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遇吉:镇守宁武关为大明王朝最后战死的武将

周遇吉:镇守宁武关为大明王朝最后战死的武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94 更新时间:2024/1/25 7:05:42

1644年1月3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率50万大军北征。3月19日拂晓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覆灭。可谁也没有想到,从西安到北京几千里,一路上几乎没经历大规模的战斗。与大顺军展开最后一战的不是高城深池的北京城,也不是雄关险隘的居庸关,更不是北方重镇大同、宣府,而是在一个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的地方-宁武关。

宁武关,即今天的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明朝时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在山西、河北境内修筑长城,设置关隘,其中在山西境内设偏头、宁武、雁门三关。三关之中以宁武居中,控扼内边之首,位置尤为重要。

1644年大明覆灭前的最后,也是最惨烈的一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而此时镇守宁武关的,并最终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员殉难的武将,也在这里。他的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恐怕也是非常陌生的-周遇吉。

据记载,周遇吉,号萃蓭,辽东锦州人。少年天生神力,勇武善射,后从军,每次作战都是冲锋在前。此后因功担任京营游击、前锋营副将等职,先后跟随张凤翼、孙应元、杨嗣昌等人在河南、湖广一代征讨张献忠、李自成等起义军。周遇吉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子少保、左都督。(那时候的起义军还处于流寇状态,未成心腹大患)

1642年冬,李自成率起义军围攻开封,山西总兵官许定国奉命率军驰援,行至半路,军队一夜之间全部溃散。许定国以罪下狱论死,命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官一职。而周遇吉本人善于练兵,曾编练京师的勇卫营为黑虎头军,成为一时之劲旅。

到任后,周遇吉裁汰老弱,编练“敢死队”,修缮城防,打造兵器、铠甲,一时之间,在山西编练出一支精兵。然而留给周遇吉的时间太短、兵员不够、军饷又太少。

1643年冬,李自成攻占整个陕西,准备渡过黄河,经山西北上。作为山西总兵(相当于山西军区司令)的周遇吉积极部署黄河防守事宜。鉴于黄河流经山西境内2500百里,且处于冬季河流结冰,处处可以渡河。周遇吉决定分段防守,自己率兵防守北部河段,南部河段由山西巡抚蔡懋德防守。而崇祯帝调来援助的熊通等2000人,被派往守河。

1644年1月李自成大军出兵山西,平阳守将陈尚智迎降,守河官兵纷纷溃逃,沿河州县望风而降。1月29日,李自成大军从沙涡渡过黄河,直插三晋。2月6日兵临太原城下,2月7日兵微将寡的太原城陷落,巡抚蔡懋德自杀。

李自成随即派遣奉命支援的降将熊通劝降驻守代州、宁武地区的的周遇吉等人。周遇吉“立斩之,传首京师”,李自成于是率军进攻代州。周遇吉一面凭城固守,一面利用起义军的轻敌,派遣奇兵偷袭。几天下来,李自成起义军死伤万余人,却不能攻陷代州。但明军粮饷不足,后援不济,被迫放弃代州,退守宁武关。

2月15日李自成率大军包围宁武关,扬言:“五日不下,且屠”。于是双方在宁武关前展开激战。起义军架云梯,采用人海战术攻城,明军则用弓箭、滚木礌石防守,同时将大炮驾着城楼之上,四面开炮。就这样双方鏖战三天,毙死起义军万余人,而明军火药同时也用尽,城防岌岌可危。

有人提议不如和李自成讲和,周遇吉怒斥道:“今能胜,一军皆忠义。即不支,缚我予贼。”(胜了,全军都是忠义之士;如果败了,把我绑了送给敌军)。同时周遇吉在城内埋伏精兵,出老弱诱敌入城,然后下闸关门,伏兵四起,击杀义军千余人。这时李自成也从别处调来大炮攻城,城墙几处都出现残破,但依然没能攻陷宁武关。

于是有人向李自成提出建议,再次利用人海战术,轮番攻城,前队死,后队继。就这样起义军于3月1日最终攻破宁武关。周遇吉率领残兵与起义军展开巷战。激战中,战马被射倒,周遇吉徒步,以短刀仍然杀死数十人。

战至最后周遇吉“身被矢如(刺)猬,竟为贼执”,犹然大骂不屈,被起义军“悬之高竿,丛射杀之”。而此时周遇吉的妻子刘氏率领家丁“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最后起义军“纵火焚之,阖家尽死”。

面对残酷攻城战,戎马多年的李自成竟然萌生了退意,召集众将商议:“宁武虽破,吾将士死伤多。自此达京师,历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

众人正没有主意的时候,大同总兵姜瓖的降表就到了。李自成大喜过望,正款待使者的之时,宣府总兵王承荫的降表也到了,于是李自成决心率大军挥师北上。抵达居庸关时,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开门归降,最终北京城不守,大明王朝走向覆灭。

