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如此赏识姚崇为何还罢免其宰相之位?

唐玄宗如此赏识姚崇为何还罢免其宰相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59 更新时间:2024/2/27 8:38:26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建立过卓越功绩的一位皇帝。他在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后来被人们称为“开元盛世”。这一盛世的建立当然不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先后辅佐他的几位宰相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宰相中,姚崇便是其中深受玄宗赏识的一位。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是唐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先后担任过三次宰相,可见皇帝对他的青睐。其中第三次担任宰相是因为玄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可以帮助他建立伟业。不过姚崇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要玄宗采纳才肯做宰相,玄宗看过他的十条举措之后,认为都是治国的良策,便欣然接受。自此之后,姚崇尽心辅佐玄宗,施行新政,唐朝很快就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过来。虽然玄宗十分信任姚崇,但是之后姚崇的宰相之位却被罢免了,关于这一点要从唐玄宗的用人原则说起。

玄宗认为担当宰相之位的人,如果想长久地干下去,就不能专任,就是大权独揽的意思。姚崇在担任宰相时,虽然有过突出的功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可以起到制衡姚崇的作用。玄宗深刻吸取了武则天时期频繁动乱的教训,实行“专任而不久任”的原则,这样一来就不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而失控的情况了。

虽然玄宗罢免了姚崇的宰相之位,但是仍然对他十分器重,遇到重要的政事仍然会派人来询问他的意见,在他死后还要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谥号为文献。应该说是对他做出的功绩的肯定。

姚崇施政

姚崇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功绩卓著的政治家,他与另外三位能臣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的“四大贤相”。他一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唐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辅佐唐玄宗李隆基时,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从稳定政局、整顿官吏和改革财政制度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策,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姚崇施政”的典故可以显示他的雄才大略。

当时姚崇因为拒绝了深受女皇武则天宠爱的太平公主的提拔而惹恼了她,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之后,唐玄宗肃清了太平公主的党羽之后登基继位。姚崇此时担任的是同州刺史的官职。这时一向与姚崇不和的张说想委婉说服当时的另一官员赵昭彦弹劾姚崇,只不过唐玄宗并没有理会他的奏折。

不久之后,唐玄宗带渭水去打猎,他在打猎的间隙在行宫秘密召见了姚崇,问他是不是对打猎非常了解,姚崇回答说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打猎,现在已经三十岁了,住在泽中这个地方以观赏猎鹰追逐野兔为乐,并不喜欢读书。之后是张璟对他说他马上要做大官了,应该多读一点书。于是他便随便读了一点书,一直到现在。虽然他年纪不小了,但是仍然可以打猎。玄宗听了之后便邀请他一起打猎,有时和他一起宰杀猎物来吃,有时和他一起探讨国事。自此之后,唐玄宗重用姚崇,天下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这个故事不但体现了姚崇的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唐玄宗虚心纳谏的高贵品德。

姚崇灭蝗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为了避唐玄宗的年号“开元”的讳才改名为姚崇。陕州硖石也即现今的河南陕县人,是我国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在一个官僚之家,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父亲姚懿曾担任嶲州都督一职。在年轻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而爱好打猎和习武。一直到他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发奋读书,随后便考取功名,开始了他辉煌的官场生涯。

在姚崇的官场生涯中,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过宰相的职位,都做出了卓越的功绩。尤其是第二次担任宰相,他提出了著名“十事要说”,勤勉有为,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有一个“姚崇灭蝗”的典故可以体现他的行事果断和坚决的一面。

公元716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四年,河南地区爆发了一次严重的蝗虫之灾,数量庞大的蝗虫飞过之地,把庄稼啃得干干净净。那时候人们认为这是天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百姓纷纷烧香祷告,祈求上天保佑。姚崇知悉之后,立即向玄宗上奏消灭蝗虫,玄宗也同意了。但是当时的汴州刺史认为蝗灾是无法抵抗的,拒绝执行命令,姚崇知道之后警告他如果不采取措施消灭蝗虫,一旦发生饥荒后果不堪设想。刺史只得按照姚崇的命令尽力消灭蝗虫。但是朝中仍然有大臣不能理解他的这一做法,认为从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现在这样的举措不知道会不会出乱子,姚崇晓之以礼,澄清利害关系,并以曾经的官职作担保,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在他的坚持推动下,蝗灾的危害逐渐减小,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姚崇的坚决果敢和拳拳爱国之心,让人不禁钦佩他的勇气和决断。

