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竟然容易冲动好杀人事后再反省

唐太宗李世民竟然容易冲动好杀人事后再反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30 更新时间:2023/12/23 21:47:22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

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这三项成就,我个人的品德哪里配得上呢?既然成就了这样的功业,怎么能不谨慎从事有始有终呢?”

网络配图

这三方面的自我肯定,实际上也定下了自唐以来对贞观和李世民高度评价的基调。

还有一段是在贞观二十一年(647),李世民说:“古来帝王虽然平定华夏,但不能征服周边民族。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我成就的功业却超越前人,这其中的道理我不明白,你们根据你们各自的理解随便说说看?”虽然发大家来夸赞皇上,在场的人还是不得要领,李世民只好自己来总结:“我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主要因为五个原因。第一,自古以来帝王多嫉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而我看到臣下的优点,就像自己也具有这些优点。第二,人的品行、能力,很难兼备,我能舍弃其短处,而取其所长。第三,身为君主的,经常见到贤者就想拉拢为心腹,见到品格较差的就想彻底摒弃,而我则是见到品德优良的就敬重之,见到差一些的就爱怜他们的不幸,这就让贤与不贤,都能各得其所。第四,古来君主大多厌恶正直人士,或公开杀戮,或暗中陷害,没有一个朝代没有这种事。我登基以来,朝廷上站的一个挨一个的都是正直之士,从没有罢黜斥责过一位正直的人。第五,自古都是看重中原人士,而贬低周边民族人士的,而我对各族的爱护是一样的,所以各民族依附我都像子女对父母一样有深厚情感。这五条,就是朕成就今日功绩的理由。”说完以后,李世民还看着褚遂良说:“你担任过本朝的史官,你看我总结这五条,还算谈到本质了吧?”褚遂良说:“您的丰功伟业数都数不过来,您只举出这五条,是皇上您太谦虚啦!”

这一段,主要谈了用人的气度和民族政策两大问题。他能够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确实与他在这两方面的心胸气度有直接关系。李世民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值得参考更值得继承。这些评价大体也不差,只是本文这里要说的是,他的自我评价有偏高之嫌。

且看贞观年间几起莫名其妙的案子。

案例一,贞观五年(631),有一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叫李好德,胡乱说了些话,因为涉及政治上的敏感话题,有诏书下令彻查。当时司法方面的主管部门是大理寺,大理寺的主管官员张蕴古得出的结论是:李好德有病,证据明确,所以,依据法律,李某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这时,有一官员出来说:张蕴古的老家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正好在相州做一把手。所以,张蕴古的结论有问题,是他们串通一气。当皇帝的最恨臣下结党营私,李世民一听这样的报告,非常愤怒,立即下令将张蕴古处斩。虽然李世民事后照例表示了后悔,但影响比前一案更坏。

网络配图

它直接影响了一个时期里法官判案的态度。有记载说,自从张蕴古一案出来,法律界官员都尽量不减低犯人的量刑和处罚。因为,对有罪者的量刑适当没有给予应有处罚的反倒没有官员的责任,而开脱罪犯的却要受牵连。李世民就此向大理寺主要负责人刘德威咨询:为什么最近法律执行起来比较严格了?刘德威说:责任在皇上啊。

君主喜好刑法宽松那么刑法就宽松,君主喜好严刑峻法那么刑法就严峻。按法律规定:犯人有罪而法官没有给予其应有处罚,那法官也要被处以该刑名减三等的处罚;犯人的罪名,法官给予减免处罚而出现失误,那法官也要被处以该刑名减五等的处罚。实际上呢,现在法官没有给犯人定罪的就没啥事,减免刑罚的搞不好自己就是重罪。所以现在有关官员都求自保,遇到案件就很难给犯人减免处罚了,而是争着给予较严重的审判。这就是执法官怕自己受牵连啊。

这段记载说明,一,贞观的死刑案件少,确实是统治者有意为之,是精心设计刻意经营的太平景象。二,说明执法从轻与从重的标准并没有一定之规,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以长官意志官场风气为转移,当然,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案例二,贞观二十年(646)有人控告刑部尚书张亮谋反,证据是,张亮豢养干儿子五百人,还和几个江湖术士交往,说自己的名字和神秘预言相合,于是考虑起兵造反的事。

网络配图

李世民看到是高级官员涉案自然十分重视,派马周调查,结果是张亮谋反证据不足。但李世民不这样看,他认为:张亮好端端养这么多嘎巴脆的干儿子干什么?不是想谋反是什么!在朝廷上发动百官来讨论,大家都一致认为张亮谋反属实,应该处斩。只有李道裕一人坚持认为此案张亮谋反的证据不充分。李世民让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和张亮诀别,然后处死张亮。过了一年,刑部二把手的职位空缺,命令宰相提出参考人选,拟的几人,李世民都不满意,后来他想起来李道裕了,理由是:他当年说张亮的案子没有明确的谋反证据,说的很准确也很得体。当时朕没有听从他的话,事后感觉很后悔。这时他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但为时已晚。

