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继位的?夺嫡为何他能胜出

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继位的?夺嫡为何他能胜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82 更新时间:2024/1/3 22:40:15

雍正是怎样登上皇位的,一直是个谜题。从他继位那天开始,到现在争论都没有停。有很多学者认为雍正登基并非是合法继位,那么关于雍正登基一事众学者都有哪些看法呢?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这位皇帝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继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雍正的继位疑案,看看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关于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那么,雍正到底是继位还是篡位一起来看看吧。

据野史记载,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竟有五种之多。

其一、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继位后,将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其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祯。

其三、“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其四、“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祯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

其五、“年羹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所有传说中,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按照学术界的研究,传位诏书修改其中的某些字来改变诏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为清代的传位诏书同时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戏说者说的增加汉字比划来改变意思是做不到的。同时诏书中会直言皇子的名字,而不会只写其是第几子。

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而针对“雍正进参汤下毒”说:康熙对医道颇有研究,曾多次说人参宜于南方人,对北方人不合适,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隆科多偷改诏书”说:同样不符合历史,将秘密谕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制度,是从雍正才开始的。雍正是年羹尧私生子之说:更是无稽之谈,雍正比年羹尧还大呢!

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并且在诏书中一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比如传位于皇四子,假如这样“十”改为“于”是没有根据的。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

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历史已经久到我们只能看着书本去幻想当时的情景,所以想在这错综复杂的书籍史料中找到雍正继位的确切证据,就好比大海捞针,是十分困难的。

标签: 雍正皇帝

更多文章

  • 悲情废太子杨勇:被自己亲生母亲用卑劣手段废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悲情废太子杨勇

    一个朝代灭亡后,留下了许多问题,当然也给后来的皇帝留下了宝贵经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诸多道理。南朝陈后主的灭亡就给隋文帝留下了这样一个道理: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他把这句话说给杨勇听的时候,杨勇穿着崭新的“文饰蜀铠”站在他面前。见到穿着华丽的太子,他又补了一句:今以刀

  • 汉哀帝刘欣断袖之癖是指什么 断袖之癖的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哀帝

    汉哀帝刘欣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但是他的事迹却也不是全部都默默无闻。在汉书中就记载着一个关于汉哀帝的故事,史称汉哀帝断袖之癖。汉哀帝刘欣断袖之癖是指什么?断袖之癖这个词来自于汉哀帝与董贤的故事,话说一次汉哀帝早上醒来发现身边的董贤还在睡,于是想轻轻的起来去办事,但是发现董贤压着自己

  • 明惠帝朱允炆去向之谜:朱允炆的下落让朱棣纠结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惠帝朱允炆去向之谜

    朱棣的皇位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的,可以说来路不正,属于谋反篡位。因而朱棣一生都很难走出朱允炆对自己造成的心理阴影。朱棣刚登基,就对外宣布了朱允炆已经被火烧死的消息。而事实上,这只是朱棣的一个策略,他要根绝任何打着朱允炆的旗号起兵造反的情况出现。而朱棣本人坚信朱允炆还活在世界上

  •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最终失败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霸王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演绎了霸王别姬英雄末路的凄美故事,人们对这位悲剧英雄充满了各种惋惜之情,那么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呢?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秦帝国乌烟瘴气。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下,天下群雄响应,项羽随叔父在吴中起义。短短时间,项羽就军事力量雄厚,巨

  • 打虎还得亲兄弟!揭三国时期的十大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

    导读:俗话说,打虎还得亲兄弟,在三国那个父父子子的年代,家族的观念是十分强大的。在里边同样也出现了许多兄弟将军,一起看看都有谁吧。第十位:袁绍兄弟袁绍兄弟在三国里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对。二人出身世家,却在两地分别成为诸侯,一占河北,一霸淮南。讨董卓时,袁绍是盟主,给弟弟安排了个好活;袁术走投无路时,也想

  • 后蜀高祖第三子荒淫 珍宝制夜壶称“七宝溺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昶

    一说到成都市邛崃的石坡,自然让人联想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孟昶是五代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即位初年,曾经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但是在位后期,他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可见朝政之腐败。网络配图后蜀广政三十年(965

  • 揭秘:宋徽宗赵佶因为发明什么而自称有道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徽宗赵佶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是为难:不写不是实录,而

  • “精神太监”纪晓岚:大才子缘何成了纵欲狂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精神太监”纪晓岚

    整个有清一代,纪晓岚可以算是文化方面屈指可数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之一。总括他的一生,除了在仕途方面很有些得意,在满清王朝初期特别是“崇满抑汉”的大背景下,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高位之外,在文化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乾隆皇帝的直接授命下,主持编纂了清政府最具有想象力的“形象工程”——《四库全书》

  • 曹操南征荆州:虽然在赤壁打了败仗却已达成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南征荆州

    曹操南征荆州占的是刘表领地,但最受伤的人却是旁观者刘备,此役让刘备失去了徐庶。同时,曹操还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文武俊杰,如刘先、文聘、韩嵩、邓义等人。这样就使得刘备的元气大伤,而这也是刘备后来人才库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有人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

  • 乾隆眼中雍正帝:一辈子在忙帝位 是失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眼中雍正帝

    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年,公元1790年,天下大定,万物生长,风轻云淡。这时的大清朝,相当和谐。乾隆皇帝画像来看看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外患,只剩尼泊尔战争这类疥癣之疾,不成气候。辖内,国库充盈,家家有余粮,顿顿可吃大米白面;汉、满、蒙、回、藏民族大团结,农民也懒得起义。出口方面,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