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隋炀帝杨广: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混为一体

隋朝隋炀帝杨广: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混为一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82 更新时间:2024/1/7 10:55:46

导读:杨广出生时就是贵族,祖父杨忠是西魏大将、北周勋臣,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外祖父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此外北周顺阳公主是他婶婶、明帝是他姨夫、宣帝是他姐夫,后来的唐高祖李渊是他表哥。杨广自小就是“美姿仪”的帅哥,又在这样家族中长大,无疑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见惯了各种奢华享乐。

公元581年,杨坚抢了小皇帝宇文阐的帝位,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封二儿子杨广为晋王。13岁的杨广随即就被派往今天的山西,以并州总管的名义,率军防御突厥。18岁时,杨广被召进京,做了两年的内史令后,在开皇八年(588年)成为伐陈隋军的统帅。有父亲在后方坐镇,有高颎、韩擒虎等名臣效力,杨广平白地捡了一个统一南北的盖世功勋。

因为隋朝政策上的一些失误,平陈不久,江南各地复叛。叛乱被平定后,杨广再次回到江南,当上了扬州总管——他因此对扬州情有独钟。杨广虽然没在战场上立功,但他招抚江南士族,使很多地方不战而降。杨广为了收江南地区的人心,还学了一口流利的吴地方言。用一句教科书的套话来说,杨广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与政治统一。

年纪轻轻就做出了这么多的“功业”,杨广自然很受父母的疼爱,但却无缘大隋皇位,因为他哥哥杨勇不仅是嫡长子,且在朝中辅佐隋文帝处理政事,很有才干。唯一让文帝不满的就是,自己的这个太子太奢靡了。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史称他“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有一次文帝见杨勇用黄金给盔甲镶了金边,忍不住教训说:“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

杨广和大哥不同,他在江南十年,一方面尽力拉拢地方士族与朝廷显贵,另一方面则尽一切办法讨好父皇和母后。独孤皇后以善妒闻名,不许文帝接触宫中其他女子,因此五个皇子都是独孤皇后一人所生。杨勇有多名宠妃,各自都为他生了几个孩子;而杨广则只与王妃萧氏同居,其他妃嫔都无子嗣。

文帝和独孤皇后曾到二儿子家串门,杨广听说后,急忙就让府中漂亮的侍女躲藏起来,只留一些丑女人招待皇上和皇后。屏帐都用最普通的布;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杨广也不让擦洗。由此给文帝留下了一个“不好声色”的假象。文帝让人给几个儿子看相,得到的回复是:“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文帝又问大臣韦鼎:“我诸儿谁得嗣位?” 韦鼎很滑头地说:“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皇上、皇后最爱的是谁?当然是晋王杨广!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被废,杨广夺嫡的阴谋成功了。在册立新太子的大典上,杨广主动提出不穿礼服,以向父皇显示自己的节俭。

对于拥有权力的人来说,靠所谓“慎独”来保持自身勤俭显然是不靠谱的。老妻在的时候,文帝清心寡欲;独孤皇后一走,他马上就找了两个美女宠幸,一时间纵欲无度,老迈的身体一下就病倒了。皇后身故、文帝卧床之际,同情杨勇的大臣们发动反击,让杨广与权臣杨素的阴谋逐渐败露出来。为免于夜长梦多,杨广命人在仁寿宫杀死了病重的父亲,先登上皇位,再击败反叛的四弟杨谅。他即位之初,曾下诏说要“务从节俭”,表示不会再兴建新的宫殿,然而此时已再没有人能监督杨广了。

隋炀帝上任第一件事是营建东都洛阳,然后在各地修筑离宫,《隋书》说当时全国有宫殿26座。东都修好后,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那就是作为防御的长壕。隋炀帝征用了几十万民夫,修了一条横贯山西、河北、山东数省的长沟。隋炀帝紧接着又重修长城,他亲往塞北,监督工程。

在洛阳城外,一座周长两百里的“西苑”拔地而起。在西苑中的湖泊上,以传说中的仙山方丈、蓬莱、瀛洲为模型,建造了几座百余尺高的小岛,岛上修有宫殿。西苑北边是一条龙鳞渠,渠面宽20步,有桥连通两岸。沿着渠边建有16个院落,厅堂殿宇无不华丽。冬天,院里种的树木全部凋零,这时就命人把彩纸剪成花的形状,然后挂在树枝上。纸叶掉色后,即会更换新的,所以庭院中的树木就“四季如春”了。炀帝冬天时如果想乘船在西苑游览,就会有人凿破冰封,在水上布置出彩纸剪的荷花与菱角。16个院中的美女们各显神通,以求得到皇帝的关注。

杨玄感造反时,把大运河上的龙舟都给付之一炬了。炀帝下令重造,并在大业十二年(616年)最后一次下江南。谏阻的大臣们不是被杖责,就是被处死,因为隋炀帝此时心中已有了打算:抛下北方,据守东南。临行前,没法与皇帝同往江都的宫女们痛哭流涕,炀帝随口吟诗道:“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有道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或许是最能诠释隋炀帝在江都那两年心境的句子,曾经满怀抱负的隋炀帝彻底成了一个在奢靡中沉醉的“后主”。天下群雄打成了一锅粥,表哥李渊攻进长安,立代王杨侑做了大隋天子,炀帝自己“被”成太上皇。他不禁对镜自问:“好头颅谁当斫之?”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利用关中将士的思乡情绪发动政变,炀帝被迫自缢。

