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看看吕后便知女人可以歹毒到什么样的程度

看看吕后便知女人可以歹毒到什么样的程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69 更新时间:2024/4/9 12:43:36

吕后,在正史上或许评价还可以,但是在口头史上,名声却特别坏,俨然已是毒后的代名词。

故事的开头已是众所皆知。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便令永巷把戚夫人抓起来,把她的头发剃了,穿上囚衣和镣铐,令她舂米。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太后闻之大怒,认为她还想倚仗儿子来翻身,是可忍孰不可忍?吕后把戚姬的幼子赵王召来了。

网络配图

惠帝仁慈,知道母亲要干什么,于是吃住都和赵王在一起,保护他。某天惠帝早起,回来的时候赵王已被人毒死了。须知,此时的赵王,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儿(一说十三岁)。

然而,吕后做的最过份的,还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还请儿子惠帝来看。惠帝看了大哭,病了一年多都起不来,从此只是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几年之后就崩了。因为他觉得,“此非人所为”,母亲有这种禽兽行,儿子也没有脸面治天下了。

这一段历史记载得很清晰。但令我纳闷的是,近来越来越多的历史随笔中,对吕后抱有深深的同情,替她翻案,觉得戚姬是自找的。我就奇了怪了,连人家嫡亲的儿子都因母亲的兽行觉得愧对天下人了,我们这些没有领到吕后一滴点儿恩义的,倒还能从里面看出一朵花来?

翻案者的理由,无非就是因为吕后认为戚姬是威胁。高祖以为太子仁弱,不类己,总是想立戚姬之子如意(即后来的赵王)。戚姬经常跟着高祖去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担忧,所以即位之后,需马上处理掉赵王如意和戚姬。其实,这些描述《汉书》里有,前面还有一句:“(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无非就是说,高祖太了解吕后这个人了,知道这个小孩如果不当上皇帝,分分钟会给吕后害死;戚姬的哭,也是因为她知道了自己的性命堪忧。至于责怪发配到暴室里的戚夫人还敢唱哀歌,是找死,这种责备,简直就是怪一条砧板上的鱼为什么不好好地挨宰,还害得主人要多下狠手砍多几刀了。替狼吃羊找借口,我们总是特别擅长。

网络配图

戚夫人善歌,善鼓瑟击筑,善为翘袖折腰舞,多才多艺,比之刚毅强直、乡下出身的吕后,再加上年轻漂亮,自然多多受宠。即便如此,皇帝还是没有办法轻易地立嗣。《西京杂记》中说道,“(侍者贾配兰)见戚夫人侍高帝同,尝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歌毕每泣下流涟。”实在是知道爱姬死期已定啊。

不独戚姬,吕后对别的姬妾也绝无善意,幽于后宫不得出,只有薄姬因为不受宠,才网开了一面。她杀了赵王如意之后,又先后幽死赵王友,在赵王恢死后废掉他的继嗣。连亲生儿子惠帝,她也不见得对他好到哪里去,才活生生地把他吓成重病。

我猜想,后世对吕后的正面评价,更多地来自司马迁在《史记》的评论:“太史公曰:孝惠、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班固也基本上照抄了这一段。

吕后最大的贡献,就是奉献了“最毒妇人心”这个成语,以及千百年来帝王们对继嗣问题的深深恐惧。

至于政治清明,依我看,如果有天灾,一定是与人祸有关,百姓受难,统治者肯定难辞其咎;但如果百姓安居乐业,还真的跟统治者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上头什么不干,天下就会风调雨顺河清海宴,蚁民们就该烧香拜佛了。

网络配图

再具体一点吧,吕后也许不是不想干预,可是她没有办法,朝中有周勃郦商陈平等一众强势的军功集团,外面又有已经成年的诸侯王割据地方势力;在内廷里,她可以为所欲为,干尽坏事;可天下的事,轮不到她管。你看,都“政不出房户”了,算功劳的时候,怎么又能都算在她的头上呢。

我只是奇怪,像吕后这样残暴扭曲的性格,这样低劣的政治水平,在一个现代的文明社会里,早就该下台一千遍一万遍了;可是在我们这里,赶不走她是一回事,还得代代称诵着她,称她为一代明主;干掉戚姬,杀掉韩信,剁碎彭越,都是情有可原的。

