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煜身世着实“悲惨”:没有当过一天“皇帝”

李煜身世着实“悲惨”:没有当过一天“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83 更新时间:2024/3/6 16:23:00

李煜做过皇帝?事实上李煜只是做了15年的“国主”,连一天“皇帝”都没有做过。这么说有些人肯定不服,国主不是皇帝?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需要科普一下“国主”和“皇帝”两个词的意思:

【皇帝】

(名)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国主】

(1).犹言国君。旧题汉 李陵 《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

(2).小国之君的称号。《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世宗许之,始赐景书曰:‘皇帝恭问江南国主 ’…… 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周正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仁宗时,册命赵元昊为夏国主。”

根据上面查字典的解释,“皇帝”是封建社会某个朝代或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国主”则是封建社会割据一方的小国政权的国君。李煜显然属于后者,具体原因如下:

一、李煜父亲李璟时南唐已向后周称臣:

《旧五代史·僭伪列传一》:是时江北诸州,唯庐、舒、蕲、黄四郡未下,世宗因谓觉曰:“江南国主若能以江北之地尽归于我,则朕亦不至穷兵黩武。”觉闻命欣然,即遣人过江取景表,以庐、舒、蕲、黄等四州来上,乞画江为界,仍岁贡地征数十万。世宗许之,乃还京。自是景始行大朝正朔,上章称唐国主臣景,累遣使修贡,亦不失外臣之礼焉。

二、李煜父亲李璟避周信祖讳而改名景: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世宗营于淝水之阳,徙浮桥于下蔡。景遣林仁肇等争之不得,而周师取滁州。景惧,遣泗州牙将王知朗至徐州,称唐皇帝奉书,愿效贡赋,陈兄事之礼,世宗不答。景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光州刺史张绍、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讷皆弃城走;延鲁削发为僧,为周兵所获。蕲州裨将李福杀其刺史王承隽降周。景益惧,始改名璟以避周庙讳,遣其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献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石、金银罗绮数千,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以求罢兵。世宗不报,分兵袭下扬、泰。景遣人怀蜡丸书走契丹求救,为边将所执。光州刺史张承翰降周。

三、李煜父亲李璟时江南已向北宋称臣:

《宋史·世家一》:建隆元年,太祖受命,即遣使以书谕景。初,显德中,江南将校相继来降,周成等三十四人皆在京师,至是遣归。

四、李煜父亲李璟的皇帝谥号为宋追封:

《续资治通鉴长编·建隆二年》:唐主煜追諡其父景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号顺陵。盖因冯谧以请於上而为之。

五、李煜即位国主时江南奉北宋为正朔:

《江表志·卷下》:玄宗初幸洪都,留后主居守金陵。数月,玄宗殂。遗诏煜就金陵即位,称北朝正朔建隆壬戌岁也。后主天性纯孝,孜孜儒学,虚怀接下,宾对大臣,倾奉中国,惟恐不及。

六、李煜即位国主后下令贬损南唐制度:

《江南野史·后主宜春王》:自是后主惧不敢登使者船。秋抚州齐王景达卒。遣弟宜春王从谦入朝京师。冬有商人上密事,请窃往江陵焚烧北朝所造楼船战舰数千艘,乞割符验。后主惧事泄,不敢听。于是商人遁去。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省为左右内司府,尚书为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弘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降诸王为郡公。初,台阁殿各有螭吻。自乾德后天王使至则去之,使还复用,至是遂除。

七、李煜死后北宋没追封李煜皇帝谥号:

马令《南唐书·后主书》:九年春,俘至京师,封违命侯,授左千牛卫上将军。太宗皇帝登极,改封陇西公。太平兴国三年,公病。(原注:书公者,皇朝所封也。)命翰林医官视疾,中使慰谕者数四。翌日,薨。在伪位十有五年,年四十二,追封吴王,以王礼葬洛京之北邙山。(原注:复书王者,皇朝追封也。)

八、李煜即位国主后南唐国号改为江南:

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开宝四年冬十月,国主闻太祖灭南汉,屯兵于汉阳,大惧。遣太尉、中书令郑王从善朝贡,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从之。

由上面本人整理的历史资料可知,李煜归宋前的身份为江南国主,是北宋的臣子,并不是皇帝,李景之所以以皇帝礼下葬,是因为“南唐主李璟死,子煜嗣,遣使请追尊帝号,从之。”李煜之所以即位,也是因为上表宋太祖经过赵匡胤同意的:“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 就算江南群臣国人皆称昭惠后周娥皇为皇后,周后实际上依然是国后而不是真正的皇后。所以李煜的父亲李璟才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网友称“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不是让李煜做“坑爹”的行为么?正确的表述是“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称其为南唐后主或江南国主都是可以的。

接下来简单扼要地说一下为什么“李煜生于帝王之家”这种说法也是历史谎言,主要原因是李煜在出生时其父辈祖辈还没有成为“帝王”。李煜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三月至八月之间,也有一些资料说李煜生于七夕此处暂且存疑。天祚三年(937年)冬十月南吴睿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李昪),徐知诰即皇帝位改元为升元元年国号大齐(南唐)。也就是说李从嘉(李煜)出生于南唐建立之前,当时李煜的祖父李昪还只是南吴分封的齐王。天祚元年(935年)李昪受封齐王后立李璟为王太子,李煜出生时的身份是南吴-齐国的王孙,此时的李煜可以算是生于帝王之家吗?本人认为此说并不准确:李昪受封的齐国只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中“南吴”中的齐国,如果这样的小政权君主国也能算作“帝国”的话那“帝王”二字未免太没分量。查字典对“帝王”的解释如下:

【帝王】

(名)指君主国的最高统治者。

帝王原本是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禅,三代殊继。” 成玄英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夏、殷、周。”后来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有人将国主、诸侯王等统称为帝王是不恰当的,帝王应是封建社会正统王朝的君主。记载历代君臣事迹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将君主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等几部,南唐属于僭伪部,《册府元龟●卷二百十九◎僭伪部·总序·姓系·年号》原文如下:

后唐李棨(城北之徐公注:应为“南唐李昪”),本海州人伪吴大丞相徐温之养子也。温字敦美亦海州人初从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起兵於庐州渐至军校唐末青州王师范为梁祖所攻乞师於淮南杨行密发兵赴之温时为小将亦预行其师次青之南鄙师范已败淮兵大掠而还棨时幼犀为温所虏温爱其慧黠遂育为己子名曰:知诰温仕吴至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封东海王温卒棨为中书令累封齐王晋高祖天福二年杨溥逊位於棨国号大齐棨自云:唐玄宗第六子永王璘之裔天宝末安禄山连陷两京玄宗幸蜀诏璘为山南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采访等使璘至广陵大募兵甲有窥图江右之志后为官军所败死於大庾岭北故棨指以为远祖因还姓李氏始改名曰:棨国号大唐棨僭位七年卒长子景嗣位皇朝建隆二年卒子煜袭伪位开宝八年为王师所平(始棨以晋天福二年僭位凡三世三十九年)。

唐李棨晋天福二年以伪吴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受吴禅僭即尊位国号大齐改元升元建都於金陵寻改国为唐在位七年。

李景棨之长子嗣伪位改元保大周世宗南伐遂称唐国主行显德年号。

由于南唐先主李昪是篡吴称帝、而唐国主李璟和江南国主李煜分别向后周和北宋称臣,所以南唐政权被位居中原的正统王朝称为“僭伪”,南唐的建立是“僭越”、南唐君主在位被称为“伪位”,综上所述,说李煜生于帝王之家也是不妥的,长于帝王之家还可以接受,王国维先生曾经评价:“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城北之徐公注:此处指南唐后主李煜)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生于(齐国)深宫之中也是恰当的

标签: 李煜皇帝国主

更多文章

  • 解密:孔子为何说弟子宓子贱堪比尧舜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学生,三皇五帝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孔子一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出色的官员。孔子的成就很大,许多弟子都担任各国的重要职务。孔子的一位地址宓子贱也被任命为单父地区的长官,宓子贱管理单父一段时间,口碑很不错。孔子也听到了一些宓子贱治理单父的情况,很高兴,又有些担心,于是亲自来到单父

  • 历史奇事:尹铎少交赋税为何受赵简子嘉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简子,尹铎,赋税

    赵简子是春秋后期的名人,曾经在晋定公时代执掌晋国大权,把面临灭绝的赵氏再度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并且奠定了赵氏由家变国的基业。赵简子一生,有许多的辉煌事迹,本文单说一件小事。在《资治通鉴》公元403年有如下记载: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

  • 揭秘:晚年纪晓岚为何被乾隆帝斥为“无用腐儒”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纪晓岚,乾隆,清朝

    导读:晚年的纪晓岚,虽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形同俳优。1785年,员外郎海升殴死发妻,身为左都御史的纪晓岚参与审案,被乾隆皇帝斥为“无用腐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

  • 明朝史上永乐大帝朱棣是如何教训越南的属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明朝,教训,越南

    导读:中国有句古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当然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但如果此人屡次挑战我的底线,当然迎接他的肯定就是猎枪。明朝的永乐皇帝就是这样对付敢于挑起事端的越南王的。当时的越南名叫安南,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明朝局势日趋稳定。安南的宰相黎季犛发动军事政变,不仅杀死了安南王父子,还自己夺

  • 三国历史上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差点死于曹操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曹操

    导读:诸葛亮走出茅庐之前,和曹操似乎没什么交集,然而,少年时代诸葛亮的命运也曾悬于曹操之手。这还从得从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谈起。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琅琊一带,其实也就是诸葛亮的家乡。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去迎接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谦派部下阴平去护送。当时曹家的辎重有一百

  • 揭秘:楚国史上第一高富帅武装求婚却吃闭门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高富帅,求婚

    导读:且说公元前541年的春天,中原大地东风吹拂,万物复苏,桃红柳绿,山川河流一片欣欣然,春光明媚之中,迎来了一支喜气洋洋的大队伍,有蔽天的彩色旗帜,有扬起十里灰尘的联翩车队,上千匹骏马仰天长嘶,好不热闹。车队的核心,是一位相貌俊美,身材修长的公子哥,他是高富帅:楚国的公子围。公子围当时的职务是楚国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斩首日本人最多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杀日本人,最多,戚继光

    导读: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惊人战绩: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

  • 失去双足的一代军事家孙膑如何两次击败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膑,战国,战国军事家,古代名将

    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仿佛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下山遇害 壮志不

  • 揭秘:三国历史上曹魏名将张辽的求职之路大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名将,张辽

    导读:张辽是三国名将,也是曹魏集团第一猛将,因战功卓著拜前将军封晋阳侯,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是早期的张辽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战乱中不断亡命天涯,若不是曹操慧眼识人,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纵观张辽的求职与建功立业之路,对当今不无借鉴作用。《三国志》说,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那么聂壹

  • 英国海军司令贝蒂简介:日德兰海战的胜利保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贝蒂,日德兰海战,一战,

    这位总喜欢歪戴军帽摆酷的帅哥被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闪亮的海军将星。此君酷爱冒险,勇冠三军,冲劲十足,只要发现敌舰,他就像猛兽捕猎似的,一旦咬住绝不松口!他的上司杰利科海军元帅对他有一句相当经典的评价:给他的船越多,他的胆子就越大!贝蒂他爸是个船长,所以他的冒险和勇气十有八九来自遗传。加入皇家海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