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初功臣只有徐达的后人受到优待是因为徐达忠?

明初功臣只有徐达的后人受到优待是因为徐达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32 更新时间:2024/1/16 17:47:13

读《明史》《徐达传》,有一句话,颇费思量。“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此句字面,当好理解。当年协助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诸功臣,只有大将军徐达的子孙,承袭魏国公和定国公。其他的功臣,大抵都是被朱元璋杀的杀了、贬的贬了。其后人,当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因此,有人说,朱明王朝恩泽徐达子孙,盖因徐达之忠也。

徐达忠则子孙福乎?我不敢苛同。

徐达(1332-1385)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隶属之下。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首屈一指的最大功臣。但是,徐达为人低调、小心谨慎、常以忠心待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

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可说是极其信任、亲近倍至,经常“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朱元璋曾说,“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他甚至还将他住过的旧邸赐给徐达。但是,徐达坚决不要,“达固辞”。还有一次,朱元璋与徐达一块饮酒。好酒量的徐达被刻意灌醉,他居然盖着皇上的被子倒头睡着了。待到醒来,徐达大惊失色,“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显然,朱元璋是在有意试探徐达的忠诚。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表其坊曰‘大功’”。徐达是大将军,可说是威风凛凛,但在朱元璋面前,他已到了“恭谨如不能言”的地步,似乎连话都不会说了。

观野史,甚至还有“胜棋楼”的故事传世。足见徐达之忠心。有一次,朱元璋召见徐达下棋,并要求徐达不能让棋,认真对弈。据说,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仍然未分胜负。待到终盘之时,徐达突然不再落子。朱元璋错谔:“将军为何迟疑不前?”徐达乃跪倒在地,答曰:“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这才发现,棋盘上的黑子已被摆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为高兴,便将此楼、以及莫愁湖花园一并赐予徐达。这就是“胜棋楼”的来历。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之戒心。那些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的大臣们,大都居功自傲,甚至极为放肆。再说,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据说颇有“唐之风”、“不嗜杀戮”。朱元璋最担心之处,当然是太子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叔叔伯伯辈的人。因此,朱元璋自坐上皇位之后,就已暗下杀心,决定替儿子“清理门户”,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全被他杀光了。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后来均难逃厄运。唯有徐达,却让他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让他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坊间传说的“功臣楼”事件,朱元璋显然对徐达网开一面了。朱元璋曾评价徐达:“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然而,徐达依然是莫名地去世了。明史记载相当简单:“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徐达背生毒苍是事实,朱元璋赐死之意,却是后人想像的。徐达英年早逝,后人当然是要浮想连翩的。以朱元璋的无赖为人,这是不奇怪的。徐达去世,朱元璋甚为悲痛,明史说:“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以徐达之功,大明王朝当然要厚待徐达之后的。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候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靖难之乱”。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

他的大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明史说其“长八尺五寸,有才气”,颇有其父风采,也是一位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人。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因削藩而引发燕王朱棣造反。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明史有简单记载:“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这段故事,其实是曲折的。话说建文帝削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藩,便将矛头指而燕王。以燕王性格,自然不从,便决定起兵造反。但是,朱棣起兵之时,也用了缓兵之计。他听从谋士言,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往南京请安,“以为礼”,可使朝廷不疑。朱棣的儿子们到了京师,便有人进谏,建议将燕王之子拘为人质。“拘留三子,亦与拘留燕王无异”。然而,建文帝毕竟年轻,缺乏政治经验。他的回答是:“拘留非礼”,“无罪而拘留之,则燕王之举兵有辞矣”。

然而,徐辉祖不认同。尽管,燕王之子,论亲情,还是他的外甥。他们三人进京,也住在舅舅徐辉祖府中。徐辉祖特别担心的,是燕王次子朱高煦。他认为此人“勇悍无赖”,便密奏建文帝:“燕王久蓄异志,今遣三子来,实天夺其魂。陛下留而剪除之,一武士力耳;若纵归国,必贻后患。”他还说,次子朱高煦“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这话说得太绝了。预言此人不仅会反皇帝,还会反他父亲的。徐辉祖甚至建议,若要放回朱棣之子,也必须留下次子朱高煦,“可剪燕王之一臂。”但是,建文帝踌躇不决,最终还是决定“旨着三子还国”,下决心要放他们回去了。这个朱高煦更是生性狡猾,他听闻消息,居然盗了舅舅徐辉祖的一匹良马,“假说入朝”,掉头一路绝尘,跑了。徐辉祖着人想追,也追不回来了。