李世民并非不犯错误的超越时代超越时空的超人,虽然不能避免旧时帝王任意操纵权力和司法的毛病,不可能对正直之士“未尝黜责一人”。但他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帝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会反省自己的言行,承认自己的过失,对以往的错误予以纠正;个人的情绪言行,则尽量有所克制。他没有简单掩盖或抹杀自己的过失,而是公开表示悔意,在帝王当中,这样的心胸也属于难得了。

这些记载,也是李世民自我评价的一个侧面,值得我们注意。同时,这也是贞观之治能够名留青史的一个原因。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关羽如何从平民到实现从武将到“武圣”的蜕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

    中国古代名将成千上万,关羽作为一个兵败身死的武将最后却被尊为“武圣”,靠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是其自身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从武将、忠臣、义士、财神到“关圣帝君”,关羽的文化符号逐渐升级,遵循着“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神化轨迹。自三国时代起,官方的宣扬与民间的崇拜使“

  • 揭秘功臣为何总是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自古帝王欲坐稳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的人均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表示万分鄙视,或者人们便以“功高盖主”的理由嘲笑权臣的不识时务。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尽“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会遭受千古的唾骂,却依然喜好为之,原因究竟为何呢?其实可以总结出三

  •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干部是谁?3岁就当大官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蔡伯俙

    唐朝著名神童刘晏8岁便授秘书省太子正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干部;其实不然,还有比他年纪更小的干部,那就是宋朝著名神童蔡伯俙,3岁就做到与刘晏同一个官职——秘书省太子正字,也算是大官了。可为什么如此优秀的人才,最后竟并没有做到宰相呢?因为像刘晏、晏殊等与他一样的神童,是官至宰相、位极人臣的。蔡

  • 中国古代死得最惨的战神竟然是他 张飞只排第5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飞

    中国史上死的最凄惨9大战神:壮志未酬身先死!九大战神第九名 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努尔哈赤、皇太极……奉袁必输,哪怕是三千部队对强大的十万大军,袁承焕还是守住了江山,让敌人望尘莫及!袁承焕驻守边疆上十年,支撑了明朝国防的半边天,可结果却中了皇太极的

  • 姜子牙曾因何事被媳妇赶出门出走当杀猪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子牙

    姜子牙曾为何事被媳妇赶出门?《战国策》毫不留情地用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总结了七十岁之前的姜太公: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这是啥意思呢?网络配图《史记》记载,太公生在今山东东部沿海,东夷之地。鉴于太公辅佐文武二王成立大周证监会后,被封在齐(今山东淄博),那么周武王让太公荣归故里、衣

  • 和珅竟是贵妃转世?乾隆与和珅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

    乾隆则处处袒护和珅,让他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直到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去抄和珅的家,以白绫赐死。网络配图对乾隆这位一代英主为什么会特别宠幸贪佞的和珅,历来有很多说法,一说乾隆和和珅间有暧昧的同性恋关系,和珅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长得非常俊美,传说君臣两人常在御书房里同榻而眠;最少御史钱沣就曾经公开指责和

  • 赵匡胤年轻时投奔一人被拒 当皇帝后责问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是个游侠,没有啥正经职业,终日游游荡荡,有一天路过泾州长武镇,长武镇有一寺庙,庙里主持法名守严,一看赵大侠骨像,非同常人,就悄悄的请画家把赵大侠的尊容画在了庙里的墙壁上。当时赵大侠头上裹着一条青色头巾,身上穿一皮褂子。显贵之后,守严大师又请人给赵官家穿了一身体面衣服。网络配图赵

  • 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仅登基一个月就离奇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常洛

    说起明光宗朱常洛,众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短命。作为明神宗万历皇帝庶出的孩子,他一直都没有得到朱翊钧的喜爱,甚至在朱翊钧的内心深处,并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在朱翊钧的生活中,郑贵妃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神宗皇帝也十分喜欢她,对于两个人的儿子朱常洵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网络配图但是,皇帝作为一国之君

  • 马皇后有多爱朱元璋?为朱元璋藏馒头烫伤胸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皇后

    刘邦没有一个好的皇后,朱元璋的后宫却很幸福,自然是因为皇后马秀英的仁慈。因为马皇后的出现,中国帝王的后宫里才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在与马秀英认识前,朱元璋不像刘邦那样有前科,既无情人,也不游手好闲。他放过牛,做过和尚。因为瘟疫,家里的人全死光了。因为贫穷,父母哥兄死后只能用草席埋了了事。朱元璋成了

  • 刘彻当了皇帝,谁是真正赚大发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

    汉景帝驾崩,他生前立下的太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啊。在这欢喜的人群中,包括他自己,他妈,他舅等等和他同坐一条船的人,但其实真正赚大发的,应该是他外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人生,和他外婆的投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网络配图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当然咱得长话短说,说起他外婆臧儿,是汉初项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