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太监却忠贞为国 最终让国家成为霸主!

他是太监却忠贞为国 最终让国家成为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78 更新时间:2024/1/16 8:16:50

今天,我们站在墙外看战国时期的一个太监。想必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的典故,但是商鞅如何走上秦国的政治舞台,不得不说起一个人,他是太监,他的名字叫景监。

网络配图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为了富国强兵,开始招纳贤臣。这时候,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有法家思想和改革意识的商鞅来到

了秦国,准备赌一把自己的青春,建功立业,扬名立万。没有伯乐,何谈千里马,空有一身文治武功,在秦国游荡多日,却没有施展的舞台,没人待见他。

商鞅可不是泛泛之辈,没有伯乐,可以自己创造一个伯乐相马的机会。最终,他找到了秦孝公的太监---景监,从此,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鞅到了景监府上,遂自荐,景监虽然是太监,却跟随孝公多年,识人无数,经过很短时间的交流便认定,商鞅绝非等闲之辈,于是,毫不犹豫把商鞅推荐给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

网络配图

秦孝公开始了面试,连续两次接见了商鞅,但是商鞅太“高大上”了,张口“帝之道”,闭口“王者之道”,秦孝公认定他华而不实,狠狠叱责了推荐人景监。太监,在大家看来,都是伺候人的角色,唯唯诺诺,没有自我,但是,在景监身上,我们错了,往往有时候,极少数人掌握着真理,景监,这位太监就是其中一个!景监开始运用自己皇帝身边人的优势,在秦孝公盛怒,可能掉掉脑袋的情况下,冒死直谏,说服他的主子第三次接见了商鞅。第三次与秦孝公见面的商鞅,肯定是做了充分准备,研究了孝公的所思所想所好,慷慨陈词,大讲“统一霸道“,介绍自己的强国方略和变法思想。

秦孝公对说到自己心窝子里的话自然是一句不漏全听到肚子里,喜形于色,决心采纳商鞅的主张,富国强兵、实行变法。这时候,站在暗处的太监景监,深深松了一口气。强国在望,自己的理想可以在商鞅的身上体现,这是一个太监何等的自豪和骄傲!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蔗长、大良造,全面主持变法。十年的变法,秦国率先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一跃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网络配图

太监,永远是贬义的代表,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景监,他是太监,却直言敢谏,让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他就是秦国的太监—景监。

标签: 景监商鞅

更多文章

  • 清宫趣闻!原来慈禧太后是个水果鲜花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在生活上的奢侈是世人皆知,但实际上她还是个“水果控”。据记载,仅苹果这位奢侈老太太8000多个。如在加上光绪帝、后娘儿仨的鲜果消耗数字惊人。有史料清单记载:网络配图苹果158320个、秋梨111750个、棠梨773个、红肖梨53295个、柿子2275个、文官果2400个、石榴310个、甜桃4

  • 史上最倒霉的3个皇帝!第二个绝对是衰神附体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

    明朝崇祯帝是比较冤的皇帝。17岁即位,可谓胸怀大志。他在做信王期间看到了哥哥朱由校过分宠溺太监,导致了宦官干政,朝局打乱,民心背离。他也算在动荡中继承皇位的,即位后果敢地处置了阉党魏忠贤一伙,少许稳定了朝局。网络配图在明朝,他也算勤政的皇帝,战战兢兢,不敢懈怠。心中有万丈雄心,但可惜大明朝历经几朝几

  • 唐德宗穷尽一生去寻找战乱中失散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德宗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享太平盛世长达百余年的大唐王朝开始陷于战火之中。网络配图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多路唐军,直

  • 历史故事 计献美人图:汉武帝白登山突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200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40万大军进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围住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很快就攻进了晋阳城,刘邦下令乘胜追击入侵之敌。网络配图冒顿单于兵驻代谷,隐蔽了精兵强将,只布署了一些老弱残兵引诱刘邦,汉兵果然中计。刘邦求胜心切,带领一队人马急速追赶,结果在平城东南的白登山被困。

  • 汉武帝的小故事:小店店主侥幸得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闲来无事,喜欢乔装打扮出去私游。在皇宫外面,结识了一些善于骑射的少年。网络配图每次出游的时候,汉武帝都事先嘱咐这些少年,在皇宫外的固定的一个宫门等候。以漏(古时的计时用具)下十刻为期。到时,他便带着几个内侍,换了服装,偷偷溜出皇宫与少年们相会。所以,那个相会的宫门又叫“期门”。有一天,汉武帝又

  • 刘秀为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帅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部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是中

  • 解说三顾茅庐:刘备为何一定要拉拢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且,拥有更

  • 他与吕不韦同出一辙送女入宫 只为立楚国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不韦

    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曾经与人讨论做什么生意回报最大,最后的结果是耕田只能有十倍的收益,贩卖珠宝可能有百倍的收益,而立国家之主的收益则是无数的。于是他不惜花大价钱帮助在赵国的秦质子异人归国即位,甚至有传说赵姬所生的嬴政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网络配图不过吕不韦所用的这招,在同时期也被人想到了,不清楚他们二人有没

  • 揭秘三国历史中为什么刘备唯独辜负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黄权,字横公,是如今四川阆中人,在他年轻时候,他曾经担任郡吏一职,后来被刘璋看中,任命为主薄。在公元211年,横公向刘璋谏言道“万万不可让刘备入蜀。”听完横公的谏言后,刘璋非但不采纳其谏言,反而让法正等人去迎接刘备,更进一步的是刘璋将横公外放为广汉长(广汉县长)。这便是黄权与刘备结下的第一道“梁子。

  • 行家里手!揭曾国藩最可怕的两大“板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