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翟让武功高强有勇有谋 却被李密杀害

翟让武功高强有勇有谋 却被李密杀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65 更新时间:2023/12/28 12:26:50

翟让是隋末年间瓦岗寨的创始者兼前期首领,武功高强,有勇有谋,在反隋大军中独树一帜。而李密作为隋末年间的官员,居然背叛隋朝,投奔到反隋的部队瓦岗寨义军之中,作为一个谋略家,李密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权势,最后不得已而杀掉了瓦岗寨前首领翟让,这是怎么回事,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李密绝非等闲之辈,年纪轻轻就志向远大,救世济民,自己不和家里人商量就擅自辞掉官职,细心钻研兵书和史书,最牛的恐怕就是和自己的好友杨玄感反隋,为了维护天下大义,自此走上了这条道路。但是结果却并未让人满意,杨玄感此人也是生性多疑,怕李密的风头在军中高于他,所以他没有采用李密贡献的三策计谋中的上策,导致作战失败,成为隋朝军队的刀下魂。

网络配图

走投无路的李密的被逼上了瓦岗寨,入山为寇。李密刚进瓦岗寨的时候,此时的瓦岗寨的首领是翟让,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翟让一开始也对李密不是很信任,直到李密利用翟让身边的人向他献计,跟他说以你之勇不该只屈尊于此,应该向前迈一步,争取得到更多的荣华富贵。在李密的劝说下,翟让听从了李密的主意,开始领兵作战,由于有李密出神入化的作战本领,瓦岗寨一举拿下诸多郡县,我觉得李密一直积极的怂恿翟让出兵作战,肯定也与他自己希望走的更高、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有关。

经过几次战役,李密赢得了翟让的信任,翟让也给于他较高的权力,在李密一举拿下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兴洛仓,他不仅开放粮仓,救济危难中的平民,而且还抚恤士兵,收获了颇多的民心,使瓦岗寨的名声得到进一步的远扬,可以说是李密的加入,让瓦岗寨的层次及目标提高了一个台阶。

网络配图

这是真正的头领翟让认为李密的才智都比自己的强,于是把瓦岗寨头把交椅的位置让给了李密。自从翟让让位后,他基本上做的事情都是诱敌的工作,虽然李密坐上了首领的位置,并且对瓦岗寨作出了一番事迹,但是瓦岗寨毕竟是翟让创建的,军队里还是有不少的翟让的拥护者,有人便为翟让打抱不平,劝说他拿回政权,翟让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渐渐的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然而这些议论的声音还是传进了李密的耳朵里,慢慢地李密开始相信并担心翟让会有所行动,狼子野心的李密越想越恼火,就想要恩将仇报,李密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在一次宴会中狠心的杀掉了翟让。所谓树倒猢狲散,翟让的死多多少少的有扰乱军心,认为李密不讲仁义道德,连自己的恩人也杀掉,将士们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结果就是导致李密在后面的战役中屡战屡败。

李密杀掉翟让的理由仅是因为心里不爽吗?首先是因为所处派系的不同,在瓦岗寨中分为义李密为首的蒲山公营集团,以及以翟让为首的老势力集团,还有变民集团,三个派系不同的想法,蒲山公营集团效忠李密,老营集团效忠翟让,变民集团无所谓。所以斗争的焦点就集中在了蒲山公营集团和老营集团二者之间。其次是李密和翟让的追求不同,一个具有远大抱负,而翟让只想安于守成,没有上进心,自己的下属对翟让集团的行为也不满,如果照这样下去,瓦岗军早晚会出乱子,所以李密觉得要想让瓦岗军形成真正的合力,必须要让所有人的目标一致,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统一思想。可惜的是翟让根本不听李密的意见,最终导致一拍两散,李密不得已杀掉翟让。

网络配图

当时正在瓦岗风头正盛,李密离天子之位仅一步之遥的时候,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宇文化及,他非要和李密争夺洛阳,此时因兵败投奔在王世充旗下的李密,原本想要联合洛阳城内的越王杨侗一起抗击宇文化及,但是遭到王世充的反对,毕竟在李密还没有投奔王世充之前曾率军打过洛阳,但是瓦岗军战死了不少,李密的作战能力遭到将士们的怀疑,在与王世充的一战中,李密也战败,瓦岗寨一大批将士都投奔了王世充,眼看大势已去,想以死谢罪的李密在王伯当的劝说下,便投奔到了李世民旗下

