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富帅:周武王姬发的首席乱臣

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富帅:周武王姬发的首席乱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3/12/17 9:06:11

你每天都可能遇见的伟人,就是孔夫子常念叨的周朝开国名臣周公旦。只要你会做梦,就会遇到他,天天做梦就天天见。他当然是圣品人物,儒家孔圣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后世儒生尊其为“元圣”。王族出身自然是很富啰,还很尊贵。但是荀夫子很削我面子,他批斗世人迷信看相的风气时说周公是个矮子,而且长得像折断的枯树——“文王长,周公短……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非相》)先秦大师动辄引用历史典故,而且有时候一家一套说法,教人看得头大。好吧,姑且相信荀夫子不是使用夸张修饰。周公个不高,可能跟法国皇帝拿破仑一样是个小个子。周公长得也不帅,没有迷倒万千少女的俊朗。但这与他成为伟人,半分钱关系都没有。人家可是他二哥周武王的首席乱臣!什么?乱臣?没错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说错。周公旦就是乱臣,武王钦定的乱臣。

《尚书·泰誓中》记录了周武王在河朔巡视诸侯联军的一次讲话。有一段话颇有意思“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我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受是商纣王的名字。武王说商纣手下人虽多,但是离心离德;我的手下少,但是同心同德,人心齐泰山移,所以伐商必定会取胜。这个“乱臣”当然不是乱臣贼子的意思。不然周武王也不会那么兴致勃勃地表彰他们与自己同心同德!所谓乱臣就是理乱之臣,拨乱反治之臣。周公就是这么个乱臣,治国定邦的能手。这十大乱臣是师尚父、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曹叔振铎、散宜生、南宫括、太颠、闳夭、武王后邑姜。孔夫子比较重男轻女,坚持认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把武王后排除在外。

在十人中,能力最为突出的是师尚父太公望和周公旦。两人同样文武全才,但而周公旦多才多艺超过了太公望。与太公望不同,周公不是底层草根,而是周王族的四王子。太公从小混迹在底层社会当中,满目所见也是腐败和不公。而周公出身的周国,被史家认为是当时的理想国。虞国和芮国发生土地纠纷,久久争执不下,于是两国君主到周地找西伯(周文王)做裁判。结果“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君和芮君看到周井然有序的德治风气,自惭形秽于是不再争夺土地。据说四十余个小诸侯国得知后归附周文王。

扣除胜利者自我标榜的水分,周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当时的一流水准。不然也不会吸引太公三就。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又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周公修成了一个文武双全、多才多艺、谦和有礼的高端人才。周武王即位,以太公望为老师,以周公旦为辅佐,召公奭、毕公高等周王族人才也在领导团队中。师尚父太公望是文王时的老臣,更多负责翦商战略和军事准备。而在同代大臣中,召公奭与毕公高为武王跟随左右,处理各种具体事务。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最受器重,主要负责内政民治,处置日常政务《史记·鲁周公世家》称:“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这份履历表明了周公在前半生还是很顺风顺水的。草根平民太公望混到七十岁才得以进入周国中央决策层工作。周公从小生长在政治家族,耳濡目染学习治国理政,无需向太公那样到处游说诸侯而不得用。

两人都是全能型顶尖人才,都是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伟人,但起点的差异决定了太公要多付出几十年辛苦,而周公可以年纪轻轻就进入人生的正轨。不过话说回来,周公虽然是“富二代+官二代”,却丝毫没有寻常贵族子弟那种趾高气昂的欠揍样。相反,按照儒家的标准,他又孝顺又仁慈;按照法家的标准,他政务能力很强,坚持原则而刚毅果断。尽管史料没有细说周公在治理内政时期做了什么,但周国财力物力蒸蒸日上是毋庸置疑的,否则牧野之战不会那么顺利。很可惜那时没有GDP的统计数据来印证周公的政绩。周公出色的政治才能在此时只发挥了一半,就已经深得二哥武王信任。在牧野之战中,武王让周公手执大钺(一种权力的象征)站在自己身边。进入殷都朝歌后,武王又举行了一系列杀人仪式(商纣王已死,但武王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破坏其尸首)、受降仪式、祭祀仪式。周人是个很崇尚仪式的民族。日后周公制作内容繁琐宏大的礼仪,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端倪。