燕王起事之后,徐辉祖也奉旨出征。他有智有勇,曾“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燕王率军渡江,徐辉祖亦“引兵力战”。建文帝兵败,朱棣进占南京,徐辉祖仍保气节,“独守父祠弗迎”。他呆在徐达王府里,拒不出迎。这个父祠,就是南京秦淮河边的白鹭洲,在印月桥西南堍处,史称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也叫东园。当年徐达的王府。这个地方,我曾去过。后人曾在此地建徐辉祖雕像,以示纪念。朱棣当上永乐皇帝,自然火冒三丈。可是,要杀他也不易。其一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其二,朱元璋曾颁给徐家免死铁卷。朱棣无奈,只好把徐辉祖终身监禁于此,五年后去世。明史说:“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一代名将徐辉祖至此再未走出白鹭洲。徐辉祖的长子徐钦虽袭承了爵位,永乐十九年则因故触怒朱棣而被“罢为民”。看来,朱棣是一个记仇的人。

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官至左都督,也圈入“靖难之乱”。他至少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给朱高煦通风报信,直接导致其逃遁。第二,在建文帝面前,力保燕王朱棣,竭力主张放朱棣三个儿子归国。当建文帝征询他的意见时,徐增寿竟然顿首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显然,这个徐增寿是特别念亲情的。自己姐夫、自己外甥,他当然是要力保的。但是,燕王毕竟还是反了。待朱棣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之时,建文帝当然要拿徐增寿兴师问罪。明史记载说:“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徐增寿当然是哑口无言,建文帝气极,竟当场拨剑将其杀了。徐达特别渴望其增寿的小儿子,竟然命断皇宫,也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朱棣攻入皇宫之时,徐增寿的尸体仍横在殿上。他曾抚尸痛哭。徐增寿因此被明成祖朱棣“追封武阳侯”、“封定国公”。他的儿子徐景昌嗣袭爵位,但是徐景昌后来也因为“骄纵”而被“夺冠服岁禄”。

由此看来,什么友情、亲情、感情,碰上不讲人情的政治角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只可叹,徐达英雄盖世,四个儿子,长子徐辉祖、四子徐增寿,死于非命。他的次子徐添福也早早夭折。仅有三子徐膺绪曾授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得以善终。仅此而论,朱明王朝岂敢称恩泽于徐达后人乎?

徐达死后,葬于今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至今其墓仍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碑也是明朝诸功臣中最大的,碑文亦由朱元璋亲撰。此碑奇特之处,仍是碑文中竟然有标点(即句读),堪为罕见。朱元璋曾评价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然而,墓独大有何用?口碑又有何益?

标签: 徐达朱元璋国公

更多文章

  • 直臣海瑞为什么能在无法无天的嘉靖帝时期生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靖,严嵩,海瑞,

    嘉靖一朝,言路尽绝。这是定了案的。嘉靖世宗皇帝朱厚熜,坚持追尊其生父为皇帝,“议大礼”而我行我素,或以杀或以贬,直至血染“左顺门”。此后一二十年间,朝廷上下,无人敢言,满朝死气沉沉。嘉靖皇帝的原则很简单,你敢言,我就敢杀,谁人奈何我也?然而,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一个叫海瑞的六品官员、户部主事,平地一声

  • 解密: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万历皇帝为什么宽待言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万历,神宗,太子,

    读明史读到《神宗本纪》,顺带着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感触良多。“扒着门缝看历史”,原本不想写任何一位皇帝。毕竟,皇帝一般都是另类的。比较难写,也比较难把握。深宫之中,万人之上,其心谁知耳?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1620),乃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

