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军事家吴起:用兵如神爱兵如子

一代军事家吴起:用兵如神爱兵如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26 更新时间:2024/1/29 9:10:54

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与孙子并称“孙吴”的军事家,即吴起,除此之外还是战国年间伟大的政治改革家,曾在鲁魏楚三个国家任职,精通多家思想,在军、政上均有至高的成就,是中国古时军事典籍中的重要角色。

吴起一生在三个国家任职,均做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贡献。吴起在鲁国任职时,有过杀妻求将的历史故事,他担任将领带兵出军后,大退齐军,一举得胜,后来由于鲁国王在别人的风言风语下开始怀疑吴起,又担心身为小小的战胜国招致大国攻打,于是将其革职,吴起被免官后投奔魏国。

在吴起在魏国任大将间,屡次大破秦军尽占秦国河西领土,任此处郡守,改革魏国军制,使魏国国力强盛,极具威信,深得魏武侯的赏识与重用,后在公叔的阴谋策划下,不被魏王所待见,于是离开去投奔楚国。

吴起在楚国年间,其政治主张十分受到楚悼王的认可,于是任令尹,主持了著名的吴起变法。该变法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增强了国力,大败魏军,也使其它诸侯国都十分恐惧楚国的日益强大,但在楚悼王死后,吴起遭到众贵族的诛杀,死后尸体被肢解,吴起变法遂以失败告终。

在汉书中记载着吴起的兵法著作共有48篇,但如今仅存6篇,其中讲述了治国、带兵、谈将等等多个题目。吴起是历史上一名文武兼备的将领,他的统帅才干、领军思想,在其死后始终享有极高赞誉。

吴起为将

“吴起为将”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刘向曾经担任校对秘书,该书就是他在校书时按照皇宫藏书与民间的图册所整合编辑的著作,讲述的是先秦到他所处年代之间的一些历史传说与典故,并加之评议,借此宣扬儒家政治理念与道德,具有哲理性,而吴起为将就是出自其中描写吴起爱护士兵的一些故事。

吴起作为魏将带兵出征中山地区时,军中有一名士兵得了重病受伤,伤口长脓疮久久不愈。谁知吴起身为将军,却跪在地上为该伤兵吸去伤口上溢出的脓液与血水,士兵的母亲在一旁见此状便流泪不止,嚎啕大哭。别人不明白为什么将军对她的儿子这般好,她还要伤心,遂问她为什么哭,该母回答说:“当初他的父亲生病长毒疮时,也受到吴将军如此跪地吸吮脓水的恩待,于是他为了报恩便战死了。如今将军这样对待儿子,儿子也会为他奋勇杀敌,战死沙场的,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悲从中来。”

吴起在军中担任首领时,也与最下等兵待遇一模一样,穿一样的麻布,吃一样的糙粮,睡觉从不在床板上铺垫子,行军途中也不独自坐车马,他常常亲身背着捆扎的食粮,与手下们苦难与共。

吴起是极具军事头脑的谋略家,他懂得如何带兵打仗,也懂得笼络兵心,能够以身作则使手下的士兵为自己所用,为自己拼命,从而壮大自己兵队的实力。

吴起用兵

吴起,我国历史上的军事家代表,他用兵的才能以及他的军事思想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古代典籍中占据极大的地位。

吴起出生于魏国,起初学习儒学,后研修兵法,在鲁、魏、楚三个国家任过职,均立下大大小小的战功,最为根本的是他懂得如何治军。

吴起担任将领时,跟最为下等的兵士吃穿一模一样,毫无特殊化,睡觉没有床铺,行军不坐车马,捆粮一起扛,将士们患难与共。

有一次,吴起手下一个士兵生病受伤,吴起就跪在地上为他吸吮伤口上的脓液。士兵在一旁的母亲见状便痛哭流涕,旁人问之,原来是其父原先也得脓疮受到将军如此厚待,为了报恩于是战死沙场,她的儿子如今也得到将军这样的对待,必然也会奋勇杀敌、拿命报效,想到这里她便忍不住泪流满面。

吴起在魏国任职期间,任西河郡守带兵抵御外敌,魏文侯逝后其子继位,武侯在黄河上划船顺行的时候,行至途中转身对吴起说:“山河这样险峻真是魏国天然的宝藏。”吴起遂回答说:“一国政权的稳固,在于民心所向而非地形险要。如果政治统治不讲求仁德信义,地形再险峻也无济于事。历史上国处地理要塞却因为暴政被灭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一国统治的稳定,在于施德于百姓,否则同一条船上的人也会反目成仇。”魏武侯听到这里,连连称赞,点头认同。

吴起兵书

吴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兵家典籍,由战国军事家吴起所著,武经七书之一,是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华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该兵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封建制度初步建立,战争军事思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加之军队组成与兵器的变革,导致了作战方式的变化,该典籍论述了军事理论、军队建设以及战术指挥方面的见解。

吴起在书中讲述了其战争观,主张慎战、军政结合,历史上记载吴起共著有兵法48篇,但遗留下来的只有六篇,即该兵法中的六篇。

“图国偏”讲述的是吴起认为于一个国家而言,向内修德与向外武装二者必须兼备,不可有所偏向与侧重,只有二者均衡才能使国力强盛,这也是吴起最为根本的战争论。

“料敌篇”讲述的是吴起认为将领带军打仗时,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于是他十分重视对于敌我军情形势的勘察与分析。