宁武关之战虽然短短十几天,但周遇吉以万余人抵抗李自成几十万大军,极大的杀伤了起义军的精锐。根据时人记载 “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对后来的山海关之战造成了一定影响。就连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也曾对人说:“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

有学者认为宁武关一战对全局影响不大,但毋庸置疑的是宁武关是大明王朝最后一战,总兵官周遇吉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的最高含义。

终生不降清的大诗人屈大均有诗赞曰:

襟带河汾玉殿长,一朝弓剑委秋霜。将军死战哀宁武,帝子生泽恨晋阳。

马首关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罢清高。悲风处处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

标签: 周遇吉李自成崇祯帝

更多文章

  • 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在用人上远比刘备大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刘禅,蜀汉,

    庞永认为:“残暴之君在位,臣民颂他为救星;仁德之君在位,百姓视他为赘疣。”孟德斯鸠说:“那种历史记录读来乏味的国家是幸福的。”王学泰说:“统治者的招抚政策能使更多老百姓活下来,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被招安的老百姓不必再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得一日之果腹;从

  •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非要杀掉曾经让梨的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孔融,曹操,三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演义中,曹操打算出师讨伐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点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这是虚构。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诛杀。孔融

  • 揭秘秦朝之:原来秦始皇是历史上的武术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朝,秦始皇

    历史上武力值高的人很多.不过呢,大家想必都忽视了一个真正的高手,秦王遇刺的过程相信就不用大家重复了.作为一个千挑万选出来的刺客,荆柯的武力值我想大家是不用怀疑的,起码要有超出常人的武功和敏捷.而且手持淬巨毒的划个小口就必死的匕首。那么,我们来看看刺杀的过程。第一幕:贴身近刺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

  • 史上作法自毙第一人:商鞅死在自己制定之恶法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商鞅

    商鞅是卫国公室之后嗣,源出姬姓,因而又被称为卫鞅。到了商鞅这一代,由所以旁系子孙,家庭现已败落了,流落到异国,给魏国相国公叔痤当食客。此人不甘心久处人下,少年时吃苦向学,史称其“好刑名之学”。——刑名之学,即是法家的学说,走的是李悝、吴起的路数,和后世“法治”辞附近而意相差甚远。中国古代的法家不以保

  • 解密:三国降将中为何只有于禁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降将,于禁,

    如果没有被曹操派去救援樊城,抵御关羽,于禁同志的一生堪称完美。关羽的“水淹七军”,彻底毁了号称为曹魏“五子良将”的于禁同志。晚节不保,是对于禁同志一生最好的注解。为什么要说晚节不保呢,因为水淹七军之前的于禁,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堪称三国一代名将。而有了水淹七军这一出之后,于禁的一生彻底暗淡,名誉、人

  • 让大唐畏惧三十年的吐蕃名将论钦陵 打败薛仁贵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薛仁贵,论钦陵

    提到吐蕃,人们最先想到可能是金庸小说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历史上曾经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以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人。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吐蕃偏居一隅,远离中原王朝,使得现代的人们对这个在神秘雪域上的帝国知之甚少。根据西藏传说,大约在前127年的时候,吐蕃各部迎立聂赤赞布为赞普(王),到唐太宗时期,松

  • 万夫难敌!历史上真实的瓦岗寨四大骠骑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历史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众多起义军中,以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势力最为强大,他们麾下猛将如云,曾一度具备一统天下的潜力。617年李密成为瓦岗寨的首领后,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加入,实力大增。李密在军中挑选出的骁勇善战八千人,分左右卫,由四员骠骑猛将统领,称为“内军”。李密曾得意地言道:“

  • 气吞万里如虎:叱咤风云的南朝第一雄主刘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裕,南北朝

    1205年南宋权臣韩侂胄为提高自身威望,开始筹备北伐事宜。他一面重用主张抗金的辛弃疾、陆游等人,同时派人刺探金国情报,准备随时出兵。对此辛弃疾认为准备尚不充分,时机尚不成熟,写下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引用典故,希望北伐要像刘裕那样“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不要轻率而为,“赢得仓皇

  • 揭秘:楚霸王项羽第一次展示超绝武功秒杀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楚霸王

    陈胜起义的消息也越过大江,传到了江东大郡——会稽,这会稽郡,说起来可是个大郡,管辖着今天浙江的大部分和江苏的南部,居民在百万人左右,下设大小20多个县城,当时在任的郡守,唤作殷通。会稽,其实就是会计。绍兴有座会稽山,当年大禹在这里开全国诸侯代表大会,“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所以古代的会稽,就是现

  • 历史上最会装的皇帝杨广 14年折腾毁掉庞大帝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杨广

    说到隋炀帝杨广,很多人都会联想起三件事,东征高句丽、大运河和洛阳城。不过这个人的失败在于急功近利,但三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偏偏要一代人就做完。这么不惜民力,国家不败亡才怪。其实这个人还非常会伪装自己,为了能够击败各个杨勇,杨广可以说做到了尽善尽美。但是毕竟这不是真实的杨广,在杨广登基之后,他也出现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