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创造无上权威的帝王:汉武帝刘彻的三大过人之处

创造无上权威的帝王:汉武帝刘彻的三大过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50 更新时间:2024/1/23 3:27:10

一、气吞万里的伟丈夫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自战国以来,匈奴的侵犯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几名公主和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送东西他们收下,送公主他们留下,但只要机会合适,匈奴照样出兵大肆抢掠一番,让汉朝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汉朝的国力已经足够强盛,刘彻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彻底去掉这块心病。

但这个决定可不好下。匈奴是马上生、马上长的游牧民族,迁徙不定,虽然他们进扰汉朝边境如家常便饭般容易,但要去主动找他们决战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长安远距匈奴腹地近万里,十几万人要在茫茫戈壁、漫漫黄沙中先走上几个月。传递军情基本上靠马蹄子,即使最快的马,奔波一个来回也要个把月。联络不便,地势又不熟,此去要么是出其不意、抓住匈奴主力,秋风扫落叶;要么是孤军深入,深陷大漠之中,十几万大军可能尽丧匈奴人马刀之下。

面对这种种风险,刘彻没有退缩,而是周密布置,选择良将,不断总结经验,最后打赢了这场边境反击战,把匈奴远远的赶到了大漠的北边,确保了边境的安宁。是刘彻造就了真正的骑兵时代。骑兵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乃至世界军事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而使骑兵真正成为一个战略军种就始于中国的汉武帝。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刘彻的统治时期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是骑兵与车兵并更、以车兵为主,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汉军在与匈奴的频繁交战中,越来越感到车兵在作战中笨拙、被动的弱点以及匈奴骑兵机动、敏捷的明显优势。于是,刘彻全力发展骑兵,使汉匈之间的战争形态完全成为骑兵与骑兵的对抗,从而使中国古代骑兵完成了由一般辅助性军种向战略军种的转变,成为战争的主力。在骑兵迅猛发展的同时,养马制度也不断建立健全。据《史记》载:汉武帝时期“盛行养马”,以致“街巷之中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名将霍去病远征漠北时,己能动员战骑二十四万匹随同出征。

战略决策的正确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逆转。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十几年时间,汉与匈奴打了十几仗,每次用兵少则几万,多则三十多万,实施了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等几次大规模的进攻,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迫使他们唱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哀歌,远避漠北,致使“漠南无王廷”,长期以来来自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除,边境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二、能臣良将的知音

公元前141年,刘彻十六岁,即皇帝位,君临天下。十六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很想一展才华,有一备大的作为。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所以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征集天下贤人。消息传遍全国,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刘彻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

刘彻用人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才学,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才学,只要愿意为大汉王朝的事业奋斗,都可以得到任用。在正常的选官制度之外,刘彻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如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重臣都是从贫苦百姓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负责司法)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金日禅是匈奴王子,因战败被没入汉朝宫中养马,这样的身世竟然能够与霍光、上官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正因为如此,刘彻时期人才济济,后世写(汉书)的班固在写到这一段时惊叹道:‘“汉之得人,于此为盛!”。

尤为突出的是刘彻对卫青、霍去病等人的重用。卫青,原本是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府上养马的家奴,是连大厅都不能进的下等人,主要呆的地方就是马厩。但刘彻察知了他的本事后,把他提拔为将军,让他率兵出击匈奴。卫青也不负所托,别人打不胜的仗他能打胜,别人在大漠中迷路找不到敌人他能找到,仗越打越顺手,官越升越高,直到做了大将军这一军中最高职位。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被刘彻委以重任时还不到二十岁。刘彻认准他是个了不起的将才,放手让他领兵打仗。没想到霍去病特别争气一直把匈奴人赶到万里以外,直到多年后,霍去病死了,匈奴人一提起他还打哆嗦。着着实实地替大汉王朝出了一口恶气,不愧为一代名将!

董仲舒是一介书生,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为了刻苦攻读,曾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刘彻审阅其试卷时,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摄服,在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人速传董仲舒进官当面策问,君臣间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刘彻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采纳了他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从此把孺家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张骞是一位普通的郎中(侍卫)。刘彻任命他作为汉朝的特使去联络西域各国。通过两次出使,开辟了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一千多公里的“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同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三、敢干“罪己”的勇气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皇帝。刘彻在登基前是一个好学上进的皇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做辞赋和舞刀剑,样样在行。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认真学习父皇如何理政,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做着全面的准备。当上皇帝以后,年轻的刘彻并没有觉得大功告成,而是更加勤奋。他严于律己,勤于政事,有时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到中年时,刘彻终于完成了儿时的愿望,成为了一位威严、英武的帝王。他的自信心也空前高涨,觉得可以与自己儿时的偶像秦始皇比肩了,秦始皇做过的事他也有资格做了。于是他大修离宫别院,四方巡视。泰山封禅。后来,又觉得只是用造房子、封禅什么的来稿劳、褒奖自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伟大”。就选择了用“年号纪年”的方式,将岁月烙上个人的印记,来让人们在过日子的同时都能铭记自己的丰功伟绩,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建元”。

刘彻在许多方面学秦始皇,不仅好的学,不好的也学,以致连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的毛病他也学到了。结果自然是与秦始皇一样,除了被那些方士骗了不少银子外,一无所获。不过刘彻毕竞是刘彻,他很快清醉过来,到了晚年,对自己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检讨,下了一道”罪己诏“。