  • 汉代最昏庸的桓灵二帝:卖官 好色 嗜酒一无是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桓帝,汉灵帝,裸游馆,

    汉代两位败家皇帝汉代是一个怪异的朝代,东西汉一共29位皇帝,竟然出现了多位怪皇帝:汉文帝、汉袁帝同性恋、汉桓帝、汉灵帝荒淫无度、汉惠帝痴呆……就连英明的汉武大帝,也被怀疑为双性恋。汉桓帝卖官鬻爵汉桓帝是一个好色的皇帝,他到处搜集美女,在后宫藏了佳丽千万,以满足其奢侈荒淫的放纵生活。他还异想天开地要"

  • 真实的清朝纪晓岚:非清官非重臣怕鬼还是胖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纪晓岚,和珅,乾隆,

    在民间,纪晓岚是一位才华四溢、忠直正义的人物,有关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他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继授编修,因为擅长词对而被乾隆留在身边,升为侍学士。但纪晓岚一生并未做过一天大学士,只是在临终前勉强做了一个月的协办大学士。纪晓岚一生著述甚丰,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 四库全书 》、《 四库全书

  • 明君汉景帝的另一面:杀名将,名臣逼死亲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景帝,明君,周亚夫,

    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之一,汉景帝刘启爱护百姓、鼓励农桑、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使当时的社会更加安定,百姓更加富足,封建统治秩序日臻巩固;尤其是在他谦恭简朴、以身作则的带动下,社会风气也日趋好转。汉景帝因此被后人奉为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景仰、膜拜的好皇帝,却先后做出了怒杀吴太子

  • 最奇怪的谥号:东吴君主孙权被谥为“大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孙权,东吴,大皇帝,

    三国时期的三大杰出政治家中,孙权有好几个“之最”:他寿命最长,活了71岁;主政时间最长,执掌东吴政权长达52年之久;去世最晚,死于252年,谥大皇帝,庙号太祖,是中国古代史上三百多位帝王中死后唯一被谥为“大皇帝”者,被誉为“千古大帝唯一人”。孙权承继父兄之业,年未弱冠而坐拥江南。期间孙权善度大局,策

  • 洛神甄宓之死婆婆卞夫人是幕后推手?甄宓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甄宓

    甄氏之死,婆婆卞夫人是幕后推手?甄氏的死,似乎已经是定案。《三国志》明确记载:“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确实,甄氏的死,和曹丕的另一个女人郭女王密切相关。郭女王在甄氏死后成为魏国皇后,是甄氏之死的最大得利者。同时,甄氏的死,也源自曹丕的薄情,如果不是曹丕的冷淡和残忍,郭女王不可能下狠手整死甄氏。不过

  • 宋仁宗抢夺人妻被追讨:宋仁宗是个好色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仁宗

    历史上宋仁宗不是一个好色皇帝,不过宋仁宗既然是一个正常男人,自然对女人也就有许多渴望。他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女人首先都是他皇帝老子的女人。何况自古以来,无数人就把自家的女人被皇帝宠幸当作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可是千百年来,君王好色就被认为是误国取祸之道,于是,宋仁宗因为

  • 刘邦的才能与运气:揭秘刘邦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

    刘邦的才能与运气一,刘邦的基本情况1,家庭背景首先说说他的名和字,也就是涉及到他究竟是什么成份。史记上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汉书的记载与之相同。可见直到两百年后的班固,也是认为刘邦是没有名的,至于邦这个名,当是做了皇帝之后的事。季者,排行也。他的长兄叫刘伯,次兄叫刘仲,大致意思

  • 身死后被灭族:历史上平西王吴三桂如何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吴三桂,平西王

    导读:公元1644年3月19日的凌晨,明帝国走到了油枯灯灭的最后时刻。此时的大明皇宫里一片死寂,饥饿愤怒的农民军已经相继攻陷了外城,冲天的火光将紫禁城映照得更加金碧辉煌。崇祯皇帝听着宫外传来隐约的厮杀声,在火光的映照下踉踉跄跄地走到了煤山,结束了自己三十四岁的生命,也结束啊了一个延绵276年的庞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