。可悲的是投唐后的李密不甘心受人侮辱,不甘居于人下,加上李渊有意逼反李密,李密心中的怒火被点燃了,所以起兵反唐,最终被唐军所杀,自己宏伟的梦想就这样结束了。李密之所以失败我觉得是中了李渊的计,去攻打了一根难啃的骨头洛阳,还顺水推舟把肥肉贡献给李渊,被李渊耍得团团转。

标签: 翟让

更多文章

  • 包拯曾弹劾三十余名重臣 唾沫星子溅皇帝一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曾弹劾重臣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可谓是家喻户晓。包拯生在合肥长在合肥,去世后还葬在了合肥。“龙图包公,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体现了包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公平公正的形象。也融进了人们炽热的“包公情”。包拯天长县当县令,巧断“牛舌

  • 秦始皇不离立后的原因竟是因母亲而对女人仇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的君王,向来都有其关于后宫的记载,尤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而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建立秦王朝的皇帝,却一生从未立过皇后,两千年以来,始皇后是谁没有人知道,那么世人关于秦始皇为何不立后的种种猜测也从未停歇过。在秦陵中,观察关于女性的葬迹,可以发现,秦孝文王与秦始皇的义母华阳太后合

  • 揭秘三国时期周瑜的死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瑜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同为世之人杰,他们心中自然有惺惺相惜之意。周瑜的死,物伤其类,诸葛亮也应该是很伤心的。然而诸葛亮气死周瑜背后的真相,一直很有争议,真的是诸葛亮气死周瑜的吗?朱熹在《通鉴纲目》中首先遡刘备为正统,诸葛亮地位也大幅上升,尤其是东吴趁关羽北上宛洛,威震华夏之机偷袭荆州,致使诸葛亮

  • 此人制伏司马懿拯救了三十万将士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四月,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拉开序幕。诸葛亮亲自出征,并调派了征西大将军魏延、长史杨仪、征西将军姜维、前军都督张翼、讨寇将军王平、辅汉将军虎步监孟琰、将军马岱、司马费祎等将领参战,总兵力合计十万人。曹魏在西北地区的总兵力已近二十万人。双方在渭水一带展开激战。经过三个多月

  • 明朝朱元璋反腐!不惧丢皇家脸面竟赐死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

    在古代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定了《明大诰》等律令,发明了“剥皮楦草”的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洪武之治”的局面,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吏治清朗百余年。在整治吏治过程中,朱元璋始终坚持铁腕冷面,雷厉风行,绝不手软,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他亲自下令赐死驸马欧阳伦

  • 宋仁宗为何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有何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十分不满,便屡屡提出申请,仁宗总是说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答应。妃子们不信,说:“圣上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仁宗笑着说:“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官

  • 解密嘉庆帝靠什么15日内极速铲除大贪官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帝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中国历代亡国君王 谁的下场最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亡国君王

    黄袍夺目龙椅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皇帝乃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艳羡的职业,但作为王朝末代的亡国之君,却是人间最苦。他们在位时目睹大厦将倾、战战兢兢有心无力;被赶下龙椅后一落尘埃、栖栖遑遑猪狗不如,更有可怜者遭人凌辱死无葬身之地。因夏朝至今无实证证明其实际存在,故而采取第一个王朝为商的说法。商朝又称殷商(约

  • 唐高宗悟出的生存策略:当皇帝就得靠“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高宗

    核心提示: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网络配图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当一个指挥大臣的皇帝。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任何

  • 范仲淹曾是“范跑跑” 写《岳阳楼记》压力很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仲淹

    核心提示:朱说不姓朱,到底他是谁?他是范仲淹。决然而去的路途上不是没有牵绊,范母派人急追这个已是“范跑跑”的儿子,范同学留下一番话:“妈妈,请给我10年的时间,我要把您接回范家。”范仲淹的“鸭梨”,从这里产生。对天下的焦虑是从对家庭的焦虑开始的。网络配图历史名人必定有“历史名片”,也就是说每个历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