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明先生料事如神:为何儿子却一般般

孔明先生料事如神:为何儿子却一般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80 更新时间:2024/1/16 21:47:55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谋士,军事家,政治家,他料事如神,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他的儿子却一般般无所作为,这是为什么呢?

蜀汉景耀六年,魏国大举进兵伐蜀,魏将邓艾率领偏师三万人从阴平险道偷度,进入益州腹地。兵行险招,确乎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江油守将马邈见到邓艾大军犹如神兵天降,遂惊慌失措、不战而降。

网络配图

邓艾占领江油,获得了粮草军械的补给,接着南下作战,兵锋直指成都。后主刘禅接到战报以后,连忙召集成都附近的各路人马前去抵御。这支部队的统帅非常的特殊:因为他的父亲,叫做诸葛亮。他就是诸葛瞻

诸葛瞻率领部队到达涪县组织抵御,由于前锋部队被邓艾击破,又退守到了绵竹。邓艾派使者入城招降诸葛瞻,信中写道:诸葛瞻如果投降,一定上表魏帝封他为琅琊王。诸葛瞻看完信后大怒,斩杀使者,领兵出城与邓艾决一死战。邓艾布置他的儿子邓忠率领一支部队攻击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率领一支部队攻击他的左翼。

邓艾军初战不利,邓忠和师纂两支部队被诸葛瞻击退,于是向邓艾报告说:“贼未可击”。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并扬言要将他们军法处置。于是邓忠和师纂只得抖擞精神,回头再战,终于大破诸葛瞻。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父子二人俱亡于阵前,以身殉国。

绵竹战败,把守卫成都的最后一点本钱都消耗殆尽了。在投靠东吴和退守南方两条建议都被朝中的投降派否决掉之后,后主刘禅无计可施,只得舆梓自缚,开城投降。蜀汉遂亡。

可以说是绵竹之败是后主刘禅不战而降的直接原因。那么绵竹之战又为什么会失败呢?首先是部队的战斗力有差距。邓艾率领的部队都是长年驻守边地,与羌、狄等少数民族和蜀国精锐多次交战的精兵悍将,是在战火的洗礼中存活下来的虎狼之师。

而诸葛瞻率领的部队是由养尊处优的御林军和驻守成都外围的一些部队零时拼凑而成的乌合之众。(蜀汉的主力部队都跟随姜维在剑阁抵挡钟会)双方军队的作战素养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其次是敌军统帅太厉害。魏将邓艾是后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名将,身经百战,军事才华绝伦,作战经验丰富,姜维也打不过他。

而诸葛瞻是初次出征,实战经验太少。他打邓艾,是菜鸟遇上了老司机。再有就是敌军士气高昂。邓艾军深入死地,只有打胜仗一条路,败则必死。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邓艾军求胜的欲望更强。这也就解释了邓艾军为什么会在出战不利的情况下,因为邓艾的大怒而回头再战并最终击破蜀军。

然而作战双方实力的悬殊,并不然成为掩饰诸葛瞻才能平庸的理由。抛开以上这些客观原因,诸葛瞻本身的无能也是绵竹之败的一条重要原因。据《三国志.黄权传》的记载,诸葛瞻率军抵达涪县的时候,一直盘桓不前。

有个叫黄崇的大臣曾经劝说诸葛瞻应当迅速前行守住险要之地,不让敌军得以进入平川之地。这本是一条极好的建议。但诸葛瞻却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的建议。最终让邓艾长驱直入,连仅有的一点战机都没有抓住。可见这位诸葛少帅的军事才能着实平庸,远不及乃父。

同时诸葛瞻在政治上的作为也是乏善可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道:“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认为诸葛瞻要为蜀汉的灭亡承担重要责任。这个观点虽然在历史学界存在争议。但是诸葛瞻的才能平平则应当是真的。俗话虽然说:“虎父无犬子”。可是在诸葛瞻的身上,已经完全褪去了他父亲的智慧光环。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诸葛瞻父子二人最后为国捐躯,大义凛然,其人品和忠诚是值得后人尊敬赞叹的。蜀汉功勋元老的后人在这方面表现都很让人动容,在绵竹之战中为国捐躯的还有张飞的孙子张遵、李恢的儿子李球,赵云的儿子赵广跟随姜维在沓中之战中阵亡,关羽的后代在蜀国灭亡后被庞德的儿子庞会屠戮殆尽。