公元前89年,刘彻当皇帝的第五十二个年头,当桑弘羊等人按照以往的思路奏请在西域的轮台继续屯田,并且为此要向百姓每人多征收三十钱的斌税时,刘彻颁布了一道著名的诏书。除了说屯田“扰劳天下”,不要再搞了,百姓的钱也不再多收了之外,在诏书中,还明明白白地说:“我自即位以来。做了许多不合理的事情,使天下的百姓愁苦。过去的事已经不可追悔了,从现在开始,凡有伤害到百姓利益的事,凡有浪费天下财物的事,一律罢除。“要实行去除苛政、减轻税负、恢复农耕、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轮台悔过”。刘彻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这种对国家百姓的责任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感觉到了王朝的危机,是为了凝聚人心,但以帝王之尊,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知错能改,及时调整统治政策,这也正是汉武帝的过人之处。

标签: 汉朝汉武帝皇帝

更多文章

  • 揭秘从青楼里走出来的女将军:韩世忠妻子梁红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梁红玉,宋朝,女将军,韩世忠

    当佳节遇上了战火,就像黑夜炸响了惊雷。公元1135年10月(南宋绍兴五年),中秋刚过,楚州(今淮安)城内已是一日数警,号角阵阵。淮东宣抚使韩世忠随即沙场点兵,与妻子梁红玉分头迎敌。那一刻,楚州人民犹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分明是一张明眸皓齿的笑脸,由近及远,渐行渐逝……滚滚红尘,一笑沧桑似梦梁

  • 皇帝也难当:谁是中国历史上女色误国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皇帝,夏桀

    传说时代结束后,半信史时代开始。半信史时代中,事实成份大大地增多,而且一部份已得到考古学家发掘成果的支持。但属于神话和传说的史迹,仍然不少。半信史时代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于公元前8世纪,约1500年,由夏商周三个王朝组成,因此也称“三代”时期。“三代”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为夏朝,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

  • 项燕是什么人?为什么他敢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燕,秦朝

    项燕(?-前223)楚国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是抗秦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到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他兵败被杀。一说自杀。据史记记载,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将,其家族被封于项国,是天下项姓的祖先。项氏以

  • 陈硕真怎么死的?首个称帝的女人为何受裸刑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硕真,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裸刑的女人是毛皇后,是前秦皇帝苻登的妻子,出身将门,美貌出众、善于骑射,被俘后惨遭裸刑而死。第二个遭到裸刑的女人,是陈硕贞(陈硕真)。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不错的明君了,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唐。但他死后没多久,就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个起义者就是陈硕贞。陈硕

  • 改变溥仪一生的2个女人究竟是谁?溥仪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瑾妃,

    溥仪作为末代帝王,在位前后发生了很多大事情。倒不是他有什么大作为,而是他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当时我们许多人觉得,宣统太不安分了。”(《宣统皇帝秘闻》)在人们眼里,溥仪不仅不安分,还被加了一个“太”字,他实在是做了很多不安分的事情。就连溥仪自己也说:“他们觉得我越发不安分。”(《我的前半

  • 光绪皇帝亲政:了解外部世界 渴望做个有为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光绪

    载沣的兄长爱新觉罗·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历史上被称为清德宗或者光绪皇帝,出生于北京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同治皇帝去世后,载湉被立为皇帝,命运从此发生重大转折。他再也不是醇亲王府享受父母疼爱的小宝贝,不能叫父亲阿玛,也不能叫叫母亲额娘。也许是同治皇帝的放纵给两宫和王公大臣留下的阴影太深,光绪皇帝不得不

  • 苏轼轶事:苏轼写词吊古三国 却误把赤鼻当赤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轼,文人,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牌《念奴娇》的传说源于唐玄宗时

  • 从歌舞妓到王妃再到皇帝宠妃:对她是福是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杨珪媚,唐太宗

    古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对于才色兼备的歌舞妓的追逐从未间断。有的歌舞妓充当了皇亲贵胄们的玩物,而有的一跃成为了正室。杨珪媚,一个好听的名字,她能歌善舞,容貌姣好,是当时长安城内红得发紫的歌舞妓。倾倒过无数公子哥,齐王李元吉从这些公子哥中胜出,杨珪媚成为了齐王妃。从歌舞妓到齐王妃,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可

  • 调戏嫂子霸占弟媳睡前朝皇后 唐太宗竟如此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将门无犬子”,李世民家族是最好的例子。从李渊的爷爷李虎到李渊的父亲李昞都是朝中重臣,位上柱国,世袭。李渊时因亲姨夫杨坚建隋成了外戚,最后官至太原,马邑等三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事实上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均堪称乱世之枭雄,三子李元吉勇猛无比(隋唐演义里说四子李元霸是第一好汉,实际上并无此人

  • 历史上俘虏2帝、杀3帝 、立11位皇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聪

    历经八王之乱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刘渊乘乱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 刘渊去世后,太子刘和继位。在几位近臣的建议下,刘和决定消除诸王势力,尤其当时拥兵十万的刘聪。但因刘聪有备而战,刘和不敌,最终反被弟弟刘聪杀害。登基三个月后,刘聪就派兵进攻洛阳,第二年派大将军呼延晏领二万七千人进攻洛阳,前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