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真实的姜子牙比封神榜里的厉害得多?

揭秘真实的姜子牙比封神榜里的厉害得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4/2/22 1:24:59

想必许多人认识姜子牙也是从历史长篇小说《封神榜》中得知这个人物,小说里的姜子牙法力高强,智慧高深,不禁联想到,这个姜子牙是有历史人物作为原型来塑造抑或封神榜里的姜子牙所表现得就是他自己的真实人生?如果不是,那么现实中的姜子牙也是如此吗?

网络配图

实则真实的姜子牙虽然没有小说里的仙术,但其智慧,在中华5000年历史里能望其项背者,也是寥寥无几。姜子牙在商朝时当过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说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法。

姜子牙静待多年,最后感动了求贤心切的周文王,姜子牙隐居10年,当他83岁时,周文王再度到访,在文王诚意请求下,姜子牙被拜为师,辅佐文王。姜子牙老年得志,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练武、励精图治,并策划推翻商纣的暴政。文王病重,托孤姜子牙,武王姬发仍以姜尚为师。最后率军3万大败商军于牧野,为武王奠定周朝。姜子牙被分封于齐,是齐国的始祖。

姜尚之所以能成为灭商的功臣,与其在商朝做过官不无关系,正如反应篇里所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姜子牙有智谋,且纣王也给他封了官,但其为什么一定要离开纣王,转而投向弱小的姬昌呢?今天我们用鬼谷子内楗篇的思想,给你看背后的故事,绝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实则姜子牙比起封神榜里更加传奇,比小说中的人物更有智慧。传世奇书《鬼谷子》根据姜子牙的生平,研究其智慧,总结出了姜子牙所不为人知的智慧。

网络配图

鬼谷子认为,观察对方谋划的事情,而洞察对方的志向意图。谋划与事情不吻合,是因为有细节未能发现。虽然谋略与事情相合,但是却没有结成联盟是因为表面亲密而内心疏远。事情的谋划不能吻合,鬼谷子也不会为其所谋。所以虽然离的远,但是却表现的很亲密,是因为暗地里做了有德与君主的事情。虽然离的近,但却疏远,是因为志向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身在庙堂,但却不被重用,是因为计策不得纲领。离开了又被邀请回来,是因为谋划正中君王心意。每天都在跟前却不被任用,是因为做的事情不合君王心思。听见声音就被君王思念的人,因为谋略相合,君王在等待他决策事情。

所以鬼谷子总结说,没看见相似的地方就去做,结果必然是相反的,没有得到实情就去游说,必然是错误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制定谋略方法(与孙子兵法“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意思相通),只有这样才能随意出入,知其谋而得其心。所以,圣人遵循这个道理而预先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而与万事万物相连。

游说也要讲究道德,仁义,礼乐,诚信,谋略,也就是道德仁义礼智信,以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为基础,引用诗书谈说得失,思议是离去还是留任。所以想要结盟就要从游说君王内心着手,如果想要离开,就要做些表面文章。通晓外内之理的人,必然明白道数,道就是天道,数就是方法。所以揣摩策略事情,发现疑问而迅速决断解决。策无遗策才能建功立业。治理民众而聚集财富,就叫楗而内合,也就是连接而与君王内心相合。上层腐败不治,下层乱而不觉悟,则反向连接。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网络配图

关于鬼谷子的道义问题:2000多年,世人多诋毁鬼谷子,认为其不讲道义,但鬼谷子内楗实则在最后言及道义与去就的关系。简而言之,鬼谷子不是不讲道德,而是要看人的。鬼谷子认为要根据诗经和尚书里的思想,从仁义礼智信几方面作为参考,辩证思考自己的去就关系,也就是与君主的关系。鬼谷子认为如果是明君,则一起开创盛世伟业,如果遇到昏君,则脚底抹油,早点离开,明哲保身。内楗说通过语言链接君王的智慧,鬼谷先生用君臣之间各种情形,分析得出谋士法则,并告诉我们当今的人,为什么你的老板与你有隔阂,原来是因为缺乏沟通,谋略不合老板的心意。其次则是去就的道理,一个聪明人,一定会给自己选择一个优秀的靠山,比如诸葛亮张良

毕竟封神榜中德姜子牙是小说作者依据真实存在的人物去塑造的,要知道人无完人。尽管,小说中的姜子牙实在是完美得让人望尘莫及,但是我们最终都是要回归现实。难道不是?