“治兵篇”,吴起认为带兵打仗的关键在于兵士的素质而不是兵力的雄厚,以治取胜,军纪必须严明,赏罚公正,如此才能正军心,不溃散。

“论将篇”讲的是吴起认为将领最重要的是具备管理与谋略才能,骁勇并不是最重要的,将帅必须赏罚分明,统军、作战需刚柔并济。

“应变篇”讲的是作战须根据情形随机应变,及时调整作战计划。

“励士篇”在于鼓舞军心,振作士气,对于作战打仗的重要性。

吴起兵法是孙子兵法的传承与发张,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是我国历史上军事典籍中不可泯灭的重要代表。

标签: 军事家吴起吴起简介

更多文章

  • 顺治皇帝福临为何不顾孝庄和朝臣反对废掉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顺治

    福临的全名叫爱新觉罗·福临,或许这是一个让人觉得陌生的名字,但是福临其实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个皇帝,并且这个皇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福临是哪个皇帝呢?顺治皇帝的剧照福临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顺治皇帝。顺治于1638年的时候在沈阳故宫永福宫出生,他的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在很小的时候顺治就登基了,那时他才

  • 清朝道光皇帝:史上对自己最狠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道光

    清朝第八任皇帝道光,勤俭节约却因性格优柔寡断而鲜有作为,他的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是禁烟,因懦弱不敢反抗,引起鸦片战争,生灵涂炭。另一个就是对自己狠心,对别人也狠心的——节俭。道光究竟节俭到什么地步呢?他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他相信,成由节俭败由奢。他的节俭已经发展到强迫症状了,他从不像乾隆那样出宫到处游

  • 刘如意争夺自己帝位刘盈为何还如此爱护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如意,刘盈

    刘如意(出生年不详—前194年),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与汉惠帝刘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亲生母亲戚夫人。刘如意先是受封为代王,后改封为赵王,最后被吕后毒害,死后谥号隐王。刘如意刘如意及其母亲戚夫人深得汉高祖的宠爱。汉高祖七年,刘如意被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加封为赵王。汉高祖十分喜欢这个儿子,欲废长

  • 李牧之死:李牧是死在了自己的君主手上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牧之死,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是赵惠文王时期李兑的后代。战国末期,李牧是缓解赵国危局的唯一将领,自古以来都有“李牧死,赵国亡”的称号。李牧一生的功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抗击匈奴,另一方面是抵御秦国进犯。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力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到

  • 萧皇后: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后 一女侍六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皇后

    历史上的趣事稀奇古怪,今天所说的这位皇后,便是隋炀帝的皇后世称萧皇后,他的一生近乎传奇,他所处乱世中,由于她的美色,她成为了所有天下雄主的猎物,先后经历了六个男人,可以说她的人生颠沛流离,最后死在唐都长安。萧后与隋炀帝杨广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便赐萧后给他儿子晋王杨广当妃子,婚后的萧后成为杨广的贤内助,

  • 揭秘刘秀如何九死一生逃过王莽追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秀,王莽

    刘秀在推翻王莽政权之前,曾遭遇过王莽的追捕,历经了重重险阻,可谓是九死一生。刘秀画像当初,刘秀逃难至石坦,眼看着王莽的追兵也就要来了,一时间刘秀的处境十分艰难。紧急之下,刘秀只能逃到一座寺庙中去。王莽的追兵早已打听到了刘秀的下落,不消片刻,就赶到了石坦。追兵们将小小的石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寻了个遍

  • 晋景公姬獳的典故有哪些:晋景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景公姬獳,晋景公怎么死的

    晋景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名为姬獳。其出生年月已经不可考了,晋景公在位期间,晋国曾多次取得对外战役的胜利,晋国的国土面积也日益增大。但由于晋国跟楚国争夺霸主的地位失败了,楚国成为了一方霸主,晋景公在晚年时将国都迁到了新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晋景公是少见的军事和政治都极其出色的君主。晋景公于公元前5

  • 隋世宗杨昭是怎么死的 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昭

    杨昭是隋炀帝杨广的长子,母皇后萧氏(萧皇后),开皇四年正月初五日(584年2月21日),出生于大兴宫。杨昭出生后,其祖父隋文帝杨坚就把他养在后宫之中。杨昭三岁时,在玄武门的石狮子旁玩耍,隋文帝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到了那里。隋文帝正患腰疼,举起手搭在独孤伽罗肩上。杨昭看见了,回避在一边,像这样做了几次。

  • 卢绾反叛 不完全是因为刘邦人品有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卢绾

    刘邦的父亲和卢绾的父亲是好朋友,刘邦和卢绾又是同一天出生的,出生那天,街坊邻居都拿着酒为他们祝贺。两人长大后也是亲密无间,一起上学,刘邦一次受官府追捕,亡命在外,卢绾一直跟随左右。刘邦起义后,卢绾就跟随他在军中,任侍中(贴身副官),出入刘邦的卧室,宠爱与各种赏赐都不是其他人所能比的。刘邦称帝后,封为

  • 温体仁能够担任首辅八年全靠玩弄权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温体仁

    温体仁生于公元1573年,字长卿,号园峤,是浙江湖州南浔人。温体仁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进士,在朝是从低级官员一步步累积升迁。直到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朝廷出现一个权力中空之际,处事圆滑的温体仁终于寻得机会,通过结党营私,排挤异己坐上了最高位置首辅大臣。温体仁画像崇祯元年(1628年),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