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制伏司马懿拯救了三十万将士的性命

此人制伏司马懿拯救了三十万将士的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02 更新时间:2023/12/28 1:48:39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四月,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拉开序幕。诸葛亮亲自出征,并调派了征西大将军魏延、长史杨仪、征西将军姜维、前军都督张翼、讨寇将军王平、辅汉将军虎步监孟琰、将军马岱、司马费祎等将领参战,总兵力合计十万人。曹魏在西北地区的总兵力已近二十万人。双方在渭水一带展开激战。

经过三个多月的征战,诸葛亮北伐大军未能深入西北腹地,反而在五丈原地区被司马懿团团围住,除了南面通往汉中的斜谷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有敌军的重兵把守。诸葛亮命全军在五丈原一带驻扎,并分出若干军队士兵在兰坑与渭水南岸百姓一起开始屯田。同时令大军多次向司马懿大军进行挑战,企图引诱对手出兵加以歼灭。不料,诸葛亮的这一计划落空。面对北伐大军的挑衅,司马懿命令:坚守不出,不予理会。渭水一带岁云集数十万大军,但却没有发生丝毫战事,这让诸葛亮非常焦虑。

一天,诸葛亮想出一条计策。他派人来到司马懿军营,说是送给司马懿一份礼物。司马懿及曹魏将领们一看才发现,这份礼物竟然是女人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这分明是在嘲笑司马懿如女人般只知道躲在闺房中打扮,不敢像个男子汉一样勇敢作战。曹魏将领们见状,气愤不已,纷纷请战。司马懿面带怒气,立即向将领们表示,自己将立即上奏魏明帝曹睿,请求与众位将领们一起出战杀敌。

不久之后,魏明帝曹睿派来了一位大臣亲临前线。这位大臣名叫辛毗,是曹魏政权的三朝元老。魏武帝曹操时期,他历任议郎、丞相长史等职;魏文帝曹丕时期,他又是当朝侍中;到了魏明帝曹睿当政,辛毗又被晋封为颍乡侯。此次,曹睿令辛毗为大将军军师,专门前来督军。这位辛大人有个突出的特点:脾气倔。只要他认为是对的,无论是同僚还是皇帝,他照样敢顶。曹丕和曹睿都领教过他的厉害。

诸葛亮连番羞辱,曹魏将士心头早就憋了一口恶气。得知皇帝的使臣来到前线,曹魏主战的将领们立即找到辛毗,强烈要求出战迎敌。但辛毗坚持原则,予以言辞拒绝。将士们心中不服。再次找到司马懿请战。司马懿沉着脸,一句话不说,只是抬手指了指辛毗住处门口立着的一个竹竿,摇摇头。全军将士定睛一看,心中发凉。十万杀气腾腾的将士立即没了脾气,只好乖乖地呆在各自的营房,再也不敢言战。

原来,在辛毗营房的门口立着一个高约一米八的竹竿儿。上面还束有用牦牛尾制作的三重节旄。

这是个什么东西让曹魏将士哑口无言呢?

可别小瞧这根竹竿,这个物件叫节。

在汉代,凡是有官员手拿这个节,就如同皇帝亲临,象征着皇权。这叫做“持节”。辛毗除了被授予大将军军师之外,曹睿还特别给了他这个节。作为“持节”大臣,辛毗的权力可不小。在和平时期,持节大臣可杀没有官位的士民。像现在这样的战场,辛毗不仅可以直接代表皇帝发布命令,同时也可斩杀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加上这老头脾气倔,弄不好已发火真的动刀子,那可就麻烦了。眼看主帅司马懿都被辛毗给“制服”了,从此之后,曹魏大军全军整肃,听从辛毗的调度,没人胆敢抗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曹魏这几十万大军没了脾气,对面的十万蜀汉将士也变得愁眉苦脸。征西将军姜维姜维一语道破了辛毗的来意:“辛毗奉命而来,只怕敌军更加不会出战了。”诸葛亮随后向将领解释道:“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之所以上奏要求出战,仅仅是为了向部下表达自己敢于作战的决心而已。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马懿真的想与我军决战,哪里还用得着不远千里向曹睿请战呢?他这是装的!”