网络配图

还有刘备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在刘禅投降的那天,“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用全家的生命为蜀汉殉葬。这些子弟们如同他们英雄的父辈一样,为蜀汉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粉蜀汉的原因,在这个割据政权里,确实存在着一种高贵的精神,叫做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他们的子孙又为保卫这个父辈用鲜血建立起来的王朝而舍身殒命。

读史读到这里,不禁涕泗横流,不仅仅是为这些后人的忠烈和骨气而感动,更缅怀追思他们的先人,那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们。“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英雄已逝,徒留后人用鲜血和生命为这个王朝弹奏一曲无尽的挽歌。

然而读史也不能一味大谈情怀,还需理性分析。这些蜀汉的官二代们,骨气是不缺的,忠烈是感人的,绝非一般的所谓纨绔子弟,可是能力却大多平平,远远不及他们英雄的父辈。何以见得呢?因为《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这些二代们在文治武功方面有何作为,可见其乏善可陈。要知道蜀汉王朝灭亡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后继无人,缺乏能臣谋将。那么这些品质不坏的勋贵子弟为什么就不能继承父业,做当独当一面,为蜀汉政权分忧解难呢?下面试以诸葛瞻为例进行分析,或能管窥一斑。

首先是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年龄尚幼,只有八岁。加之诸葛亮政务繁忙,又长年在外领兵征战。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教育他。不能像司马懿那样,本人既高寿,两子成年又早,可以带在身边耳濡目染。所以诸葛瞻最多只能继承父亲优秀的遗传基因,后天的家庭教育缺乏,父亲的人生经验和政治智慧根本就来不及传授给他。

加上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官后禄、锦衣玉食,过早地就失去了奋发向上的目标。史书记载他钻研并且擅长书法绘画,可见只是一个才子型的贵公子,而非治国安邦的大才。

再有就是诸葛瞻缺乏历练,经验不足。军事经验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才慢慢积累来的。像蜀汉的那些杰出将领如关羽、张飞、赵云以及后期的姜维等人都是身经百战,在刀口上舔血、从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硬汉,天赋能力姑且不说,临场经验却是十分丰富的。而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独子,又是后主刘禅的女婿,从小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怎么舍得让他轻易上阵去冲杀。

既然不上沙场,又何来的战阵经验?而军事才能和其他的领域一样,都是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不仅要军事理论学的好,还需要长期实战经验的积累。有人会说诸葛亮出山时也才28岁,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为何一出山就能包打天下?

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诸葛亮加盟刘备阵营的早期,要么是出谋划策,要么是留守后方,“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并没有独力统率一军去作战。领兵在外征战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宿将。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领兵征讨南方的叛乱,才是他第一次领军出征。这时距离他出山之时,已经过去快有二十年了。

网络配图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他逐渐开始熟悉军旅之事,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逐渐提升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了这二十年的历练,他率领十万大军北伐之时在军事上已经非常成熟了。而诸葛瞻此前一直做的是文官,事起仓促,才临时派遣他为将。初次出征,面对的就是邓艾这样的顶级将领,自然凶多吉少。

最后是诸葛瞻基础不牢,提拔过快。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履历,十七岁就娶了公主,担任骑都尉。第二年提拔羽林为中郎将,后来又是平步青云,一路提拔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用现在的话说,叫“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

这是一条典型的“官二代”升迁之路,如果是在和平年代,自然可以混一混资历,随着年岁增长,逐渐熟悉业务,或许也能历练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领导。但是诸葛瞻处在一个战火频仍、强敌环饲的乱世,他那点才能完全不足于支撑这样一个复杂棘手的政局。以他的才华,如果担任地方官的话,说不定会是一个合格的郡守。但是现在就让他担任中央大员,说句实话,他还不够资格。

既然诸葛瞻的才能不堪重任,为何刘禅还要让他领兵出征呢?原因也很简单,忠诚。诸葛瞻的忠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那样一个时局下,蜀汉随时面临着土崩瓦解,派遣其他任何大臣都有率部投降魏军的可能性。唯有诸葛瞻才是后主刘禅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或许刘禅的心中,也还保留着一丝幻想:这个人,他毕竟是诸葛亮的儿子。然而奇迹没有发生。