仪式完了该干实事了。周武王分派任务如下: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六弟霍叔处监视商纣之子禄父及其手下的殷商遗民;召公奭释放被纣王关押的商臣箕子;毕公高释放牢里的百姓;让南宫括向百姓发放商朝国库鹿台的钱和钜桥的粮食;南宫括、史佚把王权象征九鼎带回去;让闳夭给被商纣杀死的王子比干修墓;宗祝在军中享祠。然后就班师西归了。把经过记录下了,作史书《武成》,分封诸侯,瓜分从殷商王宫里夺来的战利品……武王怎么没有给周公分配任务?因为周公是抓大局的人,不负责单项具体事务。武王原本就把自己的四弟当做宰辅之才来培养。虽然没有涉足具体事务,但随武王伐纣,进一步锤炼了周公总理全局的才能。这为他日后摄政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据说《说苑·贵德》记录,武王灭商之后,询问群臣该如何处置殷商遗族。太公说:“我听说喜爱一个人,连她屋顶上的乌鸦都喜欢;讨厌一个人,连他家的篱笆都要憎恨。把他们都斩草除根了,咋样?”武王表示很无语,于是又找来召公。召公说:“有罪的杀,无罪的放,咋样?”武王还是觉得不满意,于是又叫来周公。

周公说:“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安心种田去,不要受改朝换代影响,亲近仁慈之人。殷商百姓有过错,责任都要推到商纣王头上。”周公的怀柔政策,正是周武王心中所想。大概从那时候起,周武王心里就决定日后由周公抓大局总理百官。武王分封功臣,周公旦封于曲阜(孔子故里),建鲁国。鲁国跟齐国一样,地理位置靠东,负有征服江淮一带东夷的使命。这个战略布局的作用在不久之后就得以体现。周武王让周公旦留在中央继续辅政,让他的大儿子伯禽去鲁做首任国君。所以太公和伯禽处理完封国事务后,要回朝向周公报政。

武王与周公兄弟关系极好,很多事情都跟周公商量。武王召见九州长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远眺殷商首都朝歌。他回镐京后失眠了。周公问他为啥睡不着?武王说:“老天爷不保佑殷商,所以我们才成功。殷商建立那么多年,曾经用过三百六十个有名的人才,虽称不上功绩显赫但也不至于灭亡,才维持到今天。我还不能保证上天保佑我们周朝国运久长呢,哪里睡得着?我要勤勉努力守护好西土,另外,伊水洛水交汇之处地势平坦,以前还是夏人的居所,是个建都的好地方。”周公心领会神,在后来主持修建了著名的“十三朝古都,八代陪都”——洛阳(当时叫雒邑)。

周灭商第二年,天下还没完全平定,殷商遗民归附不久,商军残余势力还在东海边蹦跶,东夷集团尚未降服。但周武王病倒了。群臣都很紧张,连踩碎龟甲的太公都急得想和召公一去占卜吉凶。周公精心准备了一番,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祈祷。祷告之词很感人。周公说:“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史记·鲁周公世家》)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如果死神一定要收一个人,那么让我周家老四来代替二哥去死。按照规矩,周公让史官把自己的祷告内容记录在册。然后去占卜,得了个吉兆。他高兴地对周武王说,您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也许是老天爷感动其诚,也许是周武王听了弟弟的话精神好转。第二天,武王的病果然好了。然而,周公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把祷告记录锁进金匮里,严令诫守者不准泄露内容。此举为他后来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周武王不久后还是病逝了。武王之死迅速引发了天下大乱。更糟糕的是,叛乱者不光是殷商遗民和东夷,还有周王族的几位重量级人物。周成王此时年幼,最有实力的大臣是周公、太公、召公。为什么周朝那么快爆发政治危机?为什么周朝内部有人勾结叛乱势力?太公和召公持什么态度?周公又该怎样挽救这场关系周朝国运的危机呢?