标签: 吕雉

更多文章

  • 李渊能够逐鹿中原登上帝位竟是因一青楼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渊

    隋朝末期,天下局势一片混乱。国内,许多将领都拥兵自重,起兵反隋,希望能够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而隋朝境外,突厥突然崛起,始毕可汗继位后,突厥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周边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向突厥称臣,就连隋朝境内的刘武周,王世充等人也纷纷向突厥示好,俯首称臣,希望能够得到突厥的支持,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网络配

  • 中国史上最惨公主 嫁给老子之后还要嫁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乌孙公主

    众所周知,一国公主地位尊崇,受万人敬仰,她们个个生的貌美天仙,肤白若凝脂,让无数王侯将相痴迷不已。但即便是如此,在古代公主也无非就是成为帝王拉拢将相,维系两国和平的一个牺牲品罢了。历史上真正幸福的公主,或者说真正能够主导自己命运的公主实在是太少太少。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位公主,她的一生极其短暂,但是所经

  • 嘉庆帝曾错将纳谏 当成剪除异己的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

    嘉庆登基,正处于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启承转接时期。前朝留下的权臣当道、言路堵塞、内创累累的颓败局面,给他的施政带来很大阻力。在此情况下,他便想到开门纳谏,“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然而有“太上皇”乾隆当道,他的“抱负”难以施展。这样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嘉庆四年(1799),一直握有实权的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

  • 诸葛亮北伐时马谡失了街亭到底造成多少损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北伐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第一次北伐的形式。很多人都说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最容易成功的一次,因为“卒闻亮出,朝野恐惧”。其实关中一带的空虚是不假的,但是如果说诸葛亮这一次是趁人不备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只要看一下张合援军到来的速度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的时间并不充裕。而这一次的焦点之战,就是在街亭。网络配图而除了王平

  • 书法竟成政治砝码:揭康熙的统治艺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

    从小喜好书法康熙帝从小喜好书法,但真正开始练习时已是20多岁。康熙十年开经筵日讲以来,讲官熊赐履、傅达礼等按照“帝王之学”的要求安排讲授内容,只注重《四书》讲章中的治道蕴意,而不赞成皇帝将精力分散在学习写字上。十一年二月,康熙帝召傅达礼至懋勤殿说:“至于听政之暇,无间寒暑,惟有读书写字而已。”遂提笔

  • 慈禧太后死后创造的传奇: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除武则天之外,最有权势的女人了。历史上记载了很多慈禧太后掌权的事情,还有关于慈禧太后的一些私生活,都让现在的人对她议论纷纷,现在很多人讨论的大都是慈禧太后生前的事情,其实在慈禧死后,还有一些关于慈禧太后的奇迹。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在慈禧太后死后,有一个传奇,就

  • 抗倭英雄胡宗宪:没他根本摆平不了倭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祖籍安徽绩溪,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能能臣。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可以说如果大明朝没有胡宗宪的话沿海的倭寇根本无法摆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了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了福建的倭寇。在历经多年的血雨腥风

  • 残忍至极:朱元璋死后陪葬人数无法估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重启活人殉葬制,这算是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一处败笔,也是最为后人所病垢最多的一点。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朱元璋的殉葬规模究竟有多大朱元璋死后埋葬时运用了虚冢的反盗墓策略,在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分辨不清哪个里面才是朱元璋,而这一度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可能有人觉得这是空穴来风,但这有史书

  • 若非吴三桂年迈延误战机康熙未必胜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三桂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怒起兵反清,后因吴三桂未趁机过江北上再者年老体弱,起兵失败,康熙终平定三藩。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网络配图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

  • 杀的辽人不敢来犯的大宋猛将 运气原来这么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继隆

    想要成为名将,不止要有过人的文韬武略,有时候还要有运气,否则,在瞬息万变、险象不断的战场上,指不定一个流矢、一颗石子就结束了你的名将梦。比如大宋最牛武将之一的李继隆,就是一位运气非常好的牛人。作为能够配享太庙的五位将领之一(另外四位是潘美、曹彬、曹玮、韩世忠),李继隆绝对有资格称得上名将。网络配图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