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世人对左宗棠的评价为什么总是时好时坏

世人对左宗棠的评价为什么总是时好时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4/2/15 13:26:11

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史”,“为一代之伟人”;命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立功地建纪念专祠,饰终之典备极哀荣。其同僚、部属、亲友撰写追怀悼念字,从不同角度追怀其丰功伟绩。由此持续了7年之久对左宗棠的颂扬褒奖热潮,且波不息。

20世纪初,反清民主革命兴起,陈天华、杨毓麟、邹容、章太炎等辛亥革命志士和党人对镇压太平天国、扶持清朝的“中兴名臣”深恶痛绝,尽情鞭挞贬斥,于是左宗棠被评价为“保护满奴”、“屠戮同胞”,其为人“原是不足道的”,是“满人忠顺之奴隶”,“实湖南之大不幸”。

民国创建,政局多年动荡不安,左宗棠一时被冷落,竟达20年之久,几成被遗忘的历史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日寇对中国国土不断蚕食进逼,最后于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存亡的危机,每个中国人被迫发出最后吼声的时候,以敢于抵抗外来侵略著称的左宗棠再次成为中国仁人志士褒扬的对象。

知识界对左宗棠的此轮关注和评价,首先集中在左宗棠收复新疆问题上,并及经营、建设西北的内容,突出强调他反抗侵略、建设国防的“边功”,以激发抗日爱国热情;其次为创办福州船政局等洋务活动,高度评价左宗棠为中国现代化作出的贡献,称誉左宗棠是“中国现代造船厂和纺厂的开拓者”。这段时间,有学者称左宗棠“为湖南近古人豪”。

当然也有学者在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进行分析时,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左宗棠等办洋务,“只是尽着为侵略者开辟道路的任务而已”,出征新疆时借洋款是帝国主义“支持专制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而换取在中国特权的第一声”。另一方面,因国共两党的对立,一些论著又间或包含借古讽今、含沙射影之辞。

新中国成立后,先是肯定左宗棠,但后来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左”的思想一度盛行,将阶级斗争理论和观点绝对化、简单化,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被全盘否定,一些学者指斥左宗棠是“大汉奸”、“极端反动的屠夫”、“军阀”、“法国代理人”,“与外国势力勾结”,“热心地替法国侵略者辩护”。“文革”时期,研究者对在“横扫”之列的左宗棠不敢问津,左宗棠研究存在十年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进行,左宗棠得到重新评价与基本肯定。1978年12月19日,杜经国在《光明日报》发表《试论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文,首先打破沉寂,使左宗棠研究重新引起史学界的注意。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学界开始改变全面否定左宗棠的看法,左宗棠研究不断纵深发展。特别是1982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在《红旗》杂志发表《学习历史,发挥爱国主义精神》的讲话后,左宗棠研究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直到20世纪末期。通过研究与争鸣,传统的偏见得到纠正,左宗棠作为杰出的爱国者形象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

梁小进先生新著《左宗棠研究著作述要》从时代脉搏与学术研究的互动中,对近130年来“全面肯定——基本否定——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重新评价和基本肯定”左宗棠的过程,进行了动态展示,揭示了隐藏在左宗棠研究背后广阔的历史文化生态。

左宗棠到底是“大汉奸”,还是“杰出的爱国者”,在今天相信已不成为问题,但左宗棠评价在百余年历史中的反反复复,其本身却颇引人深思。

标签: 左宗棠

更多文章

  • 揭秘: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登上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

  • 这个皇帝太奇葩 自己豪爽但严管官员私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是个长情的丈夫,与皇后马氏相亲相爱几十年,马氏死后一直未再立新后。但他并非一个专情的人,用今天的话说,是喜新不厌旧。尤其,他喜欢把手下败将的老婆据为己有。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实是豪爽,杀伐果断,对对手也好,对功臣也罢,凡是让他觉得碍眼的,杀无赦。网络配图他又是一个斤斤计

  • 东汉治边第一功臣是谁?文武兼备越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虞诩

    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方,说就好比衣服坏了,坏一件补另一件,还有一件完好的,坚持放

  • 包拯带来的疑问: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

  • 揭秘:三国司马懿的儿子各个都是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是一统三国之人,那么,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是否继承了司马懿的特质呢?还是各个都是草包,如扶不起的阿斗。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败家变卖国宝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溥仪

    1912年,溥仪在他六岁的时候,发布诏书宣布退位。至此,大清封建王朝被推翻。但是,根据民国政府所制定的《清室优待条例》,这位逊位的皇帝依然仍可以生活在紫禁城中,与他的家眷们获得由民国政府提供的每年400万元的生活津贴。网络配图1922年,年满16岁的溥仪到了成婚的年纪。虽说是位逊帝,但是宫中上下依然

  • 朱元璋杀贪官无数为何明朝仍笼罩在贪污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就靠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在少年时代由于家乡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父母相继死去。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之后参加起义军,在多年的生死战争中终于建立了大明王朝。网络配图

  • 功臣法正:竟是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法正

    学者根据史实对诸葛亮作出这样的评价:“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这样的完美程度。看起来好像诸葛亮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可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是诸葛亮绝对不敢招惹的,这个人就是法正。网络配图法正(176年-220年

  •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背后真相:不是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佗

    《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件事虽然不是小说家完全杜撰出来的,但历史真相与传说故事却有很多出入,真实的“刮骨疗毒”又是怎样的呢?网络配图1、关羽“刮骨疗毒”不是传说《三国演义》第75回记载,关羽指挥襄樊战役期间被曹军的一名弓弩手射中了右臂,回营拔出箭,发现右臂已青肿

  • 她一生在陷害别人 最后却成了别人的替死鬼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高英(?-518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任皇后。父亲高偃是宣武帝母亲文昭皇后的哥哥,也是宣武帝的舅舅,所以高英和宣武帝是表兄妹关系。高英和宣武帝才开始的时候两人感情很好,但高英野心比较大,生性好妒。宣武帝就渐渐疏远了她。宣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于氏,很得宣武帝宠幸,后来被封为皇后。而高英一直觊觎于氏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