在传统史家以道德为基准的评价体系中,隋炀帝是暴君,也是昏君。但为隋炀帝打抱不平的人从来都有,现代史学家们更在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杨广。简单地说,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隋炀帝则进而发明了进士科,仅此一项功绩就足以笑傲古今了。大运河的开通方便了南北漕运、货物流通,同时也使南方的物资更容易北上前线。隋炀帝修大运河确实有他的私心,但他对河道整体的建设有着科学的规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完结了曹操桓温刘裕等人的未竟之功。洛阳在几百年的衰败后再现辉煌,估计人口在百万以上。

李世民通过与杨广一样的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后,努力将自己包装为一个英明之主。他与大臣们谈及那位表叔时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将隋炀帝亡国归之于他的大兴土木与奢华无度。然而事实正如学者袁刚所说,“隋炀帝区别于历史上诸多昏君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他不是一个只顾个人享乐而无所作为的君主,他想干好事干大事成圣王之业,想大有作为。但干好事的心太大,结果走向了反面,成为亡国之君。”杨广这位天才,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掏空了大隋的血肉,但为李唐三百年天下留下了筋骨。

标签: 隋炀帝杨广作为腐败

更多文章

  • 揭秘赵宋王朝的末代皇帝宋恭帝:寡妇孤儿亦被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恭帝,南宋

    德祐元年(1275)——二年(1276)度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杨淑妃所生的赵昰(xià)7岁,全皇后所生的赵(xiǎn)4岁,俞修容所生赵昺(bǐnɡ)3岁。谢太后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众人以为杨淑妃所生赵昰年长当立,但贾似道和谢太后都主张立嫡子,于是赵被立为帝,是为

  • 为什么中国人厌恶隋炀帝:他的罪名正史多无证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昏君,证据

    中国历史是由“典型人物”组成的。史官们一直在先验地贯彻江青同志的指示,不写“中间人物”,只塑造神或者鬼。构成“神”系列的是文武周召、孔孟程朱,天纵神圣,完美无瑕,构成“鬼”系列的是夏桀商纣、秦始皇、曹孟德、秦桧,头上长疮,脚底流脓。在这些“鬼”当中,隋炀帝杨广是面目最丑恶的一个。这个古今恶人排行榜中

  • 高力士到底是不是奸臣?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力士,唐玄宗

    高力士(684年—762年),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城区),是冯盎的曾孙,冯盎被李渊封为越国公,掌管岭南事务。10岁时,其家因株连罪被抄,高力士被阉为奴,后被岭南招讨使李千里送进宫当小太监,服侍武则天,后来协助李隆基上位有功,在开元初(714年),被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成为唐玄宗最为宠信

  • 诸葛亮如何“依法治国”:为什么他死后万人痛苦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依法治国,诸葛亮,刘禅

    诸葛亮以用法严峻著称,但奇怪的是,被诸葛亮“严刑峻法”惩罚过的人,却在听说诸葛亮去世时都垂泪涕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作为《三国演义》中重点描述的主角之一,诸葛亮传奇色彩的背后,隐藏着高人一等的处世哲学与治国智慧。史书记载,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时母

  • 三国里酒德最好的君主:醉而不乱的东吴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吴,孙权,醉酒

    在《三国演义》中,对孙权的着墨不是太多,对其喝酒的描写就更少,但事实上,孙权是个著名的酒鬼,而且多次因为喝酒差点误了大事。幸而,孙权酒醉心明,及时改正,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最严重的一次是差点把张昭给杀了,把东吴的文武大臣全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张昭是谁?是孙权的师傅,也是托孤大臣,不仅孙权礼敬,也极

  • 冤大头李君羡:为武则天献身的第一个男人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君羡,武则天,唐太宗,唐朝

    武则天一生阅男无数,但为了她的帝王大业实实在在献出生命的却没几个。其中第一个英勇“献身”的男人是大唐开国功臣李君羡,有趣的是他和武则天素未谋面,却因为小名稀里糊涂做了替死鬼,丧生在唐太宗的刀下,替武则天挡了一刀,堪称唐朝第一冤大头。《新唐书》中记载,李君羡是洺州武安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加入了乡镇

  • 乾隆是海宁陈家子孙:乾隆身世详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陈家洛,雍正

    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在民间, 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儿子……离奇传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家也

  • 会哭的枭雄刘备:多场“鸿门宴”展现哭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鸿门宴,蜀汉

    提起刘备,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这个打不过就逃,逃不走就哭的饭桶窝囊废,无非是运气好捡了一个皇帝罢了。当然,这是拜罗贯中所赐,这个顽固的汉室正统拥护者意欲突出刘备的仁心,不料却给现代人落下软弱的口实。其实,刘备这个所谓的“饭桶”,还真是在饭桌上办了几件大事。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办大事,经常有人请吃饭说明

  • 灭蜀名将司马错:被纵横家张仪掩盖的军事天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错,蜀国,张仪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白起、王翦)之一。秦惠王时期,和著名纵横家张仪争论,主张先灭巴蜀、再攻楚国,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巴蜀内斗,韩国攻秦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

  • 四朝元老大唐名臣郭子仪贪腐为何能进入凌烟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