标签: 周武王高富帅古代

更多文章

  • 天津教案中无辜获罪的张光藻:张光藻为何无辜获罪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天津教案,张光藻,清朝

    天津教案,俗称“火烧望海楼”,是一次天津人民反对外国传教士的斗争。清咸丰十年(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诱人入教,强占民地,激起民愤。同治九年(1870年)春,发生迷失幼孩之事,而拐犯的供词又牵涉到教堂。同时,群众多次发现教堂有人在黑夜抬小棺埋于义冢,一次

  • 清朝开国十大功臣排行:揭秘大清开国十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开国十大功臣,清朝,鳌拜,多尔衮

    NO.1 额亦都世居长白山英锷峪,姓钮祜禄氏,隶满洲镶黄旗。为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五大功臣即何和礼、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和扈尔汉)。康熙重臣遏必隆父亲,孝昭仁皇后祖父。公元1580年(明万历八年)努尔哈赤路过嘉木瑚寨,小住穆通阿家,与额亦都谈得十分投机。额亦都欣赏努尔哈赤的领袖气度,告诉姑姑要跟

  • 明孝宗朱佑樘: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完美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佑樘,一夫一妻,明君,

    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涌现出很多有作为的皇帝,有的皇帝被称为完美皇帝,其实人无完人,完美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说法。明朝有所作为的皇帝不多,但,明孝宗朱佑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位完美皇帝,他使明朝中兴且称为盛世,后世称之为“弘治中兴”。当然他还有一个标签,就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 明末历史解密:努尔哈赤因何决心起兵推翻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后金,七大恨,

    清太祖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即明朝嘉靖三十八年。那时明朝建立了近二百年,经历过辉煌也巩固了政权,但在1644年却被努尔哈赤创建的大清所取代,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努尔哈赤下决心推翻明朝的呢?努尔哈赤,满族人,满族的前身是女真,在明朝时女真分为四个分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努尔哈赤

  • 唐朝历史上职业差评师:崔涯诗评青楼和妓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青楼,妓女

    职业差评师,是因网上评点隐藏商机而催生的新兴职业,据说月收入可达数万元。然而,在读史过程中,我却发现,这种职业在唐朝的时候已经有了。唐朝有个叫崔涯的人,诗写得不错,因而在扬州一带小有名气。崔涯这个人,生性放荡,喜欢流连于花街柳巷,被时人称作“青楼达人”。因为他对各家青楼都熟悉,所以在平日聚会时,经常

  • 将相和释义解:可以看出乎廉颇当将军是尚且年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

  • 汉高祖刘邦的另一面:非文盲而且善于作诗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大风歌,吕雉,

    唐朝有个叫章碣的人,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曰:"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刘邦与项羽到底读没读过书,到底是读了多少书,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学专业是什么,这些全得

  • 为何说萧何贪污自毁清誉是君主时代臣子的悲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何,刘邦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经评价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再深入分析一下,张良在汉朝建国后已经不管事,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以后基本处于一种被“限制居住”状态;萧何曾经

  • 慈禧为什么要杀珍妃?珍妃自己作死和变法无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珍妃,慈禧,变法,

    溥仪出狱后,第一个出门探访的人就是末代进士商衍瀛(右),商此时已卧病在床,他说:“皇帝,我跟着您走。”溥仪忙说:我们都跟着毛主席走。不久,商衍瀛辞世。庚子年间八国联军逼近京城,慈禧研究西逃路线,到了乐寿堂后边。商议中,她让太监的二总管上东北三所,把打入冷宫的珍妃提出来。珍妃怎么被打入冷宫的呢?众说纷

  • 后晋重臣杜重威:比石敬瑭还要反复无常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后晋,杜重威,石敬瑭,

    杜重威(?-948),因避后晋出帝讳,又名杜威,朔州(今山西省朔县)人,五代后晋大臣。晋高祖石敬瑭的妹婿,封舒州刺史。先后率军讨伐张从宾、范延光、安重荣,以功被拜为潞州节度使,加平章事,后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后任成德军节度使。契丹南下时,为晋军主帅,率十万兵马投降,拜为太傅。后汉刘知远称帝后,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