生在陷害别人 最后却成了别人的替死鬼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高英(?-518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任皇后。父亲高偃是宣武帝母亲文昭皇后的哥哥,也是宣武帝的舅舅,所以高英和宣武帝是表兄妹关系。高英和宣武帝才开始的时候两人感情很好,但高英野心比较大,生性好妒。宣武帝就渐渐疏远了她。宣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于氏,很得宣武帝宠幸,后来被封为皇后。而高英一直觊觎于氏的皇

  • 刘子业残暴体现:嗜杀成性并且迷恋不伦之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子业

    其一,后宫女人巨多,当时小刘才是十多岁的少年,后宫佳丽便有上万,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小皇帝整日忙个不休。当然他不是普普通通的鱼水之欢,他要的是惊天动地的效果。曾下令宫女均赤身裸体与他在宫中奔跑嬉戏,有不从者,即行杀死。看来小刘同志是裸奔的第一人,如此的确让人惊叹。其二,喜欢热闹,并且喜欢追求刺激

  • 契丹人发明了涮羊肉?忽必烈是最大推广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忽必烈

    只要是北京人,就会喜欢涮羊肉,但涮羊肉到底从何而来?习惯的说法是源于元代,忽必烈南下作战,战斗间歇时忙着吃饭,厨师来不及做传统的炖羊肉,就将羊肉切薄片用沸水涮,发现味道甘美异常,从此流传开来。此说虽传奇,但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忽必烈是1215年生人,早他几百年,涮羊肉就已来到北京。涮羊肉本是契丹人的

  • 探秘皇太极蹊跷死因:原来太宗早有痼疾在身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

    皇太极为清朝第二任皇帝,也是为入关前的皇帝,他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大金为大清,他为大清后来的局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但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总觉得他死的蹊跷。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皇太极的蹊跷死因。网络配图崇德八年八月,壮志未酬的清太宗皇太极驾崩。他的死,《清史稿·太宗本纪》写得简单:“庚午,上御崇德

  • 千古绝顶聪明邬思道:智慧谋略堪比诸葛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邬思道

    邬思道字王露,早年家贫如洗,靠着游幕而生。他一生考运不济,屡考不中。但其人智谋无双,后被雍正慧眼识珠,予以重用。邬思道也没辜负雍正的期望,用自己的智谋为雍正登位起到关键作用。网络配图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我们看到了雍正皇帝(皇四子)还在潜邸的时候,有一位谋士,腿有残疾,走路拄拐棍,被皇四子和众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