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鸿章竟评明治维新成果:改变风俗荒唐无稽

李鸿章竟评明治维新成果:改变风俗荒唐无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3/12/30 2:33:18

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因此要变,变则通。

网络配图

那么,如变?洋务运动应运而生,坚持中体西用,通过大办洋务,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运动开了中国近代化之路,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基础,建立了近代海军和海防。但洋务运动旨在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腐朽的专制统治,是以不触及封建制度为原则的“技治主义”。另外,洋务运动的官方买办,在腐败的体制上又增加了买办利益,挟洋自重,以外国势力作为利益博弈的筹码,从而加重了国家腐败进程。不顾时势,安于现状,愚昧无知,民智不开。当农业明与近代工业文明大碰撞所产生的大错位、大变化后,李鸿章及清政府所认识之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是器物之变,徒有虚名罢了。因此,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败在大变局中落后的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封闭狭隘的封建思想上。

清廷坚持以华夏变夷,岂能以夷变夏,对日本维新所带来的巨变不屑一顾,认为是“改变风俗、荒唐无稽”。1876年,李鸿章在会见日驻清特命全权公使森有礼时的谈话可见对变革的巨大偏见。李鸿章说:“阁下赞赏模仿欧风,废弃旧来服制,犹如将自国的独立委身于欧洲的制度,岂不是遭人唾弃,羞耻之事?”“我国决然不会进行如此变革,只是不得不在武器、铁道、电信等机械方面,积极吸收西洋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正是那些国家最优秀之处。”

洋务领袖的认识尚且如此,可以想见权贵大臣、八旗子弟和无知百姓的认识了。难怪在进入蒸汽机应用的时代,中国人却发明一种“进化”的“马抬轿子”和“马拉火车”的交通工具。

网络配图

到甲午大清彻底战败,马关乞和时,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两国对变革的认识。伊藤博文说:“数年前与阁下在天津相会时,敝人曾进言:贵国之现状,实有改进之必要,想阁下尚能记忆此事。但尔后贵国晏然依旧,不图改进,以至今日,实深感遗憾。”李鸿章回答:“实感遗憾……迩来虽常以素志未伸为憾,但夙愿未能一日或忘。唯限于时势积弊,以致虚度岁月至今。”李鸿章清醒认识到,“日本国之如此长足进步,可以促使我国觉醒。我国人之长夜酣梦,已因贵国之打击而破灭,从此可以觉醒……相信敝国有识之士,鉴于今日之惨败,他日必有所觉醒”。

李鸿章晚年被罢官僦居贤良寺,对晚清和自己的一生溢于言表,认为所做的事,“都是纸糊的老虎”,李鸿章痛斥言官制度误国害事,认为“制度如此,实亦无可如何之事也”。李鸿章从青年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的豪迈,变作了晚年“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的悲凉,这位晚清重臣自嘲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一语中的,大清“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滔滔之势,岂能禁遏、岂能不漏。

早在鸦片战争后,马克思、恩格斯就曾预言,中国“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甲午战争刚开战,恩格斯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变的历史高度,适时地做出了精辟的判断:“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

网络配图

历史应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言。如今,三千年的大变局结束了吗?当今世界已进入后工业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不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历史课题。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没有硝烟的国际货币战、贸易战、信息战、空间站、舆论战、精神战、超限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唯有认清国际大趋势,与世同舞,审时度势,以全球视野,对中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与发展中进行战略运筹,才能在国际竞争的丛林中不迷失方向,圆梦中华。

标签: 李鸿章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奇葩的皇帝:开个玩笑竟被妃子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开玩笑。他嗜酒如命,玩笑开得也常常让人目瞪口呆,有一天司马曜吩咐在延寿堂欢宴群臣。司马曜酒喝得有点儿高,他站起身来,高举酒杯说:“诸位爱卿,你们说说,朕的治国才能如何呀?”网络配图群臣中一些马屁高手一看机会来了。争先恐后地答道

  • 唐太宗李世民竟然容易冲动好杀人事后再反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

  • 关羽如何从平民到实现从武将到“武圣”的蜕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

    中国古代名将成千上万,关羽作为一个兵败身死的武将最后却被尊为“武圣”,靠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是其自身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从武将、忠臣、义士、财神到“关圣帝君”,关羽的文化符号逐渐升级,遵循着“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神化轨迹。自三国时代起,官方的宣扬与民间的崇拜使“

  • 揭秘功臣为何总是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自古帝王欲坐稳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的人均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表示万分鄙视,或者人们便以“功高盖主”的理由嘲笑权臣的不识时务。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尽“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会遭受千古的唾骂,却依然喜好为之,原因究竟为何呢?其实可以总结出三

  •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干部是谁?3岁就当大官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蔡伯俙

    唐朝著名神童刘晏8岁便授秘书省太子正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干部;其实不然,还有比他年纪更小的干部,那就是宋朝著名神童蔡伯俙,3岁就做到与刘晏同一个官职——秘书省太子正字,也算是大官了。可为什么如此优秀的人才,最后竟并没有做到宰相呢?因为像刘晏、晏殊等与他一样的神童,是官至宰相、位极人臣的。蔡

  • 中国古代死得最惨的战神竟然是他 张飞只排第5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飞

    中国史上死的最凄惨9大战神:壮志未酬身先死!九大战神第九名 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努尔哈赤、皇太极……奉袁必输,哪怕是三千部队对强大的十万大军,袁承焕还是守住了江山,让敌人望尘莫及!袁承焕驻守边疆上十年,支撑了明朝国防的半边天,可结果却中了皇太极的

  • 姜子牙曾因何事被媳妇赶出门出走当杀猪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子牙

    姜子牙曾为何事被媳妇赶出门?《战国策》毫不留情地用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总结了七十岁之前的姜太公: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这是啥意思呢?网络配图《史记》记载,太公生在今山东东部沿海,东夷之地。鉴于太公辅佐文武二王成立大周证监会后,被封在齐(今山东淄博),那么周武王让太公荣归故里、衣

  • 和珅竟是贵妃转世?乾隆与和珅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

    乾隆则处处袒护和珅,让他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直到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去抄和珅的家,以白绫赐死。网络配图对乾隆这位一代英主为什么会特别宠幸贪佞的和珅,历来有很多说法,一说乾隆和和珅间有暧昧的同性恋关系,和珅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长得非常俊美,传说君臣两人常在御书房里同榻而眠;最少御史钱沣就曾经公开指责和

  • 赵匡胤年轻时投奔一人被拒 当皇帝后责问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是个游侠,没有啥正经职业,终日游游荡荡,有一天路过泾州长武镇,长武镇有一寺庙,庙里主持法名守严,一看赵大侠骨像,非同常人,就悄悄的请画家把赵大侠的尊容画在了庙里的墙壁上。当时赵大侠头上裹着一条青色头巾,身上穿一皮褂子。显贵之后,守严大师又请人给赵官家穿了一身体面衣服。网络配图赵

  • 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仅登基一个月就离奇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常洛

    说起明光宗朱常洛,众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短命。作为明神宗万历皇帝庶出的孩子,他一直都没有得到朱翊钧的喜爱,甚至在朱翊钧的内心深处,并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在朱翊钧的生活中,郑贵妃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神宗皇帝也十分喜欢她,对于两个人的儿子朱常洵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网络配图但是,皇帝作为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