标签: 姚崇

更多文章

  • 汉武帝评价如何之高为何因一个女人牺牲了十万士兵?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

    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代明君,拥有雄才大略,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好皇帝,并且班固在《汉书》中也称赞与他,但是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竟然为了一个女人,而牺牲了十万士兵的生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了解过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汉武帝

  • 揭秘大清名将年羹尧为何会被雍正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年羹尧

    年羹尧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亲信,也算雍正的大舅子之一。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但不是正牌的皇后。但是雍正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对年羹尧一再的训斥。把他一贬再贬,最后干脆赐年羹尧自尽。作为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之一,年羹尧究竟做了哪些事,以至于雍正皇帝忍无可忍,要对让痛下杀手。从年羹尧的行

  • 康熙女儿固伦温宪公主为何这么年轻便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固伦温宪公主

    固伦温宪公主是康熙的第九个女儿,在公主里排行第五。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固伦温宪公主简介。固伦温宪公主出生于公元1683年,生母是德妃乌雅氏,就是后来孝恭仁皇后,是雍正帝的同母妹妹。固伦温宪公主从小就是由仁宪皇太后亲自抚养的,与皇太后感情非常好。温宪公主聪明可人,深得祖母的疼爱,父亲康熙也十分的宠爱她。当

  • 揭秘:唐太宗的出生为什么自带神话效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

    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它妈生的,人妖是人妖他妈生的——这是笑话吗?不!这是至理名言——更是常识。人人都知道人是人生的。但有些人,为着某些目的,就喜欢造假。网络配图且看李世民之出生。《旧唐书》,后晋高祖天福六年(西元九四一年)开始编修。时距唐亡,三十四年,可谓近矣。记唐太宗之出生,“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

  • 历史上的悲剧皇帝:九五之尊为何下场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隋炀帝

    和西方的帝王不同,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天子高于法律。九五之尊的皇帝,言论就是圣旨、法律。皇帝开金口,一言既出,就是令出如山。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把保卫国家的朝廷重臣袁崇焕(1584-1630)逮捕下狱,不经审判,不让他抗辩自白,便处以磔刑(千刀万剐,惨无人道的凌迟极刑)。史学家把袁崇焕之枉死,视为旷

  • 悲将马超亲眼看着全家被杀 背负不忠不义不孝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超

    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东汉卫尉马腾之子,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开国名将。早年随父征战。后马腾入京,马超拜将封侯留驻割据关中三辅。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退守割据凉州陇上。失败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带头上表刘协,表请刘备称王。又辅佐刘备称帝。于章武二

  • 项羽之死:与老谋深算的刘邦争天下注定会是个失败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刘邦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

  • 汉高祖刘邦因为什么事情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韩信、彭越等人的助力下与项羽在垓下决战,大业即将完成,但是他对韩信一直有所防备。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将,由于不被重用就投靠了刘邦,并在萧何的进言下才得以启用,而且总是不听从命令。荥阳被楚军围困,汉军出动两千多名女子,迫使楚军想四周进攻,纪信趁机驾着刘邦的座驾伪装成刘邦骗楚军,刘邦

  • 战术家韩信胯下之辱是胆小懦弱还是明哲保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

    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战术家。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战术都是他所发明和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用兵之道和战术,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和模仿。与萧何、

  • 赵武灵王死法太可悲:竟被亲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武灵王

    历史上的英才雄主很多,但没有一个人死的比赵武灵王更惨,这位曾雄霸一时的著名改革家竟然被自己的儿子给弄死了。从多个角度来讲,赵武灵王都不失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和军事家,他是一个通过“胡服骑射”的著名服装改革开始,从而大大提高了武装战斗力,为最终强大赵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