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推行仁政却被低估的皇帝宋仁宗赵祯

揭秘历史上推行仁政却被低估的皇帝宋仁宗赵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3/12/16 11:27:12

赵祯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富盛名的皇帝,他的庙号里充满了仁慈和善,他统治时期不逊于任何一个朝代所谓的盛世,他是一位被低估了的皇帝。他就是宋仁宗赵祯。一位仁慈的君主。我国历史上一位推行仁政却被低估的皇帝。在古代,君权,相权,官僚体制横行的时代,君主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对社会进程就起到很大作用。一个明君的作用肯定大于一个昏君的作用,因为他更具促进作用。

网络配图

赵祯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在宋代,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曾巩胡安国、刘光祖、周必大、杨万里、王璧、陈俊卿、刘克庄、赵汝腾、叶适王十朋、文天祥等的许多人都赞美、歌颂赵祯。“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他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总体而言,赵祯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

此外他还善于纳谏。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未怪罪他。有一次,包拯要拿掉三司使张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仁宗宠妃的伯父,赵祯有点为难,想了办法,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赵祯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言官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赵祯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宋仁宗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总体而言,赵祯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

网络配图

赵祯一朝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仁宗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措施。但反对势力庞大,难以推动,一年四个月后便宣布中止。

此外仁宗统治时期还是宋朝经济最繁荣的时期。赵祯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其武功谋略不及宋太祖、宋太宗,在与西夏王朝的长期对峙中表现平平,宋王朝屡战屡败,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然而,赵祯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总体而言,赵祯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尽管有种种外患内政上的问题,但仁宗一朝无论如何还是宋朝的治世,除却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治世的出现,与仁宗“恭俭仁恕”的个人秉性与治国方针有关,他不是一个奋发有为的英主,甚至在历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声誉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软,对后宫女色也有相当的兴趣。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听了也从不挟愤报复。

网络配图

历代名人对宋仁宗赵祯的反面评价

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赵祯的“无定志”时时“仁宗自明道二年刘后殂始亲政,讫乎帝崩,三十年,两府大臣四十余人。……其进也,不固进也,俄而退矣;其退也,抑未终退也,俄而又进矣。人言一及而辄易之,互相攻击则两罢之;或大过已章而姑退之,或一计偶乖而即斥之,……计此三十年间,人才之黜陟,国政之兴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终岁。吏无适守,民无适从,天下之若惊若骛、延颈举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夫天子之无定志也,既若此矣。”

据王夫之所论,在赵祯亲政的三十年中,两府大臣换了四十余人,都是屡进屡退,“人言一及而辄易之,互相攻击则两罢之,或大过已章(彰明也)而姑退之,或一冲偶乘而即斥之,……计此三十年间,人才之黜陟,国政之兴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终岁。“即使贤者在位,因不能安于其位,也无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绩。这样朝令夕改,一反一复,使“吏无适守,民无适从”,让下面的人感到无所适从,结果什么事也办不成。

王夫之所说是切合实际的。当时,蔡襄曾说他“宽仁少断’’。在庆历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赵祯“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非难。三人忠诚则正,必能尽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为御之说。……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标签: 宋仁宗

更多文章

  • 孝宗皇帝居然只有一个老婆但结局却是悲惨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孝宗皇帝

    芈月传终于播完了,有人说,芈月传应该改名,叫做,我的好姐妹抢了我老公。问题是能不抢么,哪个朝代不是后宫佳丽三千,都围着皇帝邀宠呢。这是几千年的一夫多妻,皇权至高的结果。要说也有例外,明朝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就只取了一个老婆张皇后。古今中外,他算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个把裤裆扎紧

  • 仅用十年 秦王嬴政是如何完成统一六国的历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即位后,在清除了国内吕不韦势力后,开始了消灭韩、赵、魏、燕、楚、齐各诸侯国,统一的历程。那么嬴政是如何结束了自春秋时期就形成了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的呢?嬴政即位时,秦国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战略思路,即坚持秦昭襄王时秦相范睢所提出的“远交近攻”之策,与东方的齐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可以一点一滴

  • 喜好热闹!宋太祖赵匡胤也玩微服私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前本来是个闯南踏北的好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一道宫墙把他与外界喧哗热闹的社会隔绝开来。然而他喜好热闹的习性和对自己皇位深深的担忧常常促使他走出宫去,微服私访。网络配图《续资治通鉴长编》曾有“太祖初即位,亟出微行”的记载。《涑水纪闻》、《邵氏闻见录》中都记载有宋太祖微服私访到宰相赵普

  •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传给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人,都有雄才大略,在各大方面都要比朱允火文要杰出,更加适合当皇帝,可是因为血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真的是龙子吗?网络配图江山肯定只给亲生骨肉坐,觉得得是纯种的龙种,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所生,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择朱棣接班。朱棣可能是一个妃子所生,而这个妃子还可能是少数民族高丽人,究竟

  • 历史上一生当过三次皇帝的人 晚景却十分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溥仪

    他是乱世中飘零的金枝玉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一生当过三次皇帝的人。身逢乱世,溥仪的皇帝之路却十分坎坷。网络配图说起溥仪的第一次当皇帝,纯属历史偶然。苦命的光绪皇帝没有儿子,本来慈禧,是想培养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继承大位的。可是,这个倒霉的溥儁,被他的老子载漪坑了。也算是奇葩

  • 他是太监却忠贞为国 最终让国家成为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景监,商鞅

    今天,我们站在墙外看战国时期的一个太监。想必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的典故,但是商鞅如何走上秦国的政治舞台,不得不说起一个人,他是太监,他的名字叫景监。网络配图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为了富国强兵,开始招纳贤臣。这时候,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有法家思想和改革意识的商鞅来到 了秦国,准备赌一把自己的青春,建功立

  • 清宫趣闻!原来慈禧太后是个水果鲜花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在生活上的奢侈是世人皆知,但实际上她还是个“水果控”。据记载,仅苹果这位奢侈老太太8000多个。如在加上光绪帝、后娘儿仨的鲜果消耗数字惊人。有史料清单记载:网络配图苹果158320个、秋梨111750个、棠梨773个、红肖梨53295个、柿子2275个、文官果2400个、石榴310个、甜桃4

  • 史上最倒霉的3个皇帝!第二个绝对是衰神附体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

    明朝崇祯帝是比较冤的皇帝。17岁即位,可谓胸怀大志。他在做信王期间看到了哥哥朱由校过分宠溺太监,导致了宦官干政,朝局打乱,民心背离。他也算在动荡中继承皇位的,即位后果敢地处置了阉党魏忠贤一伙,少许稳定了朝局。网络配图在明朝,他也算勤政的皇帝,战战兢兢,不敢懈怠。心中有万丈雄心,但可惜大明朝历经几朝几

  • 唐德宗穷尽一生去寻找战乱中失散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德宗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享太平盛世长达百余年的大唐王朝开始陷于战火之中。网络配图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多路唐军,直

  • 历史故事 计献美人图:汉武帝白登山突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200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40万大军进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围住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很快就攻进了晋阳城,刘邦下令乘胜追击入侵之敌。网络配图冒顿单于兵驻代谷,隐蔽了精兵强将,只布署了一些老弱残兵引诱刘邦,汉兵果然中计。刘邦求胜心切,带领一队人马急速追赶,结果在平城东南的白登山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