诸葛瞻其实是一个在历史巨轮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才能不及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因为整个三国也就只有这么一个诸葛亮。他没有父亲的才能,却在特定的时局下,被形势推了上去,不得不去承担他父亲当年承担的责任,面对连继承了他父亲衣钵的姜维都战胜不了的强敌,这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一个莫大悲哀。

标签: 孔明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允炆

    建文帝是谁?建文帝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的次子。原来建文帝朱允炆有个长兄,但是不幸的是长兄英年早逝。其父的原配逝世之后,朱允炆的母亲才得以扶正。之后朱允炆被明太祖视为嫡长孙。一三九二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允炆被立为皇长孙。朱允炆自小就熟读诗书,跟随在身边的文人

  • 明英宗被俘,如何躲过了“美人计”的逼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英宗

    生活中,有一句话形容危难来临时的夫妻关系,即是众所周知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其实,古代看似威严的君臣关系到了紧急关头,用这句话来形容也非常贴切。比如,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北方瓦剌部也先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大明。当时的一把手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

  • 三国演义中郭嘉和诸葛亮到底谁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郭嘉,诸葛亮

    说起郭嘉与诸葛亮大家估计都不陌生,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郭嘉是曹操的谋士,以前听到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和郭嘉到底谁最厉害!网络配图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

  • 成吉思汗对待“问题妻子”和“疑似非亲生子”的胸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吉思汗

    有一道流行了很久的恋爱试题,很多女人都在恋爱中用它对自己将来的伴侣进行“考试”,让男人很为难,很少有人得“满分”。这道“试题”不知道起源于何时,但其的确流行于恋爱的人群中。即是:如果我和你妈妈同时掉进水里,都快被淹死了,你先救谁?反应快些的男人一般会说两个都救;会哄骗的男人一定会说先救你;老实的男人

  • 隋朝皇室的结局:隋文帝的五个儿子无一善终 五子后代尽数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文帝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伉俪情深,一生育有五子五女,全为一母同胞,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罕见,不过常言道: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可见生于帝王之家的无奈与感慨,今天要介绍的是隋文帝杨坚,他与独孤皇后育有五个儿子,但这五个儿子却无一善终,最糟糕的是,五个儿子的后代更是尽数被杀,可以说中国历史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背后:被父亲李渊连骗三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

    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太宗李世民也因为杀害兄弟,囚禁父亲而被千古诟病。然而,军事政变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李世民父亲李渊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李世民无奈的“困兽之斗”!李世民父亲李渊从头到尾使用政治权术,将几个儿子玩弄于鼓掌之中。李渊先后骗了儿子李世民三次!而所谓的“玄武门之变

  • 最好命的皇帝明明是历史罪人但被捧为圣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帝

    有网友问:很多时候历史书都不尽然可信,而且很多历史人物在做决定的时候也受到各种客观因素限制,那么去除掉这些因素以外,谁是中华几千年最大的历史罪人?个人认为是乾隆。在影视作品中,乾隆这个皇帝可是被人捧成了“千古圣君”,2000年左右最火的两部系列电视剧当属《还珠格格》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那在电视剧里

  • 宋仁宗生不出儿子,被大臣当面骂作孤家寡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仁宗

    北宋的大臣实在是嚣张跋扈,把宋仁宗欺负的哭天抹泪嘉祐八年(1064年)三月,带着十二万分的遗憾,做了四十二年太平天子的宋仁宗一病不起,与世长辞。消息传出,士民如丧考妣般痛哭流涕,连远在北地的契丹君臣也为之落泪。在韩琦等重臣主持之下,濮王赵曙入继大统,是为英宗。英宗皇帝不是仁宗的儿子,乃是仁宗堂兄濮安

  • 奇葩皇帝:大臣全自宫 妃子赐畜生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奇葩皇帝

    五代时的南汉只存在了54年,传了5个皇帝,代代皇帝癖好都非常变态。最后一任皇帝刘鋹继承了前面几代的基因,要说他是偏执狂,神经病也不为过。网络配图想做官,先“自宫”刘鋹只信女人和太监,不是太监得把你变成太监。颁布法令:自今而后,凡有由进士及第而欲登朝臣之列者先必自阉,倘自阉无着,而又极欲得官者,由朝廷

  • 步步惊心!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艰难上位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

    导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帝,一个男人想要当上皇帝都是难如登天,更何况一个女人,武则天是一个生于普通家庭的女子,她没有强大的背景,所以她能够当上一代女皇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一代女皇”武则天艰难上位史。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然而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