不过,对于辛毗的到来和司马懿的避战,诸葛亮仍不甘心。七月间,他派人给司马懿下战书。没想到司马懿对于是否迎战避而不谈,反倒不停地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公务之事。使者介绍道:“诸葛丞相早期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他都要亲自批阅。每天饭量不到几升。”等使者走后,司马懿对手下表示:“诸葛亮事无巨细,事事亲力亲为,进食又少得可怜。这样的状况他还能活多久!”使者走后,司马懿再度重申:禁止曹魏将士出兵迎战。至此,整个渭水战场更加平静。

同年八月,诸葛亮卒。魏蜀两国各自罢兵,硝烟散去。三十万将士的性命免于涂炭。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明朝朱元璋反腐!不惧丢皇家脸面竟赐死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

    在古代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定了《明大诰》等律令,发明了“剥皮楦草”的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洪武之治”的局面,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吏治清朗百余年。在整治吏治过程中,朱元璋始终坚持铁腕冷面,雷厉风行,绝不手软,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他亲自下令赐死驸马欧阳伦

  • 宋仁宗为何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有何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十分不满,便屡屡提出申请,仁宗总是说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答应。妃子们不信,说:“圣上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仁宗笑着说:“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官

  • 解密嘉庆帝靠什么15日内极速铲除大贪官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帝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中国历代亡国君王 谁的下场最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亡国君王

    黄袍夺目龙椅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皇帝乃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艳羡的职业,但作为王朝末代的亡国之君,却是人间最苦。他们在位时目睹大厦将倾、战战兢兢有心无力;被赶下龙椅后一落尘埃、栖栖遑遑猪狗不如,更有可怜者遭人凌辱死无葬身之地。因夏朝至今无实证证明其实际存在,故而采取第一个王朝为商的说法。商朝又称殷商(约

  • 唐高宗悟出的生存策略:当皇帝就得靠“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高宗

    核心提示: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网络配图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当一个指挥大臣的皇帝。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任何

  • 范仲淹曾是“范跑跑” 写《岳阳楼记》压力很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仲淹

    核心提示:朱说不姓朱,到底他是谁?他是范仲淹。决然而去的路途上不是没有牵绊,范母派人急追这个已是“范跑跑”的儿子,范同学留下一番话:“妈妈,请给我10年的时间,我要把您接回范家。”范仲淹的“鸭梨”,从这里产生。对天下的焦虑是从对家庭的焦虑开始的。网络配图历史名人必定有“历史名片”,也就是说每个历史名

  • 历史上唯一被老婆和女儿毒死的皇帝:李显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显悲剧人生

    董卓毒死过汉少帝刘辩,隋炀帝杨广毒死过亲生父亲杨坚,宋太宗赵光义毒死过南唐后主李煜,后梁太祖朱温毒死过唐昭宣帝李柷……中国历史上被毒死的皇帝还真不少,但是要说到被老婆和女儿毒死的皇帝,那就比较罕见了,罕见到历史上只有一位,他就是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其老婆就是历史

  • 爱国诗人杜甫 也是一位爱妻的模范好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甫

    众所周知,杜甫的爱国是出了名的,这个现实派的诗人被称为诗史,他即使贫困潦倒,依旧不忘心系国家。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无数人濆泪。网络配图杜甫的仕途并不顺利,但是因为李林甫的暗中操作,通过考试考取功名的道路并不可行。有趣的是,杜甫辗转贵门,投赠干谒,但终究不如意。在我看来,官宦仕

  •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鸿章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

  • 揭秘曹操和刘备谁才是更好的创业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和刘备在三国里面都是比较成功的领导者。曹操手下有一大帮强大的人物,而且自身也很伟大;刘备手下也有一大帮强大的人物,刘备也一样伟大。网络配图但是为什么曹操对关公那么好,关公在最后却还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回到刘备身边?而曹操手下的人,不管刘备怎么拉拢,也不到刘备手下发展?可