标签: 姜子牙

更多文章

  • 揭秘姜子牙为何如此形容妻子?最毒妇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子牙

    姜子牙钓鱼台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发源于秦岭深处的涓涓细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渐汇聚成了一条小河,名曰伐鱼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时形成了一个深潭,人称滋泉,这里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约45公里,传说是姜子牙当年垂钓的地方。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拜师学道,72岁负命下山,去朝

  • 岳飞是军事上的天才 为何在政治上却是白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

    公元1137年,即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命进京述职。皇帝在他的“寝阁”就是卧室里单独召见了岳飞。皇帝对岳飞说:“光复国土,中兴大宋这项事业,我就托付给你了。从今以后,除了韩世忠、张俊之外,其余的军队都交给你节制。”!如果这一切顺利实现,这位青年将军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青年皇帝,君臣二人的人生事业将可能

  • 康熙喜欢弘历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富贵面向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弘历

    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是钮祜禄氏所生。弘历自幼十分聪明,五岁就能熟读唐诗,因为聪明好学,雍正对他十分喜爱。在弘历十岁之时,康熙在圆明园设宴,雍正将弘历带上前往,康熙看弘历聪明伶俐,非常喜欢他。并当着群臣的面说,弘历长大后事一位有福之人,雍正听后,对弘历更为喜爱。康熙认为弘历是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丑的五位皇后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史上最丑的五位皇后

    黄帝妃--嫘祖嫘祖黄帝的元妃。黄帝的父亲少典和母亲附宝希望儿子早日成家,找了好多漂亮姑娘来相亲。可黄帝整天为部落的事情忙碌,没把婚事放心上,况且他还认为娶妻不能只看外表,还要有真本事。后来,黄帝到西山打猎,遇到一个养蚕的姑娘。这个姑娘收集了好多蚕丝,纺成了线,很漂亮。黄帝很欣赏,想向她学习,可是这个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历史上真有那么牛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儒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网络配图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里手,当时称为博士。因为很有名气,汉少帝刘辩即位,被

  • 一生清廉的曾国藩为什么用公款请客送礼?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

    导读:曾国藩官拜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更加通俗的称呼“天下第一肥缺”,但曾国藩的起居却穷得像个京官。外国人戈登在同治2年见过曾国藩,让他惊讶的是,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从百姓口中的“曾剃头”到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口中的“汉奸侩子手”,在大半个世纪里,曾国藩一

  • 李世民纵死囚只是一场政治骗局!为了给自己赢得好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

    除了夜不闭户的和谐局面外,李世民最为后世推崇的,还有两桩事,便是白居易在《新乐府》诗里所歌颂的“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民本精神。“怨女三千出后宫”,事在武德九年(626年)。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载,是年八月初九日,太宗以皇太子的身份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十八日,太宗即颁诏:“宫女

  • 揭秘唐朝太子李承乾与男乐人称心的惊世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承乾

    历史上总是流传着关于君王的桃花绯闻,宁负江山不负卿的做派不知赚走了多少纯情少女的眼泪。在帝王家,不仅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如此动人,同性之间的爱情也引人唏嘘。李承乾是帝后的嫡长子,生来尊贵无比,在他的父亲登上皇位后,立即被封为太子。一个这样尊贵的人却看上了一间寺庙的乐童,也就是称心。其实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坐

  •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何只祭拜过孔子和陈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高祖刘邦

    核心提示:陈胜死后,受到了普遍尊重,名气比生前大得多。司马迁专门为他作传,司马光称他的部队为“兵”,而不是贼。刘邦当了皇帝后,只看望过两位已故之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陈胜。秦未社会有点儿乱,乱局的始作俑者就是陈胜。这位深沉的农民,在漫长的郁闷中突然发力,惊醒了一个强悍王朝的万世美梦,也让社会大病

  • 三国人物:宁死也不当皇帝的三国“人气王”刘虞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虞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怎奈暗弱的皇权,早没了当年汉高祖挥刀斩剑的底气,如此英雄集结的景象,自然压不了阵脚。于是衣锦华贵的、逐鸡逗狗的、卖草鞋的、种地的、打铁的、卖盐的,全都摇旗揭竿,拉点兵马趁着这趟乱世的浑水,抢一杯羹,割据一方,胆子大的,更做起了天子梦。无论是恃玺骄纵的袁术、挟帝号令的曹操、还是装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